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對寶寶有益的七種好習慣趕緊培養起來

對寶寶有益的七種好習慣趕緊培養起來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寶寶有益的七種好習慣趕緊培養起來,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寶寶對於新奇的事物都是很好奇的,下面分享對寶寶有益的七種好習慣趕緊培養起來方法。

對寶寶有益的七種好習慣趕緊培養起來

對寶寶有益的七種好習慣趕緊培養起來1

1、會吃

可能有的家長就說了,你們不是扯吧,誰不會吃?孩子的身體好不好,取決於先天,生得壯,自然長得好與吃什麼無關;有父母反駁說,孩有的父母卻說,家裏改變了飲食習慣後,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瞭。

一般來說,孩子剛出生時,人們說這個孩子長得好,長得壯實,那就是在說這個孩子遺傳自父母的體質強。也就是說父母先天的遺傳及嬰兒在母體裏的發育營養狀況不錯。人類遺傳學研究還發現:人的各種體質如體型、眼型、髮型、膚色、眉毛式樣、血型乃至智力、壽命等都由遺傳決定或與遺傳有關。

總之,形體始於父母,體質是從先天稟賦而來,父母的體質特徵往往對後代產生一定影響。

明白了各型體質如何形成的道理之後,必須強調體質是可以改變的。

雖然我們強調體質的遺傳性,強調父母親的體質對子代的影響,每個人的體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但我們必須同樣強調體質形成與後天因素的關係。

體質形成於先天,定型於後天。每一個體在生長壯老的生命過程中也會因內外環境中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使體質發生變化,表現爲與機體發育同步的生命過程。

飲食對孩子的體質改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好體質是吃出來的,一點也不錯。

據統計,人類80%以上的疾病都與“吃”有關。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飲食習慣的不科學和膳食結構的不合理會導致很多疾病,特別是與一些慢性病的發病及死亡關係密切, 因此,想要讓孩子吃出好體質,就得讓孩子會吃才行。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們講:小孩子在長身體的階段,吃什麼就得有講究了。吃,要吃得有營養才行。但是在很多人的思想中,認爲營養就是大魚大肉,這就不科學了,大魚大肉有營養只是建立在營養不足基礎上的陳舊營養觀念。在現在營養都很充足的時代,再無限量的吃大魚大肉,就會讓孩子變得營養不均衡了。但是,過多的蛋白和脂肪同樣讓孩子難以吸收,甚至是堆積在體內,成爲肥胖兒。

育兒在線學堂認爲:父母在孩子飲食習慣上的重要責任,要讓孩子吃得營養均衡,父母首先要讓自己學會做營養均衡的飯菜。也就是說,讓孩子養成會吃的好習慣,還得父母先養成會做的好習慣。

2、會喝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離不開水,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可以說,人體由裏到外,無一不是由水支撐着。生命從孕育開始就與水有關,子宮內的胎兒靠着母親的羊水健康成長,出生後是甘甜的乳汁,爲了強壯一個民族每天給孩子一杯奶已經成了健康的口號,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牛奶、豆漿、粥、湯都是美味的飲品。

有科學證明,一個星期不吃飯能活,一個星期不喝水就可能危在旦夕了,並且老祖宗在造字的時候,飲食二字,飲在先,足以見喝比吃更重要了。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飲水解渴的水已經被超市內琳琅滿目的飲料代替了,孩子的書包裏,餐桌上總會見到各式各樣的飲料用來補充每日所需的水分,其實這種做法是存在很大的危害:

首先,據美國《兒科學雜誌》報道,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兒童喝碳酸飲料越多,他們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俄亥俄州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多喝一罐碳酸飲料可將兒童肥胖的風險提高60%。肥胖容易引起糖尿病,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科學家研究證明,肥胖和癌症有關,過度肥胖的人比體重正常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高。

其次,大量喝飲料是導致兒童過瘦的主要原因之一。食慾正常或食慾較差的孩子會因飲用大量飲料而沖淡胃液,使食慾減退,同時,由於飲料中含有大量糖分,使血糖不易下降,也會導致孩子的進食量下降,從而造成孩子因蛋白質、某些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攝入不足而消瘦。長久下去必然會使孩子身體虛弱。

其三,飲料中所含的人工色素和防腐劑將會阻礙孩子的生長髮育。飲料爲了顏色鮮豔漂亮,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人工色素添加劑。長期喝飲料,色素沉積在兒童尚未發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極易引起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甚至會引發厭食症。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攝入不足,將會影響身體發育和新陳代謝。另外,過量色素還是引起兒童多動症的原因之一。過量的防腐劑攝入也會導致孩子的身材矮小,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侏儒症。

不光是以上這些,常喝飲料導致孩子的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的狀況更比比皆是。

要說解渴,最好的飲料其實就是白開水,白開水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輸送營養、清潔內臟、增強機體免疫力、美容護膚等作用,從健康角度看,孩子喝白開水最健康,千萬不能把飲料當水喝。

另外,每日如何讓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可能需要家長在牛奶、豆漿、粥以及湯這些含水分的飲食上下功夫,合理搭配,給孩子一個愛喝的理由。關注孩子的健康,不光是要讓孩子會吃,會喝更重要。

3、會玩

會玩一是能健身,二是能健腦,三是能很快與人搞好關係融入羣體中,而不會玩則身體不好,頭腦不靈活,更會被別的孩子拒之千里,影響心理,影響今後的人際關係。不會玩,真的讓孩子很痛苦。玩,對於孩子的成長,就象維生素一樣必不可少。

玩雖然有這麼多好處,也是孩子喜歡的。但“玩”的種類多,方式多,十分複雜,這就要孩子“會”玩。會玩的孩子既能讓身體在玩的過程中健健康康,又能使智力得到充分鍛鍊。

比如,有很多父母習慣把孩子認識多少字、背誦多少首古詩作爲培養孩子智力的標準,其實僅僅認知、記憶能力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智力不僅包括認知反應的特性,還包括有效地處理問題、快速而成功地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的途徑很多,其中,有目的地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可以直接反映孩子智力的發展情況。

我們經常看到,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動作都比較遲緩。也就是說,動作發育是智力發育的早期表現形式之一。這是因爲,人的運動是由大腦皮層控制的。人體各部位在大腦皮層都有相應的運動中樞,孩子加強運動能刺激相應大腦皮層,使之更活躍、更精確地支配、指導運動的發展。所以,運動的發育與腦的發育在部位和時間上存在着密切的聯繫。

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中樞區域的生長,從而促進大腦的成熟。一項調查發現,在運動多的季節,孩子們完成作業的速度和質量都比平常有明顯的提高。每天讓孩子適當參加戶外活動,還能幫助孩子提高睡眠質量,增強記憶力。

運動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各位家長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才智,給孩子找到適合玩的活動。但是,孩子可以玩的項目很多,既有益智的又有健身的,父母要培養孩子會玩的習慣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有的孩子可能因爲過於貪玩而沉迷於某種活動,而有的孩子又由於自覺性和毅力不強,可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這時,父母一定要進行督促鼓勵。

對此,父母可從孩子和家庭的實際出發,幫孩子制定玩的計劃,明確玩的目標、內容、時間和次數。從而讓孩子養成會玩的好習慣。

4、會睡

古人有言:“不覓仙方覓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氣爽,真不啻無際真人”。可見,睡眠對於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在人類生命的過程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枕頭上度過的。

“睡眠是天然的補藥”的諺語一點都不假!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按時作息對於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睡眠對於孩子來說:

一是身體增長的需要,睡眠好的孩子成長得快,因爲無論骨骼增長還是修復都需要充足的睡眠;

二是智力的需要,孩子們白天要學習,消耗很多腦力,要靠睡眠來補充,睡眠好的孩子學習好,精力充沛;

三是免疫力和抵抗能力的需要,睡眠好的孩子免疫力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強,很少生病,因此健康能夠得到保證。

然而,在生活中,人們常會看到很多成年人的睡眠很不好,經常失眠!造成睡眠不好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沒有按時作息的生活習慣,這個習慣要在兒童時養成。兒童時期如果能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將會受益一生。

因此,家長要從小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和質量,使他們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將來就會較少出現睡眠不足的現象。

5、會學習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說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對於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讓孩子學好習、會學習,那麼教會他學習的方法以及愛學習的習慣,比起每天填鴨式或是死記硬背的灌輸更有益於孩子的終身。

近年來,許多中小學生(甚至是學前兒童)參加課外補習班(特長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少的參加一兩個班,多的甚至達四五個班,學生幾乎沒有休息和娛樂的時間,睡眠嚴重不足,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發育。

有些學生在完成繁重的作業後,家長層層加碼,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可是冷靜的想一想,長此以往能不能真正提高成績,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沒必要給他灌輸大量的知識,因爲他根本消化不了,在這一階段只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足夠了。學習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力、需要韌性。

法國啓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要啓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學習興趣成熟的時候,再教給他以學習的方法。”要讓孩子學習好,首先就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學習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是傳統的教育體制和落後陳腐的教育觀念,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變得苦不堪言,令學生望而生畏。

其實讓孩子快樂學習也不是一件難事,家長只要善於引導、有耐心,是可以做到的。如在學習時一次時間不能過長,告訴他寫完作業後可以幹他喜歡乾的事,如到戶外活動、看電視、玩遊戲等,這樣慢慢的可以提高學習的速度和效率,應該堅持這樣一個原則,就是寧可要一分鐘有效率的學習,也不要一小時無效的學習,在孩子不夠專心時乾脆先讓孩子玩。平時,有一點成績和進步就給以肯定和表揚,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引導。

會學習的孩子一點都不累,在孩子成長與學習並駕齊驅的這段人生中,如果父母真正讓孩子愛上了學習,有了學習的興趣,那麼,不光是孩子的成績提高了,身體也會在輕鬆的學習生活中健康成長的`。

6、會防病

孩子處於成長和發育階段,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免疫系統等功能還不完善,應該保護他們,讓他們少接觸病毒細菌和有害物質,而不是讓他們多受這些有害異物的刺激。

目前兒童免疫方面的病症很多,包括哮喘、過敏等,都比以前有大幅度增多的趨勢,其原因和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加劇以及生活環境中的污染日益增多有關。針對這種趨勢,父母更要讓自己的家越乾淨越好,讓孩子從小學會講衛生的習慣,少接觸外界的污染和病毒細菌,使他們的身體的各種功能能夠健康地發育成熟。

我們每天暴露在空氣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着環境污染的危害,空氣、大地、物品上有着各種各樣的病毒和細菌。生存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是我們難以改變也必須接受的現實。

但是,我們自己所處的小環境,也就是我們的家,或者個人的身體,是可以改變的。

教孩子會防病

一方面是父母自己應做到講衛生、愛乾淨,要常常會對家裏的大櫥小櫃、地板、衣服進行清潔,把上面的病毒和細菌殺死,使孩子們少接觸有害有毒的物質,從而保護他們的健康;

另一方面就要從小培養孩子講衛生、愛乾淨的習慣,如,我們常說的感冒病毒,其存活時間只有幾個小時,只要我們及時洗手,不隨便挖鼻子揉眼睛,它也是很難跑到我們的體內興風作浪的,所以,養成經常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對於其他疾病也是如此,預防更是勝於治療的,所以,只要我們養成科學的衛生習慣,就能夠把把疾病杜絕於體外,並且得了病也不怕,積極的治療和預防就能夠使孩子的身體恢復健康。

7、會調節心理

您的孩子健康嗎?對這個問題,很多父母會自豪地回答“是的”。孩子沒病沒痛身體強健,怎麼不算健康?其實不然!

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這表明心理狀態同樣是人們健康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生理和心理成長、成熟的過程,成長中的孩子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關係到他們的現在,更影響到他們的未來。

孩子如果長期處於某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如緊張、焦慮、悲傷中,體內的正常生理活動就會被打亂,生長髮育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而現如今,存在着心理問題的孩子多得越來越讓吃驚。某市計生協會在當地的一項調查表明,在5~12歲的孩子中,存在各種心理障礙的佔18。3%,其中厭學、自卑、行爲障礙現象較爲集中。

許多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自私、過分依賴家長、缺少競爭意識和吃苦精神,擔心長大以後很難成爲有用之才,有的父母甚至對自己的孩子能否適應社會需要產生懷疑。

導致孩子心理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家庭分裂、父母離異是導致孩子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處於單親家庭的孩子失去了父愛或母愛,易有抑鬱、孤獨、壓抑等心理,甚至發展爲心理障礙。

其次,學業任務重造成的心理壓力易導致偏執、敵對、抑鬱、心理不平衡等。這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認真地對待,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

再次,遭受重大心理打擊,如親人死亡或患了絕症,家庭經濟來源忽然斷絕,或被騙或早戀失戀、家庭暴力……都易引發心理障礙。

此外,有精神病象族史的孩子,如表現出某些人格障礙如偏執、冷漠、刻板、孤僻,或反過來,過分完美、放縱、易怒等。

孩子的心理世界是最重要卻是經常被忽視的。目前社會上對心理諮詢的重視程度呈現出一種倒金字塔結構,即對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比較重視,然後是大學生,中學生,最後纔是嬰幼兒。很多父母並不瞭解,孩童時期的心理教育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怎樣的影響。

很多父母都抱着“樹小歪不怕,樹大自然直,等孩子長了,懂事了就好”的心態,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事實上很多心理疾病的隱患就是這樣造成的。

人,都會壓抑,孩子也不例外。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卻認爲孩子們過得很輕鬆,覺得他們思想單純,沒有什麼煩惱,他們所擔心的無非是哪天能夠出去玩,媽媽會不會買自己喜歡的衣服……正因爲這種想法,使得孩子們在身處壓抑之時而父母們渾然不知。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每天的生活和學習也會給他們帶來無形的壓力,如果父母不及時發覺並給予幫助,將會使孩子受到身心的雙重摺磨。

此外,如果孩子總是叫嚷肚子痛或者頭痛,但又沒有任何外在的症狀,那麼他可能就是精神緊張。

曾經有一個孩子,因爲父母正在鬧離婚,而表現得非常焦慮,而且頭痛,到醫院進行了幾次檢查,也毫無結果,最後只好求助於心理醫生。當心理醫生了解到孩子家裏的惡劣家庭關係時,終於找到病因。作爲父母,即使懷疑孩子在裝病,也應該帶他去看看醫生。一旦診斷出疾病,應首先治療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而不是身體。

因此,要提高孩子健康的整體水平,必須在重視他們身體健康的同時,注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與生理一起成長! 如果說人生最大的財富是生命,那麼,人生最大的收入是心理健康!

父母一定要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他們如何去承受挫折、戰勝困難,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從而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和人生。

對寶寶有益的七種好習慣趕緊培養起來2

1、習慣一:做事有計劃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贏得信任。

有些孩子每到期末複習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總是被別的事情打亂,早晨起牀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您的孩子會被這樣的問題困擾嗎?您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避免這些麻煩嗎?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有計劃,即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體的時間規定,有準備、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驟。

做事有計劃,不僅能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處理各種事情。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人,常常得益於做事有計劃。

小到身邊的點點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標追求,計劃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計劃不僅是一種習慣,更反映了一種態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

2、習慣二:堅持每天鍛鍊身體

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開拓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成爲某個領域的專家……爲了實現這些夢想,孩子們每天埋頭於功課,卻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

這件事,就是“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做一些適合他們的運動,長期堅持,以達到強健體魄、促進心智的效果。

堅持每天鍛鍊身體,不僅是在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是在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鍛鍊身體,使很多人獲益匪淺。

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鍊身體,能強身,更能強心。

3、習慣三: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每天早上都要刷牙,太麻煩了;夏天應該勤洗頭洗澡,冬天就沒必要了;球鞋穿一個星期再換也沒關係;長指甲顯得好看,所以不用剪;內衣應該天天換,外套就沒必要經常換洗了;偶爾扔一點垃圾也沒關係,反正沒人看見,再說還有環衛工人呢……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樣,那真是太糟糕了。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既有個人衛生方面的要求,也有公共衛生方面的要求。要想讓孩子成爲文明的人,首先就必須讓他克服不良衛生習慣,做到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4、習慣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和經驗,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完全屬於自己必須面對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尋求他人的幫助。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已經習慣了讓父母當自己的保姆,起牀讓父母叫,衣服讓父母收拾;在學習上,也已經習慣了讓父母和老師當自己的柺杖,讀書讓老師催,寫作業讓父母陪。試想,一旦父母離開了他們,誰來幫他們做這些事情呢?他們會不會變得手足無措,寸步難行呢?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幫助他們克服懶惰的心理和依賴的思想,學會自我管理,逐漸成爲獨立的人。

5、習慣五:微笑待人

英國詩人雪萊說:“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徵,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微笑待人不僅僅是一種好的行爲狀態,也是一種良好的心態,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學會微笑待人,這是讓孩子學會做人的準則之一。

世界上最美的人是帶着微笑的人。

也許您的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公共汽車上,突然遇到了急剎車,由於自己沒有抓牢扶手,一下子就撞到了別人身上;

急急忙忙趕路的時候,沒有注意,一下就踩到了別人的腳,弄髒了對方的鞋;

做遊戲的時候,不小心弄疼了夥伴;

類似的種種情況,他們都不是故意要傷害別人的。這時,孩子願意看到一張寫滿了討厭與責備的冷冰冰的臉,還是願意看到一張表示寬容和諒解的微笑的臉?他們肯定會不約而同地期待後者,因爲這樣一種微笑其實等於在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係的。”這微笑代表的是一種友善,一種諒解。

每個人都願意面對一張微笑的臉。微笑待人的人,總是彬彬有禮、和藹可親、真誠友善、寬容大度,他們走到哪裏都會是最受歡迎的人。

6習慣六: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如果一個人答應別人去做某件事情,卻一直沒有動靜,對方會覺得惱火嗎?如果一個人總是言而無信,有誰還願意繼續和他交往呢?

別人可能會容忍他一次兩次,但若是每次都如此,恐怕沒有人會繼續容忍他。因爲在他的身上,幾乎毫無誠信可言。只知道說卻不努力去做的人,總不會受歡迎。

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只要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這關係到一個人的誠信。一個人要形成好的人格,受到衆人的愛戴和歡迎,再也沒有比誠信更重要的了。

您的孩子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嗎?他能做到說了就努力去做嗎?可以問一問孩子:

在答應別人的要求之前,會認真想想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嗎?

如果自己沒有條件,就不會答應超出能力範圍的要求嗎?

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答應了別人,就會認真去做嗎?

一定會按時歸還所借的東西嗎?

說出的承諾即使很難完成,也不會輕易放棄嗎?

做了卻沒有完成,也不會找藉口嗎?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父母要教育孩子,無論什麼事情,說了就應該努力去做,否則就等於是告訴別人他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言而有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7、習慣七: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在學習中,錯題意味着孩子在學習上的錯誤、在知識掌握上的漏洞。對待錯題,絕不僅僅是將其“改正”那麼簡單。

這就需要孩子養成一種新的好習慣:在錯誤中反思自己。我們發現,那些善於在錯誤中反思自己的孩子,常常能對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總結,並且能在需要的時候對它們集中複習,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機率。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對堵住知識掌握上的漏洞非常有效,而並不僅僅是解決了幾道題。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