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除了有技巧地和家長進行溝通,最重要的還是要用心,得到家長們的無限信任和支持,才能實現1+1>2的教育效應。分享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1

1、和家長溝通要遵循兩個原則

切忌“告狀”式交談

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爲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裏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

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讓家長尊重並聽取老師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老師在關注孩子的成長,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

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老師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具體步驟

彙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瞭解幼兒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

這三個步驟運用得當,就爲老師更好的和家長溝通開了一個好頭。

2、家長觀念不同 溝通方法不同

觀念陳舊的家長

和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老師應直接給予教育措施,他們就很難接受,所以,直接向他們反映幼兒的學習效果。

如:今天學習了什麼,孩子掌握了什麼,哪些地方還需要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把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慢慢滲透,逐步在思想上達成共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

對於文化程度較高,具有相當程度教育觀念的家長,不妨先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育目標,再在具體事項和具體方法上指導家長。

比如孩子的餐食方面,要跟家長具體分析,孩子的食量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會根據身體狀況,對食品的喜愛程度等客觀原因的變化而變化的,如果我們不考慮客觀原因,一味讓孩子多吃,對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

接着分析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語言的發展對幼兒交往水平的影響及對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影響。同時對家長提出教學目標中對幼兒語言發展的要求,並提供解決的辦法。使家長贊同教育觀點,並積極配合。

3、幼兒情況不同 溝通技巧不同

在具體工作中家園溝通並不簡單,家長和幼兒的情況形形色色,五花八門,還需要老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總結起來,把這些情況分爲三種。

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但並不代表家長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於時間關係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着自己。

於是,老師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什麼,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老師說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瞭解,又被親情矇住了眼睛,認爲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

對於這樣的家長老師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家長開放日等方式讓家長髮現自己孩子的不足,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

溝通過程

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水平

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

瞭解家長的教育方法

找出問題的'原因

共同制定好的解決辦法並努力達成

情感動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着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願離去。

對於這樣的家長老師就採用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彙報,尤其是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老師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悉心指導,耐心細緻地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瞭解孩子,關注孩子。用老師細緻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

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是一門藝術,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家長們都會非常得留意。爲了使自己接下來能更順利更好地開展家長工作,這八項注意事項請老師們牢記哦!

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態度和語氣

要多途徑與家長交流

多徵求家長的願望、需求、意見

可以經常更換信息欄

用恰當的方式談論幼兒的行爲問題

特殊事件主動坦誠與家長溝通

保持家庭隱私

冷靜處理與家長、幼兒的關係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2

與家長溝通的原則

1、主動聯繫家長。如果能自己聯繫上的就儘量不叫學生自己回家聯繫,應主動聯繫以表明我們做老師的誠意和態度。

2、不應該當着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3、在一個單獨的環境裏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這樣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班主任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班主任和家長的聯繫溝通。

4、與學生家長交流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和家長交談前要詳細想好約見家長的主題和目的,注意從多方面收集學生的信息,設計和家長交談的各個要點。

5、多從成人的角度和家長多交流,多考慮家長所處的困難。替他們分擔一些心理上的負擔,有利於促進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溝通的要求

1、新生自入學一週內必須溝通一次。

反映小孩第一週在培訓機構的表現。主要從課堂表現來說,要以鼓勵爲主,也說一下小孩的不足。

2、每月與家長溝通一次

溝通內容包括:(1)反映小孩本月的學習情況,學習是否有進步。若有進步則要鼓勵小孩繼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再接再厲,若退步則要和家長一起分析原因,並說出接下來的改進方案。(2)介紹現階段我們的課程安排。

3、期中、期末考試前後月考後的溝通

期中、期末、月考前後,要及時到位,認真和家長及學生分析,找出知識的盲點。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 第2張

4、所有溝通記錄詳細登記

做一本《溝通登記表》,將和家長溝通的內容詳細記錄在《溝通登記表》以備之後教學工作的開展和下次溝通的準備。

不同類型家長的溝通方法

與學生一樣,家長同樣也存在着個體差異,因此老師對待家長同樣也要注意“因材施教”。

1、有心無力的家長:

教育孩子方面的大道理都懂,就是沒時間陪伴孩子,把孩子扔給老師。

對於這一類家長,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要及時跟家長溝通,希望TA配合我們的工作,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樣的話,家長事先已經知曉了,問題出現也就不會覺得老師做的不好。

2、有心有力的家長:

關心孩子的學習,並且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見解。

這類家長,只要你跟她多溝通,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跟家長達成統一的理念,家長就很容易成爲老師的鐵桿粉絲。

3、無心有力的家長:

這種家長被稱爲陪伴式的家長,大多是全職媽媽,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奔波於學校和各種培訓機構。

4、無心無力的家長:

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也沒有時間管孩子的學習。

這樣的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請家長配合監督,並且把家長要做的事情具體化告知家長(比如,課後跟家長溝通時,不要告訴家長說提醒孩子讀背課文,比較籠統。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3

一、要尊重家長。尊重家長,打好與家長溝通的基礎尊重學生家長是老師與家長取得有下溝通的首要條件,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西鮑特(J·W·Whibaut)和凱利(H·kelley)提出的社會互動理論(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認爲,任何人際關係的本質是互動,而互動的核心是相互依賴,社會學中將這種相互依賴稱之爲“相倚”,應該說,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追求應當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動,因爲在這種類型的互動中,才能真正凸現雙方的主體地位,體現主動性。但是現實中的情況往往是,教師是互動的主動方,決定了互動的激起、進行和結束,而家長屬於被動方,總是被“牽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長,讓家長在心理上取得與教師地位的平等,就爲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爲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三、耐心告訴家長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

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教育方面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啓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從教師這裏瞭解到了正確的教育知識,及時的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同時與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克服互相埋怨情緒。在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教師與家長間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師不會教,一方怨家長不會養。這樣,導致雙方產生對立情緒。老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防止只“揭短”“告狀”的現象。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且採取合理有效溝通方式。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我們學校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跟家長最難溝通的問題 第3張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咱們好多老師尚沒有爲人父母的角色體驗,這就要求教師瞭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這時咱們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要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C班同學,被打,及時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認可,事情化解。)。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爲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係,給家校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家校溝通就不會受阻。

六、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校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爲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爲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首先先揚後抑,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其次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們認爲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

七、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愛使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拉得很近,使家校溝通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有時是不正確的,要麼愛得過火,要麼不到位。例如,當孩子沒有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時,教師會教育孩子:"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而有的家長怕孩子受批評,竟主動替孩子開脫責任:"是我不好,我沒有提醒他。"從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認爲"完成老師的任務是爸爸媽媽的事,和我沒有多大關係。"而有的家長則是恨鐵不成鋼,當衆指責孩子:"你看別人怎麼都完成了?你爲什麼忘了?"從而使孩子羞愧難當,自信心大受傷害。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長良好的出發點,不要使家長有挫敗感,同時要給家長一些幫助,使他們能夠正確運用他們的愛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會性得到健康發展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