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盛大節日和喜慶吉日,或是勞動之餘,維吾爾族男女老幼都要伴着"達甫"(手鼓)等唱歌跳舞,節奏歡快,舞姿輕巧,情緒熾烈習慣,以下分享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1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的維吾爾族也是大家最爲熟悉的一個少數民族了,人人皆知。維吾爾族主要分佈在我國的新疆地區,在歷史長河的民族融合中,維吾爾族也曾有過多種的稱謂。

維吾爾族來源於回鶻人,原是隋唐時期鐵勒諸部中的一支,後又臣服突厥。在唐朝軍隊的攻打下,突厥土崩瓦解,此時臣服突厥的回鶻人,趁機從突厥的'統治之下解脫了出來,歸順大唐王朝,曾在唐王朝發生安史之亂的時候,回鶻人幫助唐朝官軍平定了安史之亂,同時逐步遷徙到今天的新疆地區生活

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由於維吾爾人頭上纏着頭巾、同時又信仰伊斯蘭教的緣故,因此清朝統治者曾稱呼維吾爾人爲“纏回”,這種稱呼引起了維吾爾的不滿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
  

因爲他們認爲清朝統治者曲解了他們名字中的本意,因爲按照維吾爾族自己的語言文字,維吾爾的本意是聯合、同盟、凝結、團結、協助的意思,因此“纏回”不能出現在清朝的官方文獻中。

然而直到清朝滅亡,維吾爾人的呼聲依然沒有有效解決。不過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維吾爾人中的一位名叫努日伯克的秀才,給維吾爾人取了一個“威武爾”的名字,顯得非常威武且自豪,所以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維吾爾人向當時的新疆省政府提出書面申請,希望將清朝的“纏回”稱呼正式改爲“威武爾”。

一個民族的改名自然是一件大事,社會各界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終當時的教育部長徐廉提議說:威武爾的名字固然不錯,但是感覺維吾爾更爲合適。因爲它表示維護我們和你們的意思,恰恰反映出中華民族大家庭和睦相處的和諧關係,寓意着各民族團結一致的美好願景。

徐廉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從此維吾爾成爲了我們今天熟知的名字。新疆檔案館珍藏的“新疆省政府民政廳通令第2013號令吐魯番縣”中也曾這樣記述說:以此(維吾爾)定爲該族名稱,不但毫無牴觸,且顧名思義。

亦可以使該族一般民衆引起合羣愛國之心,較之其他名稱殊覺妥善。自此以往,該族即稱爲維吾爾族,簡稱爲維族。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2

維吾爾族簡介

人口: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維吾爾族人口爲721.443萬人;2000年人口普查時維吾爾族總人口爲839.94萬人。其中:男性427.29萬人,女性412.65萬人;性別比爲103.55。

語言:

維吾爾族說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西匈語支,分中心、和田、布羅三個方言。8世紀曾用過突厥如尼文,9--15世紀用過回鶘文,現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維吾爾文。

習俗:

喝奶茶,主食爲“囊”,拉麪。

節日和待客時,往往用羊肉、羊油、胡蘿蔔、葡萄乾、洋蔥、和大米一起煮成飯,以手抓食。

平日吃的水果很多,連煮粥、作包子和點心都離不開水果。

囊、抓飯、茶、奶、瓜果是必備的飲食品。

維吾爾族人個個能歌善舞,節日慶典大家一起載歌載舞。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朵帕”(四楞小花蚓)。他們的壁毯和絲綢極富藝術特色

歷史上曾先後信奉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襖教和佛教。10世紀末葉伊斯蘭教傳入,一直到今天仍然信奉伊斯蘭教。

歷史文化遺產有《十二木卡姆》、《突厥語大詞典》、《福樂智慧》以及大量的民族醫學文獻等。

維吾爾族的音樂歌舞蜚聲國內外,民族樂器品種多樣,造型精巧,民族服飾風格獨特。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 第2張
  

居住地:

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另外在湖北的桃源、常德也有3000餘人。全國各地均有散居

歷史發展:

“維吾爾”意爲“團結”、“聯合”。不同時期對它的.稱謂不同,北魏時稱“袁紇”、“烏護”,隋朝時稱“韋紇”,唐時稱“回紇”、“回鶘”,元、明時稱“畏兀兒”。

維吾爾族的先民可追溯至前3世紀北方遊牧民族,生活在貝加爾湖一帶。一世紀末逐漸向南遷,以後便與當地一些古代民族相融合。一千多年前,維吾爾族的先世鐵勒是西突厥汗國的一部分,唐朝天寶三年(744),回紇以鄂爾渾河流域爲中心建立了遊牧的回紇汗國,與唐朝保持友好的從屬關係。

公元788年回紇改稱回鶘,9世紀,回鶘大部分西遷入高昌、龜茲、于闐以西地區,在與當地民族長期相處中,還融合了部份吐番人、契丹人等,吸收了蒙、漢、藏等民族成份。逐漸發展爲近代維吾爾族。西遷的回鶘人曾先後在中亞和新疆地區建立過喀喇(哈拉)汗國、高昌王國,並參與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的活動。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3

節日:維吾爾族的節日主要有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等。

宗教:維吾爾族古代曾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祆教(拜火教)和佛教,從公元10世紀初起初步改信伊斯蘭教。

服飾:維吾爾族服飾有着悠久的歷史。 絢麗多姿的服飾便是維吾爾服飾文化的組成部分。維吾爾服飾形式清晰、紋路多樣、色彩鮮明。

維吾爾族人十分講究衣着打扮,男子傳統服裝爲條絨無領黑色或花條布袷袢,黑長褲。腳穿套鞋,冬天高寒地區則穿氈筒。腰繫質地不同的方形腰帶,維吾爾語稱“法嗒”,頭戴小花帽。女子無論春夏秋冬,都喜歡穿色彩絢麗、圖案別緻的艾德麗斯綢寬袖連衣裙,外罩黑色金絲絨對襟繡花小坎肩;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 第3張
  

維吾爾族人,無論男女都喜歡戴花帽。花帽,又名“朵帕”,吐魯番人叫“伯克”,維吾爾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也是饋贈親朋好友、貴客佳賓的珍貴禮品。

吐魯番花帽與新疆其他地區的花帽形制、花紋、色彩有明顯不同,其主要特點是紅花綠底,大花底空小,顏色紅火鮮豔,鑲黑色絨布邊,這種花帽,尤爲老年人所喜愛。用珍珠串成圖案的“瑪勒江伯克”,高雅華貴,受到文化藝術界女士們的青睞

而宗教人士則喜歡戴帽沿用羊皮做成的“賽勒布西吐瑪克”。在城市,吐魯番男子常戴短沿硬殼圓形鴨舌帽,知識分子則喜歡戴做工考究的禮帽。

在吐魯番農村,許多維吾爾族羣衆喜歡穿套鞋,維吾爾語叫“喀拉西”。這是一種用橡膠製成,穿着衛生,既保暖,又能保護皮鞋壽命的短腰膠鞋

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 第4張
  

無論是做禮拜還是做客,只要脫去外面的套鞋即可,方便、實用、衛生。套鞋“玉德克喀拉西”爲圓頭,爲一般人所喜愛;“買塞喀拉西”爲尖頭,則受到中老年人和宗教人士的`歡迎。

婚俗:維吾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一般要經過擇偶、說媒訂親儀式(克其克恰依)、商定彩禮、訂婚儀式、尼卡(宗教儀式)和婚禮幾個階段。婚禮極爲隆重和熱烈,男女雙方家中都要請客,客人贈送禮品,婚禮一般舉行三天。

維吾爾族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爲“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

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