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5篇)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1

在17歲那年,我讀過一句格言,大概內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裏的最後一天,你將在這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這句話從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33年裏,我每天早晨都對着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還願意做我今天原本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時候,我就知道,做出改變的時刻到了。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5篇)

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個檢查,掃描結果清楚地顯示我的胰臟出現了一個腫瘤。醫生告訴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頂多還能活3至6個月。我回家,把諸事安排妥當,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用語。這意味着,我得把今後10年要對子女說的話用幾個月的時間說完;這意味着,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儘可能減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後的負擔;這還意味着,向衆人告別的時間到了。

我整天和那個診斷書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早上醫生給我做了一個切片檢查。結果,大夫們從顯微鏡下觀察了細胞組織之後,驚訝得集體尖叫了起來:因爲那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胰臟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能夠更肯定地告訴你們:沒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夠活着進去。死亡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終點站,沒人能夠成爲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爲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耄耋老者,給新生代讓路。

現在你們還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將逐漸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臺;很抱歉,我說得這麼富有戲劇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重複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 否則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結果裏。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自己內心的聲音。最爲重要的是,要有遵從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經知道你其實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我年輕的時候,曾在一本雜誌的封底看過一張清晨鄉間公路的照片。照片的下面有一排字: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總是以此自省。現在,我把這句話也送給你們,希望我們隨時都能想起這句話。

非常感謝你們。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2

史蒂夫.喬布斯(stevepauljobs)蘋果電腦公司和皮克斯動畫公司(pixar)首席執行官。以下是stevejobs在20xx年6月12日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喬布斯的第一個故事: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怎麼串連在一起

我在裏德學院(reed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爲什麼休學?

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

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裏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同意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才軟化態度。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念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念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而且我爲了念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

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

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裏的地板上,靠着回收可樂空罐的五先令退費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裏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harekrishna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krishna神廟的好料。

追尋我的好奇與直覺,我所駐足的大部分事物,後來看來都成了無價之寶。舉例來說:當時裏德學院有着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法指導。在整個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爲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學書法。我學了serif與san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版印刷偉大的地方。書法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捕捉的,我覺得那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的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臺麥金塔電腦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裏,這是第一臺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計算機。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裏,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變間距字體了。又因爲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如果當年我沒這樣做,大概世界上所有的個人計算機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裏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在一起,但是這在十年後回顧,就顯得非常清楚。我再說一次,你不能預先把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來回顧時,你纔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所以你得相信,你現在所體會的東西,將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也讓我的人生整個不同起來。

喬布斯的第二個故事:關於愛與失去

我的運氣很好--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steve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裏開始了蘋果計算機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蘋果計算機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裏的兩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

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而我纔剛邁入人生的第三十個年頭,然後被炒魷魚。

要怎麼讓自己創辦的公司炒自己魷魚?

有幾個月,我實在不知道要幹什麼好。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了創辦hp的davidpackard跟創辦intel的bobnoyce,跟他們說我很抱歉把事情搞砸得很厲

害了。我成了公衆的非常負面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硅谷。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着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的日子經歷的事件沒有絲毫改變我愛做的事。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好吧,當蘋果計算機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爲他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炒了我魷魚,公開把

我請了出去。曾經是我整個成年生活重心的東西不見了,令我不知所措。

當時我沒發現,但是現在看來,被蘋果計算機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談起了戀愛。pixar接着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計算機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然後,蘋果計算機買下了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計算機後來復興的核心。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計算機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計算機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你得找出你愛的,工作上是如此,對情人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填滿你的一大塊人生,唯一獲得真正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東西,事情只會隨着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

喬布斯的第三個故事: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裏,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幹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變革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工具。因爲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譽、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東西纔會留下。提醒

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東西要失去了的陷阱裏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什麼道理不順心而爲。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描,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着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盡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着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從胃進腸子,插了根針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爲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之前死亡只是抽象概念時要更肯定告訴你們下面這些:

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爲死亡簡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變化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留下空間。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臺。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earthcatalog,當年我們很迷這本雜誌。那是一位住在離這不遠的menlopark的stewart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個人計算機跟桌上出版還沒發明,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google,在google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理想化,充滿新奇工具與神奇的註記。

stewart跟他的出版團隊出了好幾期wholeearthcatalog,然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早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去爬山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有行小字:求知若飢,虛心若愚。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期許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3

史蒂夫·:把每一天當做生命的終點

在17歲那年,我讀過一句格言,大略內容是:“假如你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裏的最後一天,你將在這一天發明,本來一切皆在控制之中。”這句話從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從前33年裏,我天天早晨都對着鏡子問本人:“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還樂意做我今天底本應當做的事件嗎?”當一連好多天謎底都是否認的時候,我就曉得,做出轉變的時刻到了。

大概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在凌晨7:30我做了一個檢查,掃描結果明白地顯示我的胰臟呈現了一個腫瘤。醫生告訴我,簡直可以斷定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頂多還能活3至6個月。醫生倡議我回家,把諸事部署妥善,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尺度用語。這意味着,我得把今後10年要對子女說的話用多少個月的時光說完;這象徵着,你得把所有都支配妥當,儘可能減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後的累贅;這還意味着,爲人處世,向世人離別的時間到了。

我終日跟那個診斷書一起生涯,直到有一天早上醫生給我做了一個切片檢討。成果,大夫們從顯微鏡下察看了細胞組織之後,驚奇得羣體尖叫了起來:因爲那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能夠通過手術醫治的胰臟癌。

這是我最瀕臨死亡的一次。我能夠更確定地告知你們:沒人想死,即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盼望可能活着進去。逝世亡是咱們每個人的人生終點站,沒人可以成爲例外。生命就是如此,由於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耄耋老者,給新生代讓路。

當初你們仍是新生代,但未幾的未來你們也將逐步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臺;很負疚,我說得這麼富有戲劇性,但性命就是如斯。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揮霍在反覆其餘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條條框框約束,否則你就生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裏。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吞沒自己內心的聲音。最爲主要的是,要有服從自己心坎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經知道你實在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我年青的時候,曾在一本雜誌的封底看過一張凌晨鄉間公路的照片。照片的下面有一排字: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老是以此自省。現在,我把這句話也送給你們,願望我們隨時都能想起這句話。

無比感激你們。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4

最近,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挖掘者》欄目的一次挖掘行動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因爲挖掘的對象是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埋下的“時間膠囊”,人們好奇地想知道這位天才的發明家,在30年前究竟埋藏了什麼。所謂“時間膠囊”,就是將現代發明的有代表性意義的物品裝入容器內,密封后深埋地下,並設置一個在未來能夠打開的時間。1983年,喬布斯作爲年輕的技術創新者,出席了在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斯彭舉辦的國際設計大會,並發表了《未來不是過去的樣子》的主題演講,或許是爲了驗證他的預言,會後他埋下了一個“時間膠囊”,並將打開的時間設定爲20xx年。意外的是,20年的時光變遷,埋藏地點的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那些當時的參與者都難以辨別,結果導致“時間膠囊”重見天日的時間整整推遲了10年。

好在人們沒有忘記這件事,而人類從不缺乏執着的探索者。在挖掘機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後,喬布斯的“時間膠囊”終於呈現在世人面前。那是一個長約4米、直徑不到半米的管狀物體。隨着時間膠囊的打開,人們所有的疑問也隨之煙消雲散。

裏邊的藏品很多,包括當時最新的蘋果鼠標、筆記本、識別證,以及Moody八軌道磁帶、日記和相片等等,都是當年與會者隨手留下的東西。其中最惹人眼球的當數“麗莎”鼠標,它是喬布斯用女兒的名字命名的,是第一代商務電腦的專用鼠標,在當時十分罕見。雖然三十年來鼠標在風格上有所變化,但在內部構造上卻與麗莎鼠標區別不大。

由於喬布斯對於技術的癡迷,“時間膠囊”裏埋下什麼創新產品也不爲過,最讓人奇怪的是,在這堆藏品中,赫然躺着6罐百齡壇啤酒,難道這些易拉罐裏也藏着什麼祕密?如果僅僅是普通的啤酒,喬布斯爲什麼會埋下這些東西?

當時的國際設計大會主席哈里·蒂格給出了問題的答案。他回憶說,喬布斯之所以將這些啤酒放在“時間膠囊”裏,是考慮到未來的挖掘人員在挖出“時間膠囊”時,一定累得渾身是汗,所以特意準備了這點“薄禮”作爲感謝。

這就是喬布斯,一個充滿人情味兒的技術天才,即使是20年以後的事,也會考慮到別人的辛苦。

其實最偉大的發明,都是爲別人服務的,正是始終把它作爲做事的起點和終點,才締造了蘋果今天的偉大。

關於喬布斯的故事5

1995年一名美國科技記者採訪了喬布斯,那一年喬布斯還沒有重返蘋果,還沒有成爲耀眼的喬幫主,這段長達70分鐘的採訪視頻也沒有播出。16年之後,《遺失的訪談》重見天日。人們猛然發現,原來40歲的喬布斯已經是偶像型實力派了。鏡頭中的喬布斯,目光深邃、思維敏捷,確實是魅力十足。喬布斯回憶自己21歲左右,和馬庫拉、沃茲尼亞克一起發佈Apple II,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時記者拋出了一個重量級問題:如此年輕,怎麼學會管理公司的。

回答之前,喬布斯有明顯的遲疑,思考過後回答說:

在生意場多年,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做事前總問爲什麼,可得到答案永遠是“我們向來這樣做”,沒人反思爲什麼這麼做……生意場上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定,我稱爲陳規陋習,因爲以前這樣做,所以就一直這樣做下去。所以只要你多提問多思考,腳踏實地工作,你很快就能學會經商,這不是什麼難事。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喬布斯搬出自己的蘋果當案例。蘋果財務部門按照常規的做法,採用標準成本進行估算和修正,結果總是無法精確地計算出Apple II的成本。實際上,根本原因在於信息管理系統的不完善。後來設計Macintosh自動化工廠,拋開這些成年陋習,蘋果精確控制了所有的成本。

在這段訪談中出現多次的“生意”,原文是“Business”,喬布斯這段話,可以推廣到事業、企業上來。那就是:管理企業,不要太在乎別人是怎麼做的,重要的是多問多想。只要腳踏實地,都能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管理之道。

這個觀點並不新穎,但是現實中的管理者,一旦遇到困擾和難關,很容易懷疑團隊、懷疑自己,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可以依賴的外力,比如書上如何說的、專家如何說的、成功人士如何說的、成功企業如何做的、有沒有系統完整的理論指導等等。

尋求外力讓自己少走彎路,尋找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問題在於,每個企業都是獨特的,現代企業比歷史上存在過的企業更加獨特。獨特的企業,用不獨特的方式,能夠成功嗎。其他企業的獨特之路,適合自己企業的獨特嗎,很難回答。

從結果看,成功企業和管理大師一樣,都是人世間的稀罕之物。雖然成功企業和成功人士九牛一毛,但是各種成功祕籍和大師教誨,卻是汗牛充棟,讀也讀不完。這些金玉良言,是否真能解決企業的當務之急呢,這一點不光可以大爲懷疑,甚至可以直接下結論,金玉良言的可能性不大,陳詞濫調的嫌疑不小。

德魯克被譽爲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承認管理是一門學科,但是特別指出管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德魯克再三強調管理是藝術,管理是實踐。真正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再迷信管理專家,也不會再迷信各種管理祕籍了。就像我們帶孩子學習繪畫,學習寫作,有誰會要求培訓老師是藝術大師呢,有誰會不切實際地認爲,孩子上幾堂培訓課,就能成爲大師呢。培訓老師教會孩子的是一些最基本的規則,這些規則也不是什麼不傳之祕,孩子掌握之後,必須靠自己的天資、靠自己不懈的訓練,纔能有所作爲。

稍微靠譜一點的培訓老師,會不斷地給孩子灌輸“自由自在表現真實的自己”的理念。老師也許會說,真正的大師,一定是自由的,是不受前人窠臼約束的。只知道遵循陳規陋習,肯定成不了大師,最多像老師這樣做培訓。事實也是如此,沒上過大學的文豪、非科班出身的繪畫大師、學工轉文的著名網絡寫手等等,類似的案例早就數不勝數了。

企業管理這門藝術,和世間其他藝術有類似之處,有獨特的技巧,需要不斷地訓練,甚至需要喬布斯那樣的二進宮磨練。歸根到底,信天、信地,都不如信自己。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