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地都會舉辦各種儀式來慶祝節日,這其中就有許多風俗值得大家去了解,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湛江生男孩點燈的風俗。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1

點燈又稱上燈、添燈、升燈等,“燈”與“丁”音似,點燈(添燈)則添丁,這是一項爲慶祝生育男丁且正式寫入族譜的傳統民俗,隆重且熱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男孩”是點燈年俗不能變通的硬性規定,添口(生女孩)不點燈。

在湛江,新添丁的家庭爲了小孩的升燈,早在在春節來臨之前則開始準備。

首先是“定燈”——預定走馬燈。通常情況下,一個片區——面積不大的村落的走馬燈製作,由一個手藝人負責,按照村民所需的數據及規格籌辦,而後趕在正式升燈之前交付。

其次,見告親屬——方便贈送男童新衣服,這是上燈風俗的重要構成。

年初十前後,湛江各地的上燈年俗則陸陸續續進行。

上燈有大致的儀式,走馬燈被懸掛祠堂或象徵神廟的臨時棚之後,接下來是吊上“燈卵”且點亮內部油燈,最後道公佬協同當年上燈的家庭成員(上燈的男童及其父親,祖父健在也會參與)進行隆重的拜祭儀式。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

“上燈”既成,男丁名字正式寫入族譜,一方面有被集體認可及接納之意,也蘊含了各種美好的寓意,平安、順遂、聰穎、有爲……

“結燈”的標誌是喝過“上燈酒”。

年十六,村民會再次邀請道公佬主持“結燈”的拜祭儀式,而後取下象徵人丁興旺,家族綿延千載的“燈卵”——帶回家慎重保管,完成走馬燈的焚燒,最後宴請親友喝上燈酒。

在梅州,各地上燈的時間因地而異,介乎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八之間,一般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十四。

梅州地區上燈的風俗,“請”花燈爲最重要之一。

上燈前一兩天,新丁家庭約定成俗地組織一隻請(買)花燈隊伍,由“丁首”帶頭——上一年最先誕生男丁的家長,在鑼鼓隊及龍燈舞獅隊的相隨之下,一路燃放鞭炮且炮聲不斷“請”燈。

花燈請回家,鄭重安放在八仙桌之上,待上燈當天,“丁首”將召集其他家庭共同請出花燈,懸吊祖公廳屋樑下,並掛上象徵男丁的燈帶,燈帶的數量依據上一年出生的男丁而定,新添五個男丁,則五條燈帶,七個男童則七條燈帶,以此類推。

當然,“升燈”不啻純粹的將花燈升起來,事實上,升燈儀式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升燈前搶白花;升燈時放炮仗、燒煙火,也會舉行舞龍、舞獅等表演……

以湛江及梅州兩地爲例,同是上燈的傳統民俗,而“呈現”差異鮮明,可是無論形式上如何大相徑庭,其寄意始終一致,一爲添丁之喜悅,同時希望小孩快樂、平安、出人頭地。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2

什麼是“上燈”?

正月初十也是上燈節,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一般“上燈節”爲五天,共分爲三個步驟,分別爲上燈,暖燈和落燈。從正月初十的零時開始“上燈”,也叫“開燈”,而這種上燈是專門爲孩子祈求平安的。

在《岑溪縣誌》中記載說:“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戶且爲當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滿月的人家,都要在這一天懸燈慶祝”。“上”也就是“懸掛”的意思,而“燈”通“丁”,所以家中生了男孩就被稱爲“添丁”,與“添燈”諧音。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裏生了男孩,並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經滿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這一天就要“上燈”,也就是“添燈”。如果沒有滿月,則上燈的時間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 第2張

在上燈時,一般是孩子的父親帶着鞭炮,從自己家門開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後將花燈懸掛在燈棚中,花燈上寫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爺居住的地方。

之後村中負責寫族譜的長輩見到花燈後,就會把燈上面男孩的名字寫進族譜。在“上燈”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訴祖先,家裏“添丁”了。並且要擺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稱“請燈酒”。

上燈之後還要“暖燈”,也就是從正月十一之後,長輩要早晚到燈前觀看,並且要往燈中添油和祭拜,以確保花燈日夜不滅,代表香火不斷。到了正月十六日,將花燈取下來懸掛於祠堂或者客廳中,謂之“落燈”。

這種習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爺的保護,可以健康成長。之所以在“地日”這一天上燈,就是因爲土地是萬物之母,是萬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說“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燈”,是人們對孩子的`一種期望。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3

點燈儀式分爲好幾個步驟

一、開燈。

開燈的時間是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至十二之間的一天。具體日子由村裏的風水師選定,但不能晚於正月十二日。風水師根據最先出生的那個燈頭的生辰八字,來推算確定開燈的吉日。日子確定後,由祠堂負責通知各個燈頭家。

開燈之前要先搭一個燈棚。燈棚是用木板搭起來的,長八米,寬四米,高四米,像一間三十多平方大的木板屋。進門後左右兩邊的.木板上還雕刻有龍鳳圖案和八仙賀壽圖。

到了開燈那天,天剛亮,有燈頭的人家就要敲起銅鑼、打起鼓去村裏的“洪聖廟”。60歲以上的老人要穿長衫,將廟裏供奉的洪聖爺、洪聖媽和金童玉女的神像請下來,爲神像掛紅,就是用紅布披掛在神像身上,然後迎接到燈棚裏,供奉在燈棚上方正中。神像前面安放供桌,擺上大香爐和煎堆、茶果、水果等供品。

燈頭們由長輩抱着,先到祠堂舉行開燈禮。開燈禮按照燈頭出生的先後順序,一家家依次舉行。每戶人家先把自家的供品擺到供桌上,供品有豬肉、雞、煎堆、茶、酒和水果。在香爐裏插上香燭。這時,由長輩將油燈盞點燃,放進事先準備好的燈籠裏。燈籠爲八邊形的長型燈籠,直徑兩尺,高三尺。

燈籠的八個面都畫有圖畫,畫着“仙姬送子”、“五子登科”等圖案。然後衆人一齊將點亮的燈籠掛到祠堂的正樑上。最後由家人抱着燈頭跪拜祖先,一邊拜一邊敲打銅鑼。一般由燈頭的父親負責敲鑼。

拜三次之後,祠堂的儀式就結束了。接下來再去燈棚拜神。燈棚拜神的儀式跟祠堂基本相同。拜完燈棚回到家裏,每家還要在自家房屋的正樑上掛一盞燈。燈的樣式同祠堂一樣,只是要小一些。至此,開燈儀式就完成了。以後每天早晚,燈頭的家人還要去祠堂和燈棚上香叩拜,爲燈盞加油。燈要一直掛到正月十九,其間一直不能熄滅。

二、搶炮頭。

這是點燈儀式中的一個慶祝、娛樂活動。時間是正月十五上午,地點在村內的廣場上。

村民們用兩張八仙桌疊起來,上面再安放一張凳子,把沖天炮立在凳子上,炮頭上掛着一個彩頭。炮仗被點着後立即沖天而起,只聽半空中一聲震響,彩頭從天而降。村民們一擁上前,爭先恐後搶奪彩頭。

誰搶到彩頭,就預示着今年有好兆頭,還會獲得一份獎品。一共要放九炮。沙尾村莫氏共分爲四大房,搶到彩頭的一房人要在一起聚餐,以示慶賀。今年獲得獎品的一房人,明年又會還回同樣數量的物品來,作爲明年搶炮頭的獎品。

廣東男丁點燈風俗 第3張

三、酬丁禮。

農曆正月十六是舉行酬丁禮的日子。這一天要在祠堂門外的廣場上舉行大盆菜宴。這天下午五點鐘左右,在祠堂門外放三聲鞭炮,村裏的男丁聽到三聲炮響,就會自動來祠堂赴大盆菜宴,不需另行通知。

製作大盆菜宴的原料有蘿蔔、芽菇、腐竹、芹菜、豬肉、門蟮幹、魷魚、鴨肉等十五種,每一種原料的重量都根據全村男丁的總人數按每人四兩進行計算。由有燈頭的人家集體分攤,湊齊後交到祠堂。祠堂要一樣樣驗收過秤,保證一兩不差後,安排人制作。

製作方法是先將十五種主料分別製作成十五道不同風格、不同味道的主菜,然後以蘿蔔作爲第一道菜鋪底。將十五道菜依次一層層裝在一個大木盆裏,每桌就一盆菜,稱做大盆菜宴。

四、圓燈。

這是點燈禮的一道重要程序。時間是農曆正月十九日。這天早上,

燈頭的家人帶着燈頭來到祠堂,在祖宗牌位前的供桌上擺上大盆菜、煎堆、酒、水果等供品,點燃蠟燭,燃放鞭炮,抱着燈頭向祖宗跪拜、上香、進酒;拜完後,再把供品拿到祠堂門外,擺到一張桌上,以同樣的方式拜天,拜完天,再拜祠堂大門內的土地神。圓燈儀式結束後,就可以把掛在祠堂和家裏的燈籠取下來燒掉。

五、祭龍船。

這是點燈禮的最後一道儀式。圓燈禮結束後,族裏的男丁要擡着一隻龍船,到各家各戶去拜。龍船是用竹片和稻草紮成的,5尺多長,2尺來寬。每家每戶都要把家裏不要的東西扔到船上。拜完後再把龍船拿到海邊去燒掉,表示把一年的穢氣都送進大海去了。

至此,整個點燈禮的儀式就全部完畢了。第二天,即農曆正月二十日,所有燈頭人家要到燈棚去送神。大家由族長帶領,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將洪聖爺、洪聖媽的神像送回洪聖廟去。然後,在族長主持下,族人要將燈棚拆除,把拆下的木板存放到祠堂裏,等到來年點燈時再用。

點燈禮作爲一種重要的人生禮俗活動,在福田地區原有的各個村落中代代傳承不衰,已歷數百年曆史,蘊涵着十分深厚的歷史文化。也體現了先人對人類生息繁衍的崇拜與敬畏,具有人類學和民俗學價值。

同時,家族、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在社會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點燈禮對於增進家族、家庭的和睦,發揚愛國愛鄉、尊老愛幼的民族傳統美德,建設和諧社區有着一定的作用。

由於福田地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各個村落、各個家族在港、澳、臺及國外定居的人員較多,點燈禮作爲紐帶,將他們緊密聯繫起來。

至今,在國(境)外定居的人員生育男丁後,有的還要回來到本家族的祠堂點燈、讓子女認祖歸宗,參加家鄉組織的元宵活動,吃傳統的大盆菜,這對促進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加強與海外華人和臺、港、澳同胞的緊密聯繫,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