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孝的故事(15篇)

關於孝的故事(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孝的故事1

 01 孝感動天

關於孝的故事(15篇)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爲諸侯。

 0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爲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爲“文景之治”。

03 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爲“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衆,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着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爲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讚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着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羣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爲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爲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 身葬父

董永,相傳爲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 身至一富家爲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爲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爲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爲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爲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纔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爲孝順。戰亂中,江革揹着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爲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爲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關於孝的故事2

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着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須去救自我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終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關於孝的故事3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着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展的祕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終極關懷。我們伴隨父母走過老年,看着他們肩膀不再堅實,頭髮日漸花白,甚至不時病痛,但是,他們的心靈經過歲月的洗鍊,自然發出一種光明,可以燭照煩囂的世事與人情。老人是人類的寶藏,越有傳統的文明越重視老人。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在是深富智慧之語。一個不敢正視衰老、病痛與死亡的人,顯然是不夠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親的父母面臨這些困境時,我們自然會對生命作一整體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確立自己更真實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延續傳統理念的基地,我們的生命意涵從中得到滋養、成長、成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從中得到啓發與實現。因此,體會愛自親始,甚至推己及人,這其實正是每一個人內心所向往與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顯人性與真正的自我實現。

耶穌基督曾說:“就世人來看,是我被釘在十字架上,依我看來,是世人被釘在十字架上。”

也許,我們真的把自己釘死在外化不覺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釘死在競爭無情的物化生命裏,讓蘊含永恆價值的真實自我深陷於生滅不實的妄求空想旋渦中。

現代人很少能如此覺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心靈若是不能覺醒,就無力省察體驗,充滿內在生機的價值生命就無從發展,只剩下僅由外來移植未經消化的知識所拼湊而成的自然短暫存在生命,這時生命意涵就會因人格外化而萎縮成爲“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當別人問我“是”誰?所得得答案可能卻只是我“有”什麼。人性本心(內在自我)如果消融於外在的名利權位,人生理想終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將毫無保障,因爲人所擁有得一切都只是暫時借用得,等到時移勢易,甚至垂危臨終時,我還真的“有”些什麼?覺醒著如此匱乏不堪的存在意涵,這簡直是個痛苦的束縛!

任何人若不能從個體的自然生命活出羣體的價值生命,若不能超越個體存在的孤立,覺醒人性共通的存在價值總體,人性本質最深切的要求——終極關懷(道德實踐),將無力實現,人性的價值潛能也將因缺少心靈的互動啓發而無法成長顯現。人在成長之初,由於得到了父母親情的特殊關懷,使心性潛能發展了特殊的力量。萬物之靈的人類有得天獨厚較長的幼兒依賴期,身心和父母有長期的依賴,家庭像是一個人的根,我們從中得到休養生息,也得到成長與成熟。家庭滿足了人性的要求,使我們從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對父母有最深切的關懷,而後漸進推及他人。這個人性相通的真實心靈,即是由內而發的道德實踐,父慈子孝的人倫基底。孝順的內涵即是迴歸心靈深處的那點情愫,要對人類世界,宇宙人生表達真誠的關懷。

長遠以來,歷史教曉我們:長遠來看,我們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純的品德是在家裏培養出來的,品德修養的基礎當以孝爲首要。唯有從家庭開始,先和諧根本的人際關係,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於更廣泛的羣體社會。孔子和孟子對孝道體驗特別深,所以也都清楚強調:人生須以孝德爲本,纔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滿足。

關於孝的故事4

公元一世紀最初十年中,王莽篡位,奪取了漢室皇朝統治,改國號爲新。

中國全國各地陷入惶恐狀態,到處動亂不寧。農民們因田地被戰車和馬匹跺躪破壞,不能再事耕耘;商人們害怕搶劫,閉門不敢營業;年輕人不是被強行拖去作勞工,便是去當土匪。

那時,有一個名叫蔡順的青年,很小就喪失父親,靠媽媽縫縫補補把他養大成人。蔡順以種田爲生,對母親極其孝順。因爲近來兵荒馬亂,田裏沒有工作,他只好每天提個籃子,到野地裏去找尋食物。事實上,附近田中所有的野菜、芋頭和胡蘿蔔都被人挖光了。有一天他越走越遠,太陽如火烤一般,烤得他口渴舌幹。他又走了一陣,幸好看見前面有一片桑林。他走進桑林,不見一個人影,桑林的主人早已逃到外地。桑林裏面綠廕庇地,十分陰涼。他用衣袖擦乾了汗,坐了下來,準備休息一下。無意中,他看到桑枝上結滿了一粒粒的桑果。這些桑果有紅有黑,鄉下人都知道桑果是可以吃的。桑果最初是青色,慢慢變成紅色,有些酸味;成熟後變成黑色,香甜多汁。

蔡順高興得跳起來說:"哦!感謝老天!我可以摘些桑果給母親吃了。"於是他動手摘桑果,將黑色的放在一個籃子裏,紅色的放在另外一個籃子裏。不久,兩個籃子都裝滿了桑果。

那兩籃桑果,大概可作幾天的食物了。"我最好趕回去,省得媽媽爲我擔心。"他把籃子掛上扁擔的兩端,準備挑回家去。忽然,他聽到桑林外邊有急劇的腳步聲和人聲。他心裏想:"嘿!有人來了,說不定有強盜從這裏經過?"他很害怕,站在那裏一動也不敢動。

接着,果然有幾個兇眉惡目的強盜,來到蔡順前面。他們的眉毛都塗了紅色,一看就知道是當地橫行霸道的赤眉賊。

蔡順早就聽人說過,赤眉賊殺人不眨眼睛。他心想:"自己死了沒關係;可是,如果我死了,有誰來照顧母親呢!"

蔡順本來十分害怕,一想到母親,他就跪在地上,向強盜乞求道:"大爺們請別殺我,我還有媽媽要我照顧吶。"

"還要照顧媽媽?可是你爲何在這兒呢?"一名土匪大吼說。

"我是到這兒來找吃食的,媽媽跟我已幾天沒什麼東西吃了。我今早到處找不到吃的,好容易走到這兒,就摘些桑果,預備拿回去給媽媽。如果大爺你們要的話,可以把紅桑果全部拿走。"

"是真的嗎?可是爲什麼一籃是黑的,一籃是紅的呢?"

蔡順說:"黑桑是甜的,準備給媽媽吃;紅桑果還不夠熟,有點酸,給我自己吃。所以大爺如果要吃,請把紅桑果拿走吧。"

"真的,你說的可是實話?"其中一個土匪皺着眉問:"甜桑果是給你的媽的?酸桑果是給你自己的?"

"是,我愛媽媽,我是她唯一的兒子和親人。大爺,一切都是實話。"蔡順據實回答。

那個看似首領的赤眉賊,大爲驚訝:"啊!在這動亂時期,遇上你這樣的孝順孩子,可真難得!坦白說,我們這些人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你!好極了,我們今天總算見到一個孝子,一個真正的孝子了!"

這羣赤眉賊,不但沒有搶走蔡順的桑果,反而把蔡順拉到他們的大車旁,從車上拿下一袋白米和一些食物,送給蔡順,說:"年輕人!這是我們送給你的禮物,你拿回去和你母親慢慢吃吧!你這個有孝心的孩子,比我們任何人都應該吃這些東西。來,上車,我們送你回家。"

關於孝的`故事5

20xx年10月20日晚,湖北省首屆“荊楚孝老愛親模範”頒獎大會在孝感市大禮堂隆重舉行。在10名獲獎者中,有一位年僅17歲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從13歲開始獨自照顧癱瘓的父親、年邁的爺爺和年幼弟弟的房縣一中高二(16)班學生向茜茜……

災難降臨時

13歲女孩正向媽媽撒嬌

今年17歲的向茜茜,1991年2月14日出生於湖北省房縣秦口鄉三裏村。在她13歲之前,爸爸每年都到山西的煤礦打工,留下媽媽在家照顧她和年邁的爺爺、年幼的弟弟。因爲父母都很能幹,所以,童年的向茜茜是幸福快樂的。

然而,就在向茜茜13歲那年,災難卻突然降臨——

20xx年7月的一天,向茜茜放學回家接到一個電話,聽到的竟是爸爸帶着哭腔的聲音:“茜茜……爸爸對不起你們……我頸椎被砸斷了,醫生說就算死不了也會癱瘓……”

這個電話把一家人都嚇蒙了。年幼的向茜茜意識到,她的生活從此要發生改變了,但具體發生什麼樣的改變,當時的她還並不明白。

爸爸在山西治療一段時間後沒有好轉,狠心的礦老闆賠給他兩萬元,就派人把他擡回了湖北房縣老家。對於一個高位截癱的病人來說,兩萬元錢只是杯水車薪。沒過多久,這筆賠償金便花完了。媽媽狠狠心,把房子賣了,全家人搬到房縣軍店鎮,以每年300元的價格租了三間瓦房安頓下來,向茜茜也隨之轉到軍店鎮一所初中讀書。雖然離開原先熟悉的家和學校,向茜茜有太多不習慣,可畢竟媽媽還在身邊。有媽媽撐着,天就不會塌下來。

但是情況沒有茜茜想的那麼樂觀:房租要錢,爸爸治病要錢,全家人吃飯要錢,她和弟弟上學要錢……很快家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萬般無奈之下,媽媽決定外出打工。這就意味着照顧爸爸、爺爺和弟弟的重擔全壓在向茜茜肩上了!天吶,13歲,應該是上學、玩耍、撒嬌、被父母呵護的年紀呀!如今突然要背上如此沉重的負擔,她承擔得了嗎?

送媽媽去車站時,她牽着媽媽的衣襟,一刻也不肯放手,眼淚從母女倆的臉上滾滾而下。那一刻,茜茜真想對媽媽說:媽媽,你走了,我該怎麼辦呀?我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照顧爸爸、爺爺和弟弟……媽,別走了好嗎?你不在家,我好害怕呀!但她只是死死地抓着媽媽,什麼都沒說。她清楚,媽媽必須出去賺錢,否則,一家人的日子就沒法過。

媽媽臨上車前,又一次把茜茜摟進懷裏,將流滿淚水的臉貼在她稚嫩的臉上,久久不願分開。

媽媽走了,年幼的向茜茜第一次嚐到了無助的滋味。但是她知道,她必須挑起這個擔子,不能也得能,做不到也得做——13歲的向茜茜從那一刻起突然告別童年,開始承受原本不該她承受的一切。

“小當家”的堅韌和苦痛

媽媽在浙江一家童車廠打工,每月700元收入,省吃儉用只能寄回300元。這點錢連一家人的生活費都不夠。爲了節省,向茜茜從此不再吃早餐,每天早上,只給爸爸、爺爺和弟弟買一點吃的,自己空着肚子去上學,經常在課堂上餓得肚子疼。同學見她臉色蒼白,問她怎麼了,她說:“沒什麼,可能受了涼。”——她不想讓同學知道自己家的情況。

因爲爸爸長期臥牀,身上長了密密的褥瘡。爲了減輕他的疼痛,向茜茜每隔一段時間就從少得可憐的生活費裏擠出10元錢給他買一盒芬必得止痛。可是這種藥太貴,後來只好換成2元錢一瓶的安乃靜。看着爸爸痛得直冒冷汗,茜茜心如刀絞,她覺得只依靠媽媽的每月300元和自己從牙縫裏省下的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於是找到一位鄰居,請求租他家的三分地種菜。鄰居驚訝地問她:“孩子,你纔多大呀?你會種菜嗎?你幹得了農活嗎?”向茜茜堅定地說:“我能,家裏三口人全靠我,不能也得能!”鄰居一聽,眼淚都下來了!

向茜茜以每年30元錢的價錢租下菜地後,學會了播種、施肥、澆灌,她在菜園裏種了茄子、番茄、豆角等蔬菜;後來,她又向鄰居借錢買了一隻豬仔養起來。20xx年春節前,爸爸對向茜茜說:“茜茜,請人把你喂的豬殺了吧,你和弟弟好久都沒吃肉了,你們瘦成這樣,爸爸心疼啊!”向茜茜反過來勸爸爸:“賣一頭豬的錢,可以給你買好多止痛藥呢,再說,我和弟弟開年又得交學費……”

爲了讓爸爸有精神,向茜茜每月都請人來給他理一次髮,剃一剃鬍子,每次3元錢。3元錢對於他們家來說可以辦很多事呢,茜茜決定自己學習理髮。她買了一把手動理髮推子。在給爸爸理髮之前,向茜茜先在自己頭髮上做實驗,那段時間,她把自己的頭髮理得長一片短一片的。經過反覆練習,直到不夾頭髮、靈活操作了,她纔開始給爸爸理。這幾年,爸爸的頭髮都是她理的,不僅如此,爺爺和弟弟的頭髮也都是她理的——爲了這門“手藝”,愛美的向茜茜不得不多次頂着參差不齊的“另類髮型”跨進校門。

以前買煤球,只要多付4元錢,別人就會送到家裏,現在,爲了省下這4元錢,每次買煤球,都是茜茜和弟弟自己運回來。300個煤球,他們得用家裏那輛破自行車搬三趟。沉甸甸的煤球放在後座上由弟弟扶着,她在前面使勁壓着車把不讓前車輪翹起來。有一次,姐弟倆晃晃悠悠地扶着自行車爬一個坡時,不小心把自行車弄倒了,煤球全摔到了地上。看着滿地煤渣,向茜茜坐在路邊眼淚嘩嘩地流下來。想到翻菜地時的腰痠背痛,想到給一家人做飯時的忙碌,想到餵豬時的麻煩,想到愛美的年齡卻只能撿別人穿不了的舊衣穿……越想越委屈,向茜茜抱着弟弟哇哇大哭起來。

擦乾眼淚,她還得回家安撫爸爸,因爲那段時間爸爸情緒很不穩定:見一家人被拖累成這樣,他想自殺。爸爸央求向茜茜說:“茜茜,你就幫爸爸死了吧,爸爸再活下去就成罪人了!”向茜茜輕言細語地安慰他:“爸爸,我們學校還有個同學連爸爸都沒有呢,雖然你躺在牀上不能動,可我還有爸爸呀,我有爸爸讓我照顧,多幸福啊!媽媽不在家,你要是又不在了,我和爺爺、弟弟怎麼生活呀?不許你再胡思亂想了,你要看着我和弟弟長大!”

永不言棄

好日子一定會來到!

讀到初三時,爲了不耽誤學習,向茜茜每天四點鐘起牀,先摸黑收拾菜園,餵豬,然後到學校上早自習,課後,再跑回家做早飯,喂完爸爸,伺候爺爺和弟弟吃完,打發弟弟去上學,自己胡亂吃兩口便急匆匆趕回學校。中午和晚上也是一樣。她一天六次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像一個上緊發條的鬧鐘。

有一次爸爸和爺爺同時得了重感冒,弟弟正巧又吃壞了肚子,自己前一天打豬草時皮膚也過敏了,渾身長滿紅斑,腦袋腫得變了形。那天早上,幾乎絕望的向茜茜真想給媽媽打電話,可一想到媽媽在外面的艱苦,她放棄了這個念頭。她掙扎着起來找同學幫自己請假,一步一步挪到診所買了藥,回來給爸爸、爺爺和弟弟服下去,再強打精神做飯。做好飯先喂爸爸,又哄爺爺和弟弟吃,到她自己拿起筷子時,竟連端碗的力氣都沒了……

20xx年冬天,向茜茜被分到了快班,每週只星期五下午休息幾個小時。這幾個小時等待向茜茜的是積攢一週的全家人的髒衣服,給爸爸洗頭、洗臉、擦身,檢查弟弟的作業;而每天必須做的則是給爸爸搬屎端尿、半夜起來給爸爸揉腿揉腳。她曾經在日記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我好睏啊,真想無憂無慮地睡個安穩覺。”有一天,向茜茜在河邊洗一盆髒衣服,望着自己被河水凍得通紅、失去知覺的手,她再次強烈地想念起媽媽,不知不覺淚流滿面。如果媽媽在家多好呀!想着想着,她就睡着了,還做了一個溫暖的夢:媽媽給她升起紅彤彤的爐火,煮好熱騰騰的飯菜,溫柔地看着她吃完……那天,鄰居發現暈倒的向茜茜時,她已經在冰冷的河邊躺了近一個小時!

弟弟學習成績不好也讓向茜茜頭疼。有一次弟弟向兵想買個乒乓球,她便給弟弟提條件:“如果下次考試你有進步,我就給你買一個。”弟弟果然在下次考試中有了進步,向茜茜也不食言,將原計劃有豆腐的一頓晚餐改成只吃白菜,省下5毛錢給弟弟買了一個乒乓球。而她自己卻一支破鋼筆用了三年,中途只換了兩次筆尖。

向茜茜在學校裏品學兼優,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同學帶來零食都會分給她。每次她都捨不得吃,哪怕一塊糖、一片餅乾都帶回家給爸爸吃。20xx年中秋節晚上,爸爸對向茜茜說:“抽屜裏有兩個月餅,是鄰居送過來的,你和弟弟一人一個,就算是過節吧!”向茜茜說:“中秋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月餅也應該我們一起吃。”結果推來推去,兩個月餅,弟弟吃了一個,她和爸爸、爺爺分吃了一個。向茜茜覺得,吃不吃月餅無所謂,只要爸爸活着,她的中秋節就是幸福的。20xx年2月14日是向茜茜16歲生日。爸爸讓弟弟悄悄買回半斤豬肉,準備讓向茜茜吃一次可口的飯菜。可是茜茜卻把肉全挑給了爸爸和爺爺。

20xx年6月1日,在浙江打工的媽媽終於回來了!那天踏進家門看到媽媽的一瞬間,向茜茜一頭扎進媽媽懷裏號啕大哭起來……四年來,她哭過無數次,但每次都是偷偷流淚,現在終於可以無所顧忌地大哭了,爲四年來的苦難和堅韌,爲四年來完成的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同年7月,向茜茜以總分575分的成績考入縣重點中學——房縣一中,並在當地政府和衆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如期就讀。現在她的成績一直保持班上前四名。

從去年開始,向茜茜的事蹟引起了社會關注。20xx年1月,她被評爲房縣“十大孝子”;20xx年1月被評爲“感動十堰”年度人物;20xx年10月被評爲“荊楚孝老愛親模範”。

參加完“荊楚孝老愛親模範”頒獎回到家,向茜茜伏在爸爸牀前說:“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可以安心學習了,等我攢夠了錢,就給你買一個輪椅,我推着你去外面看看,這種好日子一定會來到!

關於孝的故事6

王元甲——最簡單的孝道就是聽父母的話

孔子說:“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要順父母之心,孝容易,順很難。他從小就能體諒父母的艱辛,從不與父母爭執,完全順從父母的心意。欲孝先順,一腔熱忱,凝聚着他對孝親的真誠!

關於孝的故事7

陳金排——“久病牀前”亦有孝子

母親生病期間,他日夜陪護身邊片刻不離,他用自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久病牀前”亦有孝子。母親故去後,他仍然無微不至照顧父親,挽着父親的手走走轉轉,陪父親聊聊天,對他來說是最平常可是的事兒,孝敬父親的同時還替父親贍養年過百歲的奶奶。

關於孝的故事8

李永勝——陪伴父母兼做公益,大愛無疆

無論多忙,他總能安排時間陪父母吃吃飯、帶他們出去旅遊。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多年來,他堅持做慈善事業,照顧孤寡老人,贊助貧困學生,譜寫了一篇人間大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關於孝的故事9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三口之家,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在一家小單位裏上班,拿着微薄的工資,母親長年下崗在家,女兒大學畢業,找到一個工作單位,剛剛工作不久。一家人收入不算高,但是過得很和美。夫妻倆很恩愛,女兒很懂事。

母親背上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長了一些小紅點,起初也沒太在意,不疼也不癢,自己沒有醫療保險,醫藥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這個勉強夠維持開支的家庭來說,實在沒有多餘的錢去看病了,等紅點點的範圍越來越大,開始又疼又癢的時候,母親一個人偷偷來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當即要讓她住院治療,說要觀察觀察,可能是白血病的徵兆。

母親對醫生說了家裏的經濟情況,請求醫生給開點藥。好心的醫生給她開了一些最廉價的藥後,又指點她到市裏的愛心醫院去醫治,那裏只要花費很少的錢就可以看病,不過象她這種病還是應該在大醫院及早治療,否則會危及生命。

瞞着丈夫和女兒,妻子經常在做完家務之後,吃下那些只能維持現狀的藥。但是紙裏包不住火,過了一段時間,妻子的病還是讓丈夫和女兒知道了,他們責怪她不該對家人隱瞞,同時帶她到各大醫院檢查治療。奇怪的是,所有的醫院都無法最終確診,她患的到底是不是白血病。只是都不約而同地認爲,應該住院徹底家裏僅有的一點存款很快都花光了,也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外債,但妻子的病依然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女兒平時是一個話語不多的乖孩子,心裏很有主見。看着母親被病痛折磨的樣子,心如刀割可又束手無措。

新年就要到了,女兒這天告訴母親,單位裏要在春節那天舉行活動,一大早就得去。對於女兒,母親一向是放心的。

那年的春節特別寒冷,女兒早上出門後,到了晚上十點多才回到家。父母早都心急如焚了,但看着女兒凍得通紅的小臉,一句責怪的話也沒說。

過了兩個月,母親身上的小紅點竟然慢慢地消退了,到醫院檢查,醫生感覺不可思議,還是用的那些藥,竟然產生如此的療效。不知是藥神奇,還是身體出現奇蹟。

一天女兒對母親說,自己要去泰山。母親勸女兒過一段時間,等她父親有空再陪她去。女兒脫口而出說不用了,上次就我一個人去的沒關係。

上次?哪個上次,母親追問女兒。

女兒見無法掩飾了,說了實話:春節那天,單位里根本沒有舉行活動,聽人說,泰山頂上的神仙很靈驗,特別是每逢大年初一,求神拜佛更靈。爲了當天能夠往返,不讓父母擔心,她便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獨自坐上了開往泰山的火車,顛簸三個小時後到達泰山,沒有停歇就向山上爬去。在經過的每一個寺廟裏,她都虔誠地跪拜神靈,許下新年的願望:願神靈保佑媽媽的病儘快康復!現在神靈終於保佑了媽媽,媽媽的身體在逐漸康復,她要去還願。

母親聽到這裏,再也抑止不住內心的激動,她抱着女兒單薄的身體,哽咽着淚流滿面,孩子,媽的命是你救的! 這是一位58歲河南焦作煤礦工人每天早起之後的“必修科目”——一邊爲全家人準備好早飯,一邊爲86歲的岳母洗臉梳頭,之後還要招呼56歲智障的妻弟吃飯。

36年來,他像“謝延信”這個名字一樣,信守並延續着他的承諾,用樂觀、樸實的笑臉感動着身邊的每一個人,從不向生活的困境低頭。

1973年,謝延信娶了不嫌自己窮的同鄉女青年謝蘭娥。一年後,妻子卻因生育患上了產後風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握着謝延信的手久久不願放開:“拜託你照料俺那可憐的爹孃和弟弟!”

爲了安撫失去女兒的岳父岳母,讓他們相信自己不會離開這個家,謝延信改成了和岳父一樣姓,成了名副其實的“謝家人”。

命運之神似乎從來沒有眷顧過謝延信。1979年春天,岳父謝召玉在朱村礦上班時深度中風住院,命保住了,人卻永遠站不起來了。

在以後長達18年伺候岳父的日子裏,謝延信用自己的行動推翻了那句“久病牀前無孝子”民間俗語:他幫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動,用掙來的錢給老人買水果,自己卻長期吃着醃製的鹹菜。

1983年,謝延信進焦煤集團朱村礦當了一名掘進工。不少人爲謝延信提親,可一見面,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謝延信給對方提出的條件只有一個:絕不能丟下岳父家的三口人。 1984年9月,一位善良的農家女謝粉香走進了謝家,成了謝延信的妻子。談起爲何要選擇謝延信,謝粉香的理由也只有一個:“他對前妻的父母都那麼好,對我更差不了。” 如今,26年已經過去,他們始終風雨同舟,共同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對自己現在的生活,謝延信十分滿足,過去的種種苦難,他談起來也沒有任何怨言。他喜愛書法,不大的小屋裏,掛滿了書法條幅,充滿了書卷氣。

關於孝的故事10

引導語:動物尚有反哺之舉,何況是人類,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養育,他們的恩情比天高比水深。

從前在一個城市裏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愛練武,不懂文;二兒子懂文,不懂武;三兒子什麼都不懂,但很孝順。

一天,父親病故與世長辭了,三個兒子悲痛萬分。這時大兒子邊哭邊說:“父親都死了,哭也沒用,俺看,先分財產吧!”“好!”“武器就歸俺,你們又拿不動。”大兒子邊挑武器邊說。二兒子咂咂嘴說:“我是學會計的會花錢,所以珠寶就給我吧”大兒子和二兒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書被三兒子拿走。三兒子想了想,說:“父親死了,母親還活着,但母親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兒子撓撓頭,說:“讓母親在三個兒子家各住一個月,習慣了那個,就住哪個!”“好!”

第一個月,母親來到大兒子家,大兒子讓母親扎馬步,挑水,大兒子在廚房裏偷偷吃肉,在客廳給母親吃硬餅,母親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兒子家了

二兒子是個文人,但很狡詐,只給母親喝比水還稀的粥,母親想吃肉,二兒子說:“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餅還硬您吃不動。”母親不敢有怨言,離開了二兒子家!

母親來到三兒子家,三兒子看到母親比以前消瘦了許多,馬上給母親做了特別多的好吃的讓母親吃!從此,三兒子獨自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任務,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還天天陪母親聊天,給他講書裏的故事。母親在三兒子家裏生活的越來越開心,身體也越來越好了,她逢人就誇自己的三兒子。但三兒子面對別人的讚揚,只是笑笑,說:“母親把我們養大,現在我所做的不及母親養育我們的十分之一,沒什麼可誇的!”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的耳朵裏,他們派衆神去迎接母親和三兒子,把母親授爲吃苦耐勞佛,把三兒子授爲孝順神!從此三兒子孝順母親的美德就在人間流傳開來。

關於孝的故事11

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髮衝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最終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齊。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衆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着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之後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擡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揹回家鄉。後人有詩讚曰: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關於孝的故事12

漢文帝劉恆,他就以孝聞名。母親生病了,他一邊要處理裏裏外外的國家大事,一邊還要陪着母親。

吃藥的時候,他總是自己先嚐,然後再端給母親;母親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沒有離開,一直在母親身邊照顧。

智慧小語:作爲一個人,應該重視孝順父母,平時對父母照顧很重要。

當他們生病了,需要安慰時,哪怕是一句體貼的話,也會讓他們很開心。

我們需要一種愛的教育,而這種愛,要在每個人心中生起來。

關於孝的故事13

蘇偉——養父母之志,憂父母之憂

奮鬥路上,他不畏風雨敢拼敢闖,只爲實現父輩的期望光耀蘇氏門楣。事業有成,他代替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的家庭,挑起家庭這份沉甸甸的職責,他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孝子楷模這一詩篇!

關於孝的故事14

今天下午,我做完作業和姐姐一起看電視,看的是生活頻道,講了一個關於“孝”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一位母親她有4個兒女,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兒子長大了,並且都成家立業,按理說他母親可以享福了,可事實並不是這樣。一天,她大兒子想買幾隻寵物回來養養,他就在集市上走來走去,他看看那兒,看看這兒,沒有合心的寵物養。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了賣豬老闆,他就去老闆那裏買了幾隻豬回來養着,還特意給豬搭了一個豬圈。他住的房子就只有兩個臥室,他一家有三口人,再加上他母親,不可能四個人同時睡兩個牀,他打了一個壞主意,讓他的母親睡在豬圈裏。有一句俗語叫娶了媳婦忘了爹孃,這是一個冬天的下午,兒媳婦讓他母親住進豬圈裏不說,更加可恨的是還把母親橫掃在外,讓她自己孤零零的在外面,穿着又破又爛的棉襖和棉褲,真叫人生氣。幸運的是小兒子及時發現母親讓大哥給趕出了家門,就氣沖沖的去找哥哥,哥哥還蠻不講理的說是母親先錯的,於是他們兩個開始吵架了,吵得很兇,小兒子說:“哥哥我恨你,你不應該這樣對待我們的媽媽。”哥哥回家想了想是他錯了,母親含辛茹苦得把他們拉扯大,不該讓母親住在豬圈裏,更不應該把母親給趕出了家門,他找到弟弟說:“哥哥錯了。”弟弟說:“知錯就改還是我的好哥哥,還是媽媽的好兒子。”於是哥哥把母親接回家去,好好的跟母親過日子。

小朋友們我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要像上面的大兒子那樣,當然,他能知錯而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關於孝的故事15

王建省——千里尋醫爲母看眼

創業路上的艱辛僅有自我默默消化,他爲了母親的眼睛早日康復,走到哪問到哪,問到哪帶到哪,跑遍全國只爲尋得良醫爲母親治療眼疾。“千里行孝”,他讓我們真切明白:赤子之情水長山高!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