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很多人因爲原生家庭好,從而不願意努力,天生的高人一等,其實原生家庭不應該成爲你不好好生活和工作的藉口,下面來聊聊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1

你瞭解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嗎?你對配偶的態度是怎樣的?當着孩子面,有沒有彼此激烈的爭吵過?嘟媽以前一直覺得,只要父母雙方給孩子足夠的愛就可以了,但看完小小蘇媽媽的這篇文章才知道,父母不僅要給予孩子愛,彼此之間也要相愛,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幸福。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專注親子閱讀和雙語啓蒙,現居紐約。

上個星期我在後臺做了一個小徵集:你的原生家庭烙印是什麼?有哪些你兒時經過的痛苦,是你最不希望孩子再去經歷的?你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用愛消除這種烙印對孩子的影響嗎?

我本以爲原生家庭的傷害,大多和父母嚴重的性格缺陷有關(比如冷漠、偏心、打罵孩子),讓我意外的是,後臺收到的幾十條回覆中,有22條都在表達:“父母相愛,孩子才能幸福”。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其中有一條很長,但印象也最深,經過這位媽媽的同意分享給大家:

蘇媽,看到你這條徵集前幾個小時,剛好得知我爸媽離婚了,鈍刀割了二十幾年肉,終於以小三找上門來而告終。

我小時候就知道父親在外面有小三。連孩子都能看得明明白白的事,母親卻一直迴避,選擇用爭吵報復我爸的不忠。母親在我面前不厭其煩的討伐父親。父親對母親則一直用冷暴力對付,對她的歇斯底里充耳不聞。如今小三逐漸也上了年紀,不甘孤獨終老,今年春節生生捅破了這層紙,父母才拖拖拉拉簽了離婚協議,不歡而散。從有記憶起,母親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就是離婚。但和父母吵完架,我媽總是話鋒一轉,告訴幼年的我:你以爲我不想離?我是爲了你纔不離婚的。

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父母又在吵架,我無處可躲,只好逃出家門,一個人在冷清的大街上亂逛,差點被小混混騷擾。我的整個青春期都被不安和自責困擾着,總覺得自己是母親婚姻不幸福的原因,母親是要付出多大的犧牲,纔可以一直忍受着這種不幸,來給我“完整的家”。

成年後才發現,母親不離婚,是因爲她自己不想離,和孩子沒有半毛錢關係。我的家比一些單親家庭要支離破碎一百倍,母親藉着孩子的名義逃避婚姻的失敗,我從母親身上唯一能看到的,是一個女人面對婚姻曲折時,沒有勇氣重頭開始的虛弱和可悲。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第2張

現在我爸終於和"真愛"在一起了,我媽也終於可以開心的去跳廣場舞而不怕被人說閒話了,我有種莫名的解脫,如果二十年前他們就做出這個決定該多好。我的先生來自單親家庭,兒子現在3歲,對我們夫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彼此相愛。相信這纔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這次徵集中,有另外21條留言,表達的心聲都不同程度的和這位媽媽類似。

你的孩子將來婚姻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對待配偶的態度。

一個人小時候被父母漠視,是種很痛苦的體驗,但比被漠視更可怕的,是擁有互相怨恨、爭吵的父母。孩子眼裏,這種體驗遠比父母離婚帶來的傷害更深。

夫妻雙方中不快樂、不被愛的那一方,會不知不覺把自己對愛的需求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來取代伴侶的位置,因爲孩子的弱小,這種取代註定是一種充滿控制的關係。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第3張

婚姻應該是一種深深的聯結,孩子是這種聯結帶來的產物。正因爲此,孩子天生有一種強烈的需要,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這種需要得到了滿足的孩子,渾身都散發着幸福的光芒。我外婆家的鄰居小M就是這樣的孩子。記得有次去小M家玩,小M媽在廚房做飯,小M爸下班回家,手裏拎着一袋葡萄。他跨進門和我們打了個招呼,就走到廚房裏洗乾淨葡萄,放了一顆到小M媽嘴裏,還說:你辛苦了,先嚐嘗。我和小M倚在廚房門框上看着這一幕,小M看着父母的背影,她臉上是滿滿幸福的表情。

孩子的終極安全感,來自深深相愛的一家人。

如果不愛了,請先修復你們的關係,或者分開。不要讓孩子目睹你們的一地雞毛,更不要告訴孩子,你是爲了他纔不離婚的。

仔細看過大家關於這個話題的留言,發現原生家庭的缺陷實際上是有傳遞性的,因爲孩子無時不刻在觀察和複製父母的相處模式。比如一個愛對孩子吼叫的爸爸,可能自己也曾有一個強權的父親;一個經常指責孩子的母親,可能從小也經常被指責。哪怕有時我們很討厭小時候父母的某種行爲,但長大後會不知不覺也這樣做。這就是“複製”在作祟。

當我們自己成爲父母,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蛻變。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2

原生家庭,一個心理學中頻頻出現的詞彙,現在已經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似乎只要出現問題,就需要把一切都歸結爲原生家庭的不幸,似乎它就是一個影子,形影不離地伴隨着我們的人生,那麼,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無法改變,無法抑制嗎?

雖然武志紅在他的文章中不斷提及原生家庭,並且認爲不良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很難被克服。但是,心理學者李鬆蔚卻對此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發表了一篇《對於原生家庭的流行理論,我要扔三個炸彈》,文章中就對原生家庭的影響作出瞭如下結論:

1,認識到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其實已經好了。

2,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覺,可能是大腦在騙你。

3,隨時都可以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只要做好準備。

從一個方面來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說,30歲之前糟糕可以怪原生家庭,30歲之後糟糕只能怪自己。

在心妹兒看來,原生家庭的影響確實是很大的,但是,在一個人的人生中,真正可怕的其實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自我拒絕成長,想要改變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些書籍也許可以幫到你: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第4張

1、《天生非此》

這本書主要是改變人們的一個普遍的觀念--人身上很多東西是天生的。真相是,教育方式和環境對孩子性情的養成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精神病人生的孩子很大機率也會得精神病,基因所起的作用很小,主要原因是有精神問題的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不對。這個觀念很重要,如果我們的性情和習慣真的是來自遺傳,那就沒有改變的機會了。

作者奧利弗在書中詳細探討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和父母越來越像,孩子的出生順序、性別、父母的偏愛又怎樣影響他的性格。我們今天這個樣子,是父母言傳身教、關愛、虐待以及我們與父母的身份認同等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原生家庭的培養模式如果不改變,會像基因一樣跟着人在家族中發揮影響力。

2、原生家庭

作者在書中分析了“有毒”的父母的類型,以及他們的所做所爲如何傷害了孩子並持續影響他們的生活。認清並承認自己所受的傷害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書中還給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畢竟,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彌補已經造成的傷害,走出陰影。

其中有一點很關鍵,也很容易出錯。關於承擔責任,要分清楚哪些是父母的責任,哪些是自己的責任,把過錯全都推給父母或者推給自己都是不正確的。承認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讓內心的憤怒和悲傷流露出來,同時也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列一個清單,看看自己在和父母的關係中能做到什麼。

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可更改 第5張

3、愛的藝術

作者艾裏希認爲,一個人愛的能力會受到父母很大的影響,但這並不是唯一要素,自我獨立的努力和愛的行爲也有很大的力量。

人對愛有種近乎本能的渴求,但真正的愛在我們這個時代是極爲匱乏的,人們深陷在感情的迷霧之中。艾裏希在書中的觀點振聾發聵:“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性傾向,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4、自我分析

受原生家庭影響巨大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壓抑着很多的憤怒,這些情緒只有被看到被理解,才能真正的消失,內心纔會真正涌出喜悅。如果你想要改變卻不知道具體的方法,如果你不想完全依賴心理醫生,如果你想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並獲得自我療愈的能力,這本書一定會給你不少啓發。

說到底,父母不可選擇,家庭不可改變,但原生家庭的烙印真的可以靠我們的努力消減一部分。只要你勇於接納,敢於跨出那一步,就有可能迎接更加優秀的自己。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