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下面來看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1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主意識,在相互尊重條件溝通,減少與孩子的矛盾

有些孩子慢慢地注意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不再是爸爸媽媽的乖寶寶了,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並強烈爲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動,孩子進入春春期後都會出現叛逆的心理。

陸濤跟媽媽一起鬧矛盾,兩個人都互不讓步,陸濤覺得很受委屈了,就找老師訴苦。

原來陸濤喜歡玩輪滑,自己偷偷攢了錢,買了一雙漂亮的輪滑鞋,陸濤有一個計劃就是在放學後一個小時練習,爭取下半年能參加輪滑比賽,因爲參加這個練習輪滑,所以陸濤回家都顯得很累,有時練得滿頭大汗,有時累得都吃不下飯。

陸濤的媽媽很納悶,打掃他房間的時候,發現了那一雙輪滑鞋,陸濤的媽媽不僅把輪滑鞋給沒收了,還不準讓陸濤去練習,由此兩個人就鬧起了矛盾,在陸濤認爲,自己可以安排好時間,自己喜歡做什麼就要去做,練習輪滑也不是什麼壞事,媽媽應該尊重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強行干涉。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
  

老師想了一會兒說,“陸濤,回家先跟媽媽道歉,不管怎麼樣,跟媽媽鬧矛盾是你的不對,這樣做也無法解決任何的問題,跟媽媽說,爭取媽媽的理解,這纔是最好的辦法。”

陸濤回家後就好好坐下來跟媽媽談了談,最後陸濤的媽媽終於答應他練習輪滑。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心理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隨着社會物質水平的提高,有些人的青春期提前到來了,然而心理上並不成熟,很多人的思想並不是很成熟,所以在青春期,有一些孩子會出現了叛逆的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一直想表現出他們的獨立意識,對於孩子來說,這種情況非常的嚴重,一些孩子希望自己能獨立,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在自己沒有的能力條件下,總是想着一鳴驚人,總想擺脫父母的束縛,想要尋找更廣闊的天空,所以他們想付出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行的。

父母有父母的想法,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誰對誰錯,但是父母和孩子要好好地溝通,如果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在父母的認可下或者值得可行,父母也要聽從孩子的想法,在相互尊重的條件下進行的溝通,可以減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2

逆反心理產生:自己的角色定位與父母、老師對自己的角色期待發生激烈衝突。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生理機能逐漸發育成熟,而心理上正處於"斷乳期",孩子有了成人感,獨立意識凸顯,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尊重和理解。但是在成人眼裏,他們仍然還是孩子,很多行爲是不被允許觸碰的,有時候對於孩子的要求、煩惱不能給予充分的理解和積極引導。孩子在需求上不能得到滿足,自然會與父母、老師對着幹,因而產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產生:孩子對新鮮事物和新知識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禁果效應"對於嚴令禁止的事情,非但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還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如父母、老師經常教導孩子不能早戀、不能吸菸、不能看小說,家長禁止孩子去做,但又說不出不可以做的理由,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對父母嚴令禁止的事物產生好奇,越得不到越想要得到,越不能接觸越想接觸。很多情況下,父母禁止的事情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可能出現孩子懷着很大的興趣去接觸。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 第2張
  

逆反心理產生:孩子社會經驗不足,認識上具有片面性,對自尊心的理解有偏差。

孩子長期生活在校園這個單純的校園環境中,社會經驗不足,在認識上也容易產生片面性,可能會對家長、老師對自己的要求理解有偏差,如家長對自己的管理和嚴格要求當作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時期比較常見,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與孩子逐漸成熟,想要獨立,不想再被當孩子對待的'心理狀態是相關的。當然,過度的逆反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處的,但逆反心理也有積極的、有益的的部分。合理認識逆反心理的特點,有助於我們正確的看待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有利於孩子獨立性和行動力的發展

(2)逆反心理有利於要強好勝品質的形成。

(3)逆反心理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4)逆反心理有利於情緒調節,宣泄心中不良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3

青少年渴望獨立的表現有:

1.要求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告別兒童時代的認知方式和生活方式,會主動向家長提出“我可以自己洗衣服”,“自己和同學去旅遊”,“這件事情我可以自己處理”,“我自己安排好學習時間”,等等。他們希望從獨立中獲取成就感,喜悅感,力圖實現自我存在的認同感。當孩子獨立完成事情,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時,另一方面新的自我也在形成。

2.想擺脫父母的管教

渴望行爲及心理上的獨立,但在生活學習上的經濟必須要依賴父母,處於獨立與半獨立的心理髮展中,有強烈的心理衝突和焦慮。心理學家把這個時期稱爲心理的“斷乳期”。

之前有一天早上,我晨跑完坐在靠椅休息,旁邊坐着一對神情淡漠,唉聲嘆氣五十幾歲的父母。出於好奇,我問這位媽媽,是什麼事情讓你們這樣難過呢?這位媽媽告訴我,她早上和讀高一的兒子鬧了很大的矛盾纔出門,一肚子的氣還沒消。早上她只說了兩句,讓兒子記得上學前把衣服拿出來,幫他洗了的這句話。兒子竟然聲音又大又兇的回答:“你不要動我的衣服,不要隨意進我的房間,我這麼大了,我不用你洗。在你的眼裏,我什麼都不會,很多同學都笑我。我長大了,你讓我獨立好不好?”

這個案例反映的青少年的人格自我獨立意識在迅速的發展,父母的過於疼愛孩子,剝奪了孩子在做家務承擔責任的意識,容易導致孩子的心性不成熟不完善。

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會幾次的努力嘗試獨立的完成事情,如果在體驗時,父母給予的是挑剔的、指責的,孩子沒有獲得力量與認同感,就會有挫敗感,容易選擇放棄並繼續依賴。

很多父母讓孩子專心學習,其他什麼都不要做。孩子慢慢喪失了勞動能力,性情也變得淡漠。父母要意識到,給孩子的一個家庭角色定位,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員,是爸爸媽媽的依靠,可以爲家庭獨立承擔很多事情,建立孩子的家庭的'責任感,這是孩子人格成長中重要的部分。

3.界限感明確

特別表現爲自己的房間的界限感很明確,手機日記設計密碼,衣服生活用品不依賴家長,有自己的審美要求,希望自己用成人的身份獲得尊重與獨立的自由。

一位老師曾經給我講過,有一次她出差到外地去講課,她姐姐去家裏幫忙做家務,那天兒子去上學,不在家,姐姐進了兒子的房間,幫他把書桌,鞋子,衣櫃都重新整理了一遍。兒子回來的時候發現房間都打亂了,很生氣,馬上給她打電話說:“媽媽我希望大姨進我的房間,以後整理我東西的時候要經過我的同意,我連考卷都找不到了。”

從這個事情當中,可以感受到青春期的孩子對於自己房間的界限感有多明確。家庭成員之間有時候會出現很多的矛盾和衝突,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就是過度的越界。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界限,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雙方會少很多的摩擦。

父母幫助孩子度過自我獨立的意識時期,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 第3張
  

1.過濾焦慮,給信任和肯定

孩子要求自我獨立完成事情時,我們內心不要擔心他們做不好。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相信,他能獨立的信心,同時多提供機會,讓孩子體驗這個過程,促進他們心性的完整。

2.分清“放手”和“散養”的區別

“放手”是在適當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去做,“散養”是不做任何的引導,隨便孩子發展。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學會了慢慢放手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的能力。給予正確的指導,適當的範圍內給孩子體驗的機會,讓孩子在這個時期,這個過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不是說什麼都不管,讓孩子的自我隨意發展,這樣的容易導致了我們孩子沒有一點的規則意識,失去了約束。

3.堅持拒絕“三不”原則:不支持,不反對,不理睬

拒絕“不支持”是說孩子總是希望得到父母老師的支持,當他們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時候,他們就會拒絕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孩子的行爲在合理的範圍內,我們就應該鼓勵他,“你可以的,試一下”。孩子的每一次嘗試都將成爲他成長的基石,是有價值的,

拒絕“不反對”是說當孩子按照錯誤的想法做事情時,家長在瞭解的情況下,卻不給予任何反對的聲音,讓孩子一次一次的犯錯,孩子極易受到了不良思想的影響。反對也是一種愛,是塑造孩子獨立的過程當中,不讓孩子偏離正確方向的重要手段。

拒絕“不理睬”是說當“反對”的聲音不起作用時,家長直接扔下一句“管不了”,就不再管制了。沒有任何人指導歸因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這個時候就不是說獨立或者不獨立的問題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