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羽毛球是一項健身運動,大多數人都喜愛這項運動,不僅能跳躍打球釋放壓力,還有助於人際關係的交往。一起了解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1

羽毛球發球

1、發球時任何一方都不允許非法延誤發球。

2、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都必須站在斜對角發球區內發球和接發球,腳不能觸及發球區的界線;兩腳必須都有一部分與地面接觸,不得移動,直至將球發出。

3、發球員的球拍必須先擊中球託,與此同時整個球要低於發球員的腰部。

4、擊球瞬間,球拍杆應指向下方,從而使整個排頭明顯低於發球員的整個握拍手部。

5、發球開始後,發球員的球拍必須連續向前揮動,直至將球發出。

6、發出的球必須向上飛行過網,如果不受攔截,應落入接發球員的發球區內。

7、一旦雙方運動員站好位置,發球員的球拍頭第一次向前揮動即爲發球開始。

8、發球員須在接發球員準備好後才能發球,如果接發球員已試圖接發球則被認爲已做好準備。

9、一旦發球開始,球被髮球員的球拍觸及或落地即爲發球結束。

10、雙打比賽,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同伴站位不限,但不得阻擋對方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視線。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羽毛球單打發球

1、發球員的分數爲0或雙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2、發球員的分數爲單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3、如“再賽”,發球員應以該局的總得分來站位。

4、球發出後,由發球員和接發球員交替對擊直至“違例”或“死球”。

5、接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接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就得一分。隨後,發球員再從另一發球區發球。

6、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即失去發球權。隨後,接發球員成了發球員,雙方均不得分。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第2張

羽毛球雙打發球

1、一局比賽開始和每次獲得發球權的一方,都應從右發球區發球。

2、只有接發球員才能接發球;如果他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觸及,發球方得一分。

3、自發球被回擊後,由發球方的任何一人擊球,然後由接發球方的任何一人擊球,如此往返直至死球。

4、自發球被回擊後,運動員可以從網的各自一方任何位置擊球。

5、接發球方違例或因球觸及接發球方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方得一分,原發球員繼續發球。

6、發球方違例或應球觸及發球方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原發球員即失去發球權,雙方均不得分。

7、每局開始首先接發球的運動員,在該局本方得分爲0或雙數時,都必須在右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得分爲單數時,則應在左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第3張

羽毛球運動的歷史

古代的毽子游戲

打羽毛球這項運動已經有着悠久的歷史了,從很久以前就有類似現代羽毛球的運動,但是羽毛球的起源至今仍是衆說紛紜。羽毛球運動是由古代的毽子球遊戲逐漸演變而來的觀點是人們都認可的,古代類似羽毛球的毽子球遊戲在我國和其他亞洲、歐洲的國家都有記載。在英國不列顛圖書館就有兩人手握板狀拍,對擊類似羽毛球的雕版的原始稿,大約是在1390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成立五十週年的紀念冊上,是這樣寫的:“羽毛球運動早在1934年前就有着悠久的歷史,很多世紀以前,在荷蘭和中國就有使用球拍的類似當今羽毛球的體育遊戲。”

羽毛球運動起源於日本

有些人說羽毛球早出現在日本,相傳早在14-15世紀就開始有羽毛球運動了,那時的球拍是木製的,球用櫻桃核插上羽毛製成,打球工具十分簡單,沒有現代那麼複雜。這種球由於球託是櫻桃核,太重,球飛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極易損壞,加之球的造價太高,所以是該項運動時興了一陣子就慢慢消失了。

出現在印度

還有人說羽毛球早出現在印度,大約在18世紀時就有羽毛球運動了,印度的普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遊戲,球用直徑約6釐米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球製成(類似我國的毽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兩人相對站着,手執木板來回擊球。

誕生在英國

印度的普那是羽毛球的發源地。相傳在19世紀20年代,這種遊戲就已在印度孟買附近的普那非常普及了。後來是由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軍人在1873年將此種遊戲帶回了英國。這種遊戲傳人英國之後,在格拉斯哥郡鮑弗特公爵的領地伯明頓定下了遊戲的規則,這就是今天的羽毛球運動的.初模式。人們把鮑弗特公爵的領地伯明頓(Badminton)這個地名,作爲這種新的運動項目的正式名稱。中文把這個運動項目稱爲羽毛球。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2

起源

早期羽毛球早在兩千多年前,一種類似羽毛球運動的遊戲就在中國,印度等國出現。中國叫打手毽,印度叫 浦那,西歐等國則叫做毽子板球。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英國軍人將在印度學到的浦那遊戲帶回國,作爲茶餘飯後和休息時的消遣娛樂活動。

據傳,在14世紀末,日本出現了把櫻桃插上美麗的羽毛當球,兩人用木板來回對打的運動。這就是羽毛球運動的原形。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在英國。1873年,在英國 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頓鎮有一位叫鮑弗特的 伯爵,在他的領地開遊園會,有幾個從印度回來的退役軍官就向大家介紹了一種隔網用拍子來回擊打毽球的遊戲,人們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因這項活動極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層社會社交場上風行開來。“伯明頓”(Badminton)即成爲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國14個羽毛球俱樂部組成羽毛球協會。

18世紀時,印度的蒲那城,出現類似今日羽毛球活動的遊戲,以絨線編織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網將球在空中來回對擊,但這種遊戲流行的時間不長。

羽毛球運動約於1920年傳入我國,解放後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我國羽毛球隊已躋身於世界強隊之列。

70年代,國際羽毛球壇是印度尼西亞與我國平分秋色。80年代,優勢已轉向我國,說明我國羽毛球運動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被列爲正式比賽項目,共設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及混合打共5項比賽。其餘羽毛球比賽也很多,像 湯姆斯杯、 尤伯杯以及 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等。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第4張

發展

羽毛球1877年,英國的巴斯羽毛球俱樂部成立,並且第一本羽毛球比賽規則在英國出版。

1893年,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羽毛球協會。1899年,該協會舉辦了第一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每年舉辦一次,沿襲至今。

羽毛球運動從 斯堪的納維亞到 英聯邦各國,20世紀初流傳到亞洲,美洲,大洋洲,最後傳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 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倫敦。

1939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通過了各會員國共同遵守的《 羽毛球競賽規則》。

20世紀20到40年代歐美國家的羽毛球運動發展很快,其中英國、丹麥、美國、加拿大的水平相當高。50年代亞洲羽毛球運動發展很快,馬來西亞取得兩屆 湯姆斯杯賽冠軍。同時印度尼西亞隊在技術和打法上有所創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後羽毛球運動的發展逐漸移向亞洲。

1981年5月國際羽毛球聯合會重新恢復了中國在 國際羽聯的合法席位,從此揭開了國際羽壇歷史上新的一頁,進入了中國羽毛球選手稱雄世界的輝煌時代。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屆)上,羽毛球被列爲表演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第二十五屆)列爲正式比賽項目,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第二十六屆)混雙列爲比賽項目。從此羽毛球運動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2006年,羽毛球的新規則在試行了3個月後正式實施。在該年 湯尤盃賽中首先採用。

羽毛球發球規則瞭解羽毛球發球及發展歷史 第5張

羽毛球的站位規則

單打

(1)發球員的分數爲0或雙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2)發球員的分數爲單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3)如“再賽”,發球員應以該局的總的分數來確定站位。若總分爲15分(單數),雙方運動員均應再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若總分爲16分(雙數),雙方運動員均應再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4)球發出後,雙方運動員就不再受發球區的限制而自由擊到對方場區的任何位置,運動員的站位也可以在自己這方場區的界內或界外。

(5)在第三局或只進行一局的比賽中,當一方分數首先到達11分時,雙方交換場區。

雙打

(1)一局比賽開始,應從右發球區開始發球。

(2)只有接發球員才能接發球;如果他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觸及,發球方得一分。

①在發球方得分爲0或雙數時,應該由發球方的站在右側的運動員發球,接發球方站在右側的運動員接發球;發球方得分爲單數時,則應站在左發球區的運動員發球或接發球。

②每局開始首先接發球的運動員,在該局本方得分爲0或雙數時,都必須在右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得分爲單數時,則應在左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

③上述兩條相反形式的站位適用於他們的同伴。

(3)任何一局的本方發球員失去發球權後,同時對手獲得一分,接着由他們的對手之一發球,如此傳遞發球權,注意,此時雙方4位運動員都不需要變換站位。

(4)運動員不得有發球錯誤和接發球的錯誤,或在同一局比賽中有兩次發球。

(5)一局勝方的任一運動員可在下一局先發球,負方中任一運動員可先接發球。

(6)球發出後就不再受發球區的限制了。運動員可在本方場區自由站位和將球擊到對方場區的任何位置。

(7)在第三局或只進行一局的比賽中,當一方分數首先到達11分時,雙方交換場區。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