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農村喪事門頭紙

農村喪事門頭紙

來源:時尚冬    閱讀: 4.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村喪事門頭紙,喪事是傳統的喪葬儀式,在新中國成立前,喪事煩瑣,講究封建禮儀。包括在現在有很多地方辦理喪事還是比較傳統的,還需要貼門頭紙,下面是農村喪事門頭紙。

農村喪事門頭紙1

喪事的門口掛紙先拿出白紙對摺,然後在白紙上角剪一下就完成了。

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象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

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農村喪事門頭紙

剪掛紙的意義:

剪紙習俗是太原地方傳統文化的.沉澱,也是當地人們心態的一種折射和反映。它以其豐富的內容,多姿的形式,靈活的表現方法,經濟方便的操作,得到大衆的廣泛喜愛,已深深根植於這一方土地、一方人情的生活生產之中。

雖然,期間剪紙曾被作爲四舊革除。但隨着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現喜慶、紅火、熱鬧、歡樂的剪紙也回到了人們生活中間,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農村喪事門頭紙2

家人去世門上貼白紙是什麼習俗?

漳州民間自古以來對喪葬十分看重,老人臨終之前,必須“搬鋪”,即從臥室睡牀移到正廳“水牀”。所謂“水牀”,是在兩條板凳上放3塊比人體稍長的木板。木板取單數,不能雙數,表示死者單身赴陰間,不會再拉一個作陪的。

按照禮遇的規格,長者亡故纔有資格上正廳,父母健在者、英年早逝者(某些對家庭貢獻顯著的長子或有功名的人物除外)、夭折者則不能上正廳,而必須把“水牀”置於廂房,或將之移至牀前地板,地板上鋪稻草或草蓆。

“搬鋪”時,廳內的神龕、神位、案桌、香爐等必須移走或遮蓋。老人未斷氣之前,不能發出哭聲。人一死,親屬圍屍放聲痛哭。

農村喪事門頭紙 第2張

人們要用白布單把死者從頭到腳蓋上,稱“蓋水被”。

房宅的大門,紅紙對聯拆下,在門扇貼上白紙條。父母雙亡交叉貼兩條,一方尚健在只貼一條,如父喪貼左門扇,母喪貼右門扇,稱之“掛孝”。死者的下輩披麻戴孝,身穿麻衣孝服,下襬不縫;頭戴孝帶,用手撕一長條,不用刀剪,纏於頭部;腰間繫麻繩;腳穿孝鞋,孝男穿草鞋,孝女穿布鞋,鞋面綴以白布;孝女頭髮披散,象徵“發出千尾”,子孫繁盛。

死者已做高祖者,民間視作很“有福氣”,其玄孫穿黃布衣,若有玄玄孫則穿紅布衣,人人稱羨。

農村喪事門頭紙3

喪事是漢語成語,拼音sāng shì,指人死後殮葬、哀悼等事情。新中國成立前,喪事煩瑣,講究封建禮儀。主要過程爲:送終——長輩絕氣前,晚輩守在身旁,直到嚥氣,謂之“送終”。更—— 死者在彌留之際,脫下舊衣,更換壽衣,用白線扎腿,根數與卒年齡相等。

訃告:人死後立即派人去親友家送信,謂之“報喪”。同時發佈親人去世信息叫“訃告”

入斂:人死後第二天中午或晚上進行大斂入棺,謂之入斂,又叫成斂。成斂前鋪棺,然後,死者由孝子包頭,仰面朝天,放入棺材,周圍塞棉花、草紙、死者衣袖放入2個麪餅、1支九連環,謂之“打狗棒”。蓋棺前,死者家屬用棉球蘸香油,擦死者口、鼻、耳、眼,然後,由繼承人“下扎”將棺蓋釘死。全家痛哭,鄰里、親友持紙帛、果品前往弔唁。

燒倒頭車: 人死後,全家痛哭,將屍體停放在靈牀上,靈牀前設香案,擺供品,孝女燒紙七刀半(1刀紙100張),在門外燒紙車、紙馬,謂之“燒倒頭車”。

送紙 :孝子手捧有香、酒、紙錢的小簸箕至五道廟祭祀神鬼,其他親人隨孝子後面痛哭,謂之“送紙”,亦稱“報廟”。

弔紙:(即弔唁)人死後,鄉親鄰里人買些“燒紙”前去弔唁,並寬慰家屬,弔紙者多爲女性。由死者兒媳行禮、陪祭。

磕孝頭: 親友靈前弔喪,孝子磕孝頭。意爲老人死亡,晚輩有罪,以磕頭來向親友謝罪。

批榜: 死者家中掛命紙殃榜於門側,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書“故先考享年月日,壽終正寢”;母亡殃榜上書“故先妣,享年月日,壽終正寢”。

農村喪事門頭紙 第3張

送行: 入斂後,孝子拉着掃帚,拿託命紙及死者先前舊衣,端着靈牌,前往五道廟迎接亡魂。吹鼓手奏哀樂,所有弔喪者均繞廟3周,呼死者上車,後將命紙、舊衣放入紙車中焚燒,孝子大哭,親友北面行禮,孝子答禮,謂之“送行”,俗稱“接喪”。

出殯: 又曰發送,指埋葬死者的禮儀。出殯前,親友在靈前行禮祭奠,棺木擡出堂院,停放門口外。吹鼓手奏着哀樂,長子或其他繼承人在棺前摔碎孝盆,扛起幡杆,長媳抱罐,其它子女及親友緊隨其後,走向墓地。靈柩有8人擡、16人擡、32人擡、64人擡。男人走到前面,婦女坐車在後,死者女婿沿路撒紙錢。有身孕的婦女不能到墓地。用彩紙糊成的飛禽、走獸、搖錢樹、陰陽宅、童男、童女等須成雙成對,由男孩送到墓地,用以陪葬。送葬路上,擡棺者放棺休息時,兒子跪在靈前,哭聲不斷,直到重新擡起爲止。到墓地後,先焚燒隨葬品,後落棺入穴,長子埋第一銑土,其它人則埋土成墳,招魂幡插上墳頭,入土爲安。下葬時,兒媳們均搶墓前一把土,俗稱“搶財土”,相傳誰先到家誰先發財。

復三: 出殯後第三天,要到墳上祭掃。屆時用小豬、雞、豆腐等供奉,燒化香亭、紙馬,謂之“復三”。喪事到此便告結束。以後每年清明全家備祭口到墓前祭掃。

祭日: 死人埋葬第3天,親人到墳前祭祀,用秫秸7根,橫三豎四插在墳上,明曰“爲死者插房子”。墳頭重新填土,謂之“圓墳”。每7天一祭,直到“七七”。“五.七”時祭奠規模較大,家中兒女均到,墳前燒紙祭奠。死者死去100天,謂之“百日”,兒女均到。死後一、二、三週年,均舉行儀式,兒女親友持紙帛、供品到墳前祭奠;設酒席款待親友,謂之“做週年”。

孝服:死者的嫡系子孫,批麻戴孝;旁系子孫,戴孝不批麻。死者有曾孫時,謂之“白喜”。曾孫戴孝,鞋帽上有紅布條。持供品弔唁,近親給孝袍、孝帽各1件;遠親給孝帶1條,男人系在腰間,女人系在頭上。死者兒女穿孝3年,父母雙亡,其鞋爲全白;只亡1人,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守孝期間,兒女不給長輩拜年,不辦喜事。

棺木: 棺木的大小、厚薄不等。富戶所有棺木多以鬆、柏木爲料,窮戶所有棺木多以柳、楊、雜木爲料,棺木前刻有“壽”字。貧苦人家也有葦蓆埋葬者。富戶人家年過六七十歲就準備棺木,窮人家或暴病而死的,在人死後纔開始做棺木,叫“趕熱活”。

花圈:用鮮花或者紙花等紮成的環形的祭奠物品,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

輓聯:花圈上粘的挽悼故人的對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