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

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在運動的時候,很多小夥伴會因爲運動激烈,或者在運動之前沒有做熱身運動以及做伸展運動,導致運動損傷,下面小編分享出現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

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1

一、擦傷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藥水即可;如擦傷創面較髒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藥水。

二、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 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三、挫傷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酊劑,局部可貼傷溼止痛膏;在傷後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熱敷,約1 周後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雲南白藥加白酒調敷傷處幷包扎,隔日換藥1次。每日2~3 次理療。

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

四、扭傷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1. 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臥在墊得較厚的木牀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2. 關節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兩三天後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後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 次,每次10 分鐘。

如果想要避免在運動過程中出現損傷的話在運動之前一定要做一些熱身運動,而且在做劇烈運動的時候要注意補水,因爲運動過程中人們可能會需要消耗掉身體中的水分,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補水將會導致你出現脫水的情況,運動過後應該要注意放鬆。

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2

思想麻痹大意

青少年的神經系統不同於成人,大腦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不平衡,興奮過程佔優勢並容易擴散。表現爲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加上生活缺乏經驗,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冒失地進行體育活動,或情緒急躁,急於求成,忽視了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的原則,往往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準備活動不當

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這種現象常見於球類比賽。假期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打打球,踢踢足球,不乏一件樂事。但在許多情況下,許多同學在沒有做好準備活動的前提下就投入到緊張的比賽中,此時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較低,對較大的刺激反應遲鈍。這使肌肉、韌帶的力量較小,伸展性不夠,關節活動的幅度不大,身體協調性差。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而且想象中的動作與實際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差距,求大於供,損傷的出現再所難免。

運動量過大

當進行長時間的大運動量比賽後,沒有進行適當的休息,而是接着再進行劇烈的運動,此時身體各方面的功能已經很大地下降。由於長時間的運動,身體出汗較多,水分丟失很大,汗中散發的累計鹽濃度也不少。失水使運動能力降低,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和Na+、K+等電解質,將導致體內電解質平衡紊亂,引起肌肉興奮性增加而發生肌肉痙攣。同時還會引起低血糖症。

身體狀態不佳

在睡眠、休息不佳或傷病初愈階段以及疲勞時肌肉力量、身體協調性顯著性下降的情況下參加劇烈運動或進行高難度動作時,就有可能發生損傷。所以運動前一定要對白己的身體情況有所瞭解。某些青少年,缺乏鍛鍊知識和經驗,好奇心強。不顧主客觀條件,盲目地參加運動,也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違反規則

比賽中不遵守比賽規則,或相互逗鬧,動作粗野,故意犯規等,這在籃球、足球運動中是常見的。因爲一時的'玩笑或疏忽而造成的悲劇屢見不鮮。

氣候惡劣

冬季的氣溫較低,伴有刺骨的寒風,在這樣的條件下跑步或進行球類活動,如果呼吸方法不對,特別是青少年,很容易患上刺激氣管炎。

此外運動場地及其設施不完善、運動時的服裝和鞋襪不符合體育衛生要求等都可能成爲運動損傷的原因。

運動損傷應該怎麼辦呢 第2張

如何預防出現運動損傷

1、 加強安全意識。要提高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2、 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要有針對性,加強對易傷部位的防患措施。

3、 遵循教學規律。特別是對技術較難和容易受傷的環節,應事先做好預防準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區別對待,切忌急於求成。

4、 加強相互保護和幫助,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如摔倒時立即屈肘、低頭、團身,以肩揹着地,順勢滾動,而不能 直臂撐地。

5、 加強醫務監督。要善於把握自己在運動前後的生理變化,患有慢性病者要定期體檢,並在醫生和體育老師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

6、 重視運動器材、場地的安全和衛生。場地器材應經常檢查和維修。鍛鍊者的服裝、鞋子要符合體育衛生要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