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試試這七個“腦洞大”卻有效的家庭紀律

試試這七個“腦洞大”卻有效的家庭紀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去十年中,作爲一個媽媽,我定下了許多壞的規矩,比如孩子們膽敢在臥室吃餅乾的話,我就取消他們在家裏吃餅乾的權利,兄弟姐妹不準打架等等。這些壞規矩都是失去理智或者威脅孩子時訂立的,其中有不乏有壓抑孩子本性的規矩。

試試這七個“腦洞大”卻有效的家庭紀律

然而,漸漸地,這些規矩都失去了本該有的效果,讓我不得不反省和總結,真正有效的規則,也許和我慣用的那一套方法大相徑庭。下面這七個情景,你一定焦頭爛額過,但換了一種指引和執行方式,一些教養難題就變得迎刃而解了。

規則一

目標:讓孩子建立“媽媽不是永遠有空”的意識。你擁有規律的上牀時間,以及給予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執行重點:幾點結束作爲“媽媽”的工作,哪個時間段是你的私人時間,由你來定。

當你改變自己之後,別人就不得不依照你的改變來調整自己的步調,這是讓這條規則變得有效的理論支持。

正因爲如此,你不需要告訴別人要怎麼做,但需要對你是否能夠遵守這個規則負責。

以往我會要求丈夫和孩子嚴格遵守上牀時間,好讓我有時間放鬆自我。事實上,告訴他們怎麼配合執行一個規則,一點用沒有。

但當我反過來看問題,制定一個既定的,也許很奇怪的規則,讓他們自己適應這個規則,事情就迎刃而解。

我家大孩子6歲小孩子2歲。我告訴他倆說美國工會剛剛制定了一項新的條例,晚上8點以後我就不用再做任何媽媽的工作了。

8點以前,我會盡責地完成作爲“媽媽”那套工作:給孩子讀書、玩遊戲、聽每個人的故事、給他們洗澡。

8點以後,我假裝事情已經不由得我掌控一樣地結束了“媽媽”的工作。“媽媽下班了,什麼都不能做了。”我會表現得像個過了12點就被迫變回原形的灰姑娘那般。

突然間,我6歲的兒子和我丈夫對於時間有了新的概念。而我女兒,一吃完飯就着急爲上牀做準備,這樣就能在我“結束工作”之前和我有更多的時間呆在一起看書。而對於我老公,他也意識到如果把事情拖到8點,他就得獨自帶兩個小孩睡覺。

現在孩子長大了,我也把“下班”時間延長,但是“媽媽不是永遠有空”的想法一直延續下來,並且融入到我們的家庭生活中。而對於我來說,能夠在忙碌的“家庭主婦工作”中獲得一些個人放鬆的時間和空間,哪怕偶爾幾次,都是非常大的犒賞。

規則二

目標:在幹家務活、忙工作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或者不讓孩子在你身邊無所事事,吵個不停。

執行重點:給出兩個對立的選擇,並不需要介意孩子選哪個,無論是留下來幫忙還是選擇自己去玩,都是孩子的選擇,他們有掌控的權利和義務。

當我忙於家務時,孩子經常會跑過來讓我幫忙找洋娃娃的鞋子,或者和他一起拼圖。

我曾經嘗試給家裏的五個小孩解釋,如果他們幫我疊衣服,我們就能很快一起玩拼圖了。但孩子們不想要幫我的忙,也不肯放棄想粘着我的念頭。這個解釋根本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基於孩子兩個重要的特質:

* 你不能強迫孩子幫你的忙,除非真的能幫上忙

* 他們真的想盡可能多地和你呆在一起

我給了想讓我陪玩的大女兒兩個對立的選擇:她可以選擇不幫我,但是也不能坐在那裏無所事事地看着。

要麼和我在一起疊衣服,要麼到別的地方去玩,她選了第一個。

規則三

目標:分配東西,沒有討價還價,沒有抱怨誰又分到了更多的食物,誰用了那個更漂亮的紅色杯子裝牛奶,誰穿了那件綠衣服。

執行重點:讓孩子不需要執著於“公平”這個抽象概念。

我的朋友,一個小學校長告訴我,在給家裏孩子分配東西時,可以無視他們討價還價的要求和不公平的抱怨。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時,我持懷疑態度,因爲這看起來太直接了。但是當我告訴抗議中的孩子,“你已經得到了你的東西,不能發脾氣,也沒得討價還價”時,孩子不光接受了這個現實,還把它當成了人生信條。

這個規則教會了孩子一個道理:生活是不公平的,沒那麼多討價還價。真理就是生活充滿了隨意的不公正,唯一能夠對“宇宙不公正”的規則作出的可接受的迴應就是:珍惜你自己所有的,不要發脾氣。

規則四

目標:避免不合時宜的干擾行爲,無論是玩耍的干擾,還是賭氣的干擾。

執行重點:“別在這裏”“請到別處去”的建議只是給了孩子一個選擇,而不是禁止他做什麼事情,比如禁止大聲喧譁抑或發脾氣,甚至也沒有拒絕孩子喧譁抑或發脾氣的行爲。

“一個草莓、兩個草莓、三個草莓……”有沒有媽媽和我一樣,在講電話時聽到孩子一遍遍地數草莓時,有種要把草莓砸成草莓醬的衝動?

我當然希望孩子們在我希望的時候愉悅地製造出“噪音”,但是我不認爲在我講電話的時候必須要和這些迷人的小傢伙聊天……

同樣地,在公衆場合,一羣孩子無顧旁人在哪裏嘶吼的場景也讓人挺難受的。

所以,當孩子們的玩耍不合時宜,並已經對外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擾,我會告訴他們:可以自由唱歌、打鬧、喊叫或者怪叫都行,但是不要在這裏。這個規則同樣適用於發牢騷、發脾氣和普通的撅嘴耍性子。

對於無理取鬧,長時間的鬧脾氣,我朋友對其四歲的孩子是這樣做的:“如果你準備好跟媽媽說話了,媽媽就準備好聽你說話了。”然後離開房間。

規則五

目標:繞過孩子要買東西的“乞求”和“懇求”。

執行重點:把注意力從嚴厲的對待,轉移到財政政策上。這樣做基本上改變了主題,不再是爭論爲什麼不該買,而是提出合理的家庭價值觀,讓孩子明白價值觀問題沒得商量。

這條規則持續有用,基礎是你要告訴孩子買某件他想要的商品是yes還是no,但是你們沒有商量餘地。如果孩子抗議,簡單冷靜地重複你的原則:金錢問題沒商量。成功關鍵是你需要有勇氣堅定決心並且不商量。

當孩子希望用自己的錢去買時,給出潛在的壞處。你可以給出購買建議,但是不要駁回他的選擇,除非關乎健康和安全。畢竟,你只是不商量金錢,他們也許做出了不恰當的選擇,但他們會從中學習。

(萌芽:在外出時讓孩子保持忙碌,能夠極大程度上避免“超市撒潑娃”的出現:戳這裏看看我是怎麼做到的)

規則六

目標:讓孩子停止發牢騷、無禮的行爲。

執行重點:這種做法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說的(前提是他禮貌地表達),並且讓自己對於孩子粗魯的表現“完全作廢”(忽略)。

當孩子命令你(不是請求)做什麼事情、發牢騷、用你不喜歡的方式跟你說話時,你要做的僅僅是表示不理解。

發牢騷和舉動粗魯的小孩肯定是想尋求關注,讓你幫助他們實現願望。當你強調不理解的時候,一方面可以把孩子的焦點轉變爲如何去做這件事之上,另一方面也是對他們粗魯表現的一種淡化,這是一種縮小事情範圍的方法。

所以冷靜地重複幾遍這句話,切記不要不自覺地提高了音量。這一條規則需要嚴謹持續的實行,才能達到效果。

規則七

目標:防止孩子說“我很無聊”,教會他自己玩耍。

執行重點:當你家娃意識到大千世界的神祕時,他們就不會感到無聊。同樣,這個做法轉換了爭論的中心,把對父母的挑戰(拿出所有玩具,幫我擺好,讓我看電視)變成孩子的挑戰。除此之外,如果小孩學會了自己玩耍,真的是沒!有!無!聊!這回事,而這個技能會成爲他一生的財富。

我的朋友告訴我,幫助孩子自己玩耍,是她教會孩子的少數正確的事情之一。

當第一次她的大女兒抱怨自己很無聊的時候,她僅僅是否認了這個事實。現在她會加上一句:沒有無聊這回事,只有失敗的想象力或者懶蟲跑出來了。

令人驚奇的是,至此以後孩子再也不會說“太無聊了”。不管怎麼表述,結果是一樣的:娛樂消遣的重擔直接落在了孩子自己身上,這正是你所希望的。

萌芽有話說

上面這位媽媽提到的七個奇效的家庭規則,不一定保證有效。但是,規則確實需要很多靈活的執行方式,也許換一種同一個規則,換一種更適合自己孩子的執行方式,效果纔會顯現出來。

不管制定什麼樣的家庭規則,使用哪種方法去幫助我們的孩子,我們都得以尊重孩子,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爲原則。讓一切家庭規則的落點都歸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吧。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