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孕育飲食 > 幼兒飲食7要7不要 不良習慣改變孩子性格

幼兒飲食7要7不要 不良習慣改變孩子性格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孩子吃東西的習慣一定要注意培養,不好的習慣可能會讓孩子越吃越傻!專家解讀幼兒飲食7要7不要,幫你糾正孩子飲食習慣。

幼兒飲食7要7不要 不良習慣改變孩子性格

不良飲食習慣使兒童變遲鈍

兒童生長髮育快,尤其表現在大腦發育上,大腦支配兒童聽、說、看、認知及其動手能力的功能區域在出生一年內就已大部分發育完成。本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童保健專家李義民主任說,爲了保持兒童頭腦充滿創造力,讓孩子們越來越聰明,家長需學會如何幫助孩子保護好大腦,避免諸多生活和飲食上的壞習慣使大腦變遲鈍。因爲國際上很多科學家對比研究發現,生活飲食不良習慣會使兒童大腦變得遲鈍。

李義民說,在飲食習慣方面,首先是進食過飽會影響大腦發育。 長期飽食使人體內大量血液長時間聚集在胃腸道,令腦部缺氧,出現記憶力、智力減退。其次是輕視早餐。不吃早餐會使機體和大腦得不到正常的血糖供給,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長此以往妨礙大腦發育。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不吃早餐或早餐過於簡單的兒童由於營養素密度較低,精力下降相對較快。第三是吃過量甜食。這是因爲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慾,從而減少了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難以確保兒童大腦快速發育的營養需求。在生活習慣方面,首先睡眠不足最妨礙大腦發育。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如果兒童長期缺乏睡眠或睡眠質量太差,會加速腦細胞的損傷及死亡。其次是家長過度呵護,導致孩子不習慣動腦思考。大腦具有“用進廢退”的特點,只有多動腦,勤于思考,人才會變聰明。第三是帶病用腦。家長不要讓孩子在身體不適或患病時勉強堅持學習,因爲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患病時人體無法保證大腦工作所需的氧氣,此時學習不僅效率低還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幼兒飲食7要7不要 不良習慣改變孩子性格 第2張

兒童飲食習慣7要7不要

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的飲食行爲給予指導,告訴孩子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多吃什麼,並要告誡孩子學會控制自己不健康的飲食慾望,逐步確立良好包含行爲。所謂良好飲食習慣,是指飲食習慣能把平衡膳食的四條基本原則即食物多樣化、均衡性、適量和個體化原則,全面貫徹落實到日常的飲食行爲中去,並使這種飲食行爲演變爲自己的習慣。凡符合上述原則的飲食行爲均可稱爲良好飲食習慣,反之則稱爲不良飲食習慣。

爲了便於家長和孩子記憶,現將良好飲食習慣歸納爲“七要七不要”介紹如下:

1、要吃多樣化食物,不要挑食、偏食

世上無任何一一生中食物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必須吃多樣化食物,任何挑食、偏食都會妨礙我們獲得全面營養。基有些孩子僅僅對個別食物有所挑剔,家長可從同一食品組選擇其他食物代替,但嚴重的挑食、偏食,如不吃葷菜或蔬菜等,則必須予以糾正。每天菜譜應包括5個營養性食品組,缺一不可。

2、要均衡地吃各類食品,不要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

不同食物具有不同一的營養成分,機體對各類營養分成分都有一個量的要求,攝入多了或少了都不行。如果我們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雖然表面上食物種類也很豐富,但從營養素的量來看就會發生偏差,破壞了營養素的平衡。應按比例攝入各級食物,並注意同組食物之間的搭配,如粗細搭配、深色與淺色蔬菜搭配、魚禽肉類的搭配等。

幼兒飲食7要7不要 不良習慣改變孩子性格 第3張

3、要按時用餐,不要在餐間多吃零食

一日三餐是我們攝入營養的主渠道,這符合人體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若餐間多吃零食就會影響正餐時攝入食物的數量。有些學生經常在下午放學後購買路邊攤販食物,這些食品不僅營養成分單純,且大多存在食物衛生問題。家長們可在家中爲孩子準備放學後的點心,但數量不宜太多。

4、要三餐飢包包適度,不要不吃或少吃早餐或午餐,多吃晚餐

一日三餐總熱能應爲早晚各佔30%,午餐點40%。不吃或少吃早餐會影響身體健康,降低體力和影響大腦的正常活動。如果午餐馬馬虎虎吃一點,晚餐就會進食過度。此外,節假日和家庭宴會都應適度進食,不要大吃大喝,更不要狼吞虎嚥,否則會損害胃腸道正常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嘔吐或消化不良。

5、要吃清淡飲食,不要嗜好油炸食品、糖果冰淇淋及含糖飲料等高能量食品

兒童一天總熱能有一半以上應來自糧食,約1/6來自蛋白質,從油脂中獲得熱能只應點1/4.若過多攝入重油食品或糖,不僅會使熱能攝入過高,使兒童發生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冠心病等現代文明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且由於過於甜膩而難以消化,又因缺乏膳食纖維而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便祕、胃炎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