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4.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核心價值體系,而且這一方面的知識是有很多的,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1

《水經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水經注》其書】

古人生活的環境和今天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交通上。從廣西到北京辦事,今天坐飛機只要幾個小時,但是古代則要花上大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那時候交通工具就是馬,而走遠路馬匹要不斷更換,一般人家是沒有的。所以古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瞭解起來,不如今天這樣容易。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了一本傑出的講水利的書籍,那就是《水經注》。

《水經注》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爲《水經》做的註解,《水經》本來是專門記載河道的書,不算有名,但經過酈道元的註解,就變成了一本重要的歷史典籍,這不能不說是酈道元的功勞。《水經》有一萬餘字,《唐六典》說其中記載了全國的一百三十七條河流。

《水經注》在《水經》的基礎上,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河流,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書中還 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引用的很多文獻,後來都散失了,所以《水經注》又保存了許多資料。

《水經注》不僅講河流,還 詳細記載了河流所經的地貌、地質礦物和動植物,還 記載了許多古生物化石和遺蹟化石。後人從中瞭解了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種類和植被分佈,動物的地區分佈及其活動的季節性。

《水經注》這本書受到後人的重視,這與酈道元的艱辛考察是分不開的。清朝人劉獻廷稱此書爲“宇宙未有之奇書”。

【《水經注》名句】

即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解讀:自己有幸發現如此奇妙的景觀,如果三峽的山水有靈性的話,則也應當吃驚遠古以來遇到了一位知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古人對山水熱愛和讚歎的名句一直傳頌到今天,酈道元更是將山水引以爲知己。

【《水經注》故事】

了不起的酈道元

《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他家人世代爲官,他少年時代就喜愛遊覽,也跟隨家人到過不少地方。後來他長大也做了官,在出差辦事的同時,也在各地遊歷。

他每到一地,除了參觀名勝古蹟,還 留心勘察當地的水流地勢,瞭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地域的變遷,等等。在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好的知識儲備。

當他讀到《水經》的時候,發現裏面雖然記載了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但不準確,而且由於時代更替、地方變遷,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於是,酈道元開始着手寫《水經注》。

爲了弄清楚各地的實際狀況,他閱讀上百本地理書,查閱了所有的地圖,還 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並且親自到實地考察,覈實書上的記載是否準確。

當時南北朝戰亂,而且很多分散的政權,調查起來相當困難。酈道元沒有侷限在瞭解北魏的地方水利,而是從整個大中國的地理環境出發,到各地去做調研,這一點非常了不起。《水經》原來只有137條河流,1萬多字,經過酈道元的註釋後,增加到1252條、共30多萬字。書中還 有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內容,文字優美生動。歷代有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形成一門“酈學”。

《天工開物》:人生也需要協調

【《天工開物》其書】

有一本書被歐洲人稱爲“17世紀中國的百科全書”,它包括了農業工業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本書不是一個大官寫的,而是一個鄉野小官借自己的親見親聞而寫的。這就是《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的一本書,它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書中記載了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尤其是詳細記述了各種機械。全書分爲上、中、下三篇18卷,有121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天工開物》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敘述了陶瓷、採礦、冶煉等的原料生產和製造過程,是一本內容豐富的科學技術鉅著。

到了清朝,清政府興起了文字獄。任何對清朝不滿的書都會被毀掉,《天工開物》不幸名列被毀書籍當中。民國初年,有人在查找冶煉銅礦的書籍時發現了書中提到《天工開物》。他四下搜尋這本書,但是一無所獲,又去詢問各個藏書家,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本書。也就是說在清朝近三百年的統治之後,這本書已徹底從中國消失,連知道這本書的人都沒有。

後來這個人在一個日本朋友家,發現了《天工開物》的日文版,後來又在日本的圖書館去查到這本書的英文、德文、法文版本。幾經周折之後,他終於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裏找到了《天工開物》的明朝原刻本,然後按照這個刻本,在中國廣爲印行,《天工開物》才得以重見天日。

【《天工開物》名言】

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

解讀:貧窮是多麼悲傷的事情啊。我想買材料加以驗證,但是苦於沒有錢,想與同行們討論真僞,但是卻沒有場館。

對做學問的人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如何靜下心來寫作,而是沒有物質基礎。連生活都沒有着落的人,很難著書立說。但是宋應星這樣一個鄉野小官,俸祿微薄,卻完成了這個宏大的工程,正所謂“又是這,事竟成”。這段寫在《天工開物》序言中的話,成了後來的讀書人有志者繼續前進、自強不息的動力。

【《天工開物》故事】

厚積薄發,大書乃成

宋應星原是一介考生,他六試參加科舉考試,都失敗而歸。他看到那些紈絝子弟們穿着林羅綢緞,卻不知道布從何來,讀書人埋首書堆,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於是改變了志向,放棄了考試這條路。

不過六次考試卻帶給了他另外的收穫:他六次赴京趕考,沿途見到了明朝地城的廣大和民間生活的豐富。於是他遊歷大江南北,行跡遍及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新疆等地。從東北捕貂到南海採珠、和田採玉,他無不向別人請教,這一點和酈道元很相似。

爲了編寫一本指導生產實際的書,他廣泛調查了農業生產情況,並對許多農業諺語作了分析考證。例如,他記載的“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只怕寸水”,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在《天工開物》中專講蠶、桑、絲、棉、紡、織這一卷時,曾親自數過每隻雌蠶蛾產卵有300多粒,沒有堆成一堆,而是自然均勻地鋪撒在紙上。

爲了弄清楚各種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宋應星到榨油坊進行調查,瞭解到芝麻、菜子等16種油料作物的出油率,並把調查結果記入了《天工開物?膏液卷》裏。

宋應星善於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他研究蜜蜂的生活規律時,參考了《蜂記》中記述的蜂王的作用,從而把蜜蜂的活動了解得一清二楚。

與其他的科學技術性著作不同,《天工開物》重視人與自然的協調。而宋應星本人,也是一個善於向人學習、善於和自己相處的,懂得改變人生道路的人,懂的協調的人。

《營造法式》:綽約的宋代建築風華

【《營造法式》其書】

今天要建一處房子,需要設計師設計出圖紙和各種數據,古代也要如此,但是不同的設計師有不同的報表,有的可能算得多,有的可能算得少,也有人寫得很多,其實需要得很少,只是爲了中飽私囊而已。於是,宋朝政府就專門刊印了一本講建築規模和用材的書,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刊行於北宋崇寧二年,距今已經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是朝廷的官員李誡在《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等於是北宋官方頒佈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標準。它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標誌着中國古代建築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段。

說到《營造法式》這本書的由來,還 要歸功於宋朝的“反腐行動”。北宋建國以後百餘年間,大興土木,到處都在建造宮殿廟宇,而且造型豪華精美,耗資巨大,負責建造工程的大小官吏貪污成風,都想從建設項目裏面撈一點油水。結果,國庫無法應付浩大的開支,加上北宋的國防貧弱,每年的軍費開支也在節節上升,政府必須想辦法開源節流。這時候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政,而他的第一個方案就是要從財政上縮減開支。將建築的各種設計標準、規範和所需的材料、工作日等各項指標都規定死,這樣一來,官員們想謊報費用就不行了。《營造法式》就是這樣一本書,它也確實起到了反腐的作用。

《營造法式》是在元祐年間寫的,因此又叫做《元祐法式》。開始這本書中對材料的規定還 很鬆,朝廷於是命李誡繼續修訂。李誡有10年的修建工程經驗,同時又參閱了大量的文獻和前朝歷代的制度,終於編成《營造法式》。《營造法式》主要分爲5個部分,即解釋名稱、建築規範、用工限制、材料和圖樣。大到宮殿的整體規劃,小到橫樑與立柱交接處的角度,磚、瓦、琉璃的配料和燒製方法,《營造法式》無不詳細記載。

《營造法式》介紹了北宋的宮殿、寺廟、府第等建築所使用的方法,添補了中國古代建築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讓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清雅別緻的宋朝。

【《營造法式》名言】

淵靜而百姓定,綱舉而衆目張。

解讀:只有社會安定百姓的生活纔會安定,只有制度分明衆人才有行事的規則。

這是李誡在寫《營造法式》序中的話,意思是說,制定一個建築通用標準是很有作用的。沒有規章制度很難維持社會的有序發展,沒有用書計劃和預計也很難辦成一件事情。不管是做事情,還 是做人,都要有一個標準,只有隨時盯着自己的原則,我們纔不會迷失,也才越能接近目標了。

【《營造法式》故事】

宋代建築

《營造法式》記載了宋代的建築,時隔一千年,宋代的建築究竟與現在有什麼不同呢?

從整體來講,宋代的建築不同於唐代雄渾的特點,而變得纖巧秀麗、注重裝飾。這與宋朝文人雅士居多,注重藝術美感有關。宋代有三大官窯,燒造的瓷器享譽中外,同樣,宋代的城市也別具特色。一般是臨街設店、按行成街。有洋人記載宋代的集市,只要看一條街的頭一家,就知道這條街是賣什麼的了。那時候已講究城市消防、交通運輸、商店、橋樑等。這些都要求建築要既實用又美觀。

北宋時候,中國各地也已不再興建規模巨大的建築了,這是響應王安石新政節用的號召。人們在已經建好的宅子上下工夫,加強內部的空間層次,並大力發展建築裝修與色彩。現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內的正殿及魚沼飛樑就是典型的宋代建築。

宋代主要的建築還 是用木材,佛塔和橋樑主要用磚。浙江杭州靈隱寺塔、河南開封繁塔及河北趙縣的永通橋等,是宋代磚石建築的代表。

還 有一點,就是宋代人注重生活的藝術性,在廳堂之中掛上書畫,在庭院裏創造園林的意境之美。假山、流水、巖壑、花木,都是古典園林的必然素材,司馬光的獨樂園,就是這一時期的園林代表。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2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爲“孔聖人”,孟子被稱爲“亞聖”,兩人並稱爲“孔孟”;

8、蘇軾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爲“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爲“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二、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6、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淨沙·秋思》,被譽爲“秋思之祖”;

7、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爲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爲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8、歲寒三友:鬆、竹、梅;

9、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0、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1、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2、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3、《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4、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5、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6、三綱五常:“三綱”:父爲子綱、君爲臣綱、夫爲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三、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座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鑑》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小學生必須知道的國學知識3

《齊民要術》:平凡生活中的大智慧

【《齊民要術》其書】

《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所謂“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的是謀生的方法。這本書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有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齊民要術》包括序、雜說和正文三大部分。其中正文約七萬字,註釋約四萬字。序中廣泛摘引了古往今來的聖君賢相、有識之士對農業重視的語句,一般認爲雜說部分是後人加進去的,不是賈思勰的原著。

【《齊民要術》名句】

耕而不勞,不如作暴。

解讀:耕地而不把它平整好,那就等於胡鬧。

農民種地先要把地平整翻新,然後才能播種。任何一季的播種結束後,也需要把田地整理好。平整翻新是耕種的基礎,如果基礎做不好,往後的一切都是白費力氣。做事情先有基礎,練好基本功,這不僅是種地適用的道理也是經營人生的真理。

一年之計莫如種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解讀: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種穀子,十年中最有遠見的事情是種樹。

不同的階段要有不同的計劃,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最有利的計劃,纔是真正的遠見者。

【《齊民要術》故事】

養羊能手

賈思勰很注重實踐經驗。爲了瞭解畜牧業的生產知識,他開始養羊。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缺乏飼養經驗,他養的200只羊餓死了一大半。賈思勰決定增加糧食,他種了20畝大豆,又養了一羣羊。他想,這次羊有了足夠的食物,應該不會死了吧!誰知過了不久,羊還 是死了許多。

賈思勰百思而不得其解,鄰居看到他這種狀況,怕他急出病來,打聽到離他們100多裏外有一位養羊高手,立即把這消息告訴了他。賈思勰聽後二話沒說,連夜趕到那裏向老羊倌求教。

賈思勰一到老羊倌家,便拜老人家爲師,把自己養羊的情況和盤托出,誠懇地請老人家指教。老羊倌被他的誠意所感動,讓賈思勰在自己家住了好幾天,讓他仔細觀察自己的羊圈,並且從羊的選種、飼料的選擇和配備、羊圈的清潔衛生及管理方法一一細細講給他聽。賈思勰從老羊倌的敘述中,明白了自己第二次養羊失敗是由於羊圈管理不得法的緣故。老羊倌說:“你把飼料亂扔在羊圈裏,讓羊在上面踩來踩去,儘管你吸取了第一次飼料不足的教訓,準備了足夠的飼料,但你不懂得羊不吃弄髒了的飼料的'道理。你不打掃好羊圈的衛生,就是準備再多的飼料也是沒用的啊!不過,像你這樣的有志之士,一定會把羊養好的。”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賈思勰回去後,按照老羊倌的指點又養了一羣羊,他把這羣羊養得膘肥體壯,產奶也多,成活率相當高。從此,賈思勰的名聲傳了出去,人們信服地稱他爲“養羊能手”,前來向他求教的人絡繹不絕。

《本草綱目》:敢與前人論真假

【《本草綱目》其書】

周杰倫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本草綱目》,裏面有很多的草藥名稱——山藥、當歸、枸杞……它們出現在《本草綱目》這本書中。想知道這本書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嗎?那就進入今天的話題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的著作,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是李時珍原創的,他驗證了前人的說法,同時也增加了新的醫學觀點和材料,是一部整理彙編的作品。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是一部集我國16世紀以前的藥學成就之作,同時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草綱目》修正了古人的很多錯誤觀點。比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爲是兩種藥物;葳蕤和女萎本是兩種藥物,結果卻認爲是一種。除了這樣的修正之外,本書還 記載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 有一些有用的醫學史料,兼有史書的價值。

【《本草綱目》名句】

美酒乃耗財病胃。

解讀:美酒是浪費錢又傷害胃部健康的東西。

很多人喜好美酒,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是不利於身體的。其實生活需要的東西原本很簡單,並不需要奢侈之物。

以綱帶目,綱舉目張。

解讀:按照綱下面有目的規律來列草藥,各種草藥都能輕易地找到了。

爲了讓每一種藥材都有所屬,李時珍準們分門別類,加以彙編,今天人們根據類別能輕易找到需要的資料。做事情要有章法,整理東西要有秩序,這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節約時間。

【《本草綱目》故事】

棄文從醫

魯迅是棄醫從文,但是李時珍卻是棄文從醫,怎麼回事呢?

李時珍是三代相傳的醫學世家,祖父是一個醫生,父親李言聞也是當地有名的醫生,曾做過“太醫吏目”。他不僅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在醫學理論上也有很高的修養,李時珍曾經稱讚自己的父親在診斷疾病方面的知識是“精詣奧旨,淺學未能窺造”。李言聞曾經寫下了一些醫學書籍。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李時珍還 沒有學會讀書,就已經能認識藥品了。

但是在當時,醫生的地位不高,常與算命卜卦的人一樣,不受人尊重,有時還 遭到地主豪紳的欺壓。這種情況到了明代更甚,當時還 規定醫戶人家不能改行,必須代代相傳。

這種鄙視醫術的風氣,使李言聞產生了改換醫戶地位的想法,於是讓李時珍走科舉道路,興許可以取得一官半職,光耀門楣。李時珍每天背誦四書五經,準備迎接科舉考試。但是自從14歲那年考中秀才之後,李時珍先後參加了三次鄉試,三次都失敗了。

有一年,蘄州一帶發生了嚴重的疫情,官府開辦的“藥局”並不關心窮人的疾苦,窮人有病都來找李時珍的父親醫治,因此李家很受普通百姓歡迎的。李時珍20歲的那年,患了肺結核,連續幾天都咳嗽和發燒,幾乎喪命,好在父親精心醫治,他才撿回了一條命。李時珍不再想參加科舉,立志學醫,做一個爲病人解除痛苦的醫生,父親看到他的意志堅決,也就答應了他。

一心爲著書

24歲時,李時珍開始學醫。多年的臨牀經驗使李時珍懂得,做一個醫生,不僅要懂醫理,也要懂藥理。如果不小心把藥物的形態和性能弄錯了,肯定會鬧出人命來。他閱讀了很多前人留下來的醫書,發現古代的本草書存在不少問題和紕漏,在藥物分類上“草木不分,蟲魚互混”。比如,蘭花只能供觀賞,不能入藥用,而有的本草書,將蘭花當做藥用的蘭草;更嚴重的是,竟然將有毒的鉤藤,當做補益的黃精。李時珍認爲古代本草書上的錯誤,主要是缺乏對藥物實地調查造成的。

隨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藥物不斷增加,但均未載入本草書。李時珍認爲應該在以前本草書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這時,李時珍已經35歲了。

5年以後,爲了填補太醫院的缺額,朝廷要在全國選拔一批有經驗的醫生。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薦了李時珍。李時珍認爲北京是明朝的京城,那裏不僅聚集了全國最多最好的醫藥書籍,還 可看到更多的藥材,這對修改本草書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於是,李時珍接受了推薦,進入太醫院,並擔任了太醫院院判的職務。

李時珍利用太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閱讀了大量醫書,並對其他學科廣泛涉獵,同時仔細觀察了很多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爲了修改本草書,李時珍藉故辭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