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家園規則有衝突家長怎麼辦

家園規則有衝突家長怎麼辦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宇被看成壞孩子,我迷茫

家園規則有衝突家長怎麼辦

那天晚飯後,我跟兒子在小區的花園散步,恰巧碰到兒子同班的幾個小朋友。於是,孩子們就一起玩兒,媽媽們則開始聊天。大人、孩子都開心了一陣之後。突然小軒跑到我面前,跟我告狀說:“小宇媽媽,小宇犯錯了,他不是好孩子。”“他犯什麼錯誤了呢?”我連忙問,並且四下尋找小宇,結果發現他在一個大概一尺寬、半米高的臺子上走着。“他爬到高處去了,還在上面走來走去,老師說過不能爬到高處……你看,他還在走呢……”小軒見小宇被抓了個現行,一臉得意。可是我看到之後只是對小宇喊了一聲:“眼睛要看臺面上,小心點走。”小軒看我沒有批評小宇,也沒有叫他下來,有點失望,但馬上就走過去跟媽媽嘀咕了幾句。小軒媽媽嚴厲地說:“你不能爬上去,小宇犯錯誤你不能跟着犯。”我看兒子的行爲影響到小軒和他的媽媽,就跟小軒媽媽解釋了幾句:“我一般是同意小宇走這麼高的臺子的,基本不會有危險,就算是踩空了摔下來,其實也不會多疼的,摔過一次了就長記性了,就讓孩子上去玩玩吧……”“幼兒園老師明確規定,孩子們不能爬這些臺子,也不能走馬路牙子,不能踩井蓋的,你這樣不是跟幼兒園唱反調嗎,到園裏這麼做還不是遭老師批評,這種習慣的培養家園要一致,否則老師會很累,也會對家長有意見,如果老師知道你同意孩子爬,那她肯定會認爲你不配合園裏的工作。”小軒媽媽義正辭嚴地對我說了一通。見自己媽媽這個態度,小軒機靈地說開了:“小宇是壞孩子,不聽老師的話。”小宇聽見了,馬上跳下來解釋:“我不是壞孩子,我媽媽讓我在上面玩的。”但小軒不理小宇,繼而對着其他小朋友大喊:“小宇是壞孩子,不聽老師的話,我們都別跟他玩了。”結果其他幾個小朋友都跟着小軒走了,留下小宇不知如何是好地站在那裏看着大家離開。看見孩子們走開了,媽媽們也都各自追自己的孩子去了。原本很熱鬧的小花園裏只留下我和兒子兩個人,兒子仍然無所適從。我也被突如其來的事情弄得有點發暈,心裏認爲自己的做法沒錯,因爲男孩子好動,有精力,他們要去探索空間,體驗高低不同的感覺,如果都不讓他爬高,那他該多難受呢,又會失去多少體驗呢,可是我這種做法的結果顯然也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我對孩子開的“綠燈”影響了孩子的夥伴關係,那究竟這樣做是得還是失呢?我陷入迷茫中了。

觀點一

小軒媽媽的做法是不成熟的

看了這個事情,讓我最意外的是小軒媽媽的行爲。作爲一個大人,在這樣關鍵的時刻,表現得像個孩子,讓人大跌眼鏡。從她那維護規則所體現出來的堅決和說話的尖利,都不難看出她的刻板。她說的兩句話,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首先,她需要跟自己孩子解釋,來緩解孩子的不平衡心理。小軒告狀的動機是很明顯的,他希望通過小宇媽媽的力量把小宇叫下來,變成跟自己一樣的只能在地面玩的人。他的心裏有不平衡,而不僅僅是規則的維護者這麼簡單。所以,小軒媽媽要做的是緩解孩子心中的這種“羨慕嫉妒恨”。但小軒媽卻說“小宇犯錯誤你不能犯”,這句話實在是沒有什麼含金量。但迫於媽媽的威嚴和老師的要求,小軒最終也沒有私自爬上去。但他做了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兒,拉攏其他小朋友,一起來抹黑小宇,這種手段不管怎麼說都有點江湖習氣。不知道這是怎麼培養出來的,需要小軒媽媽反思。

其次,小軒媽媽對小宇媽媽說的話貌似正確,貌似在全力配合幼兒園老師的工作,但她不知道這背後犧牲的卻是孩子的體驗和成長。家長需要從實際出發,而不應成爲某些所謂規定的犧牲品。更何況,爬到臺子上也未必有危險,如果覺得有危險家長可以自己陪着孩子走,以便在第一時間把危險降到最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這麼對小宇媽媽說話,很容易把關係僵化,把問題擴大化。此外,她都不知道小宇媽爲何如此教育孩子,只是用一個人爲的規定來評判,這不像一個成熟父母的做法。

觀點二

家庭要成爲幼兒園的補充

雖然例子裏寫得很簡單,但我還是能明白小宇媽媽的觀點的。不難看出她給孩子很多空間,同時她也不是不顧安全。從她對小軒媽媽說的話裏,我感覺到她對孩子的信心以及放手。我覺得她這樣的做法是合適的,需要堅持下去,哪怕別的家長和小朋友不理解,因爲小宇處在這樣的氛圍中,如果媽媽不夠堅持的話,很容易陷到大環境中去。

不得不說明,我對當前教育界的一些做法也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因噎廢食的行爲,比如孩子外出會碰到危險,於是就取消外出,近年來對春遊的種種限制就是一個例證;又比如孩子們課間可能會熙熙攘攘、追逐打鬧,可能會傷害到一些孩子,於是有好多學校就規定,下課了只能沿着一側牆根慢慢走,不能快,更不能跑;聽到某個孩子從馬路牙子上摔下來受傷了,就告誡孩子馬路牙子不能上去走,其實馬路牙子還是一個理想的平衡木呢。小宇媽媽的做法在我眼裏是對學校教育的良好補充,學校老師不讓乾的事,可以在校外的場合,由父母陪伴着去幹,這是很好的家園平衡。家庭要成爲幼兒園的補充,而不可完全成爲幼兒園的附屬,或者索性把家也變成幼兒園,這是對二者教育功能定位不清導致的。

說到這,我不得不說一個美國的例子,美國的體育文化非常發達,全民熱愛運動,中小學生都有全國的籃球賽,而每年的高中籃球賽都有死亡事件發生,據說平均是每年死兩個,但美國並不會因此而取消每年的籃球聯賽。他們會提前告訴大家球賽可能帶來的危險,發動大家一定要認真準備,把傷害降到最低。他們認爲死亡事件是準備不充分而導致的,下一年需要做的是更細緻的準備,而不是說從明年開始,取消這一賽事。這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鑑,老師說不讓爬高臺、不讓走馬路牙子、不讓踩井蓋都是因爲一些曾經的意外,我們採取的方法是規定從此這件事不能幹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告訴孩子做這些事可能存在的危險,可以由大人陪着做,或者告訴孩子需要有大人在旁邊時才做這些事情,這樣危險因素就會降低很多,準備工作提前做,就不至於搞得如此雞飛狗跳。

觀點三

小宇將面臨的問題最讓人擔心

雖然故事只說小宇媽媽陷入迷茫,其實我感覺小宇同樣會迷茫,甚至比媽媽更不知所措。因爲夾在兩種觀點中的是他,在上面這件事裏,我們看到小宇雖然很幸福地享有其他孩子沒有的權利,但會面臨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局面。如果到了幼兒園,可能還會發生更明顯的心理衝突,因爲還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老師。在媽媽和老師兩者觀點不一致的情況下,小宇聽媽媽的,會被老師不接受,會被小朋友排斥,如果聽老師的,會感覺不自由,心裏會覺得不公平——憑什麼老師這麼要求我,媽媽都不這麼要求我。這種矛盾會讓孩子陷入到混亂中。

因此,我們去討論誰的觀點更正確之前,需要讓小宇懸着的心先落地,讓他有一個明確的規則可以參照。

觀點四

告訴孩子家與園的區分

看完小宇的故事之後,我感覺到小宇媽媽需要做一件事情,要給孩子一個清晰的解釋,解釋什麼呢?解釋自己爲什麼跟幼兒園的規定不同,同時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裏要遵守幼兒園的規則,在家裏可以按照媽媽的規則來。這樣,就算他這次在小區被小朋友孤立,到幼兒園裏後,他能遵守規則,其他孩子照樣認爲他是好孩子,不會招致老師批評,小軒媽媽擔心的問題也就不會發生。

小宇媽媽之所以讓孩子在家時隨意一些,自由一些,也無非是想給孩子更多的體驗,這是很好的做法,會補充幼兒園的某些不足。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生活的地方,爲了規避一些危險,必須有自己更嚴格的規定,比如不讓孩子爬高臺子,不讓孩子隨意瘋跑而要排隊走路等。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裏也把家裏的一些習慣或規則帶過去,確實會讓老師應付不過來。比如小宇說我媽媽同意我爬高臺子,我就要爬,這肯定會影響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擾亂孩子們的心。因此,小宇媽媽要非常清晰地告訴孩子,在家裏,有媽媽在邊上,或者徵得媽媽的同意,可以做一些在幼兒園不讓做的事,但這隻限在幼兒園之外的地方,進了幼兒園就要遵守老師的規則。

不同的地方是存在不同規則的,因此父母無需絕對地追求規則一致性,能做到一致固然讓孩子更容易掌握,但事實是,有些規則是有適用範圍的,比如,在小區散步可以離開父母走遠點,但到了車站就只能緊緊拉住父母的手而不能隨意亂跑,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分析情況,做到靈活變通。

如果媽媽讓孩子更深層次地理解家裏和幼兒園規則的不同,相信孩子心裏就不會有衝突,反而能自如切換。同時,經歷過這個思考過程的孩子,其思維的深度也會加深。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