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寶寶,孩子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得到父母的認可,爲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現在分享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1

一、鼓勵孩子把話說完整

有的家長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用方言或者是模仿孩子可愛的耳語,諸如“和狗狗玩”“洗手手”“吃飯飯”。千萬不要這樣做,家長應用規範的普通話和孩子說話。當孩子說要“吃糖糖”家長應該立即糾正:“我要吃糖”並且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要把你的想法說完整。還可以接着追問:你想吃什麼糖?你能用一句話把自己的要求說清楚嗎?引導孩子說出---“媽媽,我想吃那種黑色的巧克力糖”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孩子去學會組織語言,把多種想要表達的信息完整的表達出來,讓別人去明白。

注意:力求口齒清晰、用詞準確、富有表現力。

這對孩子逐步養成說完整、規範的語言非常重要。家長平時在說話的時候也儘量說長句。儘量不要很刻板,幽默和生動的方式對孩子的感染力更強一些。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二、積累詞語,多打比方

孩子看到花開了會很開心,覺得很新鮮。這又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家長可以趁機引導孩子:能換一種說法嗎?花是怎麼開的呀?像什麼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學會比喻。比如,比“好看”更確切的詞語 是“漂亮”“美麗”

父母要有意識的去重複一些新的詞語,並且把它放在句子中,不斷地強化鞏固,讓孩子游戲哥高起點。

三、多做語言遊戲

若是進一步發展語言能力,僅靠平時的交談是不夠的。那麼在家庭裏面,可以開展成語接龍比賽,家庭演講比賽詞語修飾這些遊戲。如“風”可以說成“柔軟的風”“涼爽的風”爲了激發孩子的動力,家長們應當儘早給孩子準備成語詞典,成語故事磁帶還有相關的書籍等。

四、旅遊中學語言,鍛鍊孩子的描述能力

我家的孩子就很喜歡看海,我就會有意識的去引導他通過“聽”“看”“觸”來感受大海,並且觀察海水的顏色、波濤。等回到家讓他有條理的描述出來,講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聽。讓他講的和“真的一樣”這種口頭作文式的培養可以培養孩子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將來爲寫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儘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關鍵

閱讀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書面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要求孩子:晨間讀詩,大聲有感情;睡前讀故事,輕聲、默讀拿筆讀書。

總之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家長要善於針對 自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應當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在輕鬆自由的狀態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做到日積月累,潤雨細無聲。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2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第2張

1、讓孩子有話可說。

儘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來和孩子探討,不要脫離孩子的認知範圍,孩子才能“說”出來。坊間傳言,曾經有一參加工作的小學教師,在上五年級作文課時,出了《假如我當經理》這個題目讓同學們寫,結果孩子們寫的沒有一篇令人滿意的。首先孩子們對“經理”這個角色沒有感性的認知,就好比讓一個沒有見過馬的人去畫一匹馬出來。由此可見,要讓孩子學會口語表達,就一定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到有話可說,讓孩子的思維充分地活躍起來,因爲語言總是跟着思維在運轉。

2、多跟孩子交流。

這網上經常報道哪哪的留守兒童自閉啥的,很大程度是因爲和父母交流的少。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學習語言的基礎是模仿,正所謂“有樣學樣”。因此,父母首先要多跟孩子說話,讓他們熟悉語言,才能讓孩子對語言保持高度的敏感,這是鍛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最初級的步驟。這狼孩的故事大家聽的不少吧,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3、讓孩子多講、多練。

語言是在實踐過程中發展的。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必須讓他們多講多練。這裏所說的多練,主要是指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講述自己的見聞,包括複述聽過的故事、講述圖書的'內容,編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同別人交談等。應該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認識、掌握的詞彙和語法,創造性地組織語言。現在老多幼兒園搞親子閱讀,也是基於這個出發點。咱總給孩子講故事,我們也該聽聽孩子們給咱們讀讀故事。

4、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

這一點很重要啊,當孩子提出了對一件事情的理解的時候,先不管孩子的想法正確與否,結果怎樣,家長都先不要着急去評判糾正。操之過急容易抹殺孩子的積極性,因爲這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意願,重要的是讓他“說出來”,而不要在乎他說得“對不對”。之後再找適當的時機給引導糾正。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3

(1)她還是個小豆芽的時候,我閒的沒事就做胎教。

沒有什麼系統的規劃,每天除了揹着畫板去公園裏看書、畫畫、溜達,就是聽,隨自己喜歡隨便聽。鳥鳴、狗叫、蟲子啾啾,有時候聽鋼琴曲,有時候聽流行音樂,有時候聽搖滾,逮到什麼聽什麼。有次在公園裏聽到大爺唱京劇,我也站在旁邊興致勃勃地凝神聽了好半天。

胎教更多的作用在於刺激孕婦,而不是肚子裏的孩子。所以胎教並不在於形式和內容,而是媽媽在胎教過程中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情,以保證良好的激素水平。跟我同期懷孕的一個媽媽,她一天音樂、一本書也沒聽過、看過,每天就是吃得飽飽的去打麻將,孩子生出來也非常聰明——媽媽在孕期心情好,動手還動腦,寶寶也就跟着往這方向長。不過她遇到的問題是,孩子必須聽到麻將聲才能睡覺。

我懷孕時聽得最多的,是百家講壇裏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也聽了一些,但感覺楚楚在肚子裏的時候口味就比較刁,喜歡易中天更多一些。出生3個多月後給她讀書,她也是很有品位,唐宋八大家裏獨愛韓愈。

也經常給她聽童謠,一邊聽一邊跟着念。也會摸着肚皮跟她聊天。真聊,出聲兒的。別人看我就像看神經病似的,一個人嘀嘀咕咕的還聲情並茂表情豐富。

(2)有些新生兒家庭會糾結孩子到底給誰帶更好。浙江大學的社會心理學教授給出的建議是:排除經濟、情感和其它現實因素,誰的話多,就給誰帶。

現在很多廣告和商家都在宣揚DHA、早教課程對大腦神經元的刺激作用,但其實除了吃吃吃、按規矩去做,最好的方式就是家人間的對話。語言的刺激,是大腦皮質接收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無論孩子聽不聽得懂,她在被動接受的過程中大腦裏的神經元發育都會發生變化,增加神經元的突起。

從醫院抱回家,我跟她聊天的時候就更多了。我本來話也多,有了她之後,天上地下水裏地上,全都帶着說了一遍。也沒當她是個小孩子,從來不說“童話”,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喝奶粉就是喝奶粉,不會刻意去說吃飯飯、睡覺覺、喝奶奶。有人說這樣失去了孩子的童真,我覺得各有角度和理解,不多論。

平常我看什麼書,覺得有意思了就念給她聽,什麼海馬體、IMC管理、優勢理論、格式塔、恩格爾係數、熊市牛市、逆勢上揚,我看到什麼就給她說什麼。我煞有介事,她凝神認真。

一開始也並沒有對我的這些行爲抱什麼期望,只是想讓孩子通過我說話時候的語調、語音、停頓變化,接收不同的刺激,讓她多感受一些。至於感受什麼,我也不清楚,只覺得她一定會做出反應。

但是後來我發現,很多可能是我在她嬰兒早期說過的話,到了幼兒時期,卻在某個契機上被觸發了。前陣子,她隨手翻開我的一本書,指了個名詞讓我講給她聽,我纔講到一半,她說她聽過這個。我說你別吹牛。她說真的啊,媽媽,難道你忘記了嗎?你在杭州的家裏給我講的啊,那天還下雨了呢。我一回憶,真的是。那天週末,我剛剛洗好被子,把她抱過來坐陽臺上,讀了這本書,說了這個詞。但她那時只有13個月。

就好像我在她的記憶裏埋了個開關,忽然“砰”一聲喚醒了。

那個詞是:抑鬱症。她說:“哦~~就是孤獨的意思,孤獨就是傷心。”

所以,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跟他們多說話,他們真的懂。

(3)在培養語言能力方面,日常對話和教導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公園裏就碰到一個媽媽,看到別家同齡的孩子小嘴巴噼裏啪啦跟爆豆似的說得很利索,自家孩子還一問一臉懵,特別納悶:明明開口時間一樣的,爲什麼詞彙量比別人少那麼多?我一問,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原來她家孩子從出生到兩歲多,都是交給奶奶在帶,自己只負責餵奶。奶奶也是有心要教孩子認東西,沒事也抱着孫子在屋裏指着物件問:“寶寶,你看,這是什麼?”寶寶順着手指往前一看,是個四四方方能放食物的東西,可不知道怎麼說。奶奶又一轉身:“寶寶,這個是什麼?”寶寶再一看,裏面有自己的衣服,還在轟隆隆地轉,不知道是什麼。奶奶又轉身了:“寶寶,這個是什麼?”……兩歲多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只有一個名字“什麼”。我們問他小推車裏的玩具是什麼,他就開心的點點頭。他媽媽聽完覺得很後悔,沒往這方面想過。

有個媽媽問我,一歲半的孩子看什麼書好,IQ培養的還是EQ培養的?我說,有新生兒的家庭,給孩子的第一步教育,應該是培養認知和辨別能力,情商涉及的內容面比較廣,想要教育和引導的是如何處理複雜關係,甚至是有分歧和衝突的關係,這個方面更多在於身邊人的身教,而不是言傳。對於孩子來說,先知道黑與白的區別遠比如何選擇黑與白更爲重要。

因此,跟寶寶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具體,有標準答案,冰箱就是冰箱,不要讓孩子在冰箱和洗衣機面前犯暈。而且有問就要有答,千萬不能只問不答。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第3張

(4)除了家庭的日常語言引導,幫小孩子選擇一個語言夥伴也很有幫助。本來如果有多幾個玩伴,孩子的語言能力會發展得更快。但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通常都會是孩子在獨自長大。所以早教機是個不錯的選擇。

楚楚有一個早教機,其實就是個故事機,我沒事就開着給她磨耳朵。剛開始並沒什麼感覺,忽然有一天,她非要抱着早教機睡覺,躺在被窩裏聽。過了兩天,她忽然就開始跟着早教機講故事,模仿裏邊小朋友說話,語氣、停頓、發音,跟我們唱KTV似的,什麼時間切入、什麼時候收音,絲毫不差。

閱讀也是增加孩子詞彙量的重要途徑。每天晚上,我會陪她一起看書,繪本、連環畫、故事書、唐宋八大家、英語小短文、數學題……隨便拿,講完一本就睡覺(這可是很累的啊~尤其是她得了一本奇書:西!遊!記!)。

四年來,這麼一本一本地講,也照本宣科,也隨機自由發揮。她興趣來了也會跟着我學。過了一段時間,詞彙量猛漲,表達方式換着花樣來,連我都自嘆不如。有一次,她挑了本中文故事書,非要我用英語講,我磕磕巴巴翻讀了兩頁就繳械投降了。

她還嘲笑我:“你不是說讓我跟你學英語的嗎?你怎麼都不會呢?”真是無力辯駁。

不同的人講也會有不同的增益。跟着爸爸聽了一段時間的葫蘆娃,楚楚回過頭來也是成語俗語不重樣,還會舉一反三。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第4張

(5)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班學語言?

我的建議是,如果條件允許,的確有必要。

研究發現,說兩種語言的人在大腦語言區有更多的灰質,人們學習語言越早,大腦灰質區的面積越大, “而大腦灰質區大小與對語言的熟練程度有關係。”[倫敦學院神經學家安德里亞·邁克雷]

大腦結構的改變對於人智力、思維模式的影響有目共睹。但是不是不學第二種語言孩子就會不聰明呢?

當然不是。多一種語言不過是加分項,我們還是要先以生存爲要,會說當下環境的語言就足夠應付了。畢竟有的人,或許終其一生都不會接觸到說第二種語言的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是因人而異的。犯不着爲了香油丟芝麻——捨本逐末。

何況,多種語言不一定就非得是外國語、課堂教學得來,中國地大物博,普通話、閩南話、四川話,都有同等功效。

楚楚就生活在一個五種交織的複雜語言環境裏。大人的語言接受能力還是要弱一些,她有時候還會充當我們之間的翻譯,幫助我們解決由於語言不通造成的誤解,這就更加鍛鍊到了她的動腦動口能力。環境對於語言能力培養的功勞,絕對首屈一指。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第5張

(6)之前有人還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學習家鄉話和土話?

以前我有個朋友就不喜歡讓孩子說老家話,覺得土,帶到朋友圈很丟臉。我就送給他一句話:尊重個性纔會獲得共性,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先不說語言對大腦發育的良好刺激作用,單說語言的功能和用途,我們也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多接觸不同的語言環境。

爲什麼我們害怕去外地?

因爲我們人生地不熟話也聽不懂怕被人欺負。

爲什麼異國他鄉聽到母語鄉音會有親切感?

因爲語言不單單是一種發音和聲調,蘊含的還有一羣人共同的理解和認知。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敢走出家門去到外地?

因爲我們慢慢學會多種語言,通過語言瞭解了外地,通過語言找到了共同點。

美國醫藥學會的前會長大衛奧門博士就曾經說過,我們應該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進入我們的腦海和心靈,能夠在別人面前、在人羣當中、在大衆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傳遞給別人。在我們這樣努力去做而不斷進步時,便會發覺:真正的自我正在人們心目中塑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形象,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擊。

翻譯過來就是說:我們都是要活在人堆裏的,能不能聽懂人堆的語言,關係着你能不能理解人堆的意圖,避免捱揍之餘還能影響別人。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第6張

當你說“海椒”我卻偏要“辣椒”併爲此而大打出手時,你會發現,語言還是一種文化的符號。多瞭解一種文化,也就多瞭解了一羣人,世界觀也跟着擴大了一圈。至少在三觀匹配上,你可以與別人多一個銜接。不誇張的說,世界和平也就有希望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