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處暑養生時要飲食清淡

處暑養生時要飲食清淡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處暑”代表夏天將要過去,秋天即將來到。在這季節交換的時間,白天跟夜晚溫差相距太大,這個時候很容易忽視對身體的保養。在此小編爲你介紹一下關於處暑的事情,請過來看看吧!

處暑養生時要飲食清淡

處暑養生

少食辛辣多清淡

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牀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營養專家李豔玲介紹說,“秋燥”是指在秋季發現的以乾燥爲特徵的病變,分溫燥和涼燥兩種。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病症多表現爲頭疼、少汗、口渴、乾咳少痰、咽乾不適、手腳心熱等,主要與久晴少雨、秋陽暴烈的氣候有關。此外,處暑期間某些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復發或加重。

李豔玲表示,“秋燥”原因很多,而飲食不當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因此初秋時節飲食應突出“清潤”,即養陰清燥,潤肺生津。大家在初秋時節應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潤爲主。鮮藕、生梨、荸薺以及胡蘿蔔、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湯、菜湯、豆漿、牛奶等,而生蔥、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應少吃,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

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等。同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

預防“秋燥”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調養,要儘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穿衣要“酌情增減”

處暑時節,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民間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之說。李豔玲表示,現實生活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春捂秋凍”,不能死搬硬套,凍得適度才行。

她指出,處暑時節暑熱尚未退盡,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爲準,以便使機體逐漸適應涼爽的氣候,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應及時增減衣服。”

“秋凍”還可引申爲秋季的其他養生保健方面,如睡覺不要蓋得太多,以免導致出汗傷陰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凍”的'有效方法,應長期堅持。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李豔玲提醒說,此時節,公衆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最好把窗戶關上,以防寒溼之邪侵入人體。

處暑是什麼意思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着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但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脣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總結:在夏秋交換之際,晝夜溫差相距太大,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身體,多吃一些清涼的食物,注意作息的規則。處暑吃什麼、穿什麼,應該怎麼做,上文小編已經介紹過了,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哦!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