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兒童的性格尚處於萌芽階段,觀察兒童的各種活動,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性格的種種表現,這個階段對兒童性格養成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有哪些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1

1、求知慾強:愛學習,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注意力比較穩定,善於把開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於友愛感:愛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時能友好相處,善於把自己的願望與集體相結合。

3、愛勞動:自主能力強,穿衣、吃飯都要求自己做,主動幫成人做事。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

4、有同情心:關心老人,願意幫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愛人民、愛祖國的萌芽,喜愛唱歌、跳舞、朗誦詩等。

6、克服困難的態度:遇到困難努力去克服,並想出辦法去完成任務。

7、獨立性逐步得到發展。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2

1、活潑好動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期兒童性格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幼兒都有此特性。

2、喜歡交往

孩子進入幼兒期後,在行爲方面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喜歡和同齡或年齡相近的小夥伴交往。

3、好奇好問

幼兒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主要表現在探索行爲和好奇好問。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 第2張

4、模仿性強

模仿性強是幼兒期的典型特點,小班階段(3歲)的幼兒表現尤爲突出。幼兒模仿的對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兒童。對成人模仿更多的是對教師或父母行爲的模仿,這是由於這些人是幼兒心目中的'偶像。

5、好衝動

幼兒性格在情緒方面的表現就是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3

一、好動是兒童認知表達的方式。

學前兒童對於環境的認知、與周圍人的交往、表達表現自己的需求和願望,常常是在東碰西碰、摸拿拆翻的過程中完成的,期間,兒童表現出來的是不安分、不規矩、越雷池的舉動,而這樣的舉動正是兒童性格好動的反映。曾經就有家長問過我,我的孩子這麼好動是不是有"多動症"呢?其實家長們沒必要擔心,好動是幼兒性格最突出的特點,是兒童對認知表達的一種特有方式。

好動是兒童探究科學潛在的良好動機。好動的性格特徵有助於兒童形成勤快、好勞動的良好品質。對於幼兒的好動、活潑應視爲好現象、好傾向,要正確引導,不能厭煩阻止,否則將會妨礙兒童智力及心理的正常發展。如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只讀了三個月書就被老師判定是"低能兒"攆出校門,他在路旁看到鐵匠將鐵在熊熊烈火中燒紅,然後捶打成各式各樣的工具時,爲了弄清火是什麼東西?火爲什麼會燃燒?火爲什麼這麼熱?鐵在火中燃燒之後爲什麼發紅?鐵紅了爲什麼會軟?他在自家的木棚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實驗,結果是將木棚燒個精光。還有一次愛迪生看了氣球升空的原理,就讓他的朋友喝了一包"沸騰散",他想喝了就會沸騰,沸騰就會冒氣,冒氣就能飛起來,結果是他的朋友肚子痛得死去活來,送到醫院搶救才脫離危險。而他的母親在這時不是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收拾殘局,教育孩子吸取教訓,從正面耐心引導,如果他的父母把愛迪生的這種行爲視爲一種好動症或是一種有意犯錯來指責甚至去訓斥,這就會無形的抑制愛迪生探索的慾望,那麼就不會有偉大的電學家、發明家愛迪生了!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 第3張

二、好奇是兒童求知初衷的表現。

好奇是幼兒的天性,兒童的好奇心很強,主要表現在探索行爲和提出問題兩個方面。當兒童面對環境中的盲點即想要了解自己不知道、不懂得的事物時,便有了一種指向性行爲,試圖通過擺弄、操作來解開認知過程中的"謎",兒童的這種探索會表現得全力以赴,忘乎所以,有時其行爲的後果可能是"破壞性"的。如果有的幼兒沒有好奇好問,提問極少,就要引起成人的注意:他的腦發育是否正常?他的性格是否孤僻?他所處的家庭環境是否過於單調?等等。

好奇是萌生科學的最佳種子。教師和家長應特別注意幼兒的言行舉止,利用各種時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提出問題,促使其身心正常健康的發展。就像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張衡,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就因爲他的好奇好問,促使他發明了舉世聞名的地動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竟被人稱爲"呆子",要不是外婆、母親、舅舅的賞識,他可能永遠都是一個笨小孩。正是這樣的"呆子"好奇蘋果從樹上脫落時,爲什麼不是向天上飛而是掉地上,因此而受到啓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有一次,我和孩子們正玩得起勁的時候,突然有個小女孩問我:"老師,我們會笑,動物爲什麼不會笑呀?"這個問題還真難倒了我。如果小女孩一直將這個問題想下去,可能以後對動物的研究有着良好的興趣,或者會有更高層次的突破。

簡述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 第4張

三、好模仿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

兒童模仿的表現爲對他人的性格、動作、語言的模仿。一般對好的事物的模仿比較慢,對那些不良的習慣行爲模仿得即快又逼真,因此,成人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教師和父母。幼兒喜歡學着別人的樣子做某個動作或做某件事。其模仿的表現與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孩子們最喜歡模仿的就是身邊最親近的人,經常聽到他們模仿老師或家長與他人的對話及動作,特別是老師上課時的語言幼兒最感興趣,模仿者是有板有眼、惟妙惟肖。正因爲兒童好模仿,纔有了"孟母三遷",孟母爲了兒子不受劣質環境影響搬了三次家,最終孟子成功了,成爲了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模仿是在興趣的基礎上產生的。我曾經在談話活動中做了這樣一個測試:"小朋友,你們看過《西遊記》嗎?"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我看過。""那西遊記中你最喜歡的人是誰?"這時大家都是同樣一個回答"孫悟空"我又接着問:"你們爲什麼喜歡孫悟空呀?"此時的回答就各有不同了,"那誰能模仿孫悟空最爲經典的動作?"大家都把孫悟空的動作模仿得淋漓盡致,有模有樣,"好吧,再請你們模仿一下唐僧的典型動作,"有一部分孩子立馬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嘴裏在不停的叨唸着,但大部分孩子因對唐僧不感興趣,對我的話充耳不聞,還沉浸在模仿孫悟空的樂趣中。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