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6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6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合集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中班的數學集體教學活動常常會涉及"比較高矮"的內容。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我們設計遊戲情境,分三個部分開展比較高矮的活動。

第一部分是人與人的比較。中班幼兒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關於高矮的相對概念,並且積累了一些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他們也喜歡在日常活動中互相比誰更高。因此,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們讓幼兒在和同伴的反覆比較中鞏固兩兩比較高矮的方法,加深對高矮相對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與物的比較。我們藉助幼兒喜歡的"搭積木造房子"的遊戲,引導他們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理解高矮。我們對幼兒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裏最高的幼兒要矮,這使得幼兒不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務,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於是,在遊戲中,孩子們開始用目測的方式進行估計,或者請班裏最高的幼兒前來作實際比較,人與物的高矮比較自然而然地進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與物的比較。我們讓幼兒通過爲房子掛門牌號碼來對自己所造的這幾幢房子的高矮進行比較和排序。對中班幼兒來說,要完成對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爲此,我們先是幫助幼兒快速確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過目測就可以直接比較出來),這樣一來參與排序的房子的數量也就減少了兩幢。我們還爲幼兒提供適當的工具一直尺、紙板。在必要時提供測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較更爲準確,也有助於幼兒獲得粗淺的科學測量與比較的方法和概念,爲他們的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最後想說明的是,我們經過多次嘗試,選擇大積木、奶粉罐、紙盒之類的物品作爲活動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這些東西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們對於它們的特性比較熟悉;二是這些東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較穩固,幼兒能夠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標:

1.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樂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種材料造房子,並在比較的基礎上將房子從矮到高排列。

2.願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與合作,大膽地表達。

準備:

1.讓幼兒收集各種造房子的材料,如紙盒、大積木、奶粉罐等。

2.1~6的數字卡片,直尺,紙板。

3.活動宜分組進行。

過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師:我們這些孩子中,誰最高?(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師:有什麼辦法能夠知道自己比誰高,比誰矮?(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3.師:怎樣比高矮?(請兩個幼兒示範。)

4.師(小結):比的時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腳併攏,人頭放正,眼睛看前方。這樣比出來的結果才比較準確。可以用手來比一比,或者請朋友來做裁判。

5.請大家一致認爲比較高的幼兒和其他幼兒逐一比較,看看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最後看看這名幼兒是不是最高的。(在這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幼兒有關高矮的概念,鞏固比較高矮的方法。)

6.師(小結):原來我們通過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誰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遊戲: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比高矮的遊戲。我準備了幾種材料(逐一介紹材料),等會兒你們可以兩人一組選擇相同的材料一個一個疊起來造房子。(強調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爲幼兒後續的建造和比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裏最高的幼兒矮;將房子造在場地後方,和其他幼兒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讓幼兒自由分組,選擇材料造房子。(在幼兒造房子的過程中,教師在一旁觀察幼兒的合作情況以及每一組使用哪種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規定的地方,並引導幼兒請班裏最高的幼兒與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師在指導幼兒造房子時,最好使幾幢"房子"的高矮差異明顯些,以方便之後的比較。)

4.請班裏最高的那名幼兒逐一與6幢"房子"比較,檢驗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標準。(在比較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有什麼辦法能夠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兒名字)矮"鞏固幼兒對高矮相對性的認識。如果發現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導幼兒及時調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師:這些房子一樣高嗎?我們一起將這6幢房子從矮到高排排隊,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後一個。(幼兒通過目測作出判斷,並用建造房子的材料爲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師:接下去幾幢"房子"該怎樣排?(幼兒通過目測進行比較,判斷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點點的"房子",並請造房子的幼兒將"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師:真的是這幢嗎?請你來比一比,看看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點。

4.師(小結):比較不同高矮的房子時,用眼睛看可能會出錯,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兒共同爲前3幢"房子"排序,引導幼兒瞭解排序的方法。

6.師:那麼接下來的3幢"房子"該怎麼排呢?請造這3幢房子的孩子上來把這3幢房子按照順序排下去。(在幼兒移動"房子"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防止"房子"傾斜倒塌。當發現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過目測進行比較時,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直尺或者紙板等進行比較。)

7.引導幼兒給6幢"房子"裝上1~6的數字門牌號碼,規則是最小的門牌號碼給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號,以此類推。數字必須是連續的。(幼兒爲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應的數字。)

8.幣幼共同檢驗6幢"房子"的門牌號碼是否是從1~6連續排列的。

延伸活動:

教師爲其中一幢"房子"加蓋屋頂,並提問:這幢"房子"蓋上屋頂之後,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從矮到高排,還是這樣排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動物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激發不斷探索、求知的願望和愛好。

2、能夠模仿動物的不同睡姿,並通過幻燈片讓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活動準備:

1、幼兒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睡》與動物幻燈片《千奇百怪的睡》、電腦。

2、音樂《睡吧!寶貝》。

3、大的記錄表,圖片若干張、泡沫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們的眼睛看起來好漂亮,各個精神抖擻,昨天晚上睡覺一定睡得很好。

誰來告訴老師你昨天晚上是怎麼睡覺的呢?

請小朋友們在泡沫墊上找到大的地方躺下來睡吧,看誰誰能夠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睡姿。

2.幼兒聽音樂《睡吧,寶貝》,做出自己喜歡的睡覺姿勢。

幼兒躺下,教師拿相機拍下幼兒各種不同的睡姿,拍好馬上輸入電腦。

好,天亮了,起牀了。剛纔你們睡得真香呀,老師把你們睡覺的姿勢都拍下來了。看看,你們睡覺都有些什麼姿勢。

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睡姿(側着睡、趴着睡、平躺着睡)小結:我們人有這麼多不同的睡姿,你們知不知道,其實小動物也有各種各樣的睡姿。

二、探索,感知動物不同的睡覺姿勢。

1、我們來看看小動物是怎麼睡覺的,看好了要告訴老師他們都是怎麼睡覺的。

2、幼兒欣賞幻燈片,進行探索。

我們來看看有那些小動物它們都是怎麼睡的,等下要告訴老師的。

幼兒一張張地觀看小動物,在觀看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注意看小動物是怎麼睡覺的。

引導幼兒說出有站着睡、趴着睡、睜着眼睛睡。(出示記錄表並且根據孩子的總結哪些睡姿將記錄表分成三格動物小屋)

三、欣賞動物幻燈片《千奇百怪的睡》,在記錄表上進行歸類擺放。

1、誰能告訴老師那些動物是站着睡的?馬,丹頂鶴……(教師根據孩子的描述在表格上貼上相對應動物圖片)播放幻燈片。讓幼兒回憶站着睡的小動物。

2、那剛纔有哪些小動物是睜着眼睛睡覺的?貓頭鷹、金魚。

播放睜着眼睛睡的小動物,讓幼兒回憶有幾種小動物是睜着眼睛睡的。

3、剛剛有哪些小動物是趴着睡的?

幼:狗、老虎。播放趴着睡的小動物的幻燈片。

四、擴展幼兒的經驗,滿足孩子自我發展的需要。

1、孩子們,動物屋中的小動物太少了,感覺很寂寞,他們邀請了許多的小動物來玩,請小朋友幫助它們分一分,將你手中的動物圖片根據它的睡眠姿態貼到它應該去的屋子吧!

2、幼兒抽取圖片,和同伴交流一下意見,分析它的睡姿,自主貼到記錄表中。

3、孩子自己發現錯誤的動物圖片,在教師的指導和孩子的分析下改正,重新貼到記錄表中。

五、遊戲:模仿小動物的睡姿。

剛剛呀我們看了這麼多種小動物不同的睡姿,有趴着睡的、站着睡的、睜着眼睛睡的,可好玩啦,接下來老師要你們模仿小動物是怎麼睡覺的。

遊戲規則:教師先播放音樂《睡吧!寶貝》,等音樂一停,幼兒就模仿小動物的睡姿,做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睡姿即可。

五、結束部分。

讓小朋友知道小動物睡覺的時候我們不該打擾,我們午睡的時候也一樣,睡飽了纔有精神聽課。平時要早睡早起,這樣精神纔會好,才能學到更多的本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瞭解動物耳朵的特性

2、說說自己的想法,並能較連貫地講述

活動重難點:瞭解動物耳朵的特性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圖片、小動物圖片

前期經驗準備:瞭解過一些小動物的特徵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東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見(耳朵)

重點提問:

小動物也有耳朵,你見過哪些小動物的耳朵,它們長什麼樣?

你知道小動物的耳朵有什麼本領?

小結:小動物耳朵各種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都能聽見很遠傳來的聲音。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1、教師講述故事

重點提問:

公雞有耳朵嗎?公雞的耳朵怎樣的?

小公雞帶不了眼鏡,你幫它想個好辦法?

小結:公雞有耳朵,但是它沒有像我們一樣的耳廓,它的耳朵只是一個小洞洞。

2、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我們來聽聽小公雞是怎麼做的

重點提問:

小公雞都向誰借耳朵了呢?它們有沒有借給它?爲什麼?

小動物的耳朵有什麼用?

小結:小動物都沒有把耳朵借給小公雞,因爲它們的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

3、幼兒說說自己耳朵的作用

重點提問:

我們的耳朵本領也很大,誰能說說你的耳朵有什麼本領?

我們怎樣保護耳朵?

小結:我們的耳朵可以聽到各種聲音,它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所以要保護好我們的耳朵。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3、保護孩子的求知慾,發展探索的能力。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塑料袋、

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塑料袋裏有什麼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麼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4、引導、觀察。

(1)、老師準備1個打氣筒

(2)對着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5、探索:氣球裏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裏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說說現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6、請幼兒在自己身邊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里面有空氣?

活動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反而對下一探究活動不利,所以在第二個實驗活動前以“氣球”一故事情境引入,正迎合幼兒的特性,也使他們自然地過渡到下一任務中來。聽了故事,教師不急於讓幼兒動手,讓幼兒的思維進行一次碰撞後再讓他們去動手,使幼兒興趣盎然,有了先前的知識鋪墊和多種思維的認識後,探究任務也就迎刃而解了,這課的難點也就輕易瓦解。在這裏可謂是“一浪激起一浪”給幼兒的思維進行了一次衝擊。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實施策略

爲了更好的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與價值,幼兒園的研究團隊羣策羣力,歸納總結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四環教學法"。

第一環:創設情境--激情引趣(從經驗入手)

第二環:問題引路--猜想設疑(從問題入手)

第三環:操作實踐--探究發現(從操作入手)

第四環:表達交流--解決問題(從生活入手)

本次活動,通過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而《杯子出來了》《吹氣球》兩個小實驗,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空氣壓力這一科學現象,運用從實驗中獲得的新經驗解釋生活中的有趣現象,體驗空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通過猜想-嘗試-分享-再嘗試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發現空氣壓力的存在,瞭解空氣壓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引發幼兒探究合理利用空氣壓力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氣球吹不起來的'原因,瞭解由空氣壓力產生的有趣現象。

2.能在實驗中主動探究、自主發現空氣是有力量的。

3.對科學遊戲產生興趣,簡單瞭解空氣壓力對生活的幫助。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主動探究空氣壓力的有趣現象,瞭解其和生活的關係

教學準備

紙杯、塑料杯各19個,大飲料瓶、吸管、氣球各19個,記錄表1張、即時貼若干,磁鐵10塊,課件及視頻

教學過程

(一)由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導入,引發幼兒對空氣壓力的興趣,知道空氣有力量。

1.課件:邀請幼兒進入米奇科學之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遊戲《壓不扁的瓶子》。提問:爲什麼瓶子壓不扁?瓶子裏面充滿了什麼?

小結:蓋上瓶蓋後,裏面的空氣出不來,頂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勁也壓不扁。得出結論:空氣是有力量的。

(二)通過遊戲《吹氣球》,讓幼兒在探究中發現空氣是個大力士

1.遊戲《吹氣球》,提問:米奇妙妙屋裏的科學遊戲可真有趣,咱們繼續出發,看看米奇又爲我們準備了什麼?

2.通過吹氣球-猜想放到瓶子裏的情況---嘗試操作---得出結論:放到瓶子裏的氣球是吹不起來了,因爲裏面充滿了空氣,空氣真是個大力士。

(三)通過遊戲《杯子出來了》,讓幼兒瞭解空氣無處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紙杯和塑料杯)。請幼兒猜想:把塑料杯子放到紙杯裏,不用手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塑料杯子出來?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組織幼兒討論:杯子爲什麼飛出來了?

小結:空氣無處不在,它不僅可以讓我們呼吸,空氣的壓力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四)通過分享交流、觀看視頻,瞭解空氣壓力和生活的關係,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氣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幫助?

2.觀看視頻,教師總結:空氣的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小朋友們從小學習科學知識,長大可以利用空氣的壓力的原理,創造出更多幫助人們生活的物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爲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話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手的圖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橢圓形

話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爲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纔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卜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話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話動總評

本次活動中,教師將幼兒科學教育要實現的核心價值,從追求使幼兒掌握知識,轉移到了使幼兒樂於探究解決問題、樂於獲得知識、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這些有益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大目標上。

縱觀整個活動,教師汲取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始終從幼兒的自身需求出發,立足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講講中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由於受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幼兒常常用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猜測實驗結果,因此幼兒的猜測有時貼近實驗要求,有時卻不着邊際,但我們看重的是猜測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動起來。如:猜想過程中,有的幼兒認爲不管是什麼形狀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有的則認爲紙片是什麼形狀的,轉動起來也就是什麼形狀的;還有一部分幼兒的猜測則漫無邊際。對幼兒的任何猜測,我們都不作任何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正是有了多種多樣的猜測,幼兒纔會產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慾望,纔會主動去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驗證過後,有的歡喜雀躍,有的恍然大悟,還有的則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得更多。這一切都悄悄地向幼兒傳遞着一個信息,那就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親手試一試。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知識經驗,還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能力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