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19歲心理特徵

19歲心理特徵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歲心理特徵,在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漸漸地不願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以下分析19歲心理特徵。

19歲心理特徵1

憂鬱自卑傾向。走進青春期,也就漸漸走進了社會成長期,周圍的人、事、環境、氛圍都會影響和決定着一個女孩子的成長與成熟。這時的少女,不再是天真爛漫的小女孩, 無憂無慮的自然成長期已經漸漸過去。

尤其是當她們邁進了中學的大門,集體的生疏、環境的變化,學業的壓力,競爭的氛圍,都促使她們在未走入社會之前,就感 受到了獨自面對人生的體驗,這些都會在他們心裏掀起巨大的波瀾,這些因素在促其成長、成熟的同時,也會使有些女孩子產生憂鬱、自卑的傾向。

19歲心理特徵

十九歲女孩,這個階段正處於一個女孩最好的青春年華,一般也就是剛上大學,這個階段的女孩在心理方面是比較愛美,愛展現自己的個性,因此是比較喜歡化妝和打扮

同時這個階段的女孩子在追求個性之餘也一樣具有從衆心理,喜歡和身邊同齡人一樣追星、喜歡參與一些當下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樣這個階段的女孩子涉世未深,心理層面來說,心智也算不上成熟,還是比較單純,太過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

19歲心理特徵2

十九歲的兒子不聽話怎麼辦

1、思考原因

如果大人以命令的語氣,對待玩興十足的孩童,他們自然不願意服從的。如果你是因爲擔心他闖禍、摔倒受傷,而強行限制屬於他的活動空間和活動項目,那不是真正的關心他、愛護他,而是把對不可預知事件的一種恐懼心理帶到你和你家人身邊。

而且,“不聽話”這個詞語你是否經常對兒子講?如果這樣子,你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傳遞給了他 ,即使他原意是想做個聽話一點的孩子,也會故意“不聽話”給你看的(學齡前後是我們人類的第一個逆反期)。

2、重新審視

請嘗試重新看待“不聽話”,我認爲“不聽話”其實意味着:你家兒子正在建立自己對身邊事物的認知,說明他希望自己可以有“選擇、判斷的機會和權利”。

3、態度

對於原則性問題,我們需要態度堅決但語氣溫和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對於無傷大雅的事情,可以讓他自己去做一下,最後,他會分辨得出哪些事情的確應該聽從大人的建議。

4、平等對待

記住:學會平等地對待孩子,真心誠意地從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19歲心理特徵 第2張

5、交流

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地點,和孩子好好交流。譬如讓他知道:“大人也有大人的煩惱要處理,最近沒有陪你,不是因爲我不喜歡你了。”在親戚朋友或公衆場合,儘量迴避對他的缺點的`責備或抱怨。

6、反省

大人自己需要處理好自己的一些情緒,接納自己的缺點,反省自己的思想,這樣以上的兩點纔會行之有效。

記得有人說:“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老師”。我也曾和你有相似困惑,現在正慢慢學着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模式,我已經發現了孩子和我自己的一些美好改變。

19歲心理特徵3

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話

1、家長真的想要一個百依百順的“聽話”孩子麼?

感謝您的信任和邀請,但說實話,您的這個問題,很是讓祁祁喵糾結。聽您這意思,孩子本來就很聽話了,但您想要的是孩子更加百依百順的那種聽話是吧?讓我想想看——嗯,除了完全無腦的傻子和半腦的窩囊廢之外,再就是私人定製的小機器人能達到這個標準,主人說往東一寸它絕不往東兩寸。

可問題是,咱孩子是無腦的傻子呢?還是半腦的窩囊廢?或者是頂尖智能機器人?哪個都不是的話,要讓他百依百順地聽話,還真有點難啊。

咱創設一個情景:假如世間真有妙藥靈丹一劑下去從此就可以讓孩子一輩子對您百依百順,您想要這樣的藥嗎?您想要這樣的孩子嗎?除了個別變態,相信99.999%的`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吧?是故,咱很有必要先弄清楚“關於孩子聽話”這事兒,咱自己在想什麼,到底想要什麼?

總體來說,根據您的訴求分析,您所表達的“孩子不聽話”含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種“不聽話”的可能是您發出的指令孩子沒聽懂,第二種“不聽話”的可能是孩子沒有100%的順從並執行家長的指令和意志。

2、大人發出的哪些指令需要孩子“聽話”即絕對服從?

有些特殊情況下,確實是需要孩子對家長的指令100%絕對服從,而這種絕對服從必須要通過刻意訓練才行。哪些情形下需要絕對服從呢?

第一,緊急狀態下事關孩子生命安全需要絕對服從。這種情形下的指令需要不加思索、不帶腦子的絕對服從。比如小孩子突然在馬路上亂跑,卻沒看見恰好有一輛汽車高速行來,這時刻家長緊急狂吼——有車,別動!“卡”一下,孩子像定格鏡頭立刻就定住了,這就是絕對服從。

19歲心理特徵 第3張

這個絕對服從搶來的是性命,憑藉的卻是孩子對家長的絕對信任以及類似訓練、久長默契。換句話說,事關孩子安全的指令,一是需要絕對服從,二是需要絕對信任,三是需要長久訓練,四是需要預見性。

孩子在馬路上亂跑這事兒常有,如何絕對規避這種危險?家長即使在旁邊隨時監控,也還是會有“猴子打盹”的疏忽時候。所以,“馬路上絕對不能亂走亂跑”這個指令就需要強勢植入在孩子的大腦中,最終成爲他的生理本能,而這種強勢植入訓練當然得從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就開始。

第二,原則性的生活規範需要絕對服從。什麼是原則性的生活規範呢?比如不能偷東西,這就是孩子必須要絕對服從的律條,是大衆普遍認知的紅線,絕不能碰。小偷小摸,觸犯的是倫理道德規範;而大偷大摸,觸犯的是法律法規。

所謂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每一個人都是一隻陶器,這陶器最終成品是粗坯糙陶還是精美絕倫,關鍵就看最初粘土的質地,即兒時的築基教育。

哪裏是什麼“三十而立”啊,分明是“三歲而立”,幼兒期的教育才是這個陶器最終成爲什麼樣子的雛形期!給予什麼樣的塑形教育,就會成爲什麼樣的陶器之雛形。

3、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爲什麼“不聽話”?

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不聽話”,明顯是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孩子沒聽懂,所以無從乖乖照做;第二種可能纔是孩子聽懂了,但不樂意乖乖照做。

我們先看第一種可能,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因爲“聽不懂”而“不聽話”,要怎麼辦?得分三步走:

第一步,家長要準確表達指令。建議家長們發出指令時候表達一定要準確,不要籠而統之含含糊糊。有不少家長向孩子發出指令時要麼表達不準確,要麼從成年人立場出發導致孩子“聽不懂”,一個人要如何執行他自己“聽不懂”的指令呢?就像指導員給戰士下達指令時候,如果自己腦袋裏尚且一團亂麻,這個指令能得效果良好的執行麼?

明顯不可能嘛。發出指令—理解指令—執行指令之間,鏈條中斷的可能性相當大哦。孩子們由於生理髮育和心理髮育所限,他的理解能力及執行能力都是以孩子爲出發點的,所以大人發出指令時候要以孩子立場爲出發點。簡單說,就是用孩子的話要求孩子。

第二步,發佈指令難易要適度。舉例說,你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發佈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從三四歲以上的大孩子或成年人角度看,這個指令確實很清楚。可問題是,當對象是個一歲多點的小豆丁兒時候,這個指令就太模糊了,孩子很可能會一頭霧水,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尤其是他以前從不曾幫你拿過拖鞋,他有可能就不知道哪個是你的拖鞋,他還有可能不知道拖鞋在什麼地方。要如何讓他聽懂並乖乖照做呢?

第三步,指令的執行需要分步驟訓練。家長髮布的指令,孩子不可能一次就執行到位,難度低的需要一兩次的重複訓練,難度高的興許需要長期持久的訓練。心急吃不了熱豆飯,所以家長不要心急,要慢慢來,要像十月懷胎等待瓜熟蒂落一樣等待孩子用三四十分鐘將鞋帶繫上;

也不要嫌棄這鞋帶系得一團糟,總是會有那麼一天孩子終能將鞋帶系得又快又好。繼續以“幫媽媽拿拖鞋”爲例,媽媽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發佈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至少得分三個環節進行訓練:

一是動作示範,把孩子帶到放拖鞋的地方。

二是動作加語言指令,將那雙紅色的拖鞋指給孩子看,並告訴他這就是媽媽的拖鞋。

三是向孩子發佈指令,請把那雙紅色的拖鞋拿給媽媽。

經過這麼分步驟訓練之後,下一次再進門發佈指令說“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孩子就能很準確的做到。同樣道理,家長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發佈不同難度的指令時,一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受過這件事情的訓練,二要考慮清楚這個表達是否準確到位,三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完全“聽懂了”你的意思。

簡言之,如果孩子的不聽話是因爲沒聽懂的話,家長最好帶着一起做,直到他將這個指令與這件事本身從言語理解、行爲模式都建立了直接相關關係爲止。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