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制度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制度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腸道門診執行《腸道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後由回收站統一回收。

4、門診體溫計由服務中心統一消毒發放,回收。

5、壓舌板採用一人一用一滅菌,用後統一由供應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潔制度。

7、各診室要有流動水洗手設備。

8、門診各治療室均應有紫外線燈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牀、地面、窗臺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時用500mg/l含氯製劑擦拭。

10、搶救室環境整潔,儘量控制陪客,減少室內污染,定時通風。

11、急診搶救室及平車、輪椅、診察牀等應每日定時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消毒劑用500mg/L含氯製劑。

12、急診搶救器材應在消毒滅菌的有效期內使用,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13、病人離開搶救室後,應及時進行終末消毒,以便應急。

14、門急診治療室、換藥室參照相應制度,觀察室參照病房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2

(一)工作人員

1、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數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進入無菌區。面部、頸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須進入手術室時,應戴雙層口罩。

2、凡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更換手術衣褲、鞋、帽、戴口罩、頭髮、內衣領及袖邊、褲邊不得外露;外出必須穿外出衣鞋。手術完畢,衣褲、鞋等須放到指定地點。

3、手術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4、手術室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二)清潔與消毒

1、手術室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拖布及一切衛生用品要分開使用,並有明顯標誌。

2、每週徹底清洗手術間一次。室內物品全部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

3、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器械車、升降臺、麻醉桌、無影燈、窗臺等。保持地面、桌面、牆壁及手術間各種物品清潔,無塵,無血跡。

4、手術完畢及時打掃手術間,桌面、地面,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並行空氣消毒。

5、每月對滅菌器進行生物監測一次,空氣、手、物體表面進行細菌培養一次,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再次複查。

6、無菌與有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由專室或專櫃保存,並有明顯滅菌標記及滅菌日期。無菌物品一經開封不得超過24小時。乾式無菌持物鉗有效時間爲4小時,並註明開封日期及時間。

7、手術間使用原則爲先做無菌手術,後做污染手術,特殊感染手術應在專用手術間進行。手術開始後,各手術檯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術臺上的各種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壓力蒸汽或環氧乙烷),使用前必須經兩人覈查滅菌日期或滅菌標誌。

9、手術室平車內外不得交叉使用。

10、凡污染敷料、廢棄組織等應放在黃色防滲漏塑料袋內,集中焚燒處理。

(三)特殊感染手術終未消毒措施

特殊感染患者手術,各科室應提前與手術室聯繫,並在手術通知單上註明感染名稱,以便於合理安排手術。處理原則:嚴密隔離,選用敏感的消毒液;無行預消毒,後清洗、滅菌,必要時行雙滅菌。

1、澳抗陽性手術處理

(1)手術間掛隔離標誌,專用消毒物品及浸泡桶,門口備鞋套。

(2)嚴禁參觀手術。

(3)手術人員要穿手術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手術衣,戴雙層手套),不得隨意出入手術間,室內外設兩名巡迴護士,所需物品均由室外護士傳遞。

(4)術後處理

①被服和布類敷料:放入黃色塑料袋中,紮緊袋EI、標記,送洗衣房處理。

②器械用含氯消毒溶液浸泡後清洗。

③一次性物品及廢棄物品,放雙層黃色塑料袋內中,標記,焚燒處理。

④手術間地面、桌椅、器械臺、手術牀等用消毒液擦拭。

2、特殊感染(綠膿桿菌、破傷風桿菌、炭疽桿菌)和氣性壞疽等患者手術的處理

(1)同澳抗陽性手術處理

(2)手術應在其他手術完畢後開始,手術前將非手術用物移至室外,術畢房間消毒密閉12小時後方可使用。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3

1、按國家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要求,對本醫院內發生3例同種同源或5例以上臨牀症候羣相似或懷疑有相同感染源感染的,個臨牀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必須立即報告院感科。

2、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應於2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協調醫務科、護理部、檢驗科等相關部門參與調查及救治工作。

3、經調查證實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時,醫院應於12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及疾控部門。

4、臨牀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對感染病人進行隔離並採取相應消毒措施,切斷感染途徑。

5、確診爲傳染病的病例,按《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和報告。

6、醫院感染管理科必須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證實流行或暴發計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確定傳播途徑,制定、組織、落實控制措施,分析調查資料,寫出調查報告。

7、調查報告及時報主管院長,以便進一步採取措施,降低醫院感染造成的危害。

8、其他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時,應對本院同類潛在危險因素進行調查並採取相應措施。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4

1、當班操作人員要堅守崗位,定時巡查設備運轉情況,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擅自離崗。

2、認真執行操作規程,遇有故障應及時努力排除。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重大事故應立即報告醫院有關領導。

3、操作人員應熟悉設備性能,掌握設備基本保養知識和常見故障的維修技術。

4、認真按規定做好污水處理的檢測工作。一般總餘氯量由操作人員當班時檢測,微生物指標由操作人員取樣後送醫院實驗室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5、認真填寫好運行記錄,如實記錄設備運行狀況指標的的檢測結果。有前後班的應做好交接班工作,尤其是異常情況和曾處理故障的情況在交接班時互相交代清楚。

6、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非管理人員不得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操作間禁止閒人進入。來單位視察人員需由操作人員帶領下參觀,檢查人員一律憑有關介紹信,由操作人員做好登記工作。

7、定期進行處理構築物中污泥的清掏和消毒工作,污物排放前均應檢測蛔蟲卵死亡率和糞大腸菌值。醫院污水操作人員要注意將採好的污泥樣送有關化驗室檢測,並做好定期消毒情況及污泥檢測結果等方面的記錄。

8、定期與衛生監督部門和環保部門聯繫,報告設施情況和污水處理檢測結果。如需暫停處理,應儘快報告上級部門。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5

1、一次性鍼灸針在有效期使用;

2、一次性鍼灸針用後,醫院統一回收焚收處理。重複使用的雙滅菌。

3、無菌持物鉗乾式保存,每4小時更換1次,並註明起用日期和時間。

4、醫務人員每次鍼灸治療後認真洗手,接觸特殊傳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雙手。

5、消毒液每天現配現用,保持有效濃度。

9、堅持每日清潔地面,溼式清掃,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10、每月空氣培養一次,有據可查。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6

一、爲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員爲監測對象,統計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辦公室醫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點科室工作,做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微生物學監測,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院內感染漏報率的調查,督促病房如實登記院內感染病例,杜絕漏報。

五、分析評價監測資料,並及時向有關科室和人員反饋信息,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率控制在10%以內。

六、經常與檢驗科細菌室保持聯繫,瞭解微生物學的檢驗結果及抗生素耐藥等情況,爲採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七、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宣傳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和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八、擬定全院各科室計劃並組織具體實施。

九、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諮詢,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製劑。

十、對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7

一、佈局合理,嚴格劃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區域之間標誌明確,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分設生理、隔離待產室、產房;急診產房按感染產婦對待。

三、醫務人員應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及手衛生規範,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消毒隔離措施。

四、一次性用品與高壓蒸汽滅菌物品按有效期長短分別從裏到外分櫃放置。一次性用品嚴禁重複使用。

五、產前應做HbsAg、抗-HCV、抗-HIV等檢測。陽性者及急診產婦在隔離待產室待產、隔離產房接生。

六、一次性醫療用品應在有效期內使用,且不得重複使用。非一次性診療器械必須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處理供應,科室不得有自備包。

七、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各種注射、穿刺、採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

八、發生職業暴露立即按職業暴露處理流程進行處理,併到感染控制科進行登記。

九、每月對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進行微生物學監測。檢測不合格要有追溯記錄

十、醫療廢物規範放置,專人收集處理。一般胎盤應歸產婦所有,特殊感染的或產婦不要的雙包雙扎按醫療廢物處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8

1、急診科應與曾通門診分開,自成體系,設單獨入口。

2、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範、標準和各項制度,制定並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規範和流程。

3、急診科主任爲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成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各級各類人員明確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責任並切實履行職責。

4、成立感染管理小組,定期對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進行檢查,每季度召開會議,進行醫感相關知識學習一次。

5、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指定隔離診室診治,已被污染的區城及時消毒。

6、工作人員上班時着裝規範,嚴格執行手衛生,給病人檢查及操作前後應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液消毒

7、保持各診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風;地面物表每日清潔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後及時消毒。

8、嚴格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凡侵入性診療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與病人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乾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根據其性能定期監測並有記錄;定期對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裝皮膚消毒液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

10、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不得重複使用,使用後應分類放置。

11、不同區域等使用的清潔工具(抹布、拖把等)標識明顯,實行顏色標記,定點放置,分別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種急診監護儀器的表面根據耐受情況選擇合適消毒液,每日清潔消毒1次,遇污染後及時清潔和消毒。

2)診療桌,診療椅、診療牀等每天清潔,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鼠標等應每日清潔,必要時用50gL含氯消毒劑擦拭。

3)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時,對於含少量血體液(<10n1)等物質濺污,可先用吸溼材料將其清除,如污漬已乾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後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對於被血體液(>10m1)等污染的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20xx-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蓋。

4)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應保持清潔,每日使用後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壓計袖帶每週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體液污染後,應立即清潔消毒晾乾備用。

13、醫療廢物的處置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的有關規定,規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交接登記工作,實行雙簽名,交接登記保存三年以上。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9

1、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室內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數次。

3、工作前後、檢驗同類標本後、再檢驗別一類標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結核等傳染病檢驗戴手套,檢驗後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沖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潔區溼式清潔每日1次,污染區每日工作前後用500mg/L的含氯製劑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週換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潔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檢驗報告單電腦紙打印發出。

8、空氣用紫外線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嚴格執行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原則上各類金屬、玻璃、塑料、橡膠用後用1000mg/L含氯製劑浸泡4h,再清洗烤乾,必要時用前高壓滅菌。

10、貴重儀器污染時用2%鹼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時保持清潔。

11、廢棄固體標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燒,體液標本用20xxmg/L含氯製劑浸泡2-4小時倒入廁所,每日處理1-2次,抽血針筒用後一對一調換,並裝入危險品專用箱內焚燒。

12、棉球罐、棉籤每日一換,扎脈帶一用一消毒。

13、室內空氣、物表、手、醫療用品每月監測一次。

1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採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採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0

1、根據醫院感染管理的規定開展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對住院病人實施監控,監控率達100%,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上報,對監測發現的各種感染因素及時採取有效控制措施。

2、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3、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遇污染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溼式清掃,每日2次,遇污染時立即清掃和消毒。

4、病人被服應保持清潔,每週更換不少於一次,污染後及時更換。被褥、枕芯、牀墊定期清潔、消毒,污染後及時更換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被服,傳染病人及疑似傳染病人的被服放入有隔離標識的黃色袋中,送洗衣房單獨消毒後再洗滌。氣性壞疽、MRSA等特殊感染傷口,應嚴格隔離,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均要進行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或滅菌處理,符合《消毒技術規範》、《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範》要求,牀單位要採用牀單位消毒機進行消毒,所用敷料放入專用塑料袋燒燬。病人轉科、出院、死亡患者單位要進行終末消毒。

5、病牀溼式清掃,每天一次,一牀一套(巾),牀頭櫃等物體表面每天溼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後消毒,遇有污染的物體表面及時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後,牀單元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6、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凡侵入性診療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與病人皮膚粘膜直接接觸物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乾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換藥車或輸液車上的無菌器械、罐、槽、盤等,使用後應及時蓋嚴,定時更換和滅菌,並註明滅菌日期和開啓日期及時間。

8、治療室每日定時通風換氣,用消毒液擦地,每週大掃除一次,無菌物品抽樣做細菌培養,每月一次,並有報告,結果存檔。治療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應有標記且專物專用。

9、餐具每餐後必須執行一洗,二涮,三衝,四消毒,五保潔的工作程序。隔離的患者必須使用一次性餐具。

10、體溫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後浸泡於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溶液30分鐘消毒,乾式保存,每日更換酒精一次,每週清洗消毒一次,由專人負責。

11、治療室、配餐間、辦公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把、抹布,拖把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乾,使用後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配備流動水洗手設施,醫護人員每診療、護理一個病人、接觸污染物後,應嚴格按照手衛生規範及時進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13、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認真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密閉轉運、無害化處理和交接登記等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1

一、人員管理制度

1.醫務人員須穿清潔的工作服,有明顯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2.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3.診療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4.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兒應單間隔離,無條件時同類疾病可同室隔離,護理人員固定、診療用品專用,醫務人員接觸患兒前應加穿隔離衣,脫掉隔離衣以後方可接觸其它患兒;

5.醫務人員患有腹瀉、呼吸道感染、皮膚有癤腫或破潰時,治癒前不得接觸患兒。

6.母親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時不得接觸或母乳餵養新生兒;

7.限制不必要的探視,確需探視時,探視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接觸新生兒之前醫務人員應指導探視者做好手衛生;

8.科室監控小組成員應密切關注新生兒的疾病狀況,一旦發現特殊感染情況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二、環境和物品管理制度

(一)空氣:保持空氣清新與流通,每天上、下午開窗通風各1次,每次30分鐘。通風不良時可安裝空氣淨化消毒器。室內溫度保持在22℃~24℃,溼度保持在55%~65%。

(二)牆面和門窗:應保持清潔、乾燥,無污跡、黴斑;有明顯污染時使用清潔劑或消毒劑擦拭。

(三)地面:包括治療室、儲藏室、病房、走廊、衛生間、污物間等,每天1次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溼式擦拭,污染時隨時擦拭。

(四)醫療器械:包括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聽診器、血壓計等,尤其是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儀器按鈕、操作面板,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五)診療物品:包括治療臺、治療車、藥品櫃、病歷夾、牀欄杆、牀頭櫃、電話、門把手等,每天1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霧化吸入器、呼吸面罩、氧氣管、體溫表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牀單元:患兒因出院、轉科(院)、死亡等離開以後,應及時對牀單元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七)辦公用品,包括電話聽筒和按鍵、電腦鍵盤、鼠標等,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㈧基本原則:

1.清潔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須分區使用、清潔、消毒、晾乾、保存,最好以不同顏色區分,清潔區爲藍色,污染區爲紅色;

2.物體表面清潔時抹布應一桌一抹一更換,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潔方式;拖布一次擦拭面積不得超過20m2,或者一病房一拖布;

3.清潔用具使用後先使用清潔劑清洗乾淨,再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10分鐘以上,再使用清浩流動水清洗乾淨,晾乾備用;

4.當沒有明顯污染時,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溼式擦洗即可;當有血液或體液污染時,應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當多重耐藥菌流行或有醫院感染暴發時,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天至少2次。

5.消毒時應遵循先清潔後消毒的原則,如血跡、痰跡、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應清理污物,再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覆蓋作用10分鐘以上,再對整個區域進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6.每日清潔消毒應有序進行,從清潔區開始,再到污染區;

7.使用腐蝕性的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一定時間後應儘快使用清水擦拭,避免對物品產生腐蝕;

8.清潔消毒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防止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劑對健康造成的危害。

9.醫務人員應按醫療廢物分類要求丟棄廢物於盛裝容器內,病室和各工作間廢物每天清理二次,垃圾袋滿3/4時隨時清理。

三、生活起居用品管理制度

(一)奶瓶、奶嘴做到一人一瓶一嘴,使用後清水沖洗乾淨,集中送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後乾燥貯存,24小時更換;

(二)新生兒使用布類,如毛巾、衣物、墊口巾等,一用一換,清洗晾乾後送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備用;

(三)牀上用品,如枕套、牀單、被套等,每週更換一次,污染時隨時更換;

(四)新生兒溫箱、藍光箱等,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擦拭清潔;同一患兒長期連續使用時,應當每週消毒一次,用後終末消毒。按《嬰兒保溫箱清洗消毒標準操作規程》執行。

四、配奶區消毒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員管理

1.配奶工作人員應當經過消毒技術培訓,患者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癒前不得參與配奶工作。

2.配奶工作人員應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配奶前應洗手,佩戴口罩、帽子。

(二)配奶用品管理

1.奶粉應保存於清潔乾燥處,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啓後註明啓用時間,密閉存放;開啓後保存時間根據說明書配製。

2.取用奶粉的勺子應乾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3.配奶必須使用溫開水進行配製。

4.奶具使用後,清水沖洗乾淨,集中送消毒供應室壓力蒸汽滅菌後乾燥貯存,保存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沒用使用完的應重新清洗消毒;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兒所用奶具優先選擇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5.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須清洗消毒。

6.開水瓶每週徹底清潔去垢一次。

(三)配奶區環境管理

1.應保持空氣清新、乾燥,地面、牆面、天花板等清潔無塵。

2.每次配奶開始前及結束後,應清潔配奶操作檯。

3.清潔拖把、抹布專室專用,配奶臺抹布固定專用,每天更換消毒。

五、新生兒沐浴區消毒管理制度

(一)患者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員,不得接觸新生兒;

(二)工作人員應具有良好的手衛生意識,指甲不超過指尖,不得配戴首飾、手錶等物品;

(三)每日沐浴前、沐浴後沐浴區應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干燥;

(四)沐浴區溫度應保持在26~28℃,水溫在38~40℃。

(五)新生兒淋浴用具每人一套,衣服、被服、浴巾、毛巾使用前應高壓滅菌,並放專用櫃內保管。

(六)使用中碘酒、酒精、石臘油等盛裝瓶每週更換消毒。

(七)感染性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患兒應分時沐浴,應先爲早產兒、非感染性疾病患兒沐浴,最後爲感染性疾病患兒沐浴。沐浴方法遵照《新生兒沐浴流程》執行。

(八)保持洗嬰臺整潔,洗嬰後立即清理檯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洗嬰池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徹底刷洗。消毒後不可再在水池內清洗其他用物。

(九)電子稱每天使用後,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十)尿布和衣物用後不要隨意拋在地上,以免污染地面,應分類集中於污衣袋和污物袋內。

六、隔離室消毒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室,根據隔離要求需要佩戴帽子、口罩、手套、隔離衣。一切診療、護理操作均按隔離要求。

(二)室內一切物品、器具必須專用,單獨消毒滅菌,如奶具、聽診器、體溫表、輸液盤、治療車等。

(三)需送供應室清洗消毒物品,應單獨用一容器盛裝運送,不能於其他物品相混。

(四)用過的被服、衣物和產生廢物均放入黃色隔離袋內,出隔離室再套一黃色袋,用雙層袋包紮,並署名傳染,分別送洗衣房、垃圾站處理。

(五)隔離的新生兒離室後,應對室內所用物品、器械、新生兒牀、地面、空氣等進行嚴格終末消毒。

七、感染暴發流行處置及控制措施

(一)科室發現感染流行時應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和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二)立即對病人分區隔離,已感染患兒安置隔離室、新收患兒安置在一病區,與已暴露患兒分開安置,診療用品分開配置,一切診療、護理操作均按隔離要求執行,認真落實洗手製度。存在嚴重感染隱患時,應當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兒,並將在院患兒轉出。

(三)積極配合醫開展流行調查。

(四)採樣後,組織對室內所有的物體表面、地面、牀單位、醫療用品進行全面消毒處理。

(五)密切監測發病情況,如有新發病例及時報告。

八、消毒隔離監測

1、病室、配藥室的空氣,醫務人員手,物表每月進行微生物監測一次,

2、使用中碘酒、酒精,消毒的奶瓶、奶嘴每季度進行微生物監測一次。

3、針對監測結果,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整改。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2

(一)醫院感染概述

1. 醫院感染的概念

醫院感染,也稱爲醫院內獲得性感染或醫療保健相關感染,是指住院病例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

2. 醫院感染的種類

醫院感染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根據醫院感染髮生的部位不同,可將醫院感染共分爲12類:下呼吸道、傷口、泌尿道、胃腸道、血液、皮膚軟組織、骨與關節、生殖道、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眼耳鼻喉和口腔感染及全身感染。

根據醫院感染髮生部位的不同,可將醫院感染分爲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術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其中,呼吸道發生的醫院感染病例,佔全部醫院感染病人的半數以上,表明呼吸道在醫院感染中具有高發的普遍特性,在醫療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這些部位保護,做好預防和消毒工作,減少引起該部位感染的操作。

可採取的措施有:保持病室內空氣潔淨新鮮,提高機體防禦能力,保護和隔離易感者;加強空氣和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處理,及時隔離感染患者,隔離傳染病患者;減少病室內人員流動。

尿道感染主要是細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80%的醫院的泌尿道感染與導尿有關,無菌操作不嚴格,導致導尿管污染或將尿道外口周圍細菌植入膀胱;長期留置導尿管,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率越高。

因此,消毒和無菌操作應達到規範化、標準化。根據感染人羣的不同可分爲病人發生的感染和醫務人員感染等;根據引起醫院感染病原體來源的不同進行分類,將醫院感染分爲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

內源性的醫院感染又稱自身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內由於各種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細菌侵襲而發生的感染。外源性的醫院感染也稱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醫院內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種病原體侵襲而發生的感染。

3. 醫院感染的發生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製劑;②消毒、隔離和滅菌不嚴格;③院內交叉感染;④臨牀診療方式的改變;⑤人口老齡化;⑥領導缺乏重視。

4. 醫院感染的判斷標準

下列情況屬於醫院感染:

①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時後發生的感染爲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後發生的感染爲醫院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③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竈),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④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後獲得的感染;

⑤由於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⑥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下列情況不屬於醫院感染:

①皮膚黏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症表現;

②由於創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生的炎症表現;

③新生兒經胎盤獲得(出生後48小時內發病)的感染,如單純皰疹、弓形體病、水痘等;

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5. 醫院感染的特點

(1)醫院中病原體種類繁多、來源廣泛:近年來我國醫院感染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爲常見病原體;革蘭陽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屬、腸球菌屬爲主。不同年份觀察革蘭陽性球菌呈逐年增加趨勢,但革蘭陰性桿菌仍是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流行的菌株具有耐藥性,難以治療:控制病原體耐藥性的播散主要包括3個環節:減少不合理的抗生素處方;加強環境衛生控制;監測耐藥菌株抗性的發展趨勢。

(3)污染環節多,控制難度大:醫院作爲一個特殊的環境,在從事醫療、預防、保健等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醫療廢水、廢氣和醫療廢棄物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攜帶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和化學有害物,對這些廢物的收集、處理稍有不慎,必然會危害人們的健康。

(4)易感人羣集中,抵抗力低,病死率高:調查發現,隨着患者年齡的增大和住院天數的延長,醫院感染病死率增高。我們認爲這與老年前期和老年患者往往病情較重、抗感染能力低下、住院天數延長及感染機會增加有關。

6. 醫院感染的危害性

①延長住院期限,增加費用;②加重病情,增加病死率;③擴大傳播。醫院的菌株具有耐藥性,易使社會人羣受到感染;④醫院中工作人員的感染問題比較嚴重,如乙型肝炎、肺結核、SARS等。據相關統計顯示,接觸血液機會高的科室如外科、檢驗科、口腔科,乙型肝炎感染率高達30%~50%。

(二)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的現狀、發展及監測的常用指標

1. 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的現狀、發展

醫院感染管理就是按照醫院在醫療、診斷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感染等客觀規律,運用有關的理論和方法對醫院感染現象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活動,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感染髮生。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醫療安全最重要的一環。

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雖然較先進國家相對滯後,但是隨着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醫院感染的研究發展速度也非常快,醫院感染管理學逐步形成,並形成其自身的特點,包括明確的醫院感染管理學概念、範疇、研究內容、基本理論和應用實踐等,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綜合性邊緣交叉學科,主要研究醫院感染髮生、發展、預防和控制的客觀規律。

我國制定了很多有關醫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的規章性文件,如2001年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十一五”期間先後頒佈了數十部相關文件,如《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範》和《醫院感染監測規範》等。

標誌着我國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也已經逐步向規範化和標準化發展。對過去一些管理規定和監控辦法做了較大的調整和完善。在醫院管理的諸多環節中,醫院感染管理直接體現了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影響着醫院的生存和發展。

衛生部《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中對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

(1)醫院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感染管理是院長重要的職責,是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

(2)定期討論在貫徹醫院(醫院感染部分)的質量方針和落實質量目標、執行質量指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與措施,並有反饋記錄文件。

(3)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住院牀位總數在100 張以上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其他醫療機構應當有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建立與完善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程序與措施。

(4)醫院要制定和實施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控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評價和登記報告制度,確定臨牀預防和降低醫院感染的重點管理項目,並作爲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覈查。

(5)將對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技術操作定期考覈與醫院感染管理指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定期科室醫療質量管理與考覈的範圍,並定期向醫務人員與管理部門通報。

(6)建立醫院感染控制的在職教育制度,定期對醫院職工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宣傳與教育。

(7)醫院須規範消毒、滅菌、隔離與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隔離工作制度,要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術室、重症監護室、新生兒病房、產房、內窺鏡室、血液透析室、導管室、臨牀檢驗部門和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測工作。

(8)執行《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提高抗菌藥物臨牀合理應用水平。制定和完善醫院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實施細則,堅持抗菌藥物分級使用。開展臨牀用藥監控,實施抗菌藥物用量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過度使用抗菌藥物的行爲及時予以干預。

(9)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有效管理,並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3

1.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範》及《消毒技術規範》制定以下內容:

1.1工作人員上崗着裝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時戴口罩、手套、隔離褲、隔離鞋、防護鏡、防護面罩)。

1.2工作人員的發生醫院感染事件以及銳器傷、化學燒傷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1.3在進行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採取自我防護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

2.各類人員均應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和公共環境的保護,完成操作或離開工作區域時應及時摘手套,嚴禁工作人員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宿舍和醫院外環境。

3.醫院感染實行分級防護的原則

3.1基本防護

適用對象:在醫院傳染病區、發熱門(急)診以外的從事診療工作的醫護技人員

防護配備:白大衣、工作褲、內層圓領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醫用口罩。

防護要求: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4

1.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與程序。

2.每月做好對室內環境、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採樣,細菌總數的檢測,並做好登記。

3.分管護士監督工作人員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4.護士長督促檢查工勤人員做好清潔衛生和消毒隔離工作。

5.新入院者、第一次透析者、外院轉入者必查HCV,HBV.梅毒,艾滋病毒。

6.根據HCV,HBV陽性制度分機分區透析。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

一、佈局流程管理

1.應設普通病室、隔離病室、沐浴間、配奶間、奶具清洗問(區)、治療室及處置室等。各室分開設置,潔污分開,各類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術規範要求。

2.新生兒病牀每牀淨使用面積不少於3平方米,牀間距不小於1米。

二、人員管理

1.工作人員管理:工作人員凡有傳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膚化膿性疾等暫停與新生兒接觸。嚴格限制進入新生兒病房人員,進入新生兒病房須更換清潔、專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診療操作時戴口罩、帽子,必要時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隨意進入新生兒病室。

2.探視人員管理:新生兒室不設陪護、謝絕探視。確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屬進入探視者應嚴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換專用鞋並洗手後方可進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膚化膿性疾病者謝絕探視。

三、環境管理:

1.室內溫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兒22-26℃,早產兒24-28℃),溼度保持在55%-65%。

2.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定時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每天檢查消毒器的運行狀況,定期對消毒器進行清潔、維護並記錄。

3.桌面等物體表面應保持清潔,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時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鐘,再用清潔水擦拭乾淨。

4.地面每天溼式清掃,保持清潔無塵。有血液等污染時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乾淨。所有牆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掃1次,保持清潔無塵。

5.新生兒室應儘可能減少物品擺放,物品的擺放按照無菌、清潔、污染有序分開。

四、手衛生管理

1.新生兒病房入口處、病室、治療室、配奶間、沐浴間、處置室等應配置專用的洗手設施或快速手消毒劑。

2.凡進入新生兒病房及進行各種操作前後洗手或手消毒。

五、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進入無菌組織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標準。

2.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重複使用。

3.氧氣溼化瓶、呼吸機溼化瓶、吸痰瓶應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

4.藍光箱和暖箱應當每日清潔,一人用後一消毒。同一患兒長期連續使用暖箱和藍光箱時,應當每週消毒一次,用後終末消毒。

5.接觸患兒皮膚、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霧化吸入器、面罩、氧氣管、體溫表、吸痰管、浴巾、浴墊等。

6.新生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應當保持清潔,每日更換,污染後隨時更換。患兒出院後牀單元終末消毒。

六、各項診療護理操作管理

1.醫務人員在實施各項診療護理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實施標準預防。

2.每日醫生查房應先查新生兒室患兒再查普通患兒。

3.每日各項操作應先由早產嬰開始,隔離患兒最後接受診療。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時戴手套,操作後應立即脫掉手套並洗手。

4.傳染性疾病新生兒應儘快轉分院治療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兒應收住隔離室,與正常新生兒隔離,病室或牀邊應懸掛隔離標識,物品專用,用後嚴格消毒。

七、配奶與沐浴管理

1.配奶間、奶具清洗間分開設置,保持環境清潔;患兒使用後的奶嘴用清水清洗乾淨,高溫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統一回收清洗、高壓滅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潔消毒;保存奶製品的冰箱定期清潔。

2.應保持沐浴間清潔。沐浴水溫控制在38-41℃,防止燙傷。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髮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時應採用非接觸式。

4.新生兒使用的眼藥水、藥膏均一嬰一用。

5.與早產兒和體重<1000g的新生兒和須保護性隔離的新生兒皮膚接觸的毛衫、被套等布類應清洗、滅菌後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兒被服類高溫清洗。

八、醫院感染的監測

按要求對新生室醫院感染髮生情況和環境衛生學監測。監測結果不合格時,應分析原因並進行整改,如存在嚴重暴發感染隱患時,應當立即停止收治患兒,並將在院患兒轉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