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孩子的語言發展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媽媽都是非常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的。爲大家介紹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1

一、語音的發展

語音是口頭語言的物質載體,是發音器官發出的表達一定語言意義的聲音。

在兒童掌握語言之前,有一個較長的言語發生準備階段,稱爲“前言語階段”,一般把從兒童出生到能夠說出第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詞之前的這一時期(0—1歲)劃爲前言語階段;從兒童(2--3歲)開始進入正式的學說話階段,到講出第一批有真正意義的概括性的詞的時期,劃爲言語發生階段,標誌着兒童開始發生言語,又稱爲言語發生階段;2—3歲是兒童基本掌握口語階段,這一階段將持續到入學前。

語音發生發展階段

1、非自控音階段(出生—20天):發音器官爲語音的發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質準備。

2、咕咕出聲階段(21天—5個月):聲音聽辨能力有較大發展,有大量的“玩弄”聲音的現象,有了最初的語音模仿和“對話”意識。

3、呀呀學語階段(6個月—1歲左右):連續發音的節奏感加強,發音的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出現許多類似語言的語調。這階段顯著的特徵是嬰兒模仿發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學說話階段(1歲—1歲半):連續音節和類似詞的音節增多,能說出一些單詞,無意義的音節減少,這是一個由無意的音節過渡發展大詞音的過渡階段。

5、積極言語發展階段(1歲半—3歲):開始由單詞句、雙詞句向完整句發展,集中的無意義的發音現象消失,發音和發出的詞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於發音器官發育未成熟,會出現許多語音“錯誤”。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

語音發展的特點

1、前言語感知能力的發展

前語言階段,感知語音的能力是兒童獲得語言的基礎。最近的研究表明,漢語兒童前言語階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種水平層次:

(1)辨音水平(0—4個月):學會分辨言語聲音和其他聲音的區別,獲得辨別不同話語聲音的感知能力。大約兩個月後,開始比較清楚地感知“語音學”意義上的單純的語音,能感知由發聲位置和方法變化造成的語音差別。

(2)辨調水平(4—10個月):能注意一句話或一段話的語調,從整塊語音的不同高音、音長變化中體會所感知的話語聲音的社會性意義,並且給予相應的具有社會**往作用的反饋。

(3)辨義水平(10—18個月):能將人們說話時語音表徵和語義表徵聯繫起來,去分辨一定語音的語義內容。開始學習通過對聲、韻、調的整體感知來接受語言,爲正式使用語言與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準備。

2、前語言發音能力的發展

前語言發音是指嬰兒正式說話前的各種語音發聲,類似於說話之前的語音操練。

這個過程大致分爲四個階段:

(1)單音發聲階段(0—4個月):會哭叫,還會調節哭叫的音長、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聲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節發聲階段(4—10個月):發音有了明顯的指向性,對成人的社會性刺激作出反應;另一方面發音中出現了許多輔音和元音的組合,從單音節過渡到重疊多音節。

(3)前詞語發聲階段(10—18個月):能發出一連串變化不同的輔音加元音的音節,發音有語言的感覺。

(4)特殊的“小兒語”發音階段(1—1歲半):有明顯的旋律和抑揚頓挫的音調變化。說話呈現特殊的“小兒語”式發音,常常表現出省略、替代、重疊等特殊的策略。

3、前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

(1)產生交際傾向(0—4個月):逐漸產生交際的傾向和興趣。約兩個月時,會用表情、動作或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情緒,表現出明顯的交際傾向。

(2)學習“交際”規則(4—10個月):對成人的話語逗弄給予語音應答,還出現與成人輪流“說”的傾向,前語言交際已有明顯的“社會性”成分。

(3)擴展交際功能(10—18個月):能夠通過一定語音和動作表情的組合,使語音產生具體的語言意義。這個時期的嬰兒有堅持表達個人意願的情況,開始創造相對固定的“交際信號”,能較好地理解語言的交際功能,能借助前語言發音和體態行爲與人交往,發展起真正的語言交際能力。

4、發音緊縮現象

1週歲以後,嬰兒出現發音緊縮現象,在前言語階段能發出的有的或沒有的語音都不能發出,無意義的連續音節大大減少,往往用動作和手勢示意,獨處時也停止了自發發音活動,出現一個短暫的相對沉默時期。

5、2—3歲兒童語音發展的特點

從1歲半開始,兒童發音器官逐漸成熟,語音逐漸穩定和規範,發不出的語音逐漸減少兒童集中的無意義發音現象已經消失。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 第2張

二、詞彙的發展

一般而言,學前兒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語詞彙,他們對詞彙的掌握主要表現在詞彙數量的增加、詞類範圍的擴大,以及對詞義理解的確切和加深等方面。

特點:

1、從9個月開始真正理解語言。

2、1歲至1歲半階段:頭腦中關於詞和具體事物情景的聯繫越來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詞和簡單的句子。理解和使用新詞常出現詞義泛化、詞義窄化、詞義特化現象。

3、1歲半至2歲階段:是兒童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兒童掌握詞彙的第一個關鍵時期。詞彙量的迅速增加,出現“詞語爆炸現象”。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能擺脫具體情境制約理解詞語。

4、2歲至2歲半階段:詞彙迅速增長,對語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詞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現象明顯減少,對詞義的理解日益加深,詞的概括程度進一步提高。求知慾強烈,對新詞感興趣。

三、語法的發展

特點:

1、單詞句階段:是指用一個詞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現在1歲—1歲半。單詞句所用的詞不是單獨和某種對象想聯繫,而是和某種情境相聯繫。

2、雙詞句階段:是由二個單詞組成的不完整句,有時也由三個詞組成,一般出現於1歲半到2歲。

3、能運用多種簡單句,出現複合句:2歲以後,簡單句增加。有時也出現複合句,但數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詞量增加:隨着年齡增長,兒童說話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趨勢,句中含詞量增加。

5、疑問句增多:2歲左右,嬰兒開始使用疑問句,並呈迅速增長趨勢。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嬰兒不管實際情況,只選用問句末尾的一些詞作答,主要發生在1歲半至2歲半,3歲左右這種語言現象消失。

7、抽象句子規則,進行系統整合:把一種新的語言現象納入原有的語言框架,力圖用原有的規則去解釋、同化,即對句子規則進行系統整合。

8、說話不流暢,表達常有“破句現象”:說多詞句的句子時,常有說話不流暢,結結巴巴的現象。對3歲孩子而言,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2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意義

(一)學前期是人類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嬰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嬰幼兒的聽覺和言語器官的發育逐漸完善,正確發出全部語音的條件已經具備,三四歲時發音機制已開始定型,以後再發別的音,就容易有口音。一個人在嬰幼兒期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以後進行補償教育就困難多了。嬰幼兒在掌握詞彙方面,由3歲的800—1000左右個詞,發展到6歲的3000—4000左右個詞。

在掌握語法方面,由掌握簡單陳述句的語法形式,發展到掌握多種句式並列句及主從複合句等)的語法形式。在正確教育下,幼兒入學前就能自如地運用口語表達自己的見聞、願望、情感等。如果嬰幼兒在發展語言的關鍵期,沒有條件學習口語,以後就不能真正學會說話。衆所周知,7歲狼孩回到人類社會後,開始學習說話,經幾年的訓練,只記住四五個單詞。這個實例說明,嬰幼兒語言的發展如錯過了時機是難以彌補的。因此,學前期的語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兒園中,應該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其成果對人的一生髮展有着重要的影響。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 第3張

(二)學前期語言教育可以促進嬰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

語言在人的認識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爲嬰幼兒在掌握語言之前,要認識一個物體的特徵,必須對該物體的各部分和各個特徵逐一進行詳細的感知,他們用手摸,抓起來玩弄着看,放進嘴裏咬,甚至把東西拆了……,而當他們掌握了語言以後,情況就不同了。成人在帶領嬰幼兒觀察周圍世界、傳授知識技能、解釋行爲規則時,都將伴隨語言。語言的參與,將使嬰幼兒的認識過程發生質的變化,語言可以在以下幾方面起作用:

用詞命名:即把所認識事物的名稱、形態、習性等用詞叫出來。如帶幼兒認識公雞時,不僅能叫出公雞(名稱),而且還能說出公雞頭上有紅色雞冠,嘴是尖尖的,身上有漂亮的羽毛,尾巴是向上翹並向下彎的,有兩條長長的腿(外部特徵)。幼兒在認識事物時,有了詞的標誌和解釋,其對事物及屬性的感知,才成爲能被理解的知識,並且得到鞏固。

藉助於詞,區別類似的對象:嬰幼兒知識經驗貧乏,知覺的精確性差,在認識相似的事物時,常常發生混淆。如幼兒大都分不清楚狼和狗的外形特徵。這時,成人就可藉助於詞,讓幼兒對二者進行比較,可邊觀察邊指出它們的不同:“狼的嘴較大,腿較細,尾巴長,是向下拖着的;狗的嘴比較小,腿較粗,尾巴短,是向上捲起來的。”當然,也可讓幼兒在觀察時,自己找出它們的不同,觀察不到之處;成人再給予啓發,以培養他們分析、比較的能力。

藉助於詞,認識事物的共同特徵:找出事物之間的共同特徵,要求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在成人幫助下,逐漸學會概括。如區別對雞和鴨的不同點之後,可啓發幼兒找出雞和鴨的'相同點:都有羽毛、翅膀、兩條腿和腳,肉可以吃,母雞、母鴨都會生蛋等。

藉助於詞,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點:幼兒受思維水平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分不清主次。如顏色屬事物的次要特徵,而幼兒卻常常把它作爲事物的主要特徵,因此,他們常常會說出“黑色的小白兔”或“灰色的小白兔”之類的話。對這種情況就需藉助於詞給予解釋,讓幼兒知道,兔子有好多種顏色,有白的、黑的、灰的、棕的,……,但不管哪種顏色,兔子都是長耳朵,短尾巴,前腿短,後腿長,走起路來一跳一跳的,讓幼兒知道這些纔是兔子的主要特徵。

語言在孩子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除以上作用外,作爲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使孩子直接地認識事物,而且還能使其間接地、概括地認識事物。如孩子已知山楂是酸的,下次再認識檸檬時,只要告訴他們:“檸檬很酸。”可以不嘗味道就能體味了;不僅可以把感性知識用詞記載下來,儲存在腦中,構成知識,而且還是思維過程的工具。沒有語言就不可能進行抽象的思維,在由直接地感知、表象進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維的過程中,語言起着特別重要的作用。反過來,由於幼兒認識範圍的擴大,認識內容的加深,也就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語言發展的過程,往往也是認識豐富和深化的過程。這就說明語言與認識的密切聯繫與互相制約的關係,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語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學前期語言教育可以爲學習書面語打好基礎

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成果證明,學生寫作能力低的原因之一是獨白能力低,不怎麼會說話,寫起文章自然雜亂無章。而獨白能力強,比較會說的學生,說起話來有條有理,生動自然,寫出文章一般都不錯,這是因爲書面語是以口語爲基礎。在孩子入學以前,如果能學會普通話的準確語音,掌握大量的詞彙,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入學後學習認字、讀書和作文時,主要是把看到的字形和相應的語音聯繫起來,理解文字內容和用文字表達意思就比較容易了。學前階段成人如能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口頭組詞、組句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孩子現想現說,有條有理地說,就可以促進孩子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邏輯性的發展。以上這些因素,均可爲孩子入學後學習書面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3

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1、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帶養人的文化程度及語言、家庭經濟狀況等。語言的發展與環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量的多少有關,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多的孩子,其語言發展就快於其他兒童。

2、年齡因素。語言學習顯然受年齡的影響。年齡是影響詞彙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同時年齡也是影響語法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隨年齡增長,逐漸出現各種短語結構。

3、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對兒童早期語言的發展有巨大的作用父母經常閱讀育兒書籍,孩子的語言發展優於其它小兒。幼兒園教育具有家庭無法替代的效果,通過合作性遊戲可提供做練習及增進語言技巧的媒介,孩子們在遊戲中通過相互接觸、學習,可促進各自的語言發展。

簡述0-3歲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徵 第4張

此外,這些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

4、器官問題。幼兒成長階段若有腦部發育不全、腦受傷或先天性障礙時,語言發展必然會遲緩。

5、健康問題。體質瘦弱或長期生病的孩子,可能因遊戲機會減少,學習經驗欠缺,而不如健康幼兒的語言發展順利。

6、學習能力。某些幼兒因具有較敏銳的學習和模仿能力,語言發展得較早、較好;反之,則語言發展容易有偏差、遲緩的情形。

7、性別差異。一般而言,女孩的語言發展起步會較男孩早,而且口語表達能力也較好。但在進入小學後,性別差異現象就會減少,男孩、女孩的語言能力也沒有明顯差別了。

8、人格特徵。先天氣質較害羞、內向、畏縮的幼兒,語言能力會較差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