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字主要含義有相安、協調、團結、和平、平息爭端等。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種理想境界,包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和爲貴,是時代精神覺醒的力量。下面分享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1

1、在浩繁的漢字中,“和”字是一個結構簡單、人人共識的字,但是它卻又是一個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的字,它根植於中國人的血脈深處,滲透着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與智慧,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一個“和”字的三次呈現,並非單純的印刷技術的象徵性表演,它既表達了中國文字從篆體到宋體、從宋體到簡體的演變歷程,又傳遞出中國“和文化”的核心理念,向世界宣揚了今日中國以和爲貴的友好姿態。

2、和”字演繹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比印刷表演展現得更爲複雜。在“和”的古體形態裏,它是一個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和篆書分別寫作“龢”,秦統一中國規範文字後,篆體的“龢”被簡化爲左邊“口”右邊“禾”即“咊”,漢代隸書流行以後,“和”字的寫法變爲左“禾”右“口”,一直傳承至今。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
  

3、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用現在的話就是“和諧”的意思。《國語·鄭語》記述了史伯關於“和”的論述:“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認爲陰陽和而萬物生,完全相同的東西則無所生。可見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異,矛盾多樣性的統一,才能生物,才能發展。這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也和世界普遍認同的“多樣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4、“和”本身已經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產生新事物。這不僅僅是平等相處了,而是更進一步的——不同事物互相依存,彼此吸取營養的意思,即“相生”的理念。 表達了中國民衆渴望安定、平和、幸福生活的普遍願望。

存在各種各樣的形態和意識,這樣的世界更可愛,也才更有發展前途。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2

對於"和"的理解:

1、“和”的價值觀內涵——“和諧”

作爲價值觀的“和”,是“和”字最主要的用法,一般用作形容詞,表示“和諧”、“和睦”、“諧調”、“和悅”,或者用作名詞,表示和諧的狀態或境界。“和”的這種用法暗含着不同甚或對立因素或事物的互補式共存與共處的意思,具有明顯的價值判斷,因此常以行爲目的或目標的形式出現。例如,孔子說:“禮之用,和爲貴”(《論語·學而》)。這種意義的“和”常與“同”對舉,在對比中彰顯其價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2、“和”的方法論內涵——“融合”

“和”還是達到價值“和”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左傳》記載,齊景公有一個叫樑丘據的寵臣,齊景公認爲只有他和自己“和”,晏嬰對此進行了反駁:“據亦同也,焉得爲和?”引發了他與齊景公之間的一段有關“和”與“同”之辨的對話: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這個例子中,“和”成爲了一種手段,其所反對和避免的是“同”所帶來的弊端:“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在晏嬰看來,讓不同的因素和諧地互補與共存(方法論的“和”)纔是達到味美、聲美的途徑,也是治國時取得“政平”的手段:“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春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

3、“和”的認識論內涵——“(主客)契合”

主體在認識上達到與天地本性的契合,也就是獲得知識的過程,這便是認識論意義上的“和”。例如,莊子體悟“天地之德”的“天和”:“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莊子·天道》)另一個例子是解釋《周易》誕生及應用過程的“觀變”-“立卦”(“生爻”)-“和德”-“儘性”:“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周易·說卦傳》)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 第2張
  

4、“和”的過程論內涵——“合構”

“和”字的.本義具有很強的動作性,轉化爲價值觀意義上的“和諧”、方法論意義上的“融合”、認識論意義上的“(主客)契合”後,依然沒有喪失其過程性,或曰構成性。這種過程性的意義在作爲方法論、認識論的“和”中均有體現。例如,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老子的“道”不是任何具體的事物,而是通過“和”這一手段與方式在生生不息中體現出來的“道”。此例中的“和”具有明顯的生成性與過程性。這種意義也可在對“同”和“異”的分析中被理解:“同”字強調的是相同、同一、一樣,與“和”的意義大相徑庭,“和”字的和諧之義常常是建立在異質因素共存的基礎上,因其不同,所以需要調、需要諧,最後纔會有和,這與重均質性的“同”有着顯而易見的差別。同是指事物在各個層面上的無差別的同一性,常爲對靜態的現象或本質的描述,並不涉及動態的生成性的過程。而“和”因其需要調諧,因此表現出一種過程性,這一點在晏嬰的“和與同辨”中就可以看出來。晏嬰以作羹爲比喻解釋“和”的功用,但“和”並沒有辦法脫離其所處的過程,所以晏嬰要解釋“和”,得先描述作羹的過程。在這動態過程中,水、火、醯、醢、鹽、梅各元素以一種適當的比例相互爲用,最終才能形成“和”。

5、“和”的存在論內涵——“和生”

“和”還有與“合”十分接近的意義,表示“陰陽和合”,因而具有一定的存在論上的意義,不過此義較弱,不如以上幾種含義來得明顯。例如,《淮南子》中就有這樣的一段話:“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與成,必得和之精。”(《淮南鴻烈集解·氾論訓》)第一個“和”作爲萬物的生成方式,具有存在論的意義,正如漢高誘所注:“和,故能生萬物。”(《淮南鴻烈集解·氾論訓》)第二個“和”表示物自身的和合結構,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存在論意義。此外,莊子的“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莊子·天道》)也具有微弱的存在論意蘊。不過,莊子例子中的存在方式不是從普遍意義上講的,而只是可供選擇的一種(理想的)人類生存方式。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3

“和”的當代意義

1、自古以來,中國人已經把“和”落實到生活中,成爲中國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觀念,對中國人影響非常大。家庭內部有“家和萬事興”之說,人與人之間講“和氣致祥”,做生意講“和氣生財”,國家之間講“和衷共濟”。

2、儘管秦漢以後國家講“同”比較多,但是在處理國家、民族關係中,非常強調“和”,主張民族和諧,所以很多公主嫁到少數民族地區,用“和親”的方法化解衝突,對保障邊疆人民生活的安寧,有重要意義。明代鄭和下西洋,比美洲發現新大陸早好幾百年。鄭和到達的地方,並不是把那個地方變成我們的殖民地,都是傳達和平的主張,而不是像之後的英國,稱“日不落帝國”。鄭和到西洋各地,不僅沒有掠奪,還給他們很多東西,例如瓷器、絲綢等。清代,承德很多寺廟,如“外八廟”等都是主張民族和平。

3、新中國成立之後,“萬隆會議”上我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爲我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原則。我國奉行和平外交策略,主張國家之間的矛盾通過對話、談判來解決,而不是通過戰爭來解決。例如關於問題,老一輩領導人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就體現了和平與合作的意識。新中國處理國際爭端,都是主張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問題,這也是繼承了幾千年來和平外交的傳統。主張和平,並不是我們的權宜之計,而是歷來如此。國際上其他國家領導人、政治家們如果有智慧的話,應當從中國的過去看現在,從現在看未來,中國過去主張和平,現在主張和平,未來也是主張和平的。我們只是保衛自己的領土,而不會侵佔別人的`領土,不會侵略擴張,也不會稱霸。

和的理解內涵和作用 第3張
  

4、國家有和平纔會有發展,國家和平共處纔會安寧。現在埃及、敘利亞動亂,人民無法安定地生活,也就難以發展經濟。處理國內事務也是如此。“”,無法發展經濟,受害的是老百姓。改革開放之後強調安定團結,經濟就快速發展。

5、和平,是實現中國夢的保證。國家要富強,民族要振興,人民要幸福,必須安定團結,這就是要“和”。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轉型期,社會有很多矛盾、衝突、問題,如貧富不均等。這些問題不能通過對抗、暴力方式來解決,必須通過和諧的方式來解決。很多人採取對抗的辦法,對國家不利,對自己也不利。

我們講“和諧”並不迴避矛盾。正因爲有矛盾衝突,我們才需要“和”,“和”也是唯一的解決方法。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通過“和”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化解衝突。張載有句話叫“仇必和而解”,我們之間的矛盾衝突甚至仇恨,都可以通過“和”來化解。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經驗的總結和體驗。

人類在21世紀所共同面臨的衝突,錯綜複雜,千頭萬緒。概括起來有五大沖突和危機:文明的衝突,互聯網普及化,把世界聯成一片。這不一定就會消除不同國家、民族、宗教以及種族之間的衝突,有可能使不同文明傳統國家在某些方面衝突加劇;人與自然的衝突,造成了生態危機,人類以自我中心主義去征服自然,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平衡,自然不堪人類的蹂躪而報復人類,人類所釀成的苦酒,最終都要由人類自己來喝掉;人與社會的衝突,現代國際社會南北貧富不均,東西發達與不發達失衡,地區性的戰爭和衝突不斷,恐怖活動猖獗,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富的安全和社會發展;人與人的衝突,人情淡薄,道德失落,行爲失範,只講私利,爾虞我詐,坑蒙拐騙,人與人關係緊張,道德危機深重;人的心靈的衝突,現代人際疏離,老小失養,孤寡無依,加之競爭激烈,生活緊迫,人際緊張,人的精神世界極度空虛和孤獨。

“和而不同”、“和爲貴”的理念是化解這五大危機的利器。“和合”的人文語境是生命智慧的覺醒、時代精神的顯示、社會風尚的趨向。在後冷戰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網絡普及化,和平、發展、合作成爲世界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呼聲和訴求,而成爲時代的主題。中國在經歷浩劫性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