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1

盛夏來了!馬上就開始入伏了,夏季三伏最難熬,溫度高,如果再去運動,很容易受傷。那麼,怎麼過三伏天才不中暑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走暑”去,既運動健身,又能避暑養生。那麼,怎麼走暑呢?……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

三伏天健康“走暑”

讓大家選擇“走暑”其實是有原因的。夏天外界陽氣最旺,這時多到戶外活動,可以吸收自然界陽氣精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

然而三伏天熱,很多人都憋在家裏不出門,其實這對身體是不好的。人的養生要適應大自然的規律,該出汗的時候得出汗,因爲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但我們又不能因爲要出汗,而做劇烈運動,在高溫下大量出汗易損陽氣,還很容易中暑,所以一般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就不合適了。

權衡之下,進行走路的慢運動就是最佳選擇了。

除了利用平時時間早晚走走,郊區當然是最好的避暑選擇。

那些山裏,雲霧繚繞、煙嵐瀰漫、溪泉涓涓、樹木蔥鬱,毫無遮攔的綠色撲面而來……漫步在清涼峽谷間,原始生態的青山綠水,原始風情撲面而來。

在山峯登高,一覽勝景,滿目皆綠,深深地吸入一口氣,彷彿觸摸到了整個森林,好一片清涼!

“走暑”是有訣竅的,你要把握三個原則。要勻不要急:勻速行走最省體力,而且有利於保持良好心態,急一陣歇一陣的走路方式最累人;而且勻速走路 能讓你走得更久,一般40分鐘,2~3公里是最合適的。

走硬不走軟:不要因爲貪圖涼爽和舒適在河灘、溼地和草地上行走,這樣既沒有在硬地上行走效果好,也不安全。而且在水泥、瀝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灘、溼地等軟地面行走更省勁。走階不走坡:避暑度假,很多人會選擇去野外爬山郊遊,這時候上下山時儘量走石階,少走山面斜坡,這樣較符合力學和生理要求,安全又省力。

當然,走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補水。隨身必備一瓶自制的淡鹽水,適當補充一些能量,這是必要的。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2

三伏天灸注意事項

1、天灸貼藥部位多在頸背部、腹部、腰部,建議穿寬鬆、深色的衣服,女士建議不穿連衣裙。

2、天灸藥物爲芳香走竄的藥物,皮膚有色素沉着、潮紅、微癢、燒灼感、疼痛、輕度出水泡等表現屬於正常反應。如感到灼痛,可隨時撕除。去除貼藥後,如局部出現水泡乃正常現象,輕者可自抹萬花油;若水泡潰破可自行塗紫藥水,結痂後待自然去痂,注意預防感染,若局部反應嚴重者,請到醫院處理。治療當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宜用溫水洗澡。

3、接受治療的當天,戒食牛肉、燒鵝、鴨、花生等易化膿食物,避免生冷食物或者進食蝦、蟹。

特殊人羣需知:

病患:感冒發燒者、患有惡性腫瘤、皮膚病、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天灸。

少兒: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貼藥,孩子肌膚腠理疏鬆更容易吸收,因此貼藥的時間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即一般只需貼1/2~1小時即可。

女性:孕婦和正處經期且月經量多者不可進行天灸,月經量少或處於月經末期的經期女性,可進行天灸。

貼藥幾次治病保健效果最好

如果隨便增加次數、自定時間,不就成了日常的穴位敷貼了嗎?另外,天灸到底做多少次才合適?是否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對此,專家認爲,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於日常穴位敷貼之處,這種療法一般選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而因中伏和末伏大多間隔長達20天左右,爲提高保健治療效果,所以中間會增一次加強灸以鞏固和提高效果。也就是說,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藥就夠了,並無研究證明在此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現象:

天灸時間令人眼花繚亂。“三伏天灸,以前有中伏加強灸和末伏加強灸,今年怎麼又冒出個初伏加強灸?今年的初伏天本該是今天,往年很多醫院的天灸治療基本是從初伏這一天開始的。以往,廣州只有幾間大型中醫院開展天灸治療,而現在已經是遍地開花,大小西醫院、私人診所、社區醫院、療養院等都在開展天灸,治療時間也讓人眼花繚亂。以今年爲例,有不少細心的街坊發現:早在10天前,一些醫院就已開始推出伏前灸、預伏灸、初伏加強灸,每一個伏天都衍生出加強灸,有的乾脆將治療時間擴展成7月4日至8月22日,更加寬泛。對此,有街坊叫好,認爲時間上更靈活、便利,但也有街坊感到困惑:如果隨便定時間,那還能叫“三伏天灸嗎?另外,令不少一直熱捧天灸的老街坊感到無所適從的是,以往每年只要貼三四次,但現在一些醫院的預告已增加至五六次,究竟要接受多少次治療才合適。

提醒:

一般貼四次就夠了。對此,專家認爲,按特定時間敷貼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別於日常穴位敷貼之處。“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是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其實三伏天貼藥一般在初、中、末伏三個時間點最宜。專家介紹,而由於中伏和末伏一向時間間隔較長,一般都在20天左右,中間增一次加強灸,有助於提高保健治療的效果。也就是說,三伏期間一般貼四次藥就夠了,如果不是因時間趕不上漏了敷貼,基本無需在初伏或末伏過後特別加強。目前也無研究證明三伏期間接受敷貼的次數越多效果就一定越好。

三伏天灸能治療哪些疾病

第一類:哮喘、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第二類:久病陽虛證如五更泄、虛寒胃痛、腎虛腰痛。

第三類:過敏性鼻炎、虛人感冒等由體虛、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統疾病,臨牀上同時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見。慢性支氣管炎,以咳嗽、咯痰爲主要症狀,伴有喘息,每年發作累計3個月,並持續2年或2年以上。支氣管哮喘,臨牀上反覆陣發性支氣管痙攣而致氣急、咳嗽、咯泡沫痰,中醫認爲這與肺、脾、腎三髒有關。“肺爲貯痰之器,即是說肺氣虛弱,痰貯藏於肺內,咳和喘與痰停聚於肺有關。脾爲生痰之源,脾運化人體水溼,脾氣虛弱即運化失常,水溼停滯於體內而生痰。腎陽虛的人,則水液代謝失常,留於體內,積聚生痰,痰停留於肺則喘咳。腎氣虛則不納氣,呼出氣多,吸入帶有氧氣的空氣少,就上氣不接下氣。內臟的'虛弱,功能低下,這是致病的內在條件,這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這些疾病一般寒冬季節發作較頻繁,症狀明顯,這時,常以治標緩解症狀爲主,不便從本質進行治療。但到了夏天,這類疾病發作較少,或基本不發,正是根治的好時機。通過一些特殊的治療來補益人體元氣,增強抗病能力,以預防冬季來臨時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

結語:

總的來說,三伏天灸還是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好處的,但是也不要盲目的進行三伏天灸,也不要過多的進行三伏天灸,一般來說在三伏天貼四次藥就可以了,希望大家可以注意。

三伏天養生健康知識3

伏天要注意“扶陽”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此時人體爲了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腠理開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出現體內陽氣匱乏的夏令體質特徵,此時如果因爲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因此,人們要儘量避免做一些傷陽之舉,應護陽。

三伏天,補水是重中之重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爲陰,夏爲陽,夏季爲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着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爲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伏天還要注意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爲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伏天,冬病夏治有講究

伏天是冬病夏治好時節。其中伏季貼敷療法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理論,在我國農曆“頭伏”“中伏”“末伏”的時令期間,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用特定的中藥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貼敷,以治療某些在冬季容易發病或加重的疾病,增加抵抗力。但冬病夏治並非人人皆宜。“冬病夏治”主要針對三週歲以上虛寒體質的人羣,患有冬天容易發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覆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風溼病等,有內火、溼熱體質的人不適合冬病夏治。

伏天飲食,多酸多甘

中醫主張“以通爲用,以通爲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超過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頭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爲主。古代學者認爲“夏季暑溼,適宜清補”。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以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爲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另外,夏季不適宜大量進補。因爲夏季多食稀食飲品,胃消化液稀釋,消化功能減退,此時進補,難以消化,還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暢。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補藥多屬性溫熱,夏季進食會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謝加快,進補的養分也多浪費。

三伏天,飲食需新鮮乾淨

中醫認爲,胃爲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爲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