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將影響他的一生,家長應當與孩子共同參與,體驗孩子的生活,才知道孩子教育中的不足有哪些。作爲老師也要和家長多溝通交流,爲孩子的教育保駕護航。下面一起來看看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吧。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1

一、 講究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和孩子們打交道是一門學問,和家長打交道更是一門學問,每個家長從事的職業不同,文化修養、政治素質不同。再加上作爲年輕的班主任來說,還沒有感受過爲人父母的辛酸,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歷,雖然可能與學生的代溝不大,但總怯於與家長溝通,或在溝通中容易出現意外,導致溝通的失敗。因此在同家長交流時要講究溝通的藝術性。否則,就難於取得理想的效果。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

1、溝通前要有充分的準備

與家長溝通之前,首先要掌握其家庭基本情況,如該家長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成員等等,這樣纔會讓你巧妙地對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所以每接到一個新班時,我會翻出所有學生的檔案,把這些情況作一記錄。才發現到,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都是初高中畢業生,其中單親家庭的學生11個,經濟困難(父母失業)的家庭有5個,做小生意的個體戶家庭23個。再次,還要全面瞭解該學生的表現,因爲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家長不免會問有關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因此,與家長溝通之前,還要對學生作全面的調查研究,做到“有備無患”。記得有一次,家長打電話問我:“我的小孩,最近數學成績不知怎麼樣,他從小就不喜歡學數學。”由於當時我並不瞭解情況,只是隨便答了一句:“我教他的語文課,他還學得可以,對於數學科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你問一下數學老師……”這樣一來,家長產生誤解,引不起興趣了。也讓我明白了這次與家長溝通不好的原因在哪裏了。

2、選好場合,挑好時機

與家長溝通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不在節假日的晚飯前後,儘可能不在正常的上班時間。忌到單位造訪,忌在家長有特殊事情和心情不佳的情況下去訪問或溝通。人的心理活動不同程度地受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一般來說,在教室、辦公室等公共場合與家長面談,衆目睽睽之下,這樣做會極大地挫傷家長的自尊心。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能有一個引以爲榮的子女,也都很要強愛面子,他們也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在那樣的場合,家長很容易激發起對孩子的怒火情緒。學生於父母的關係,師生關係也會陷入僵局。所謂選好場合瞄準時機,就是選擇、創設一種輕鬆、和諧、親切的場合。這時與家長、學生的三方面談,一下子便拉近了師生間的思想距離,拆除掉學生的心理屏障,也消除了他們的恐懼和不安,同時平穩了家長的情緒。這樣家長也願談樂談,收到良好溝通效果。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 第2張

3、要注意開頭語,增進互相間感情交流

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是雙方教育者的感情交流和工作彙報。由於他們之間各方面的情況互不瞭解,中間總隔着一道“牆”。因此,作爲教師與家長交談,不要急於談學生的情況,否則,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或誤會。那麼,要使他們之間感情儘快融洽,教師可從以下三方面的話題引入:第一,關心的話題。從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出發,詢問生產、生意、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第二,讚揚的話題,如可這樣跟家長聊起:“這孩子很有禮貌……”、“小明在學校很喜歡幫助別的同學,大家都喜歡他……”可用這些讚語一方面引起對方的注意,又可以把氣氛搞得更融洽些。第三,拉家常的話題。“觸景生情”地拉家常,使人感到親切隨便。儘量不要觸及家長們的傷心事,以免引起氣氛緊張,使溝通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4、要實事求是,不能只報“喜”不報“憂”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校,家長是第一教師,學校的教育與家庭教育是緊緊聯繫着的。因此,在與家長溝通時,教師對於學生的在校情況,要實事求是地向家長彙報,不能只說好的方面,迴避不好的;也不能盡說不好的,不談好的。尤其是對於剛剛出現的不良行爲,要認真彙報,共同研究,防微杜漸。這樣才能避免學生沾沾自喜的情緒產生,使家長充分掌握子女的各方面情況,及時進行教育。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2

第一,科學民主型

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學校,在你的班上總能找出幾位這樣的家長:父母二人文化素養較高,但從來不以家教專家自居,每次和老師見面時總是非常虛心地詢問孩子最近有哪些不足,聆聽老師給他們的建議。學校對家長提出的任務,家長總能高品質地完成。

和這類家長溝通基本上是沒有障礙的。你大可提出心中真實的想法,說出孩子的不足之處,你甚至可以直截了當地提出對家庭教育的要求。老師要善於幫助此類家長髮現學生新的發展空間,並提供有效建議。同時,聊天時也要多聽聽他們的家教方式,將其中有特色的內容拿到家長會上推廣,樹立典型,可以在班上起到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的家庭。這些家長應該成爲班級裏的正能量。

而且這類家長通常就是我們常說的Kol意見領袖,我們做好溝通和維護,將成爲我們機構的代言人

第二,溺愛放縱型

週五下午,又到了家長接學生回家的時間,老師正忙着和幾個平時表現不算理想的學生對話。家長剛剛聽完老師的一席話,試圖當着老師的面教育孩子幾句。誰知孩子突然放聲大哭,衝着家長亂吼亂叫,甚至摔門而出。家長一臉無奈,似乎已經習慣了孩子的這種表現。孩子有這種表現並不是偶然的,家長一貫的溺愛放縱,是造成孩子有此種表現的根本原因。

這類家長容易偏聽偏信孩子一方的言論。如果遇到必須要家庭協助的事情時,你需要褒獎和指導並行。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在充分列舉事實的前提下,指出孩子需要改正的地方,耐心、熱情地說服家長,告訴家長怎樣做纔是更科學的教育方式。直接指責是很難讓他們心服口服的,擺事實講道理是更穩妥的方法。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 第3張

第三,放任自流型

放任自流型的家長一般對孩子的.學業滿意度比較高。他們常以“文化水平不高”“工作非常忙”等爲由,把孩子送到學校後不管不問。如果你試圖帶動他們開展家庭教育,他們張嘴就是“老師,我只是小學畢業……”

這類家長最突出的弱點,就是他們從來沒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班主任要通過在學生身上尋找亮點,讓家長充分感受到驚喜,看到成功的希望,然後才能產生憧憬,配合學校,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反之,如果你直接提出孩子的缺點,不停地衝着他們嘮叨,且沒有提供非常具體的建議,那麼說多少次都是白說。

第四,期望過高型

入學時,曾有位家長告訴我,她的孩子立志要到中科院當院士。過了幾天,她又發現孩子在書法方面非常有天賦,語言表達能力也非常強,又希望孩子學習書法、表演。總之,家長覺得孩子未來一定能出人頭地。但遺憾的是,孩子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天賦:20以內的加減法做起來慢極了,媽媽要求練習的鋼琴曲目總是彈不熟練,主持也不能夠瀟灑流暢。這一切似乎和媽媽的期望相差很遠。

這類家長總是對孩子充滿期待,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傑出人才。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腳踏實地,做法與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自身特點脫節,只顧盲目地按照自己的理想來要求孩子,就是錯位的家庭教育。班主任與這樣的家長交流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老師覺得家長不切實際,家長覺得老師誤人子弟,然後互相批評和指責。

面對這樣的家長,班主任可以在家長會上旁敲側擊,在面談時曲徑通幽,慢慢地引導他們朝着理想目標務實地走好每一步。切不可一上來就說家長這不對那不好,那馬上就會讓家長很沒有面子

第五,經濟槓桿型

“寫完作業,獎五十”,“考完有進步,獎一百”,“週五得到老師一個表揚,週末獎勵去遊樂場玩一整天”……有的家長不停地向孩子發佈各類金錢獎勵政策,期待靠錢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卻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家長長期以金錢作爲孩子學習的動力,會導致孩子離了錢就不動了。這時,孩子會覺得學校裏的學業生活是一種負累。老師不要急於讓家長一下子徹底改變獎勵方式。家校交流的時候,要慢慢幫助家長放棄金錢獎勵,讓他們認識到真正的動力應該來自學生的內心,來自對學業的愛和興趣。同時,老師還要向家長傳授方法,讓其瞭解還有哪些方式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3

家長如何和老師溝通

跟老師溝通的原則

1、要對老師抱以充分的信任。

無論是你主動找的老師,還是被動找的,在溝通的過程中,你必須充分信任老師。你可能會遇到老師找你告狀,在你看來這些“告狀”有誇大、扭曲事實的情況,你也要做到信任老師之所以提出這些問題,他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2、溝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師溝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時間。老師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時間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學校找老師,老師正好有空是萬幸,剛好有課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處理,不僅會破壞溝通的氣氛,恐怕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3、內容上要做到老師能接受。

有篇文章在朋友圈裏比較火,說的是老師教不了的幾件事。比如孩子的行爲習慣、感恩和安全教育等。選擇什麼樣的內容跟老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引起老師的興趣就更好了。但就算是老師無能爲力的那些事,其實家長也可以抱着交流的態度去請教。

怎麼樣跟家長溝通對孩子的教育 第4張

4、表達需要明確。

“X老師,XXX最近在學校表現怎麼樣?”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遇到老師會這樣提問。老師面對這樣的問題,一般也只能用“挺好的”來回答。如此一來一去,跟老師溝通的機會就失去了。家長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保證溝通的效果。

5、溝通渠道和方式的多樣性。

有多少家長只在家長會時見到老師,見到了又最多隻聊兩三句呢?其實,與老師溝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性的。比如,電話、網絡、便條等,家長應該有針對性地運用各種方式創造跟老師溝通的機會。

6、溝通的持續性與連貫性也很重要。

溝通其實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要達到讓孩子進步的目的,有時候需要持續地、連貫地跟老師溝通。即便是通過交流解決了已有問題,家長也可以就此向老師表達謝意。千萬別讓老師有這樣的錯覺:問題一丟給老師,就完全不管不問了。

7、受衆能力的差異性。

每一個老師是不一樣的,可能在A老師看來孩子身上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到了B老師那裏,就有問題了。家長要接受老師對孩子評價的差異,也要尊重老師本身存在的差異,不要因爲孩子得到不同的評價,而去給老師貼“好或壞”的標籤。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