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早期教育中,在跟比較小的孩子溝通的時候,如果我們的說話方式不對,孩子也不愛聽,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因此達不到教育效果。接下來便詳細介紹與幼兒溝通與交流的幾種方法。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1

與幼兒溝通的技巧

(一)、熟記幼兒的名字

在幼兒園裏,老師呼喚幼兒的名字,幼兒會倍感親切,覺得自己受到老師的重視。一般而言,呼喚幼兒的名字以幼兒入園登記的名字爲標準,而不呼喚幼兒的綽號,這是對幼兒的尊重和基本的禮節。因此,熟記幼兒的名字是教師與幼兒溝通技巧的第一把鑰匙,也是進行溝通的基礎。

(二)、選用適當的語言

在溝通過程中,什麼樣的語言纔是適當的語言呢?我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實驗,當我用比較生疏的字詞句與幼兒交流時,幼兒不知所云。看到幼兒的反應,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爲幼兒翻譯一遍,幼兒恍然大悟,也和我聊了起來。因此,教師與幼兒溝通時,應該選擇幼兒容易聽懂的字詞句來作爲與幼兒交流的媒介,用詞要準確,句子表達要完整、具體。

(三)、老師眼光要與孩子直接接觸

目光的接觸本身就是一種交流和溝通。有經驗的老師通常能夠用目光來和幼兒進行交流,幼兒能通過老師的一個眼神明白老師要說什麼。然而,老師要使每一個幼兒的眼光都注視着自己,視線必須將所有幼兒包圍其中。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
  

此外,在與幼兒進行交流與溝通時,教師的視線最好與幼兒平行,最好的辦法就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感覺老師重視他,與老師處於平等的位置,交流起來更能感覺到老師的關愛。

(四)、說話語調和速度要適當

在溝通的過程中,老師說話的語調對於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對於幼兒而言,教師的語言抑揚頓挫會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幼兒交流的興趣和慾望。同時,與幼兒溝通時的語速要適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導致幼兒聽得不太清楚,太慢就會使幼兒等得太急,幼兒本有的積極性會降低。交流時的音量也要適當,只要使每個幼兒都能聽清楚就可以了。

(五)、語氣要和善

教師與幼兒溝通時,語氣是否和善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語氣,幼兒聽起來會感覺到一絲絲溫暖的情意,幼兒也更容易接受。此外,爲了更好地達到溝通效果,教師可以適當製造懸念,讓幼兒的注意力更爲集中。

(六)、善於傾聽

在語言活動中,我們常常引導幼兒學會傾聽,而我們本身卻不時會忽視這一點。在與孩子的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作好榜樣,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與幼兒交流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儘量和孩子多說,與孩子說話,應不放過任何機會,隨時進行。

孩子起牀,可問他夢見什麼;放假回學校,可問問孩子在家裏的情況,或聊聊白天的見聞。

總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儘量和孩子多說話,即使是嬰兒,經常與其逗話,嬰兒也會變得異常活潑。孩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關心。

(二)、激發孩子說活的興趣,良好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

爲此,老師應注意培養孩子說話的興趣,尤其是對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辦法激發他說話,可找一些孩子喜愛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邊玩邊與孩子交談。

交談時,應多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還可以找幾幅圖片給孩子看,看後讓孩子講給老師聽,引發孩子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平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這樣,孩子的話才能逐步多起來。

(三)、不打斷孩子的'話,當孩子說話時,不可輕易地打斷孩子的話。

要耐心地、儘可能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孩子想說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師和父母往往忽視這類問題,不注意聽完孩子所說的話。經常這樣,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四)、允許孩子申辯,申辯也是一種權利。

有的老師喜歡那種俯首貼耳“聽話”的孩子,老師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皁白地訓斥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爲扯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

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與大人交流的過程。如果老師能有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2

妙招一,耐心傾聽。要注意耐心瞭解孩子。溝通中要耐心傾聽,鼓勵孩子說話,說真話,說實話,只有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怕,所愁所憂。耐心傾聽就不能急躁,不能急想說幾句話或者用幾分鐘就能與孩子溝通成功,更不能寄希望於通過一兩次溝通就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爲孩子的知心朋友。

因爲家長與孩子之間無論在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異,相互理解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家長在溝通中或在傾聽中過於急躁,失去耐心,情緒激動,埋怨,責怪甚至打罵孩子,就會使孩子由此產生困惑,膽怯,逃避等不良心理,就有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的不和諧,甚至產生敵意。

這裏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拔掉所有的釘子。從前有個小男孩脾氣很壞,有一天,他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天發一次脾氣,都必須在樹上用鐵錘釘一根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在樹上釘了。37顆釘子,因爲這一天他就發了37次脾氣。幾個星期後,由於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小男孩每天在樹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壞脾氣比往樹上釘釘子要容易多了。

最後,小男孩變得不發脾氣,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樹上拔下一根釘子。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樹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 第2張
  

父親拉着她的手來到樹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樹上留下的那些小孔。樹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釘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靈中留下疤痕。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

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瞭解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情緒會傷人。父母的情緒對孩子心靈的傷害,猶如釘子釘在樹上的小孔。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心情平靜甚至是心情愉悅的基礎上的。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之前,首先要檢查並平靜自己的情緒,拔掉所有的釘子。在聽中,當孩子訴說高興的事時,家長應當適時插話,與孩子共同分享快樂。當孩子說不高興的事兒或感到悲觀不快時,應該讓他盡情的宣泄,適當的予以安慰,從而使孩子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

當孩子訴說家長不感興趣的話題時,也應該耐着性子聽,不要以沒有時間,有工作要作爲藉口拒絕孩子的傾訴,要多聽少說,多體會孩子的感受。

在耐心聽取孩子的傾訴中,家長一定要心靜平和,不要有任何的主觀偏見,這樣才能在認真聽取孩子的'傾訴時冷靜思考,透過表面信息感受到孩子的深層感受,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問題的所在,才能讓在孩子需要指導時,對孩子提出恰到好處的、具有指導性的見解,並與孩子進行商量,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

這樣就把溝通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既保證了溝通的順利進行,又達到了溝通的目的,更爲以後的溝通奠定了基礎。家長們,請您牢記,讓孩子傾訴是對孩子心靈最好的排毒,善於傾聽孩子的傾訴,是對孩子心靈最好的療傷。

妙招二,尊重理解。

要素一:平等。如果家長尊重、理解孩子,就會把孩子看做是需要尊重的獨立個體,就不會用成人的標準來對待孩子,就會放下家長的架子,

於是和孩子商量討論,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讓孩子去做,家長就會改變唯我是從的觀念,注意尊重孩子,做到溝通中孩子有表達意見、爭辯的權利,便壓服行爲爲以理服人的良好習慣,變身爲耐心引導,做聰明的父母,成爲孩子的朋友。

要素二:保護自尊。自尊心是孩子奮發向上的源泉,家長一定要以誠懇的態度,恰當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尊重,傾聽孩子的意見,以滿足孩子自尊心的要求。切忌拿自己的孩子的缺點與鄰居,親戚朋友孩子的長處相比,翻舊帳等。

比如,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理解分數,家長就會很憤怒,你看看人家張某某,那孩子多有出息,人家原來學習成績在你後面,現在把你給超了,平時說你也不聽,你就是不努力才叫人家超了,真丟人。你太讓我失望的。

有一種好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字寫得好,作業寫得快。“我一生最大的敵人一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是一個長大成年後的人跟我親口所說。長期這樣的語言暴力,就像一把把刀子,傷在孩子的心理上,傷害孩子的自尊,讓他在心靈深處感覺到自己是不好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要以發展的眼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不斷幫助孩子確立目標,做孩子成長中的引路人。

要素三:理智對待錯誤。孩子做錯事或犯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讓孩子從做錯事情或犯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不能理智理智地對待孩子做錯事,以對待成人的標準來對待孩子,或方法簡單粗暴,橫加指責,就會導致孩子關閉心靈的窗戶,拒絕溝通,使孩子喪失改正錯誤的勇氣和機會,甚至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

相反,理智對待孩子,就會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個性,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心平氣和地進行有效的溝通,不命令孩子去做什麼,而是通過分析,啓發,引導孩子去認識問題,認識到錯在哪兒,反思爲什麼錯,汲取什麼教訓,並討論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讓孩子暢所欲言,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將批評、教育、溝通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孩子容易接受,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要素四:善於換位思考。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做到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和孩子站在同一世界上平等對待。

將心比心,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做到與孩子在心靈上的理解和交流,對孩子多理解,少指責,多讚揚、少否定,多具體幫助,少空洞說教,使孩子感到家長的關心、愛護、溫暖,向家長敞開心扉,才能在溝通中實現對孩子的指導教育。

家長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就會還你一個驚喜。在親子溝通中,要經常用我怎麼怎麼樣用我字開頭,而不是用你怎麼怎麼樣你字開頭。在親子溝通中,家長的語氣和表達方式很重要,關係到溝通的氛圍和成敗溝通中。

你開頭和我開頭這兩種表達方式,即我信息和你信息。你信息是屬於指責性的,這種表達方式孩子因受到指責而不易接受,或者是表面接受,心裏不服,行動上不接受。

於是家長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確,使孩子聽話,不斷的指責孩子的錯誤,孩子不斷的爲自己表白或辯護,出現頂嘴不聽話的現象。

而另一種以我開頭的表達方式,我信息的表達方式,語氣溫和,具有生命性、探討性,能夠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容易接受。經常用我信息表達方式,實際上是在用心與孩子溝通,容易被孩子接受,而走進孩子的心靈,溝通效果就好。

經常用你信息表達方式,實際上是在指責孩子,孩子不願意接受,溝通效果當然不理想。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晚歸的一個小時,家長又聯繫不上,那麼媽媽就會很着急,很擔心,當孩子回到家時。如果你用你信息的表達方式,可能會說,你這麼晚纔回家,幹什麼去了?爲什麼不給家裏打個電話

很明顯,這樣的表達方式裏充滿着憤怒、指責、質問,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將孩子晚歸的內疚、自責的情緒都趕走了,更是無法理解到媽媽的擔心、焦慮和關愛。而如果利用我信息表達,效果就會完全不同。

我看到放學時間過了一個小時了,你還沒有回來,也沒有電話,我不知道你去哪裏了,我非常擔心,擔心你遭遇到什麼危險。你現在回來了,我的一顆心總算落地了。這樣的表達,孩子就會更加理解媽媽的內心。

無論他這一個小時裏遇到什麼,或者去做了什麼,他都知道媽媽對他的愛,這份愛是打開他心門的鑰匙。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3

跟孩子的溝通一定要掌握以下的方法和技巧:

1、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溝通,千萬不能高高在上,甚至總不理解孩子已經成熟、長大,有可能讓孩子覺得沒有辦法與父母交流、溝通,甚至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

怎樣與幼兒溝通與交流 第3張
  

2、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當孩子已經有獨立意識時,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頭,然後讓孩子勇敢表達,有更多的機會表達。

3、也要使用技巧與孩子溝通和交流,有效緩解溝通不暢的問題,比如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同時對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多給予一定的肯定,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時當孩子有一些非常好的念頭時,這時一定要鼓勵孩子勇敢去做,而不是總給孩子破冷水。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