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房間內太潮溼怎麼處理

房間內太潮溼怎麼處理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房間內太潮溼怎麼處理?在下雨天或者春季回南天的時候,我們的衣服不容易幹,最要命的是房間也十分潮溼,整個人都不舒服了。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利用除溼機等方法,除此之外,來看看房間內太潮溼怎麼處理吧!

房間內太潮溼怎麼處理

房間內太潮溼怎麼處理1

1、利用除溼劑

房間潮溼,可以使用乾燥劑、活性碳,進行防潮,吸溼。超市裏有不少專用於防潮除溼的乾燥劑,最常見的是吸溼盒和除溼包兩種類型

2、利用石灰、竹炭除溼

用小布袋裝適量石灰,紮成一小袋放置於室內的各個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減緩室內潮溼的狀況,同時,石灰還有消毒功效,一舉兩得。竹炭除溼,可以反覆使用,但是得多用,少了效果不怎麼好。

3、利用機器除溼

買一個空氣吸溼器,它就像吸塵器一樣,可以把溼的空氣集中在一起,等到溼氣很多時候就會變成水。

利用空調除溼。家庭使用的空調一般都有除溼的功能,不過,空調來調節室內空氣溼度的方式見效較慢,一般需要兩三個鐘頭,而且會使室內的人感到寒冷。

4、巧用門窗解決潮溼問題

在外界溼氣重的時候應關門窗,防溼防潮。而在平時,應多開窗通風透氣,來降低室內水蒸氣含量。特別是剛裝修完的新房子,水氣特別大,更要多通風透氣,以將溼氣清除。

如果發現房間內潮溼有些嚴重的情況下,電腦以及電視沒有使用的時間,最好可以使用保護罩的。避免這些電器跟溼潤的空氣接觸了之後,很容易受到損壞的情況。同時還要多去使用一下這些電器,有效驅散潮氣。

房間內太潮溼怎麼處理2

保持通風

1、室內設計應維持通風及良好採光。尤其浴室、廚房、地下室等容易潮溼發黴的地方,最好開扇窗戶或加裝獨立通風系統。

2、養成隨時保持乾燥的好習慣。

3、細菌生長的速度,快過你的想像。大多數細菌在積漏水24小時內就會出現

4、從事任何需要用水的活動,如洗手、沐浴、清洗碗筷或烹調時,記得打開抽風機或臨近窗戶,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水汽堆積。

5、洗完澡後使用風扇吹乾地面。

6、流理臺下可鋪條長毛巾或雙層踩腳點,隨時擦拭水跡。

7、定期檢查天花板、牆壁或水管是否漏水。若有漏水發黴,儘快找出原因並修復。

8、並可利用大電風扇吹乾牆壁、天花板或地面等易受潮的地方。

9、定期清理更換家裡各種水盆水箱等盛水容器,如冷氣機、冰箱、除溼機水箱,以免積水被再度回收至空氣中。

10、潮溼季節家電用品或電腦容易當機,每天最好開啓5分鐘熱熱機。家電器具本身的.熱度自然可以驅散溼氣。

實用防潮小物件

1、吸溼盒:

用於局部除溼,吸溼盒比較有效。可以放在壁櫃、衣櫃、鞋櫃乃至鋼琴內除溼,只需將吸溼盒拆去包裝放入其中即可,經過一段時間後便可發現盒內底部積水越來越多,上面的乾燥劑逐漸消失,使用十分簡便。

2、防黴防蟲劑:

夏天蟲多,衣物等的防蟲也很重要,在選擇防蟲劑時可選擇既能防蟲又能防黴,具有乾燥作用的防蟲劑最好。

3、保鮮袋:

家裏一些怕受潮的中藥材或者一些食物可以用保鮮袋封存,這樣也可以防潮。如果已經受潮可以用微波爐烘乾後再封存。

專業除溼電器

1、抽溼機:

抽溼機不僅能除溼,還能幹衣,不過價格不菲,數千元一臺。因此,要不要買一臺抽溼機,要視你自己的預算而定。

2、空調:

空調是目前家庭選擇除溼最常用的電器。您可以使用遙控器中的“除溼模式”,按鍵選擇開啓除溼功能(一般用水滴的圖形表示),抽走房內的溼氣。提倡在空氣潮溼季節多開空調抽溼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空調本身也需要保養和防潮。

3、乾衣機:

對於經濟比較寬裕的您來說,去買臺乾衣機也是不錯的選擇,在漫長的雨季中,就不用怕衣服曬不幹、有黴味起黴斑了。

天然除溼劑

1、蘇打粉:

廚房裏唾手可得的蘇打粉可以吸收溼氣,結塊後可用來當清潔劑,刷洗浴缸、洗手檯、臉盆等,去油去污兼防黴,效果頗佳。

2、咖啡渣:

兼具吸溼除臭雙重效果,放進紗布袋、絲襪或棉襪中,就是方便好用的小型除溼包。

3、洗衣粉:

洗衣粉也是好用的除溼劑。打開新的盒裝洗衣粉(或將舊的倒入用完的除溼盒中),在塑料膜上戳幾個小洞,放在任何需要除溼的角落。洗衣粉吸飽水分結塊後可拿去清洗衣服,一點也不浪費。

4、溼敷法:

敷臉是愛美女性維持皮膚水嫩的祕訣,這種溼敷法也可以去除居家難纏的黴斑。將廚房紙巾捲成軸狀,放入漂白水中,待紙巾吸飽漂白水後拿起,直接敷在黴菌生長的地方約10分鐘,大概一兩次就可以完全去除黴斑。

5、蠟燭:

如果覺得居室太潮溼,點蠟燭也能起到降低居室空氣溼度的作用,使水汽無法凝結,從而減輕室內溼度。另外,如果家裏已經出現黴味的話,可以選用含天然植物香氛精油的香薰蠟燭,這樣的蠟燭既可以乾燥空氣,又可以去除房間裏的黴味。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