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祕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的圖書、圖片、玩具、多媒體課件;

2、佈置“動物王國”場景(動物睡覺的噴繪、圖書、玩具…)

3、記錄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以小客人做客導入活動:(播放歌曲《小豬睡覺》)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誰嗎?(小豬)你聽一聽它在幹什麼?它是怎樣睡覺的?(閉上眼睛睡覺,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還發出什麼聲音?(咕嚕嚕)

2、小豬邀請大家去大森林旅遊,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二)探索活動

1、發現並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參觀“動物王國”)播放課件《動物睡覺》,讓幼兒探索不同動物睡覺的祕密。

馬――站着 蝙蝠――倒掛

刺蝟――蜷成球形

丹頂鶴――單腳站立

魚――睜着眼睛睡覺

烏龜――縮到龜殼裏

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猜想並記錄

提問:

(1)小朋友,你們在“動物王國”裏看到了那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做什麼?

(2)小朋友想一想,小動物睡覺得樣子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誰來告訴老師?

(3)現在老師用一個表把小朋友說得記錄下來。小朋友看,這裏是喜歡站着睡覺的小動物,這裏是喜歡躺或趴着睡覺的小動物,這裏是喜歡蜷着睡覺的小動物…

老師這裏有許多小動物的照片,小朋友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你認爲它是怎樣睡覺的就把它貼在這張記錄表上(幼兒選圖片,進行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並進行小結。

你們認爲喜歡站着睡覺的動物有……

躺着或趴着睡覺的動物有……

小朋友你們的想法對不對呢?

4、尋找並驗證答案

師:小朋友到老師這兒來,我們看一看大屏幕,尋找一下答案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看到了不同小動物睡覺得樣子,現在我們對照一下記錄表,看剛纔你們的想法對不對?

(若有不對的引導幼兒加以糾正)

師:那小朋友知道爲什麼這些小動物睡覺的方式都不一樣呢?(逐一引導幼兒說出每種動物不同睡覺方式的原因)

5、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爲了保護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覺方式。

(三)遊戲活動

1、啓發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1)引導幼兒學做站着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引導幼兒學做躺着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3)引導幼兒學做趴着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4)引導幼兒學做在樹枝上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5)引導幼兒學做睜着眼睛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6)引導幼兒學做倒掛着睡覺的動物睡覺方式

(7)引導幼兒學做“蜷”睡覺的幾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2、遊戲

“動物睡覺”

(1)講解遊戲玩法:請小朋友每人取一個掛飾帶上,老師說:小動物睡覺了,你就學做你選的小動物睡覺的樣子。老師來當檢查員看你做得對不對。

(2)遊戲。第一遍老師做檢查員,第二遍幼兒做檢查員。

(四)遷移活動

1、小朋友,小動物們爲了保護自己都有不一樣的睡覺方式,那我們怎樣睡覺才能保護自己呢?你平時是怎樣睡覺的?給你的旁邊的好朋友學一學。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並學一學。

3、有的小朋友仰着睡、有的小朋友趴着睡、有的小朋友右側睡、有的小朋友左側睡,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呢?我們聽一聽醫生阿姨是怎樣說的?

(放課件,讓幼兒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爲什麼?

(五)結束活動

5、教師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知道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了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後和父母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1.學習2、3的相鄰數,感知相鄰數多1少1的關係。

2.能發現相鄰數的規律。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企鵝操作卡、數字卡每人1套。

2.《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9只企鵝的圖片中找出外形一樣的擺放在一起。

2.幼兒操作,感知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

(1)將數字1、2、3與相同數量的企鵝圖片對應擺放。

(2)分別說出3種企鵝的數量,並比較3種企鵝的多少。

(3)按從少到多的順序給3種企鵝排隊。

3.引導幼兒發現相鄰數的規律。

教師小結:數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 ,排在中間,所以1和3是的2的好朋友。

4.幼兒嘗試用相鄰數規律,找出3的相鄰數。

5.遊戲:朋友在哪裏。

幼兒每人拿一張數字卡片,聽音樂《找朋友》傳球。音樂停,球傳到誰的手裏,誰就說出自己卡片上的數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裏?”手裏拿着數字卡片1和3的幼兒舉起卡片回答:“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我是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體幼兒一起說“2的好朋友是1和3”。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以物代物是幼兒滿足自己遊戲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兒還缺乏以物代物的經驗與方法。進入主題活動“玩具總動員”以來,我圍繞主題目標“樂於嘗試操作各種玩具,瞭解它們不同的性能和作用”,選擇橡皮泥、紙和扭扭棒等常見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變出圓圓的圈、圓圓的飛盤、圓圓的球這三種形態不同的圓形物體。幫助幼兒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以物代物的方法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探究領域中提出的“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並樂在其中”“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的目標,以及中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從生活中的“圓”導入,引導幼兒在遊戲情境中觀察,發現圓的不同形態,並且圍繞變化圓的不同形態,設計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對“變圓”的興趣,感知各種變圓的方法,並以任務、問題呈現的方式遞進地引導幼兒探索,不斷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主動性。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圓形的玩具,感知材料變圓的方法。

2.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體驗製作玩具的樂趣。

準備:

橡皮泥、扭扭棒、紙若干,筆、剪刀,作品呈現架,自制PPT。

過程:

一、說說圓圓的玩具

1.談話導入。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這是什麼?請你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幼:太陽是圓圓的。

幼:西瓜是圓圓的。

師:許多水果是圓圓的。除了西瓜,還有什麼水果也是圓圓的?

幼:蘋果、橘子。

師:喲,他能一下子說出兩種圓圓的水果。誰能一下子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梨、葡萄、櫻桃是圓圓的。

師:除了圓圓的水果,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圓的?

幼:皮球是圓圓的。

幼:還有足球、乒乓球……

師:看來,有許多玩具也是圓圓的。

2.圓圓的玩具。

師:還有哪些玩具也是圓圓的?

師(小結):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是圓圓的。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引出並聚焦話題。對第一個問題,孩子們會有許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如:蘋果和橘子都是圓圓的。或者在幼兒回答時提出挑戰:你能一下子說出三個圓圓的東西嗎?另外,教師也可適當進行分類,如許多水果是圓圓的,許多玩具是圓圓的,等等。)

二、變變圓圓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師出示PPT,情景導入。

師:小動物想要玩圓圓的什麼玩具?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幼兒觀察玩具展臺及標誌。

師:這裏有三個櫃檯,誰能說出哪個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哪個是賣籃球的,哪個是賣飛盤的呢?爲什麼?

幼:中間的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因爲它中間有個洞。

師:大家同意嗎?那麼另外兩個都沒有洞,哪個是飛盤、哪個是籃球呢?

幼:第一個是飛盤,因爲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個是籃球,因爲它是鼓鼓的。

師(小結):原來飛盤是扁扁的圓,游泳圈的中間有個洞,籃球是個圓圓的球。

(析:這一環節主要創設了小動物買玩具的情景,並通過平面標誌引發幼兒觀察、發現、區別實心圓形、空心圓形、球體的不同。當幼兒觀察不細緻時,教師可設疑,如:它們都是圓圓的,你怎麼看出這是賣飛盤的,而這是賣游泳圈的呢?爲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好基礎。)

(3)教師介紹材料。

師:現在玩具櫃臺上都沒有玩具,小動物們買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發愁了。請你來當玩具廠的工人,做出小動物想玩的玩具好嗎?

師:看看用什麼來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紙、扭扭棒,並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材料的形狀。)這些材料都不是圓圓的,你能做出小動物們想玩的玩具嗎?

(4)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挑選一樣材料做一個圓圓的玩具,做好之後放到玩具展示臺上。

(5)幼兒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6)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圓圓的什麼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歡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歡的飛盤。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貓喜歡的游泳圈。

師(小結):原來這些材料能變出小動物們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們高興地買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該環節通過情景引發幼兒用簡單材料變圓的已有經驗,初步感知用身邊的材料能變成想要的玩具。教師需要提取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成功變圓的材料及方法。孩子們通常的情況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壓扁變飛盤,能用扭扭棒圍成游泳圈等,但基於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已有經驗,不同班級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下一步,教師需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挑戰。)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導入。

師:小動物還想買新的圓圓的玩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並交代要求。

教師根據幼兒第一次操作的情況自制PPT,通過動畫演示靈活地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買紙做的球,小狗想買紙做的飛盤,小貓想買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嗎?”請幼兒選擇紙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動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後放到相應的玩具櫃檯上。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PPT中的圖示具體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務,引導幼兒看懂圖示,複述探索任務,幫助幼兒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複操作。)

(3)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麪條一樣的形狀,再把兩頭接起來變成了游泳圈。

師:這裏也有一個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這兩個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你能看出這個游泳圈是怎麼做的嗎?

幼:我覺得這個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壓成扁扁的,然後在中間挖了一個洞。

師:原來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

師:這裏有許多用紙做的球,是怎麼做的?我們來試一試這些球搓得圓不圓。(把紙球在地上滾一滾,檢驗紙球的質量,引導幼兒注意在揉搓紙球時要用力一些。)

師:有誰用紙做出了小狗喜歡的飛盤?請你們來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

幼:我把紙撕掉一點,就變成圓盤了。

師:我發現有個小朋友做圓盤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請他上來做給我們看一看。(幼兒現場演示對摺後撕半圓的方法。)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用什麼方法把紙變成飛盤的?

幼:先把紙折一折,再撕。

師:對摺以後再撕,撕一個什麼形狀就會變成圓圓的飛盤呢?

幼:半圓形。

師:哇,這種方法真不錯,可以撕得又快又圓。

師(小結):原來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變一變,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利用不同材料變圓的方法。不同的幼兒變圓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紙做飛盤時,有的會用筆畫一個圓再撕,有的會用剪刀剪一個圓,還有的會對摺後撕半個圓……孩子們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爲了凸顯集體活動中分享交流的價值,教師需重點引導幼兒清晰表達自己的玩法,梳理並記錄多種變圓的方法,從而使孩子們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種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變出相同的圓。同時教師可多用情景中小動物的口吻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孩子們感受到變圓的樂趣,體驗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探索。

師:這一次你可以試一試別人的方法,也可以繼續挑戰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繼續根據幼兒上一次操作的情況提出挑戰,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紙來做圈嗎?用細細長長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飛盤嗎?)

(2)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玩具?說說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繞來繞去,變成了一個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樣,變成了飛盤。

師(小結):今天我們只選了三種材料,就做了自己心裏想變的玩具。真棒!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分享與嘗試幼兒介紹的新方法,同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繼續接受新的挑戰。如果挑戰不成功,可以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

延伸活動:

師:(出示活動室中材料架照片)這裏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鑰匙,你能幫我變嗎?我想要吃方方的漢堡包,你能幫我變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出許許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該環節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替代物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利用活動室裏的材料進行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可愛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悅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感知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

1.教具:①色彩鮮豔的花一束;②兩組圓形組合圖一幅;③花瓶圖片一張;④彩色轉筒一個。

2.幼兒錯覺遊戲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轉傘、陀螺、風車、扇子、硬幣、色盤、小鳥和籠子雙面轉片、動畫遊戲等。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指指點點”形式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指指點點”的遊戲吧!

師:“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感官。

(評析:教師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二、體會、瞭解眼睛的用途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一束花,問:

1.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用什麼看到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麼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動物園看見了大象;我在幼兒園看見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見了公共汽車;我在公園裏看到了許多的花、樹和草坪;我和爸爸、媽媽去旅遊看見了大海……

(評析: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神祕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兒體會了解眼的作用並進行發散思維,擴展生活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錯覺現象

師: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見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瞧,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1.觀察兩組圓,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初步體會錯覺。

①圖上有兩組圓,兩組圓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

幼:左邊中心的圓大,右邊中心的圓小。

②將兩個中心圓重疊對比,是一個大一個小嗎?

幼:哦,原來兩個圓一樣大呀!

教師小結:由許多小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大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中心圓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觀察花瓶圖案和彩色轉筒,進一步體會錯覺現象。

①出示花瓶圖案。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一個藍色的花瓶、杯子、馬桶、檯燈……

師:如果只看黃顏色部分,你能發現什麼?

幼:哇!我看到了兩個對臉說話的小人兒。

教師小結:小朋友只看藍顏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檯燈、馬桶,只看黃顏色部分時,卻發現了兩個說話的小人兒,這也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②觀察彩色條紋的轉筒。

師:看一看轉筒上面有什麼?

幼:轉筒上有彩條……

教師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轉筒,問:看看彩條有什麼變化?

幼:彩條一會向上跑,一會向下跑……

教師小結:對,老師轉動小筒的時候,小朋友看到花紋一會兒向上跑、一會兒向下跑,這也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評析: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眼睛看到的現象,並提出疑問: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適時出示兩組圓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個中心圓的大小,初步體會錯覺現象。接下來分別觀察花瓶圖案和轉動起來的彩條轉筒,進一步發現、體會錯覺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的會看錯嗎?爲下一環節的操作探索做了極好的鋪墊。)

四、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

師:眼睛變的魔術真有趣,這裏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試一試,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1.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轉傘、硬幣、轉筒、魔扇、水果、動畫遊戲……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操作、探索。

2.請幼兒談談自己的發現。

師:小朋友玩得真開心,觀察也很仔細,現在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新發現!

幼:我發現小鳥飛到了籠子裏;我發現小傘這樣轉,就變大了,那樣轉,就變小了;我使勁搓這兩個硬幣,發現變成三個硬幣了;這個陀螺上有紅色和黃色,可一轉起來就變成橘子的顏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的這些現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錯覺,也是眼睛變的魔術。

(評析: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各式各樣的玩具爲幼兒所喜愛,孩子們興趣濃厚,探索慾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的動兒創設了寬鬆的談話環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新發現,體驗錯覺遊戲的奇妙,共享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五、觀看錄像:生活中的錯覺現象

師: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分享一下吧!

師幼交流、分享,體會錯覺現象帶來的美妙感受。

結束語: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許許多多錯覺現象,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美的感受。當你在周圍的生活中發現錯覺現象時,請及時告訴你身邊的人,讓他們也來和你一起欣賞、分享吧!

(評析:教師把幼兒的視野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對常見的事物現象、變化規律產生興趣,使其用一雙求知的眼睛去探索、去尋找,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點評

隨着《綱要》的進一步落實和實施,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日益凸顯。活動中教師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準確把握孩子們探究的方向,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爲孩子們探究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現,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自始至終吸引着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強烈的探索慾望。活動中幼兒能大膽操作遊戲材料,勇於探索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新發現,充分感受眼睛所看到的錯覺,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慾。

由於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探索操作遊戲材料時,個別幼兒有一定難度,如果採用小組合作形式會更有利於幼兒的交流和探索,使每位幼兒都能深入體會到錯覺遊戲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爲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

3、問:爲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活動三:討論水有什麼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教學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玩遊戲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們感興趣想玩這個遊戲。喜歡玩遊戲的小朋友感興趣了會認真專心地跟着玩,達到了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效果。在這個活動中他們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動物每天都離不開水。水是無色、無味,水是抓不住會流動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花仙子的花園)

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薰香用品、乾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流程:

觀察環境,引出主題—觀察嘗試,操作發現—自我創造、描述構思—情感激發

一、觀察環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好嗎?

2、觀察環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麼樣?爲什麼漂亮?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觀察、品嚐、發現、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爲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嚐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麼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嚐嚐、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

4、小結花的用途

提問:花還可以做什麼?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麼做的?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後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情感激發

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環保教育)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能根據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加深對汽車的認識。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玩具汽車,汽車圖卡1套。

2.自備不同汽車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建立共享區域,讓幼兒互相交換汽車玩具玩。

2.引導幼兒從汽車的名稱、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自己的車。

3.請幼兒根據汽車卡片中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說說是按照什麼分類的。

4.以“我的車開來了”的遊戲形式,讓幼兒爲汽車玩具進行分類。

(1)啓發幼兒根據汽車玩具的顏色、大小和功能等進行分類,將車停在不同的停車場裏,如按照車的功能不同分別將客車、貨車以及特殊用車開進不同的停車場裏。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按照什麼進行分類的?

(3)請全體幼兒一起檢查一下這些車停的是否正確,說說爲什麼?

5.活動延伸

(1)請幼兒聽錄音,辨別特殊汽車發出的不同聲音,可根據聲音的不同開進不同的停車場。

(2)請幼兒將各種玩具汽車放在科學區,引導進一步探索,加深對車的認識。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自己探索五官的熱情和興趣。

2、學習用不同的方法瞭解認識自己的五官。

3、引導幼兒瞭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能看、聽、嘗的物品。如鮮花,各種甜、酸、鹹食品。

2、手鼓一類的樂器。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

師:"小朋友們,老師啊,最喜歡看你們可愛的臉了。那就請小朋友們相互看一看,說說我們的小臉上有什麼?它們長在小臉的什麼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小臉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聯繫鞏固上節課所學習的《五官歌》)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桌子上有許多東西你可以自己找一個東西,用你的小耳朵去聽一聽,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聞一聞,小嘴巴去嘗一嘗,看看它們有什麼祕密。"

2、幼兒分組,自主選擇物品。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探索事物的奧祕,並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3、教師請個別的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以及發現的經過,並總結五官的用途。

(三)結束部分教師和幼兒一起念着《五官歌》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與拓展讓幼兒以後注意觀察,人們都想了哪些辦法來保護自己的五官。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孩子們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認識了五官,並能用漢語表達它們的名稱,但由於我們班都是民族孩子。漢語底子薄,在瞭解這五官的用途時,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中延伸。我個人認爲這節課應該用雙語教學效果會更好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葉子的各種食用方法。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教育幼兒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食用的葉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葉、魚腥草等。

2.方籃若干個(標有生吃、熟吃、做藥等圖形標誌)。

3.課件《可以食用的葉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1、師生共同回憶葉子的用途,許多葉子我們人可以吃。

(1)教師:小朋友們平時吃過那些葉子呢?你是怎麼吃的?

(2)集中討論:你吃過那些葉子,你是怎麼吃的?

2、教師小結:原來葉子有這麼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藥吃。

二、分類活動:

1、第一次分類:

教師:今天,林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許多可以吃的葉子,請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

那些葉子你吃過,你是怎麼吃的,然後把它放入三個相應的籃子裏。

(依次出示三種標誌並作解釋)。

2、教師檢查其中一組幼兒分類情況,指出明顯的錯誤,引導幼兒進入第二次分類。

教師:小朋友分得這麼多,老師都檢查不過來了,請小朋友也來噹噹小老師,檢查一下別的小朋友分得對不對,好嗎?

如果不對,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在合適的籃子裏。

3、小結,請幼兒說說:你發現哪些葉子分錯了,你是怎麼分的。

4、教師:其實我們可以食用的葉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1)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葉子的食用方法。

(2)顯示一些可以食用的葉子,請小朋友說說這些葉子叫什麼,是怎麼吃的。

5、提問:剛纔我們認識了這麼多可以吃的葉子,你們知道它是從那裏來的嗎?是誰種出來的?

教師鼓勵幼兒將平日裏看到的農民伯伯及爺爺奶奶種菜的樣子大膽的表現出來。

三、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

2、知道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要尊敬他們。

延伸活動

1、製作葉子拼盤。

2、製作生菜沙拉。

3、繼續瞭解可以食用的葉子的名稱、食用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