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5篇)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

今天的挑戰活動我們安排了“救小鳥”的主題活動。教師事先設置了一系列的障礙,例如:爬竹梯,過小河(走梅花樁),爬山坡(平衡板),過山洞(鑽爬)等最後救得小鳥完成任務。孩子們看到這個場景個個異常興奮,躍躍欲試。膽大的孩子衝在前面,膽小的跟在後面。陳昊雲小朋友在竹梯面前停了下來,他看了看,用腳踩了一下竹梯試了試,感覺有些猶豫。後面的小朋友不停地催促他:“你快一點呀。”昊昊在同伴的催促下只得鼓足勇氣前進。在竹梯上的他戰戰兢兢,每走一步都要回頭看一下。別的孩子都是手腳一起前進,可他幾乎是橫着前進的。也許是因爲後面同伴的催促也許是太緊張,昊昊在爬到竹梯一半的時候一腳踩空從梯子上滑了下來。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5篇)

分析:

陳昊雲小朋友是我班比較內向,膽小的孩子。在平時的來園戶外活動中,家長總是幫他挑好運動器械在旁邊看着他玩。在其他的運動中,他不是在一旁看着就是選擇一些相對簡單安全的活動,帶有冒險性的遊戲或者是沒有嘗試過的器械他都不會去玩。在今天的挑戰活動中,他沒有完成任務。活動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雖然他終於敢嘗試,但由於缺乏活動經驗,不知道如何攀爬竹梯,也缺乏活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沒有成功。

啓示:

在冒險運動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一些大膽的孩子,一些膽子比較小的孩子在活動中並不現眼,他們很容易被我們遺忘忽視。對於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我們要更加重視。我試想了一下幾點措施:1、通過各種途徑,如教學活動,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我帶你等,激發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幫助幼兒養成基本的運動能力,走,跑,跳,平衡等,發展其動作的協調性。2、鼓勵幼兒參與活動,培養其大膽自信的品質。3、做好家園聯繫工作,和家長多溝通,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2

觀察內容:應對大班幼兒的告狀行爲

觀察時間:20xx年3月24日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對象:黃萍如

觀察目標: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爲的發生

觀察實例:

生活活動中,有一些幼兒把自己從家裏帶入幼兒園的貼畫紙分發給自己的小夥伴,這時,我便看見蔡冰茜小朋友把貼畫紙分發給了離自己座位較近的黃萍如、張旭琨、張瑩這些小夥伴。

這時我便聽到黃萍如小朋友面紅赤耳地小聲說:“你就給我一張,你給張瑩兩張呢!(範文網)你不給我兩張的話我就告訴老師你帶貼畫到幼兒園了!”(幼兒園規定幼兒不能從家帶任何東西入園)於是我便故意裝着沒看見,讓幼兒自己應對問題。這時黃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蔡冰茜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反思:幼兒的告狀行爲看似小事,卻與幼兒的心理髮展有很大的聯繫,幼兒對同伴的分享,在心裏上存在異議,覺得不平均,從而產生矛盾,她希望教師與同伴進行制止,在心裏上得到安慰,這是本班級常見的告狀行爲,同時也是幼兒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後的告狀行爲,以此下去,會養成幼兒自私自利的品德。

應對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也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己學着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況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一減少告狀行爲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3

今天吳景誠小朋友自主選擇到“美工區”去玩快樂塗色的遊戲。來到了美工區,吳景誠選擇了一張玉米圖片,然後去拿蠟筆,剛開始他拿了自己喜歡的藍色蠟筆,但是在下筆塗色時,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不對,又把藍蠟筆放進籃子,重新挑了一隻黃色的蠟筆,就急急忙忙塗起顏色來。他拿起蠟筆使勁地上下塗塗,又左右塗塗,畫圖不僅有些空隙,而且部分顏色塗出了輪廓線。見狀,我走過去蹲下來引導說:“誠誠,塗色時要內心一點,注意輪廓線,線條如果能朝一個方向塗,就可以把玉米塗得更漂亮了。”昊昊聽了,放慢速度了試,果真發現了沒有顏色在突出輪廓線外,他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現在沒有塗開來哦!”我爲他豎起大拇指說:“就這樣,你會塗的更棒的!”聽了我的鼓勵,他笑着說:“嗯!我要塗個漂亮的大玉米。”等到他畫好後,我重點表揚他:“說他塗色時很用心,幾乎沒有塗開來,塗色很均勻,玉米非常漂亮。”聽了我的表揚,他開心的不得了。

我認爲,吳景誠把喜歡的藍色蠟筆換成黃色蠟筆,說明他對事物(玉米)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展現了自我引導與獨立選擇的能力。他對塗畫這些精緻活動略爲粗心,但經過教師的引導後,在塗色方面,他的耐心和堅持性有了增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好地完成作品,一旦完成了操作和受到教師表揚就興奮不已,說明他的接受能力較強,獲得了成就感。

老師首先要了解需要,可以直接建議。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及時地瞭解其真正需要,幫助幼兒排除一些干擾,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蹲下來以朋友的身份與她交流,引導他耐心地完成作品,注重過程的情感體驗。適當的鼓勵,使之較好地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大拇指,提高其自主操作的信心,在操作中獲得成就感。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4

現象一:早上入園時,個別家長來到我面前說:“老師,麻煩你讓我的孩子多喝點水。”

現象二:下午離園時,某些家長一接到孩子,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白開水或各種飲料讓孩子喝。

出現以上現象,無疑就是家長覺得孩子在園飲水量不足。其實,我們平時經常提醒孩子們喝水,並且在每次飲水時都會說出最少兩杯啊!但這個提醒的作用有多大呢?我悄悄地觀察了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況:如果老師不盯着,孩子們就盛很少的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俗話說“小寶寶是水做的娃娃”,年齡越小身體含水量越高,幼兒身體中的水分約佔其體重的70%~80%,如失水量達體重的10%以上就會危及生命。5~6歲的幼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80~100毫升的飲水量。當然,這並不是說每天要孩子喝十幾杯水,孩子平時吃的牛奶、蔬菜、水果和米飯等食物中均含有水分,補充了幼兒需水量的60%~70%,還須靠飲水來補充剩餘的30%~40%。爲了讓幼兒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飲水習慣,本人對中班幼兒的飲水習慣作了研究,認爲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共同配合。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5

實錄:

南門幼兒園的環境簡潔、大氣,每個班都有自己的個性牆飾。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這幅圖片:看似不起眼的兩個在沙灘上曬太陽浴的人,起初只是覺得他們身上的顏色有些怪怪的。再仔細打量圖片發現——整幅圖片的後面還有一張相同大小的圖片,它的上面塗滿了兩種不同的顏色。當有小朋友在後面抽動這張塗滿顏色的圖片後,人體身上的顏色也會隨之而變化成不同的顏色。從而讓小朋友可以直觀的體驗——人體在曬了太陽後皮膚會變成不同的顏色。而這個設計與他們這個班級的主題活動是有聯繫的,很有趣吧,真的很有趣!

反思:

其實,這樣的牆飾創意很讓人心動!當然在心動、詫異的時候想的更多的是:這麼簡單有趣的設計,他們是怎麼想到了呢?

環境的創設不單是單純的佈置環境,讓環境以優美、童趣來吸引幼兒,更重要的是將活動主題融入環境當中,讓幼兒不斷的與環境互動,使環境體現主體內容,以此來吸引幼兒,自發地探索,自覺的參與到主體環境當中,發揮自身的潛能,讓幼兒在探索、發現、認識、操作當中,獲取經驗,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我們一直說環境創設追求新穎有趣、遊戲性強,能激發幼兒主動與環境互動,引起幼兒自覺在環境中探索的慾望。但是往往在具體設計中感覺巧妙、新穎不夠,有時我們覺得做的很好了可是在具體操作後並不是很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看來在博採衆長的同時,要吸取的是對自己可再利用的,可以二度創作的、能加入自我特色的可取之處。照搬的山寨版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6

美術區角活動中3名幼兒選擇了美工區的吹畫活動,在畫做完成後,他們去盥洗間洗手和吸管,再用洗手液的時候大氣泡泡,翔翔便把吸管在泡泡上開始吹,吹的很開心,這時候,其他兩名小朋友也看到了,模仿他的樣子開始吹泡泡,他們開心的又吹又笑,吸引了其他的小朋友,一會兒就過來了一大堆,所有的人都擠在一起開始吹泡泡,比誰吹的多、吹得大,一不小心將苗苗撞倒在地,苗苗開始哇哇的哭起來,旁邊的小朋友把它拉起來,他笑着揉揉眼睛指着童童說“他推我。”童童看着他說“我沒有”我聽到哭聲趕過來,詢問了一下,童童將事情的過程敘述了一遍。我問他你是怎麼做的,他說:“是我不小心的,又不是故意的”翔翔說:“那你把推倒了,你該道歉”在大家的評論中,童童很不情願的向苗苗道歉了,過了一會兒,他們又和好了。

分析與反思:

遊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幼兒在遊戲中,可以親身體驗,積累感性經驗,此例案中童童小朋友的隨機遊戲,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細心的'孩子,好奇心比較強。對應這種隨機的遊戲進行引導教育,可以讓幼兒學會關注生活,發現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生活。苗苗是一個依賴性比較強,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受不了一點委屈,遇到不順心地就開始哭鬧,在活動中被童童不小心撞倒,就覺得自己心裏不舒服,向老師告狀,希望在這裏得到滿足,過度的溺愛讓幼兒失去自我發展的機會,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7

下午,小朋友吃完點心都進了教室。一會兒,天漸漸黑了下來,有的小朋友注意到了,星星說:“老師,天黑壓壓的,看也看不清,等一會兒爸爸媽媽不能來接星星了,”李欣說:“馬上要下雨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正說得熱鬧,突然天上打起雷來,雷聲“轟隆隆”的傳來,把小朋友們都嚇住了,凌佳琦捂着耳朵說:“打雷很嚇人,聲音真響。”小朋友也學着她的樣子將耳朵捂住。

果然雷聲過後,馬上下起雨,雨越下越大,雨聲吸引了幼兒,他們都不由自主地向窗外看去,有幾位小朋友甚至跑到窗臺邊去看雨。李欣得意地說:“看天真的下雨了,”星星說:“沒有傘,我不能回家了,”康康說:“雨下的真大,我聽到聲音了”我發現小朋友興趣很高,我就說:“我們都來看看雨吧”,那些還坐在位子上的小朋友聽到老師的鼓勵,都一窩風地圍在窗臺前,拼着力氣擠在最前面想看看清楚。

我指着雨絲問幼兒:“雨象什麼?落在地上變成什麼?”小朋友看看天上往下落的雨絲,又看看集滿雨水的地面不知如何回答我,我說:“你們看,落下的雨象麪條、象線,雨絲落在得上就變成水塘了,雨水落在水塘裏會冒泡泡。”小朋友聽了我的話,看得更有興趣了。依依和周欣韞等幾個小朋友都要跑到教室外面去看了,我趕緊制止他們,說:“大家象不感覺一下雨?”說着我就用手心接了(一些雨水放在一些小朋友的手上,我這樣連續接了幾次,小朋友們能接觸到雨水,他們都表現得非常興奮,在教室裏不停的跳着。

雨慢慢的小了,小朋友也回到了座位上,我問:“剛纔我們看了雨,現在我們來聽雨聲,聽聽大雨和小雨的聲音”,小朋友一下子靜了下來,都仔細聽起來,周欣韞說“現在沒有聲音了,剛纔聲音很響的,”於是我唱起“大雨、小雨”的歌,“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嘩啦啦,淅瀝瀝,大雨小雨快快下”小朋友也開始跟着我一起唱起來了。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8

20xx年我到幼兒園當中班保育員,雖然我從教過小學低年級,但是負責幼兒的保育工作是一點經驗也沒有,只能在工作中摸索。

一個多月來我和孩子們也有了感情,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着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平時,孩子們遇到困難也喜歡和我說說他們的事,我是孩子們的一份子,我喜歡和孩子在一起。

中午,我進教室盛飯菜的時候,孩子們喜歡聽我告訴他們今天吃什麼,然後再由老師告訴孩子們今天吃的菜對自己身體有什麼好處。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地把所有的飯菜都吃完。每次見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飯,我心裏有也特別高興。對於有個別幼兒偏食的現象,我會很有耐心地讓他嘗一嘗,再問他:"好吃嗎?”他也會很努力地慢慢把飯吃完。有一位新來的小朋友一到吃午飯的時候就要吐,但再換一碗,他會把飯菜全部吃光,而且也吃得很快。就針對這一現象,老師詢問了家長,他媽媽說他在家從來沒這習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和老師觀察了他吃飯的情況。原來,他一坐下來吃飯,就把飯全往嘴巴里塞,塞得滿滿的,喉嚨口咽不下去了,就全給吐出來了。經過了解才知道,他原來的幼兒園阿姨和老師一直讓他快點吃,吃慢了,還要挨批評,所以他剛來這,怕吃慢了也受到批評,因此吃得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每到吃飯前,我就和老師們就告訴他慢慢吃,克服他飯前緊張的心理。今天我驚喜地發現他不吐了,也不會緊張地一口接一口吃了。

無論你今天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在孩子們的心目中,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們的眼裏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和孩子們是朋友,很他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的時光。

今年我帶了兩個中班,一個是我以前的班級中一班,還有一個是中二班。一開學,中二班孩子們看見我就會叫我"阿姨早”、"阿姨好”的,不知什麼時候,我發覺他們跟中一班的孩子們一樣,喜歡叫我"小萬阿姨早”"小萬阿姨好”了。這個稱呼似乎有了一種親切的感覺,也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中二班孩子們之間的距離。

一個多月來我和孩子們也有了感情,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着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平時,孩子們遇到困難也喜歡和我說說他們的事,我是孩子們的一份子,我喜歡和孩子在一起。

中午,我進教室盛飯菜的時候,孩子們喜歡聽我告訴他們今天吃什麼,然後再由老師告訴孩子們今天吃的菜對自己身體有什麼好處。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地把所有的飯菜都吃完。每次見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吃飯,我心裏有也特別高興。對於有個別幼兒偏食的現象,我會很有耐心地讓他嘗一嘗,再問他:"好吃嗎?”他也會很努力地慢慢把飯吃完。有一位新來的小朋友一到吃午飯的時候就要吐,但再換一碗,他會把飯菜全部吃光,而且也吃得很快。就針對這一現象,老師詢問了家長,他媽媽說他在家從來沒這習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和老師觀察了他吃飯的情況。原來,他一坐下來吃飯,就把飯全往嘴巴里塞,塞得滿滿的,喉嚨口咽不下去了,就全給吐出來了。經過了解才知道,他原來的幼兒園阿姨和老師一直讓他快點吃,吃慢了,還要挨批評,所以他剛來這,怕吃慢了也受到批評,因此吃得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每到吃飯前,我就和老師們就告訴他慢慢吃,克服他飯前緊張的心理。今天我驚喜地發現他不吐了,也不會緊張地一口接一口吃了。

無論你今天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在孩子們的心目中,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們的眼裏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和孩子們是朋友,很他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的時光。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9

觀察要點:幼兒遊戲中的規則意識

遊戲背景:

顧逸銘與周顧雯在圖書角里準備看書。

幼兒行爲 教師思考

鏡頭一:

顧逸銘:"我想借E2的書,你呢?”

周顧雯:"我也想借E1的書。”

顧逸銘:"那我們一起來借吧?”

周顧雯:"這裏是標誌,這裏是你借哪裏的書,你寫錯了。”

顧逸銘:"我用E1來表示我的標誌啊”

周顧雯:"可是這樣你會跟你借得書搞錯的。”

1、孩子基本能看懂借書卡,可是在具體借得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各種混淆的記錄,比如顧逸茗的記錄,很清楚他借E2 的書,可是在標誌的地方用E1 表示,這樣在還書的時候可能會搞錯。

調整策略:

1、我覺得可能設計借書卡的時候,用文字不是很適合,部分幼兒不是很清楚,有時會記錄錯。我覺得用圖來表示可能會更合適。

學習活動觀察反思

觀察要點:幼兒的觀察記錄是否合適

幼兒行爲 教師思考

鏡頭:

曹宇:"這是我的記錄,第一個是餐巾紙,第二個是報紙,第三個是籤畫紙,第四個是蠟光紙”

"那你介紹一下,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呢?”我說:曹宇:"後面的數字表示這些紙在水裏的吸水名次,1是本領最大的,5是本領最小的。” 看了幾個孩子的記錄之後,我覺得他們記錄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雖然在交流時他們表述的很清楚,其他孩子也都能理解,可是在共同進行比較時就出現了無法比較,比較時困難得現象。 調整策略:

孩子們在介紹自己的記錄時,很難與同伴進行比較。 因爲,他們的記錄表是自己設計的。所以我覺得老師需要自己設計一張大的記錄表,這樣老師在記錄時,孩子們就能很清楚地進行比較。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0

活動描述: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來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樓房後,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裏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着玩。

小宣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小宣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小宣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小宣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時小宣在建築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特別漂亮的遊樂場,而這時醒醒正巧坐在小宣搭的建築物旁穿鞋,不小心擋住了小宣的搭建,於是小宣就推了醒醒一把,結果手重了,醒醒哭着向我告狀說小宣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於是我走過去把小宣叫了下來,對他說:“宣兒,你爲什麼打他啊?”小宣說:“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小宣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醒醒,還能怎麼告訴他啊?”小宣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着小宣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麼對醒醒說,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小宣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爲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於中班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作爲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爲衝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點評:

教師在進行個別幼兒行爲指導時,抓住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重在引導幼兒掌握積極的社會交往技能技巧。

教師在反思中提到了中班幼兒在特定的年齡階段社會交往的情況和特點,並且通過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和指導認識到:幼兒發生的部分侵犯行爲實際上是由於幼兒缺乏社會交往的經驗造成的,也就是說幼兒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社會交往。同時,教師的反思明確了面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師的職責就是逐步引導幼兒掌握和積累豐富的社會交往技能技巧,儘量避免幼兒因爲缺乏經驗而產生的侵犯行爲。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1

三個中班小朋友在玩開汽車的遊戲。聰聰開着“汽車”把樂樂的“汽車”撞翻了。樂樂立刻大聲對聰聰說:“不準撞我的汽車!”聰聰沒有反應,他再次發動“襲擊”。這時,樂樂對聰聰嚷道:“不準撞我的汽車!我要生氣了!”聰聰還是不說話,他笑眯眯地招呼壯壯一起去撞。壯壯猶豫了一會兒,接受了聰聰的“邀請”。於是,聰聰和壯壯一起去撞樂樂的汽車。樂樂看到心愛的“汽車”被撞翻在地,氣憤地拽過壯壯的胳膊,閉着眼睛就咬。這時老師恰巧過來,看到這一情景,便大聲阻止道:“樂樂,你在幹什麼?”樂樂聽見後就鬆開壯壯,低下了頭。老師生氣地指着壯壯胳膊上的小牙印,訓斥樂樂:“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幾秒鐘的沉默後,老師接着說:“你怎麼能咬人呢?”此時壯壯一言不發。老師又問:“怎麼回事?你們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樂樂和壯壯都低着頭,一聲不吭。過了一會兒,老師又指着壯壯的傷痕對樂樂說:“你看看,你都把壯壯咬出血了。他爸爸媽媽看見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成這樣,你爸爸媽媽是不是很心疼啊?”樂樂低着頭囁嚅着說:“是。”老師說:“這就對了。快對壯壯說‘對不起’。”樂樂絞着手,不說話。老師又要求說:“快向壯壯道歉,說‘對不起’!”樂樂停頓了幾分鐘後才擡起頭對壯壯說:“對不起。”壯壯回答說:“沒關係。”老師看到自己的要求被執行了,就溫和地對樂樂說:“以後再也不許咬人了,聽見了嗎?”樂樂點點頭。“好了,去玩吧!”

觀察與反思: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及時有效地阻止了幼兒的打架行爲,而且都是通過提問介入的,教師調解時的問話是指向攻擊幼兒,圍繞被攻擊幼兒的受傷程度進行的。方法是通過移情,使攻擊的幼兒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然後讓他通過道歉來彌補過錯,取得對方的諒解。事情到此爲止,沒有再深入下去。教師關注的是被攻擊幼兒的傷勢以及教給攻擊的幼兒“打人不對”的道德觀念,但沒有教給他們體現這種道德觀念的合適的途徑。沒有體現尊重兒童個性、力求公正的觀念。其實,幼兒打架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懂得進攻或只懂得退縮,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攻擊者和被攻擊者學會調節自己的行爲,獲得有益的經驗。攻擊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爲,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被攻擊者通過反擊,成功地阻止了別人的“進攻”,當再有人侵犯他時,他就不會退縮。如果我們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合適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指導幼兒面對衝突時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加以解決,幼兒一旦面臨類似情況就會運用已有經驗進行處理,否則便有可能重蹈覆轍,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技能。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2

 背景:

最近,我們班正在開展“蘋果和桔子”的主題活動,寶寶們通過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徑,進一步瞭解了水果的常識,豐富了已有經驗。今天,亦晨寶寶帶來了一袋神祕的水果,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於是,圍繞着這袋“神祕的水果”,我們展開了品嚐大會及熱烈討論……

實錄:

我打開袋子,拿出一包包的“水果”,孩子們都嚷嚷着,這不是水果。他們一下子就認出了葡萄乾、香蕉片,通過品嚐,他們一致認爲都很好吃。此外,我還爲孩子簡單介紹了水果乾的製作方法。“看看,還有一樣是什麼水果做成的呢?”我打開包裝袋,把東西倒在了盤子中,先讓孩子仔細觀察外形,於是,各種各樣的答案開始涌現。

——諾諾說:“這是蘋果吧,紅色的。”

——婕婕說:“有點軟軟的,是桔子吧。”

——小邱說:“我覺得是大西瓜。”

我點點頭,笑嘻嘻地說:“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到底是什麼呢,要不我們一起來嚐嚐看,吧?”我的提議馬上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響應,於是石榴班的品嚐大會開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品嚐着,不時發出感嘆,“好甜啊”,“好像有點酸”,“有一粒一粒的”……

“張老師,是草莓,草莓!”葉瑩大聲說,旁邊的弈靈也點頭附和着。沒過多久,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響應她們的答案,頓時,教室裏熱鬧一片。於是,我開口道:“我也來嘗一嘗!”孩子們認真地看着我嚐了一塊,“哈哈,真的是草莓啊。”孩子們都笑了,嘴裏還嚷着“我就說吧”,“我一吃就知道是草莓”……

 反思:

此次“神祕的水果”活動的展開,純屬意外,完全得益於亦晨寶寶帶來的一袋水果乾。這袋“神祕的水果”不僅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而且把他們肚子裏的饞蟲也給引了出來,於是,我就順水推舟進行了以上的活動。

我覺得,作爲一名老師,首先需要細緻的觀察力,要善於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發現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並實施及時教育。從上面的活動中很多孩子對於葡萄乾、香蕉片的認知情況看,這兩樣東西都屬於是比較常見的,而且他們都擁有相關的經驗,但是對於草莓幹,孩子的相關經驗缺乏,於是我便抓住這個契機,引導他們仔細觀察,進行自主探索。我覺得,雖然老師預設的活動不少,但孩子總有這樣那樣的好奇,總有如此巧妙的意外發生。我們知道,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也是生成活動中主題內容的重要來源。利用孩子的興趣和現實情景,適時的融入教育,顯得非常重要。一個自然生成的主題活動由於它的偶發性,再加上事先沒有足夠的有關知識準備、材料準備等,因此不可能生成一個像模像樣的主題探究活動。因此,更需要老師現場的靈活機動。

其次,我們要允許孩子出錯,並適時進行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總是懷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願望去探究周圍世界,常常用自己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眼光認識世界。活動中,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進行了猜測,答案精彩紛呈,雖然都是錯誤的,但這說明他們正在積極思考,我們要保護他的好奇心、求知慾,留給他自由想象的空間,鼓勵他們主動去探索。

第三,要適度控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由於偶發事件生成的活動和預設活動不同,需要我們老師根據幼兒身心特點,對生成活動所涉及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合理控制。在“神祕的水果”生成活動中,考慮到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對於這些水果乾如何製作的過程,只是進行簡單的闡述。不過,我發現孩子對於水果乾的製作方法很感興趣,因此,我覺得下一步還可以讓孩子通過觀看錄像或者實地考察,去了解水果乾的實際做法,然後再通過後續的談話活動,讓他們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從而將生成活動推向高潮。

一袋普通的水果乾,在孩子眼中卻成了神祕、好奇的源頭,而我也藉此生成了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取得了較成功的成效。其實,孩子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和好奇,而這些都能轉變成爲教育契機,只不過需要你的一雙亮眼睛去發現。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3

背景:

區角活動中增添了一個新遊戲:小鬼超市。教師投放的材料有——超市商品廣告紙、剪刀、膠水、本子若干,幼兒可以分類剪貼。爲了體現層次性,我們創設了兩種情境:爸爸喜歡的……,媽媽喜歡的……,我喜歡的……;零食,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其他。

 實錄:

我在教室裏,正剪着“零食”“蔬菜”等字,佳佳開心地跑來:“李老師,你在剪什麼字呀?”“我知道,這是‘零食’!”識字很多的超超幫我回答了佳佳的問題。“有什麼用呢?”佳佳繼續問。於是,我把我的意圖簡單地和佳佳說了一下。

“哦!親愛的李老師,你幹嗎不在字的旁邊畫一幅畫呢?這樣我們一看就明白啦!”佳佳似有無限感慨地說……

反思:

自主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是幼兒自主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託,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材料是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材料具有暗示作用和引導作用。材料提供的好,幼兒興趣盎然,全身心沉浸於活動和探索之中;反之,幼兒則不感興趣,區域活動很難深入持久地開展。

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主人是孩子。

讓幼兒參與材料的投放。“讓幼兒真正成爲環境的主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每個區擺放什麼?怎麼擺?牆角如何佈置?這些都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製作,共同擺放,使幼兒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同,也更加愛護。反思自己的行爲,“小鬼超市”只是我在主題背景下主觀設計的區域遊戲,並不是幼兒提出的,也不是因爲有個別幼兒的需要而引出的。也許,這一遊戲也會深受孩子的喜愛,可深入研究其根本,也反映出我對區域遊戲材料的提供,環境的創設與二期課改精神還有點距離,反映出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

我覺得在實踐中應該這樣做:材料要給幼兒留有想象的餘地,當孩子在使用各類材料時仔細觀察瞭解孩子的想法,善於找到幼兒興趣、要求、原有水平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結合點,及時調整材料,爲幼兒的想象、創造提供較充分的空間,滿足幼兒不斷髮展的需要。在指導區域活動時,首先應對幼兒想做什麼、怎麼做和幼兒有可能怎樣做要有心理準備,在此基礎上因勢力導,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促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並能根據觀察結果調整區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逐步從“傳授者,維持者,調解者”過度到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圖文並茂——區域材料的投放具有暗示性。

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要與我們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緊緊相連,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於材料中是區域活動的一大特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圖文並茂應是孩子容易接受的。試想:當我把“小鬼超市”的材料投放進去後,孩子也許會對這些操作材料很非常感興趣,但是很陌生,一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辦,會感到無從下手,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在上面亂塗亂畫,亂剪亂放,情緒浮躁,影響了正常的操作與探索,顯然這一些材料的提供還存在問題。如果每一種材料都需要教師解釋的話,整個區域遊戲就顯得說教,缺乏自主性了。

材料的投放應具有暗示性,讓幼兒能根據自身經驗看得懂,知道怎樣操作材料,使材料符合本年齡段的幼兒,同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的需要,使區域活動內容和材料也應根據幼兒的發展而變化,使區角材料始終處於動態變化過程中,每個區域的活動內容與材料儘可能貼近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並又要利於幼兒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循序漸進。

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相比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幼兒在自主、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自由、主動學習,也是幼兒小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的主要場所。活動區的材料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活動形式是讓幼兒自主操作,但老師投放的材料不能隨意,應在投放材料之前先預設教育目標,讓孩子參與材料的投放,投放的材料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4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麼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錶現自己。爲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爲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後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範畫及製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後,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三組時(紫涵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裏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裏。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着,都忙着爲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三組的書展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爲什麼?”“紫涵自己都拿着,不給我們用,”三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紫涵時,她竟然認真的說: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紫涵的行爲,我先是採用了說服教育,講道理:讓她瞭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佔,要想着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髮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麼用啊?接着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紫涵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裏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後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裏,並且說:“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着孩子們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家長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爲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爲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爲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爲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爲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爲,貫穿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5

觀察記錄:學會禮貌待人

觀察時間:20xx年1月

觀察對象:XY

觀察目的:學會禮貌待人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來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活動空間大了,孩子們在班裏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着玩。

XY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XY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XY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XY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時XY在建築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特別漂亮的遊樂場,而這時洋洋正巧坐在XY搭的建築物旁穿鞋,不小心擋住了XY的搭建,於是XY就推了洋洋一把,結果手重了,洋洋哭着向我告狀說XY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於是我走過去把XY叫了下來,對他說:“XY,你爲什麼打他啊?” XY說:“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 XY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還能怎麼告訴他啊?” XY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着XY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麼對洋洋說,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 XY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爲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於中班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作爲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爲衝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觀察記錄:拼圖

觀察目標:

1. 瞭解孩子對拼圖的掌握情況。

2. 瞭解孩子對各種圖形的認識水平。活動情況:今天朱儁楠、開心等小朋友在數學區玩拼圖形娃娃的遊戲。這是一個認識形狀的複習活動,要小朋友先自己拼出一個娃娃來,然後數一數自己用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圓形。

具體記錄:

朱儁楠先拿了一個圓形當娃娃的頭,然後拿了一塊大一點的長方形當身體,然後在長方形的下面放了兩個小長方形當腿,接着他又拿了兩個小的長方形放在頭(圓形)的兩邊,我正納悶這是什麼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他又拿了兩個小三角形放在這兩個小長方形的旁邊,我問他這是什麼,他告訴我說是手。原來,他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了。再看看其他幾個小朋友,發現他們也是這樣,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

這時我對他們提問說:“你們看看你們的手臂長在什麼地方?”他們看來看去,然後說:“在身上。”“對,那你們應該把手臂安在什麼地方呢?”朱儁楠猶豫了半天,拿着長方形一會兒在頭上放放,一會兒在身上放放,最後試着在身上拼上,還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沒有異議,才確定下來。

最後拼完的時候,我問他:“現在是不是像個娃娃啦?”他點了點頭。

分析反思:

在拼圖的時候,在畫人的時候,小朋友會把手臂畫在頭上,這是小班小朋友繪畫的特點,可能對他們來說,手臂長在肩膀上這個方位,小朋友還是不能正確的辨別出具體方位纔會表現出這種繪畫特點。

我們中班的孩子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爲他們原來沒有學過繪畫,所以繪畫的水平還是在最原始的狀態中。

教育建議: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助孩子認識身體的結構,幫助他們提高繪畫的水平,當他們不會畫的時候,也可以用拼圖或者黏貼的方式來表現人物。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