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法律作文彙編6篇

法律作文彙編6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法律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法律作文彙編6篇

法律作文 篇1

法律知識就像一盞明燈,指明我們前進的方向。最近,我細細地品讀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讀本》,頗受教育。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歧視殘疾人,開玩笑傷及他人,抄襲作品等嚴重時都能觸及法律。尤其是亂扔廢舊電池,也要罰款,這令我爲之一震。

三年級時的我,也像寧寧一樣用上了復讀機,利用回家路上的時間聽英語,兩星期不到就要更換電池,每次用完後就把舊電池丟到家門前的池塘邊。有一次,我和往常一樣,換好電池準備去扔,正巧被媽媽看見了,問:“你怎麼處理舊電池?”我不假思索地說:“扔門前的池塘裏呀。”媽媽聽了,嚴肅地說:“給我!”我有點疑惑了,問:“媽,你要它幹嘛?更何況它已用完了。”媽媽一本正經地說:“電視裏不是常介紹舊電池不能隨便亂扔,它含有有毒物質,我們要把它存起來。”媽媽的話,讓我似懂非懂,我只好乖乖地給了。存到現在,我家已經有積了很多舊電池了。

就在今天,我看了《保護環境事情大,廢舊電池莫亂扔》一文,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原來電池中含有汞、錳、鎘、鉛、鋅等重金屬物質。一顆鈕釦電池棄入大自然後,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國每年要消耗這樣的電池70億隻……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滲出的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農作物等,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有的還能致癌。在自然界中滲出後,污染土地和水。廢電池丟棄後,電池的外殼會慢慢腐蝕,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屬物質會逐漸滲漏到水體或土壤中,造成污染。特別的,重金屬污染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在自然界中不能降解,只能遷移。即:一旦水體或土壤被重金屬污染以後,水體、土壤不能夠依靠自身的淨化作用將污染消除。水體、土壤的變質,將直接影響動植物的生存與發展。廢電池無論埋在大氣中還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屬成分都會隨滲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積月累,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總之,電池對生物的生長和生存弊大於利,可謂是人類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對重金屬使用的控制,減少重金屬的污染。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進行對舊電池的回收吧,一起更好地學習和運用《環境保護法》,讓我們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天藍地綠水常清!

法律作文 篇2

談到法律,會給人神聖,威嚴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爲。正因爲有了法律的約束,我們纔會生活咋子這麼一個安定的社會裏;正因爲有了法律的約束,我們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也保證了他人的安全。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法律,那它會變成什麼樣?我不敢想象。小偷們偷了東西還能瀟灑的向別人炫耀。滿街都是強盜、殺人犯。這樣的國家有誰能住得了。沒有法律自然就沒有國家。人們想要安居樂業就必須有法律。

作爲青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就應該加強我們的法律意識。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做出了嚴峻的挑戰。

那我們又應該怎樣樹立的正確的法律意識呢?首先我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自覺抵制不健康的信息。面對陌生人提出的過分要求,應學會拒絕。遇到違法的事應在安全的情況下向警察等人求助。

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在面對侵害行爲、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因處於被動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我必須學會自我保護。自我保護事人的本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是未成年人向成熟邁進的重要一步。面對一些突發的事故和侵害,我們應積極爭取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保護。因此,青少年必須要學會自我保護,樹立防範意識,知道防範的方法,逐步培養在我防範能力。

我們也應積極的參加學校、社區組織的法制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我們能夠得到更專業的法律知識,也大大的推動了法制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深化。

總而言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於世界。鄧爺爺早在1996年指出:“加強法制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又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有進行法制教育。”

法律作文 篇3

法律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有人不遵守法律,不把法律當回事。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一些違法的事,以下就是我親眼見到的幾件違反法律的事情。

一天晚上,我和媽媽散步回家,來到一處斑馬線時正好是紅燈,我們便站在路口等綠燈過馬路。這時一個阿姨騎着電動車來到我們身邊,她沒等幾秒就不耐煩了,準備直接過馬路。一旁等過馬路的叔叔就勸她別闖紅燈,不安全。可那阿姨不但不聽,還叫叔叔別管閒事,然後看都不看就過了馬路。這看似平常的闖紅燈,卻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還有一次,我聽對面鄰居家傳來陣陣哭聲,還夾着打罵聲。我仔細一聽,原爲是鄰居家剛上二年級的小妹妹因爲一個題目沒聽懂,阿姨就罵她笨蛋等一系列不好聽的詞語。另外一次,我家曬的衣服掉到樓下了,我去撿衣服,看到小妹妹站在陽臺上哭,阿姨一直在打這個可憐的女孩,還不許她哭,我看到小妹妹的膀子上有幾處明顯的發青了。我越看越氣憤,阿姨怎麼能這樣呢,打自家的孩子也是犯法的呀!

還有我們在生活中會碰到的酒後開車,在機動車道上騎電動車,偷採公園裏的水果等等都是違法的行爲。這些事情在一些人眼裏看來都是小事、無所謂,但事實上都已經觸犯了法律,我們要堅決抵制這些行爲,要勇於同這些違法行爲作鬥爭。法律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法、守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法律作文 篇4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是都是維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討論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誰更重要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他們各自所具有的內涵。 何爲法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行爲和社會關係爲調整對象的,以權利和義務爲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反映、維護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社會規範體系。 何爲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係所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是以善與惡,好與壞、公正與偏私、誠調整人們之間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的總和。

通過這二者的定義不難看出它們的明顯區別,即道德是非強制性的,主要依靠社會的輿論起作用;而法制是強制性的,通過國家強制力起作用。不過它們都有着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說是爲達到同一目的的兩種不同手段。通過進一步考慮二者的辯證關係我們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法律主要起約束的作用,它讓人們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一旦偏離這個軌道,法律就會用自己的辦法使他回到正軌。然而,一個人在軌道上走的快與慢,走的姿勢,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更多人朝着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法律應該是底限,人們的所有行爲都必須在這之上。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道德建設,而道德是導向,沒有道德的導向,法律也許就是空洞的。這又說明道德和法律是同樣重要的。

法制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範疇。法制屬於制度的範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範疇。法律規範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則重點強調人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範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爲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範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爲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範性文件;而道德則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是約定俗稱的。

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都反映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是一致的。法制的表現形式是規範性文件,道德通常表現爲一般社會意志;法律着重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爲及後果,道德着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道德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發生作用;二者相互聯繫,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遇到這樣的例子:例如一個人觸犯了法律,但他得到了世人的支持,即他違反了法律但是並沒有違反道德,有時甚至得到輿論的支持。再例如人們有時並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卻違背了良心做了違反道德的事,結果一輩子收到良心的譴責。

如此看來儘管法制與道德通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有時卻有相出入的地方。其實通常是這樣的:法規定最基本的行爲,而在法沒有規範的地方道德再另作補充。但是在同一問題上,當道德與法出現衝突時,總是以法的規範爲準。這也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即法是調整社會關係的最爲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爲原則。

對於國家的建設,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都是調整人們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 ,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依靠國家的強制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爲,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通過說服誘導,使人們形成內心的道德信念,約束自己的行爲。二者通過不同方式共同爲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法律與道德的內容是互滲互補的。正義是二者的共同追求。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法律是道德最基本的體現。法律對於不得偷盜、搶劫等規定,無不來自道德規範。每個社會的道德都以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道德體系爲依託。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在作用上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法律必須以公認的道德規範爲基礎,如果缺乏道德基礎,法律就沒有權威,也不能有效地執行。道德的規範作用也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如果對違法行爲不能有力地懲處,道德規範就得不到弘揚,社會也不能形成良好風氣。

然而,法律與道德在管理社會、建設國家中的地位、功能不同,作用的方式、範圍不同, 不能相互替代,必須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法律以外在的強制力約束人們的行爲,只關注行爲後果,其運作機制是強制,它從消極方面以“不應該”來制止人們的某些行爲。道德塑造人 們的靈魂,以價值的合理性啓發人們內心的自我約束,從積極方面用“應該”引導人們做某些事。道德的運作機制是美德——在誘惑面前仍能按規則行事的品質。法律是功利性的,道德是超功利的。法律與道德調整的範圍也不同。法律是他律,只規定做人的底線,只對違法者起作用,對維護社會秩序只能起事後、治標的作用。道德是自律,對全體成員的一切行爲 ,從個人品質到經濟、政治生活,都起規範作用。道德自律是人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產生的責任心,是人的尊嚴的重要標誌。道德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維護社會秩序起預防和治本的作用。

由於人是可塑的,對於人性中私慾等缺陷,需要用法律加以制止;對於人性中向善的一面 ,能夠用道德予以教化。建設國家、調控社會,若僅靠道德,就不能懲戒和杜絕違法犯罪;若僅靠法律,就不能教化不道德的行爲並遏制其發展。只有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才能標本兼治,保證社會有序發展。法律與道德乃是保證社會有序運行不可或缺的兩翼。

把道德建設和法律建設有機結合。這樣纔不至於一個步子邁得大,一個步子邁得小。兩腳的步伐不一致,就不能快速地前進了。還可以打個比方,就是木桶效應。一個水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決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所以我們要法制和道德這兩塊木板等長而不是長短不相同。

把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兩者有機地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效應。在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並重的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增加道德建設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我相信,這不僅對於我們養成良好的大國國民素養有着重要意義,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更會起到加速推進的作用。

法律作文 篇5

暑假,老師給我們留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寫一篇與法律有關的作文。我天天冥思苦想,可是,暑假快過完了,我也沒有一點靈感,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沒辦法,我只好請教媽媽:“什麼是法?”媽媽說:“我先問你幾個問題,同學發生矛盾動手動刀殺死了另一個同學,這算犯法嗎?”“當然算,這是殺人行爲。”“有人在深夜,跑進了別人家偷取了財物,這算犯法嗎?”“這是盜竊行爲。算!”我說。“是的,法就在我們身邊,許多的事都和它相關。”

是呀,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比如說在十字路口,有的司機一看沒人,就闖紅燈,違反了交通規則;有的人在紅燈時旁若無人,大搖大擺地過馬路,令一些正常行駛的司機猛踩剎車,車輪下發出刺耳的聲音,令人心驚肉跳。每當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會想:“千萬要遵守交通規則,否則就要出人命了!”

記得有人曾經說過:“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上的船,在船上行動是自由的,可一旦跨出了這艘船的底線,就會掉入海里----接受法律的懲罰。在生活中,也有些雖然沒被制裁,但其實已是違反法律的事件。比如說,吸毒,搶劫,偷竊,迷戀網吧等。有一次,我們班有位同學發現自己一千二百塊錢的生活費掉了,於是便給老師說,老師聽後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便馬上和另外一個老師急忙地趕往了教室,說明了情況,便開始調查了。老師們首先便叫我們同桌互相交換檢查書包和抽屜,結果下來還是沒有,老師便又教育我們說:“拿別人錢的那位現在如果站起來承認了可能還會減輕你的錯誤,如果待會兒還不承認,那被我們查出來了,那事情可就嚴重了!”正當老師說完時,老便發現有一個同學的臉色突變,老師們見了一下便把那位同學請上了講臺。於是便開始審問她了,先那位同學還鎮靜自如,結果越到後面,她就越慌張,最後便不打自招了。……老師爲此便語重心長地教育了他,這事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有時或許只是一時迷惑,卻會讓自己的命運出現另一個大轉折點,讓自己的“畫紙”沾上抹不去的黑點。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制社會裏,因爲法律、法規的約束,才得以讓我們的生活如此安定。在21世紀,全社會都提倡和諧發展。我認爲,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不斷提高人們的素質,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立志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有時,犯罪只是一念之差。我們需要法律來止住將要上前跨出的這一步,也需要朋友拉住我們將要邁下的這一步而不是縱恿。但我們更需要一顆正直善良且堅定的心,指出一條踏實的成長道路,纔不會迷失方向……

世界的美麗在於人們對規則、法律的遵守。爲了讓世界變得更美,讓我們人人學法、懂法、守法。我們要時時謹記: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

法律作文 篇6

10月25日又是一個快樂活動日,五4中隊請來一位大朋友:張梓晏爸爸,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永勝叔叔。在同學們熱情的掌聲中,張叔叔開始了“敬畏法律、崇尚法治”的專題講座。

講座開場,張叔叔先介紹了自己的着裝。他告訴我們,他穿的是上庭時的服裝,莊重肅穆的黑色制服上佩戴着紅色徽章,站在講臺上感覺教室成了“法庭”。接着張叔叔在黑板上畫了幾個圓,然後在圓交叉的地方畫上陰影。他說圓代表每個公民的自由,交叉的地方代表自由的碰撞,利益的衝突。當利益衝突時,就會發生矛盾,甚至打架,發動戰爭。那該怎麼辦呢?在同學們疑問中,張叔叔,把交集擦去,改成一條直線,並告訴同學們直線就成爲每個人自由間的界限,這界限就是制定的規則,誰都不能跨越規則,這就是“法”。簡答的圖形、幽默的語言,張叔叔用形象的方式告訴同學們什麼是“法”,爲什麼要“敬畏法律、崇尚法治”。他說:“法”給了公民最低的標準,如果觸犯了最低的規則當然就要受到懲罰。每個人的自由都應該遵循這個最低標準“法”,當然法律更是維護個人利益的工具,我們要學法、懂法,利用“法”來保護自己。在瞭解了“法”的含義後,張叔叔給同學們講了學生身邊的“法”。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未成年人的權益應該得到怎樣的保護,我們有什麼權利和義務。爲了讓大家能夠聽懂,張叔叔給同學們列舉了許多真實的事例。生動的事例讓大家明白,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及時通知監護人,遇到突發事件更要學會報警,並用各種方法保護自己。

3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同學們都意猶未盡,在一個個真實案例中,同學們彷彿身臨其境。從講座中同學們明白了“法”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學好“法”,用好“法”,不觸犯“法”,並用“法律”保護自己。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