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嬰幼兒護理小常識

嬰幼兒護理小常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嬰幼兒護理小常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要讓孩子找到做錯事的原因,對於成長問題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此時的耕耘會讓孩子在未來受益良多。嬰幼兒護理小常識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嬰幼兒護理小常識

嬰幼兒護理小常識1

嬰幼兒的睡姿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要經常動一動。嬰兒還不能主動翻身,而且顱骨軟嫩,還未成形,俯臥時間過長,易受壓變形,還會造成面部五官畸形。長期一側臥或仰臥也易使頭顱發育不對稱。因而嬰幼兒睡覺時,應在大人的幫助下每隔1~2小時變換一下體位。睡眠姿勢大致分爲仰臥、俯臥和側臥三種。大部分母親都讓新生兒仰臥睡覺,因爲這種睡覺姿勢能使全身肌肉放鬆,對新生兒的內臟,如心臟、胃腸道和膀胱的壓迫最少。

但是,仰臥睡覺也是有缺點的,一是嘔吐時容易被嘔吐物塞噎喉部引起窒息;二是仰臥時總是一個方向,就會引起頭顱變形,形成扁頭,影響頭型美觀。

新生兒期最好不要俯臥位睡覺,因爲新生兒還不能擡頭、轉頭和翻身,俯臥時容易發生意外窒息。另外,俯臥也會壓迫內臟,不利於新生兒的生長髮育。新生兒剛出生時最好讓其保持着他們在子宮內的姿勢,四肢屈曲,右側臥位,在頸下墊塊小毛巾,使經過產道時嚥進的羊水和黏液流出,並定時改換另一側臥位,因爲新生兒的頭顱骨骨縫沒有完全閉合,長期睡向一邊,頭顱可能變形。

如果新生兒剛喂完奶後,最好使其右側臥位,以減少溢奶,大約在1個小時後即可平臥。一般的,4個小時左右給新生兒調換一次姿勢,同時注意不要把耳郭壓向前方。

嬰幼兒睡覺護理小常識:

一、要睡好,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要定時餵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點喂(21:00-22:00)。吃飽後夜裏儘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換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單獨睡,不要和母親合睡,這樣空氣新鮮,孩子也不致因爲母親離去而睡不着(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親睡得過沉,合睡有時會把孩子壓着,甚至壓死,單獨睡就不會發生這種意外。

孩子蓋的被要輕軟、溫暖、舒適,不宜太多。

睡前不要逗鬧孩子或隨便嚇唬孩子,以免過於興奮影響睡眠。也不要養成抱在懷中抖動,拍背或含着奶頭才入睡的壞習慣,應該放在牀上讓孩子自己睡。

二、怎樣哄嬰幼兒睡覺?

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裏就睡着了。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着空奶瓶。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牀入睡。有的孩子上牀後則折騰好久纔可入睡。那麼,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

1、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願早睡,那麼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於入睡。

2、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飢餓而影響睡眠。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上牀後,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

3、對於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着,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着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

4、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牀入睡。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着入睡的習慣。要培養成1歲時願意自己躺下入睡,2歲時能按時上牀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歲後能自己上牀蓋被,醒後下牀穿上拖鞋。

三、小兒爲什麼也要堅持午睡呢?

夏季天氣炎熱,夜短晝長,這樣使夜間睡眠時間相對減少,爲此,需要有一定時間的午睡來補足。特別是小兒,由於大腦發育尚未成熟,更易於疲勞,更需要午睡來休息,以補充夜間睡眠的不足部分。另外,天氣炎熱,人體主要靠皮膚的汗液蒸發散熱,這樣血液大量集中在皮膚,從而導致體內各個器官血液減少,當然大腦組織也不例外;當大腦組織供血減少時,會使人精神不振,易於睡眠。

再有,由於天氣炎熱,要多喝水,這樣會沖淡胃液,使消化不好,也就是說,食慾減退,如果不午睡,小兒就會不僅吃不好,而且睡不好,長期下去會影響生長髮育,同時也會影響智能。還有,冬季也要堅持午睡,因爲吃完中午飯後,胃要進行消化吸收,需要血液,這樣也促使大腦血液減少,易於疲勞。只有通過午睡,才能消除疲勞,使之下午精力充沛,有益小兒身心健康。

午睡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小兒年齡大小而定,年齡越小,午睡時間越長,隨着年齡增長而午睡時間逐漸縮短。

總之,堅持午睡有益小兒身心健康。

四、小兒睡眠時用口呼吸有哪些害處,如何糾正?

當患者有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彎曲、副鼻竇炎等疾病時,呼吸道會部分或全部不通暢,患者就只得改用口來呼吸,也有不少兒童是自我養成的用口呼吸的不良習慣。

長期用口呼吸會影響面部的正常發育,呈現特殊面容,表現爲張口呼吸,鼻翼萎縮,嘴脣肥厚,鼻脣溝變淺,上脣捲曲,牙列擁擠,齶蓋高拱,上前牙前突等,影響面部美觀。同時,由於牙弓的改變造成咀嚼肌張力不足,咀嚼功能可下降,經常用口呼吸還可使口腔粘膜乾燥易裂,甚至影響到肺泡組織。若睡眠時張口呼吸,危害更大。睡眠時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分泌物增多,但咳嗽反射不敏感,不易及時地排出氣管分泌物,使其對病菌的抵抗力減弱,加之經口呼吸時,空氣沒有經鼻腔過濾而由口腔直接被吸入肺部,容易誘發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家長鬚及時糾正兒童用口呼吸。

首先要檢查鼻腔疾病。若無鼻腔阻塞,只是由於兒童自我養成用口呼吸的習慣。白天,家人應對兒童講明用口呼吸的壞處,鼓勵和監督幼兒用鼻呼吸。晚上,當孩子睡覺時,給他戴上一個三層紗布的小口罩,但鼻孔要留在外邊,迫使其改用鼻腔呼吸。

對有鼻腔疾病者,應積極的治療,儘量使鼻腔通暢,再使用上述“戴口罩法”糾正之。對已形成嚴重牙頜畸形的兒童,則應到醫院矯治。

嬰幼兒護理小常識2

幼兒急疹的症狀

症狀一,出疹期 病程第3~5天體溫驟然退至正常,同時或稍後出現皮疹。皮疹散在,爲玫瑰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褪色,很少融合。首現於軀幹,然後迅速波及頸、上肢、臉和下肢。皮疹持續24~48h很快消退,無色素沉着,也不脫皮。

症狀二,發病期間常合併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少數孩子伴有輕度煩躁、不適及腹瀉等症狀。

症狀三,皮疹爲淡玫瑰紅色,直徑2~4mm,初起分佈較散,以後相鄰的皮疹可融合成大片,皮疹主要集中於 頭額、頸部及軀幹,四肢相對較少,肘膝以下及掌跖部多無皮疹。24小時內皮疹出滿,一到兩天 後皮疹開始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及脫屑。

症狀四,突然起高熱,持續3~5天。高熱時期可伴隨驚厥、煩躁、咳嗽、嘔吐、以及腹瀉,有的患兒在高熱時可出現抽風。除此感冒症狀不明顯,精神和食慾尚佳,但會有咽部和扁桃體輕度充血和頭頸部淺表淋巴結輕度腫大。表現爲高熱與輕微的症狀及體徵不相稱。

幼兒急疹出疹後護理

幼兒急疹多發生於6至18個月的嬰幼兒,常常是突然發病,體溫迅速升高,常在39℃至40℃。高熱早期重症患者可能伴有驚厥,有的出現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慾較差、噁心、嘔吐、輕微腹瀉或便祕等症狀,並且咽部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熱三至五天後體溫驟降,退熱後孩子全身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先從胸腹部開始,很快波及全身。這時孩子已經退燒,可安然入睡,在醫學上稱“退熱疹出”,是幼兒急疹的特有表現。

“熱退疹出”首先要物理降溫

幼兒患了急疹一般不用特殊治療,只要加強護理和給予適當的對症治療,幾天後就會自己痊癒。孩子患幼兒急疹後,家長要讓孩子臥牀休息,儘量少去戶外活動,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孩子發熱時,要給患兒多飲水,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如果體溫較高,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煩躁等情況,可以給予物理降溫或適當應用少量的退熱藥物,以免發生驚厥。年輕的媽媽在遇到這種情況下,不要急於給孩子退燒,應查看疫苗接種情況,配合醫生治療。

1、寶寶要多休息,不劇烈玩耍,體育鍛煉暫停,避免涼水;

2、多喝水,適當的加入果汁,這樣即提高了維生素的攝入又利於出汗和排尿,可以促進毒物排出;

3、寶寶患病期間吃些易消化食物,已經可以吃固體食物的寶寶,此時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但是注意儘量要有營養(不建議喝糖分較高的甜水,寶寶此時食慾不佳,會影響寶寶食慾);

4、刻意的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

5、寶寶休息的地方要安靜,空氣注意流通並保持新鮮;

6、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這樣不利於散熱;

7、注意寶寶的皮膚要保持清潔衛生,用清水給寶寶清潔,別弄破疹子,也要經常給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漬,即防止着涼同時防止出疹的寶寶感染,母乳媽媽別吃海鮮;

8、體溫超過39度時,可用溫水或37%的酒精爲孩子擦身,防止高熱驚厥(小寶寶不建議酒精降溫,如果家長不知道酒 精濃度也不建議給大寶寶使用,對皮膚有刺激性)。

9、幼兒急疹是爲數不多的出疹可以外出玩耍見風的疾病,但是中醫認爲此時寶寶體質虛,如果寶寶汗多,則不建議出門見風;

10、此時部分寶寶可能很賴媽媽,希望一直依偎在媽媽懷裏,可能是疾病導致寶寶的心理需要。所以請媽媽們儘量滿足 寶寶的心理需要,也有利於親子關係;

11、寶寶出疹後一般沒有癢感,但有少數寶寶會有癢感,沒有癢感的寶寶可以不用管它,過一至兩天就會自然消退,不留色素斑,無脫屑現象。有癢感的寶寶可以用雙氧膏或爐甘石洗劑外搽。就等疹子消退好了,不必過於擔心。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