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來源:時尚冬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每個年齡段的兒童都有一定的特點,其身心發育處在不同階段,語言接受能力處在不同的水平,學習內容和方式自然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1

幼兒期,也稱爲學前期。

1、感知覺

形狀知覺:

3歲時,兒童已經能分辨圓形、方形和三角形;4歲時,已經能將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把兩個半圓形拼成一個圓形;5歲時,已經能認識橢圓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圓形,並能將長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對幼兒來說,對不同幾何圖形辨別的難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難的順序是:圓形→正方形→半圓形→長方形→三角形→五邊形→梯形→菱形。

大小知覺:4~5歲幼兒在判別積木大小時,要用手去逐塊地去摸積木的邊緣,或把積木疊在一起去比較。而6~7歲幼兒,由於經驗的作用,已經可以單憑視覺指出一堆積木中大小相同的。

整體與部分知覺:4~5歲一般只能看到物體的個別部分;6歲開始看到整體部分,但不穩定;7~8歲則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體,但此時兒童往往還未把部分與整體連接起來;8-9歲時,纔出現把各個部分同時整合爲一個整體,看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例如,一個8歲的兒童說:“我看見了一個用水果做成的人。”

方位知覺:3歲僅能辨別上下;4歲開始辨別前後;5歲開始能以自身爲中心辨別左右;6歲也只能達到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後4個方位的水平。在5—7歲時,幼兒初步掌握左右方位,不過這時幼兒要依靠自己爲中心才能完成任務。7—9歲時,兒童漸漸掌握左右的相對性(學會以別人的身體爲基準的左右方位,以及兩個物體間的左右方位),但是還不能靈活運用,有時還要依賴自身動作和表象。兒童準確辨別左右方位要在9—11歲時方能完成。

時間知覺:兒童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中晚,然後是知覺一週內的時序,最後是認知一年四個季節的時序。5—6歲幼兒能夠以今天爲基準劃分前天、昨天、明天、後天,並且已經可以認知一日之內及一週之內的時序,但對一年之內的時序認知還很困難。這個階段的幼兒對上、下午,星期幾都能區分了,但是對更長或更短的時間則無法分清。5—6歲幼兒不會利用計時工具,對時間的估計也非常不準確。7—8歲時,兒童開始利用計時工具,時間知覺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逐漸接近成人,7歲是兒童時間觀念發生質變的年齡。

2、動作

2歲時,兒童已經可以照繪圓圈和直線,4歲可以畫十字形。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3、遊戲

遊戲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天賦的本能活動。在遊戲中有角色、有動作、有語言、有玩具材料,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身體力行,實際地練習並發展自身的各種能力,如動作協調能力、言語交往能力、

心理活動能力等,並不斷地積累有關生活知識經驗,使自己逐漸走向社會。

兒童在不同的認識發展水平上,會出現不同水平、不同類型遊戲。

1、感覺運動遊戲

即機能性遊戲,練習性遊戲,實踐性遊戲,這類遊戲主要由簡單的重複動作運動組成。例如:搖鈴、拍水、滾球、滑滑梯等。這種遊戲的動因在於感覺運動器官在運用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感。機能性遊戲在2歲前最多,以後比例逐步下降。

2、象徵性遊戲

或者稱爲想象性遊戲,也稱模擬遊戲,是2-7歲學前兒童最典型的遊戲形式。遊戲中出現了象徵物或替代物,兒童把一種東西當做另一種東西來使用即“以物代物”、把自己假裝成另一個人即“以人代人”。2-3歲的兒童可以用物體來代替其他事物而不是它們自己,如,一個木塊成爲一輛汽車,塑料瓶則成爲一艘船。角色遊戲大約從5歲開始,如玩娃娃家、開商店、開醫院等,到6歲時,產生給別人安排角色的行爲,並對角色的活動進行精心設計。

3、結構性遊戲

兒童用各種不同的結構材料(積木、積塑、泥、沙、雪等)來建構物體的遊戲,如搭積木、插積塑、泥工、摺紙、堆雪人、玩沙、玩泥。它是遊戲活動向非遊戲活動的過渡,前期帶有象徵性,後期逐漸成爲一種智力活動。在4、5歲以後才能在遊戲中運用較複雜的平面形狀和立體結構。約4歲時,兒童開始以建造房子等活動爲遊戲的目的。

4、規則遊戲

這是一種由兩人以上參加的,按遊戲規則判勝負的競賽性遊戲,包括智力性質的競賽(如下棋)、運動技巧方面的遊戲。規則性遊戲多在7歲以後發展起來。由於規則本身具有不同複雜程度,動作技能的要求不同,這種遊戲從幼兒一直延續到成人。

4、語言

學前期兒童,詞彙的數量不斷增加,詞彙的內容不斷豐富,詞類的範圍不斷擴大。運用句子的能力也不斷髮展,大致按照如下趨勢發展。

(1)單句到複合句的發展;

(2)從陳述句到各種形式的句子;

(3)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發展

(4)從簡單句到語句修飾和精確化的發展。學前晚期就有可能初步掌握一些最簡單的書面言語。

學前期兒童語言能力各階段主要特點:

3歲以前兒童的言語基本都是採取對話形式,回答大人提出的問題或者向成人提出一些疑問和要求。

3歲左右時幼兒雖然已能主動講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於詞彙貧乏,表達顯得很不流暢。

4歲兒童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彙開始豐富,喜歡與家人及同伴交談。能夠獨立地講故事或敘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有時講話會斷斷續續。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第2張

5~6歲

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談中,以自我爲中心的表達逐步減少。能依據別人的言語調整談話內容,如:對小妹妹說:“爸爸走了”。對媽媽說:“爸爸去商店買吃的東西了”。看圖講述能力也明顯提高,兒童在講述時根據圖片內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語言表達靈活多樣。

學前期有自我中心言語現象存在,即出聲的自言自語。心理學家認爲這是由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即心裏思考時的語言)轉化的一種過渡形態,是人的意識的真正開始。

外部語言內化以後,語言可以代替具體事物,兒童獲得的知識,開始用語言符號固化在大腦中,並逐漸發展出抽象邏輯思維,使語言成爲思維的工具。藉助語言文字這種符號系統,人能認識豐富的事物和複雜的事物關係,能進行高級思維活動,如判斷、推理和預測。因此,語言發展對兒童智力發展有重要作用。

5、思維

人的思維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由低級到高級,由具體到抽象而形成發展起來的。在這形成發展過程中,它經歷了三種不同水平的發展形式,即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

嬰兒的思維是典型的直覺行動思維。直覺行動思維,是指依靠對物體的直接感知和動作進行的思維。這是人的思維的最低級形式。嬰兒只有在直接感知具體事物時才能進行思維。如嬰兒看見布娃娃,他會拿起布娃娃做遊戲;布娃娃被拿走,他的遊戲也就停止了。

2歲左右,兒童出現具體形象思維萌芽,3歲左右開始,兒童的具體形象思維逐漸發展起來。所謂具體形象思維,是指依靠表象進行的思維。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於事物的形象,是一種經過感官加工過了的信息,只是概括了對象的輪廓,不能反映對象的詳盡特徵。表象思維,使兒童有了延緩模仿能力(即當行爲原型消失,兒童仍能模仿),兒童能夠把活動、事件的次序在頭腦中構想出來,依此進行活動。這個時期,兒童對詞語的理解是具體形象,還不知道詞語所代表的概括內容。如幼兒認爲“兒子”就是指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貓”只代表自己家裏的小花貓或少數他所看過的貓。

從學前中期開始,逐步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到學前末期,抽象邏輯思維已比較明顯。抽象邏輯思維,是指用概念進行的思維。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共同的本質特性的反映,用詞語來標誌,概念是詞語的思想內容,詞語是概念的表達形式。抽象邏輯思維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繫,是人類思維的典型形式。

幼兒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發展表現在

以下兩方面:

(一)幼兒不但能廣泛瞭解事物的現象,而且開始要求瞭解事物的原因、結果、本質、相互關係等等。他們遇到什麼事情都喜歡追根究底,問個“爲什麼”,比如:“螃蟹爲什麼橫着爬,人爲什麼直着走?”“天上的星星爲什麼不會掉下來?”“小蝌蚪爲什麼變成了青蛙?”……

(二)逐步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特徵及事物間的規律性聯繫。幼兒能根據事物內部的共同特點來進行概括,如把汽車、電車、輪船、三輪車放到一起,說“它們都可供人乘坐”;把獅子、老虎、狐狸、狼、大象放到一起,說“它們都是動物”;五、六歲的孩子已能夠準確運用野獸、玩具、水果、傢俱、交通工具等許多概念,而且能結合生活中的大量事實,理解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會說:“他打針不哭,真勇敢。”“我們倆互相幫助。”“別亂看了,上課要認真。”等。這裏的“勇敢”、“認真”、“互相幫助”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第3張

6、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認識。幼兒期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及自我控制的發展等三方面。自我評價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自我體驗是一個人通過自我的評價和活動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的狀態,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爲的調節、控制能力,包括獨立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等。

自我評價發生於學前初期,約在3、4歲之間。隨着自我評價能力的產生,逐漸發展了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能力。

學前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從輕信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或別人的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而且,對成人的評價,有一種不加考慮的輕信態度。例如,他們評價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因爲“老師說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學前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漸對成人的評價持有批判的態度。如果成人對兒童的評價不客觀、正確,兒童往往會提出疑問、申辯,甚至表示反感

從對外部行爲的評價到對內心品質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一般只能評價一些外部的行爲表現,還不能評價內心狀態和道德品質等。如,問幼兒“爲什麼說你自己是好孩子?”4歲兒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搶玩具”。而6歲兒童則可以說到一些比較抽象、內在的品質特點,如“我聽話、遵守紀律”或“我會謙讓、對小朋友友好”

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比較細緻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是比較簡單、籠統的,往往只根據某一兩個方面或局部進行自我評價,例如,“我會唱歌”“我會畫畫”。學前晚期兒童的評價就比較細緻、比較全面些。如,大班兒童會指出“我會唱歌,也會跳舞,可是就是畫畫得不好”。

家庭是子女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場所,而父母的教養方式則是影響子女自我意識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正確的教養方式則會使兒童的自我意識發展緩慢,甚至出現不良傾向,如嚴厲型(專制型)教養方式易使兒童產生自卑、退縮、多疑的心理,做事缺乏自信心;溺愛型(順從型)教養方式易使兒童幼稚、依賴、懦弱、任性、自私、驕傲、無責任感;保護型(限制型)易使兒童缺乏主見、脆弱、依賴性很強,獨立性差,缺乏創造性和想象力,社會適應能力差。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第4張

7、社會行爲的發展

從遊戲發展的不同階段來觀察社會行爲的發展:

1、獨自遊戲階段

學步期及前後的嬰兒通常是以這種方式進行遊戲。該階段兒童的遊戲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社會性特徵。嬰幼兒以自我爲中心,不大察覺別人的存在。

2、平行遊戲階段

3歲左右的幼兒會在一起玩,各玩各的,彼此之間沒有交流,他們會察覺到

其他幼兒的存在,幼兒之間會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關係。

3、聯合遊戲階段

4歲以後,幼兒會留心別人的遊戲,會互借玩具,有時會加入對方的遊戲中,並且相互交談,但沒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目標,沒有真正的組織者或領導者。

兒童在聯合遊戲中開始表現出明顯的社交行爲,但每個兒童在遊戲中仍以自己的興趣爲中心。

4、合作遊戲階段

5歲以後開始出現較多的合作遊戲,合作遊戲是社會性程度最高的遊戲。

5歲以後的幼兒已有較豐富的社會交往經驗,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可以一起商討,確定遊戲的主題,角色的分配,材料的選擇等,有了集體活動的共同目標。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2

0-2歲兒童發育特點

0-2歲是人成長的嬰兒期。這一階段兒童剛剛出生,語言能力發育纔剛剛開始,還不能很好地與人溝通,以往人們認爲嬰兒期的孩子就如同一隻小動物,隨着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此時在兒童的身體內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而且兒童也不是被動地接收刺激,而是主動地探索陌生的世界。

嬰兒時期的大腦發育非常迅速。研究人員對動物發育研究後認爲,人的童年漫長,是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大腦發育成熟,所以兒童出生後不久,大腦就開始迅速發育,大量的神經元產生,迅速增加大腦體積,密集的突觸連接讓兒童快速學習和認識世界成爲可能。這一階段大腦神經髓鞘化也迅速發生,在這個階段中,神經節細胞製造出絕緣的脂質鞘,從而加快了許多脊椎動物神經傳導的速度,讓各種信號在體內迅速傳輸,孩子應對複雜世界成爲可能。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第5張

嬰兒期兒童的運動系統也迅速發育。兒童出生時身體比較嬌弱,身體隨着時間逐步成長,骨骼逐步長大,肌肉也逐步增加併產生力量,這些讓兒童能夠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動作。神經系統發育讓大腦指揮和協調身體各個器官成爲可能,兒童逐步學會翻身、爬坐和跑跳,活動範圍越來越大,運動能力越來越強。

嬰兒的認知能力也開始了發展。兒童從出生就在主動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開始模仿性的學習,早期的心理學家認爲兒童的模仿是無意識的,後來的心理研究發現兒童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和模仿都是有選擇的,例如對聲音的認知,兒童會從各種自然聲音中解析出人的話語並加以注意,這些會自然地過度到後期的語言學習中。

嬰兒期的孩子會有面孔意識,這也是兒童選擇性認知的一個方面,他們會率先熟悉經常陪伴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臉孔,記住並識別他們,產生安全感。隨着成長,兒童將認識到事物是永恆的,有些時候它們不出現在自己面前,並不意味着事物的消失,有了永恆性的認知,可以進行親子分離,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入幼兒園,開始融入新的環境。

在語言發育方面,嬰兒期的孩子首先發育的是語言的聽覺識別和口頭的輸出,兒童出生後不久就能對母親的話語做出響應,隨着發育逐步開始認知母語語言的音素,並通過母語環境的選擇,母語音素得以強化,母語中不用的音素被淡化,辨析能力漸漸消失,這就形成了對母語的保護機制。一般的兒童在一歲左右開始學語,逐步接受父母日常的詞彙用語,口語和聽力詞彙日漸豐富。初步學習說話的兒童口語表達主要是名詞和動詞,並非完整句子,隨着成長和理解深入,兒童可以說出更長的句子和更加複雜的內容,表述方式也更加規範,合乎語法規則。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第6張

2-6歲兒童發育特點

2-6歲的兒童處在幼兒期,一般在上幼兒園,開始走出家庭,進入新的環境。這一階段兒童學習一些非常關鍵的常識。

幼兒期兒童的身體發育會放緩,大腦發育非常迅速。有觀點認爲嬰兒期的身體發展是胎兒期發展的延續和補充,到2歲左右兒童可以進行基本的生活,所以大腦會優先發育,在這段時間內,兒童大腦重量會長到成人的90%,大腦突觸快速成長,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也日漸複雜。

在幼兒期,雖然身體的成長速度減緩,但運動能力是逐步增強的。由於大腦的發育,兒童神經系統越來越完善,對肌肉和身體各部分的支配和控制也越來越精細。此時兒童的平衡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手部的精細運動能力和對身體的運動控制能力都會大大增強,所以我們會看到低齡段的幼兒開始用手指塗鴉,而稍大的孩子可以握筆書寫。

幼兒時期兒童的認知能力逐步增強。此階段兒童各種感覺運動行爲模式開始內化而成爲表象或形象思維,特別是由於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促使兒童日益頻繁地用表象符號來代替或重現外界事物,出現了表象思維。此時的兒童大多數的時間活在想象中,喜歡玩一些想象類的遊戲,假想遊戲也是許多幼兒鍾愛的方式。

幼兒期的語言發育也非常迅速,其發音器官逐步形成,能夠更加自然地說話,兒童對語言的理解也逐步深入。人的口語是各個發音器官協調動作的結果,元音字母依賴舌頭的動作和其在口腔的位置,而輔音則依賴脣齒舌的配合以及鼻腔的共振,對發音器官的控制能力主要在幼兒段發育成熟,所以此時也被視爲口語發育的關鍵期,語言教育專家主張將發音肌肉的控制植入肌肉記憶,兒童發音也會更加準確和自然。

在語言認知層面,幼兒會有意識地關注語言中的音素,並能從其他人處學習發音,辨識出不同音素的替換影響意思的表達,通過一些活動可以進行音素的拼接,並自然發聲。此時的幼兒還會在大人的指導下,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形成初步的文字意識,比如識別字母,懂得字母的大小寫形式,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開始閱讀繪本。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3

2-3歲,要關注能不能處理好分離焦慮。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他能不能自己獨立。有沒有一些基礎的自制能力,比如說:能否專心吃飯,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能否自己去做,等等。

所以說2—3歲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3-4歲,需要注意到自信心及共情(同理心)。爸爸媽媽要不斷培養他理解別人想法和情緒的能力。這是基礎情商能力,對其他人際關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身教勝於言傳,爸爸媽媽也要做一個非常自信,能理解別人的父母。孩子最好的學習力就是觀察,而不是聽道理。他們會觀察周圍的人是怎麼做的,怎麼處理事情的,學習他們的行爲、語言、表情和方法。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做孩子最好的啓蒙老師。

4歲是個重要的年齡分水嶺,因爲4歲開始孩子的認知能力大幅成長,也更有情緒控制能力,所以可以開始培養許多重要的情商能力,比如抗挫力、衝突解決能力、憤怒管理能力等;同時,這個年齡的寶寶因爲共情能力發展很快,已經有能力表現出親社會行爲。這些情商能力,都與寶寶的人際關係息息相關,非常值得爸爸媽媽關注!

兒童年齡階段及對應的特點 第7張

這個年齡段我們的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方法,我們要孩子掌握抗挫力又不能讓孩子失去自信,凡事講究一個度,把握好度。

5歲之後,因爲寶寶認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爸爸媽媽就要開始培養寶寶樂觀、誠實、責任心等情商能力,讓孩子樂於爲自己的行爲承擔責任,並對未來抱有積極期待。

在這個年齡段,我們的爸爸媽媽要開始賞識教育了,培養孩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裏狀態,在這時,我們爸爸媽媽的引導方法就非常的重要,給孩子積極的、樂觀的,正能量的東西,鼓勵孩子積極的去嘗試。

6歲小朋友是一個轉折器,媽媽們會發現寶貝似乎沒有以前那麼的溫柔,乖巧了,他們慢慢的開始向以自我爲中心轉化。每天都似乎很忙碌,卻不知在忙些什麼。

7—9歲的孩子,開始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對所有的事物有了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想法。還是慢慢的和父母做對。調皮不已。他們開始注重面子和自尊。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