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學生時代每個人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急劇變化。如果在這一階段遇到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好就可能影響今後的一系列發展,以下是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1

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係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髮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準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1995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準60%,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竈”,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佔總數的5%—10%。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爲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泄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爲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爲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爲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着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爲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係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第2張

五、意志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爲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曆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爲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爲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爲

問題行爲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爲,主要表現爲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爲可以分爲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爲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準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爲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爲,是指個體行爲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範、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爲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第3張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爲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係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爲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爲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着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爲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第4張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爲異常。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2

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 狹隘:即斤斤計較,心胸太狹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別人,對小事也耿耿於懷,愛鑽牛角尖。

2. 嫉妒:當別人比自己好時,表現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懷有敵意,更有甚者竟用打擊、中傷手段來發泄內心的嫉妒。

3. 敏感:即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中的話、不相干的動作當作對自己的輕視或嘲笑,爲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第5張

4. 失落:中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爲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失敗感。

5. 自卑:對自己缺乏信心,以爲在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低一等,這種自卑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情緒。

6. 叛逆:中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大人的監護。同時,爲了表現自己的與衆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3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與預防措施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休息是消除疲憊的`重要措施。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勞,恢復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功能,而且也是保證兒童正常發育特別是神經精神發育的必要條件。有關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8歲兒童每天宜睡11.2小時,9歲兒童每天宜睡11小時,10歲兒童每天宜睡10.5小時,11兒童每天宜睡10.2小時,12歲兒童每天宜睡9.8小時,13兒童每天宜睡9.6小時。注意營養問題。通過增加營養來改善大腦的活動機能,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證明,蛋類、魚類、奶類、豆類、瘦肉、小米、玉米、花生、黑芝麻、核桃、金針菜、棗類、杏仁、栗子、松子、葵花子、海藻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健腦益智的優良食品。呼吸訓練減輕腦力疲勞。下面就介紹一種丹田呼吸法。吸氣時雙手(可握空拳)沿胸部向上,同時用鼻徐徐吸氣,充分擴展胸腔。呼氣時徐徐將氣呼出的同時,力入心窩,雙手靜靜下落至心窩位置,力入於下腹丹田。緩氣,每深長呼氣後,再轉入下一次的呼氣,此時應進行三次輕鬆呼吸,用以放鬆和調整全身。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第6張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爲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要有一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誠相待,關心他人這些良好的交往品質也是不可避免的。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爲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小學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四、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爲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爲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不妨試試採取以下方法: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 第7張

1、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我們只要抱着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2、消除孤獨自卑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爲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分析自己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後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自己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學會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