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要長時間接觸嘈雜環境、不要過度使用耳機、避免不當挖耳、避免高壓、經常按摩耳部、不要使用耳毒性藥物。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1

人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的耳朵呢?

1.媒體音量

很多年輕人喜歡戴着耳機聽音樂看視頻,如果長期佩戴耳機,且多媒體的音量甚至的比較高,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2.挑選耳機

絕對不用耳機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不可能的,那麼在挑選耳機時,儘量選擇有對二度保護作用的,還有最好不要買入耳式耳機。雖然入耳式耳機音質效果好,對耳朵的傷害太大。

3.少掏耳朵

很多人都愛掏耳朵,有的人掏得比較勤,兩三天就掏一次。其實耳垢對耳朵是有保護作用的,如果掏得太頻繁對耳朵反而不好。

4.避免高分貝

在遇到打雷或者放鞭炮的`時候,儘量要捂住耳朵,如不行張開嘴巴也可以。太大的聲音輕則讓耳膜嗡嗡響,重則耳膜破裂,造成失聰。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
  

5.重視耳病

如果耳朵生過病,哪怕只是輕微的耳炎,都要密切關注。輕微的耳病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起來就會妨礙聽力,甚至傷害是永久不可逆轉的。

6.用藥注意

很多藥物都具有耳毒性,即用藥不當會造成失聰。建議生活中不要隨便用藥,生病了還是趕快去醫院看病吧。

不保護耳朵有什麼危害呢

不保護耳朵會造成耳朵過早聽力下降,從而影響生活中各方各面的事情。

耳朵有什麼會疼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耳痛沒有耳鳴及聽力下降等症狀,考慮是急性外耳道炎引起的。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毛囊感染引起的炎症,分爲侷限性外耳道炎與瀰漫性外耳道炎。一般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居多,多在挖耳、游泳、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情況下誘發。可口服頭孢菌素類藥物抗炎,同時用百多邦塗於外耳道疼痛處。禁止挖耳,禁忌進髒水。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2

1.避免震動噪聲

許多人在吵鬧的環境中生活,比如在工廠、餐廳、舞廳以及聽音樂時過大的音量等。這些都可能導致震動噪聲,損傷我們的聽覺系統。因此,我們應該儘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這些環境中,在特別嘈雜的環境中,可以佩戴耳塞或耳罩來保護耳朵免受震動噪聲的傷害。

2.注意耳朵衛生

保持良好的耳部衛生和清潔是必要的,同時避免使用尖銳物體如簪子、耳挖勺、鋼筆等清潔耳朵,這些物品極易劃傷耳道或者穿透耳膜。特別是勿藉助其他耳道的物體來剔耳屎。我們在使用耳棒清理耳屎時,應輕柔地將棉球或棉籤沾溼後清潔外耳道,已經堵塞了中耳通道或勿濫用藥物和耳道油劑,以免加重傳導性聾的症狀。

3.注意飲食衛生

飲食對於耳朵健康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們應該少吃辛辣、過鹹、油膩等容易刺激耳朵或引起中耳炎的食物。食物的選擇上,應該多吃一些含維生素E、鋅等有助於耳朵健康的食物,如堅果、雞蛋、海產品等。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 第2張
  

4.減少使用耳機和耳塞的時間

現在,肆意地使用耳機已經成爲很多人的一種習慣,但這也很容易導致耳朵的損傷。此外,對於一些愛好音樂的人來說,聽音樂的音量過大也是一個很嚴重的隱患。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嘗試減少音量,或選擇音質更好、降噪效果更好的`耳機和耳塞,也可以選擇使用AirPods等無線耳機。

5.定期進行聽力檢查

聽力檢查是保護耳朵健康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定期進行聽力檢查,以瞭解自己的聽力狀況。如果發現有聽力下降等耳朵問題,儘快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這樣纔可以有效地保護耳朵的健康。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3

耳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主要是耳部的疾病

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聹栓塞、外耳異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內耳的美尼爾氏綜合症、聽神經瘤,都能引起耳鳴。

2、血管性疾病也會發生耳鳴

如頸靜脈球體瘤、耳內小血管擴張,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來自靜脈的耳鳴多爲嘈雜聲,來自動脈的耳鳴與脈搏的搏動相一致。

3、多種疾病都可引發耳鳴

幾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導致耳鳴症狀出現,但與聽力之間的`關係複雜。也許可能僅由於一小片盯聹接觸到鼓膜而引起耳鳴,但也可能是由於一個位於聽神經的腫瘤而導致。其他如耳硬化症(一種發生於中耳聽小骨的疾病)、耳毒性藥物中毒

如何有效的保護耳朵 第3張
  

噪聲等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鳴。耳鳴表現多種多樣,有的爲一側耳鳴,有的則爲兩側;有的間歇出現,有的持續不停;輕者安靜時方覺耳鳴,重者身處鬧市時都感到吵鬧不安。

4、噪聲原因

人們有這樣一個共同的體會,如果突然聽到鞭炮聲,耳內會有一陣很長的迴響,半天才能消退,這就是外界噪聲暫時損傷了人的聽神經。那些長期工作在噪音性很強的環境,比如拖拉機和汽車司機、交警、武裝警察、軍人、迪斯科舞廳的工作人員、麻將娛樂者、長期開會者、以及各類設備的操作人員等等都是噪音的受害者,長期的噪音刺激大部分時候造成了內耳神經損傷。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