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奢華品質 > 筷子的文化底蘊

筷子的文化底蘊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筷子的文化底蘊,我們的中國文化涉及了很多的方面,很多的物品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是有來歷的,筷子是我們每天都會用的,筷子的文化也是傳承了幾千年,今天和小編來看看筷子的文化底蘊吧。

筷子的文化底蘊1

筷子最初被人們叫做“箸”,那麼它又是如何演化爲筷子的呢?有個說法是可能與江南沿海的船民有關,因爲“箸”與“住”同音,對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稱“箸”爲“快兒”。又因爲大多數“快兒”是用竹子所做,於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頭,成爲“筷子”。

筷子的文化底蘊

一、筷子的傳說與起源

筷子的歷史悠久,但是對於它的起源歷史上衆說紛紜,有的記載甚至追溯到了神話傳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筷子起源於中國,最多出現的說法還是它誕生於大禹。傳說當年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時候,由於飢餓難忍,就架起陶鍋煮肉。肉煮熟後,因爲燙手無法用手直接抓吃。然而大禹他們也不想等肉冷卻了再吃,於是就用兩根樹枝把滾燙的肉夾起來吃。其手下紛紛效仿,於是這兩根樹枝就成了筷子的雛形。據《禮記》記載推測,剛開始人們也是直接用手進食,但是後來火的出現,人們開始吃熟食,但是在燒烤食物個過程中,需要用木棍來翻轉食物,並且在炊具器皿中的燒煮的肉塊以及蔬菜,也需要藉助木棍來取食。久而久之,聰明的先民就發展出用木棍來夾取食物,也就逐漸衍生出了筷子。

二、筷子的文化意義

筷子作爲中國的.“專利”,體現了一些獨特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倡導“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細看筷子,一頭方一頭圓,方的那頭代表着地,圓的那頭代表天,象徵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其次從筷子的取材來看,都是來自自然界,也反映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觀。筷子的使用則表達了中國以“和爲貴”的傳統文化,相比於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隨意切割食物,讓人感到一種一種暴虐和一種舞刀弄叉的張狂;那麼東方人用筷子溫文爾雅的夾取食物就顯得更加內斂和含蓄了。

三、筷子與婚俗

中國的筷子除了用於吃飯之外,還在民間習俗中扮演這有趣的角色,也許是中國人對於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用品往往要賦予它某種觀念和含義,而筷子就是這樣一種用品。在古代,每當家裏有女懷了孕,孃家人就要送一雙銀鏈吹針帶帽小筷給女婿掛在牀頭,這雙筷子由三部分構成,最上面的葫蘆形銀掛環象徵着戶內多子,中間是一個銀質中國結象徵着母子平安,下面的帶帽筷子象徵着快生貴子。而中間的銀質中國結就是現在流行的中國結的始祖。

筷子的文化底蘊2

筷子是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用於將食物夾起並送入口中,通常由竹、木、金屬等材料製成,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筷子的發明使用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當時只有貴族使用,後來才普及大衆。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筷子的知識

1、標準的筷子長七寸六分

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慾,七情爲:喜、怒、驚、悲、思、恐、憂,六慾爲:眼、耳、鼻、舌、身、意;其中六慾在佛家又被稱爲六識,所產生的六塵爲:色、聲、香、味、觸、法。

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都是與生俱來。

筷子的文化底蘊 第2張

2、筷子是成雙成對

代表着陰陽相對。中醫認爲,七情如若掌握不當,有大喜大悲、過分驚恐等,就會使陰陽失調,這種精神上的錯亂會演變到身體上,形成各種疾病。

3、用五根手指使用筷子

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沒有克,事物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

4、筷子一頭圓一頭方

代表着天圓地方,在古人的認識觀中,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陰陽學說的核心和精髓。

5、手握筷子中間

代表着人居天地之間,天地人三合。有修行者認爲,修三合爲一,纔會靈感強,接收到的信息準確。

6、筷子的使用力度

使用筷子的力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力度太大了筷子打不開,太小了又夾不住食物。這表明人在天地間要懂分寸、知禮節,不能走極端,要適當調節。

筷子的文化底蘊3

“衣食住行”,“衣”爲先,“食”隨其後,這是古人感性的體現,但“民以食爲天”,以古人對生活的感性來看,他們是決不會允許自己用手來抓取食物的——那實在太不雅觀。

於 是筷子應運而生。筷子是伴隨着人們推開野蠻而獲得的戰利品,從它出現至今,至少已經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筷子沿着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其形制自誕生以來, 少有變化,不過是一雙七八寸長短的竹棍兒(或者木製的),但作爲長期與人們相伴的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筷子還是產生了屬於它的豐厚的文化。筷子是怎樣產生 的呢?這大約兩個方面促成的。

據《白虎通》的記述,“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衆多,禽獸不足”,打不到足夠的獵物,人們被迫告別大口吃肉的時代,只能轉向吃素。這種素食,《禮記·王制》中稱爲“粒食”,指的就是“粟”,但取食粟非常不方便,於是人們發明了筷子來輔助進食。

筷子的文化底蘊 第3張

人 類文明早期,人們過着的還是“茹毛飲血”的生活,到後來發現了火,人們開始進食熟食。人們製作、進食熟食的時候,無法用手直接操作,於是用木棒、枝條等輔 助,這些木棒和枝條,就是筷子的前身。先民們在用陶器等燒製食物時,筷子也要起到一定的作用,漸漸的,筷子就在與人們的食物相伴相生中保存了其形制,被後 人繼承了下來。

筷 子在其出現的早期,被稱爲“箸”,最早的對“箸”的記述,出現在《韓非子·喻老》中:“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也記載了這個 故事,即“紂爲象箸,而箕唏”,這裏的“象箸”,指的就是象牙筷子。紂王不聽賢臣箕子的勸告,在生活上務求隆重華貴,用上了象牙筷子,自然就不會再配尋常 瓦器(盛食物),而是要犀角杯,也不再吃尋常的食物,山珍海味……後來他就酒池肉林,這些當然是建立在百姓的疾苦之上,民衆不堪忍受,終致亡國。雖然將商 紂的滅亡“歸功”於一雙象牙筷子有些誇大,但窺一斑而知全豹,象牙筷正是商紂王個人生活腐化的明證。

我 們的先輩在世界歷史上打下了文明古國的名頭,是有着他們完整的生活、文化及禮儀等各方面的體系的,筷子也不例外。筷子在古人而言,有着一整套完整、繁複的 使用規定,這些禮俗文化,在今人看來,更多的是“繁文縟節”,但它卻在各個方面反映了古人的思想、抱負和氣度,我們來看看古人與筷子的奇聞軼事。

筷 子既然作爲進食用具,它在禮儀之上的講究,也是非常之深的,在我國古代,甚至有官員因爲不重視用筷的禮儀而被治不敬之罪罷官的——這就是非常嚴肅的問題 了。明代徐禎卿《翦勝野聞》裏記載的故事,翰林應奉唐肅,明太祖和他一起吃飯,他吃好了就“拱箸致恭”,這是民間的禮儀,太祖認爲不可施於天子,於是給唐 肅來了個“罪坐不敬,謫戍濠州”的“獎勵”。《禮記·曲禮》中有這樣的話,“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可見前人的睿智,不過明太祖那民間之 禮不可施於天子的理論,甚至因此而貶謫一個有才能的官員,就有些矯枉過正了。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