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漢字故事15篇

關於漢字故事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漢字故事1

太平軍北伐時,有一支部隊駐紮在儀徵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將請示行軍路線。主將正在與人談話,就隨手寫了一個字,交給小校。先行官從小校手中接過手令一看,是個“燒”字,大吃一驚:燒城?想再去問主將,又想軍令豈可更改。於是命令士兵每人準備一把柴火,三更造飯,四更飯畢,拂曉前燒城。天將亮,衆軍一齊點火,頓時煙焰瀰漫,百姓哭聲震天動地。主將大驚,急忙找來先行官查問爲何燒城,先行官拿出手令交給主將,一看,主將頓足大叫:“我之過,我之過!”原來,他在不經意之間,將“繞”字寫成了“燒”字!結果,好端端的儀徵城化爲灰燼。主將只好請求上級判處自己極刑。

關於漢字故事15篇

關於漢字故事2

關於漢字的故事: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取名字

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衆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於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複了。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zhà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當空、明亮闊大的意思吧。

2 關於漢字的故事:漢字詞語"竹竿"和漢字詞語"豬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爲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裏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後,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於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裏.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裏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裏!"

3 關於漢字的故事:四漢字的詞語“天心取米“帶來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着,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爲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4 關於漢字的故事:因爲錯誤字鬧出的笑話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唸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pa,是同音詞。但“枇杷”是一種水果,而“琵琶”則是一種絃樂器,意義和寫法完全不同。

5 關於漢字的故事:因爲漢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書寫字常把筆畫寫錯。一次造名冊,將“陳”字的“阝”寫在了右邊,被長官打了二十大板。書生從此記住“阝”是應該寫在左邊的,結果不幸又寫錯了“鄭”字,又捱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聶之人託他寫張狀子,文書大驚失色:“我寫了兩個‘耳’字,捱了四十大板,你又弄來三個‘耳’,要我命啊?!”

6 關於漢字的故事:萬字難寫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認字。第一天上學,老師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他兒子說:“這是個‘一’字。”他兒子學得很認真,牢牢地記住了,回去後就寫給老翁看:“我學了一個字——‘一’。”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第二天上學,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這回,兒子不覺得有什麼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兒子眼珠一轉,彷彿悟到了什麼,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簡單,孩兒已經學成了。現在不用麻煩先生了,免得花費這麼多的聘金請先生,請父親把先生辭退了吧。”見到兒子這麼聰明,老翁高興地準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滿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快偏西了,還不見兒子寫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兒子這是怎麼了?”等了又等,老翁終於不耐煩了,親自到兒子房裏去催促。 進得門來,老翁見兒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紙在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黑道道。兒子正拿着一把沾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着,一見父親進來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麼多,他爲什麼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劃,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劃!萬字真難寫呀!”

關於漢字故事3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爲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爲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爲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爲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爲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着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爲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歷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爲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裏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爲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爲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漢字的演變:

【原文】壞,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燒,從土、不聲。

【原文】垚,高也,從三土。堯,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又如:金→鑫,木→林→森,水→淼,火→炎→焱,又→雙,人→從→衆,乂→爻……。通常,字根相重表示“多”,三重表示“衆”。

⑸ “理”是“象、數”的擴展。漢字外延的演變主要是通過“理”來擴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裏明白、事情變得明顯……”等。

上述漢字演變的五個階段“音、形、象、數、理”,本質上也是創造漢字的五種基本方法。茲舉一例說明:

“貓→犭苗→犭艹田”字,“犭、屮、田”都屬於象形,貓叫聲“miǎo”,所以,“貓”聲定爲“māo”,造字時聲部用“苗”字表示。“苗→艹田”,音通“渺”,意爲“田中渺小之草”。貓可能是在神農氏農業耕種時期,才被人馴養用於對付損害農作物和糧食的老鼠的。定十二生肖可能要早於這個時期,這也許是貓沒被收錄的原因。漢字造字時,若兩個重疊表示多。“艹→屮屮”表示草多,這是漢字造字中“數”的概念。“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爲“可培育的人才”,蓋小孩、小苗相象,理則相通。這樣,“苗”字外延就擴大了,這是,“理”的例子。從“貓”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聲、形、象、數、理”五種基本造字方法,並能看到漢字演變的歷史沿革。

關於漢字故事4

我剛學漢字的時候,還不知道漢字的博大精深與廣泛。只是跟着媽媽學習了幾個簡單的漢字。

剛學會說話的時候,我吐字還不清晰,只是咿咿呀呀地念,後來就好多了!激動地媽媽抱着我歡樂地笑了。

從小,是媽媽教我認字,我開始只是認幾個簡單的字,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認的字越來越多,在一年級的時候,我曾在班上的認字大賽中榮獲第一名,從而獲得了錛側獻執笸躪紓的成號。

在人字上有是有的字不認識,那不要緊,可是,寫錯字的話就回鬧出很大的笑話。在一二年級的時侯,我老寫錯的字是錛傉癸紓字。我寫錛傉癸紓字的時侯,會把錛傉癸紓字寫地多一撇。爲了這個,老師經常批評我,後來改了,這件事就算完了。

對於不寫錯別字,不挨批。我們得心平氣和地寫才能沒有錯別字。

從我從小到的和漢字的接觸來看,我體會到:中華漢字,博大精深,廣泛,從中會念錯、讀錯。所以,在學習上,我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錛側險騭紓。所以,我們在學習上要認真,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朋友們,你有沒有和漢字有趣的故事呢?說出來聽聽!

關於漢字故事5

中國古書裏都說文字是倉頡創造的。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創造了文字。

漢字的起源有種種傳說,中國古書裏都說文字是倉頡創造的。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創造了文字。有的古書說,倉頡創造出文字後,由於泄漏了天機,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還有一種傳說,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啓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這種種傳說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慢慢地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從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國考古工作者多次發掘了半坡遺址(今西安市東郊半坡村北),發現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創造了具有文字性質的劾劃符號和繪畫、雕塑、裝飾品等藝術作品。半坡人的刻劃符號多保留在彩陶上,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國文字。

近年來,中國在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處遺址裏發現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個圖象文字,共發現了10多個單字。這些文字是按照實物的形狀描繪出來的,所以稱爲“象形字”。字體的結構與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徵。

關於漢字故事6

教書先生寫錯字

從前,有個教書先生,常念別字,誤人子弟.後來,有人把他告到縣官那裏,縣官傳他到大堂審問.

“你教書經常念別字嗎?”

"不不,絕無此事,純屬子虛鳥有!”

“什麼,鳥有?你把烏字讀成了鳥字,當堂出錯,你認打還是認罰?”

先生怕打,戰戰兢兢的說:“認罰!”

縣官提筆批下:“罰雞三隻,兔兩隻.”

先生回家拎了一隻雞來.

縣官一看,責問道:“怎麼就送一隻雞?”

先生回答:“大人你不是寫‘雞三隻,免兩隻’嗎?”

縣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縣官寫字太潦草

縣官寫字太潦草。一次準備宴請客人,就寫了條子派吏役去買豬舌,其中“豬舌”的“舌”字寫得很長,吏役以爲是買豬千口。便遍鄉尋買,也只是買到500口。他便到縣官那裏哀求,想讓他把要求減半。縣官大笑說:“我讓你買豬舌,怎麼看成買豬千口啊?” 吏役回答縣官:“以後若要去買鵝的話,寫字千萬要短些,不要寫作買‘我鳥’!”

無賴當官

從前,有一個無賴,仗着自己有親戚在朝裏當官,經常無緣無故地欺侮老百姓。一天,他路過一片荒山,見一個農民在山上打柴,他硬說這片荒山在他家的祖墳後面,在山上打柴會破了他家的風水,不讓農民打。農民爭辯這是無主的荒山,歷來有“誰打柴歸誰”的規矩。於是,這個無賴又大耍起無賴來,操起農民的扁擔,往農民身上打。農民手急眼快,順勢舉起斧子去擋,“哎喲”一聲,無賴的左胳膊鮮血直冒。原來,農民的斧子沒有及時收住,把無賴的胳膊砍傷了。無賴怎麼會甘心吃這麼大的虧呢,他一張狀子告到縣裏,想叫知縣重重治農民的罪。知縣是個清官,他平時就知道這個無賴的爲人,非常同情受欺侮的農民。他很想幫這個農民的忙,可農民用斧子砍傷了人這是事實,不治罪也不好辦。知縣對狀子看呀看呀,忽然,他把眼睛停留在“用斧傷人”這幾個字上。於是,一條妙計便想好了。他對無賴說:“你先回去,我一定照狀子認真處理。”無賴在家裏等了好幾天,也不見知縣治農民的罪。他再去縣衙問。知縣把驚堂木一拍,氣乎乎地說:“你告他‘甩斧傷人’,甩斧是無意的,何罪之有?”無賴被搞得莫名其妙,原來是知縣將“用斧傷人”改成了“甩斧傷人”。

皇帝寫的錯別字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爲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見圖)。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魚字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如果說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說不過去。原來這裏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 “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爲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明天有大事要用

有個識字不多的人,花錢買了個縣官當。一次升堂審案子,文書送上了原告、被告、證人的名單:原告鬱工耒,被告齊卞丟,證人新釜。

開始審案了,縣官叫原告鬱工耒上堂,卻錯喊成:“都上來!”聽了這一聲喊,原告、被告、證人三個一齊走上堂來。縣官生氣了,說:“縣太爺我在叫原告上堂,你們怎麼一起上來了?”文書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不好直說縣官念了錯字,上前圓場說:“大人剛纔叫都上來,他們自然要一起上來。原告的名字,另有別的念法,他叫鬱工耒。”縣官明白是自己唸了錯別字,礙於面子,不好當面改正,於是改叫被告齊卞丟,卻又錯喊成“齊下去!”聽了這一聲喊,原告、被告、證人三個一起下堂去了。縣官又生氣了,說:“縣太爺我在叫被告,怎麼三個人一起下去了?”文書見狀,只好又上前圓場說:“大人,這被告的名字,也另有念法,他叫齊卞丟,不叫齊下去。”縣官知道自己又出醜了,想通過傳喚證人來挽回點面子。可是一看證人的名字,縣官傻眼了,愣了半天也沒個主意,只好問文書說:“你倒說說看,這證人的名字,該念個什麼?”文書說:“他叫新釜。”縣官聽了,如釋重負地說:“我就估量他的名字一定也另有念法,果然不錯!不然的話,這‘親爹’,我怎麼叫得出來?”

白字秀才

北宋時期,杭州有一個叫白文秀的人,他聽說知府蘇東坡常常和文人雅士一起吟詩作賦,他也想去湊湊熱鬧。

白文秀拾人牙慧,東拼西湊,寫成了一篇文章,高興地來到知府官邸。求見知府大人。見到蘇東坡,他捧起自己的文章說:“拙作一篇,請老師批點。”東坡接過文章,一看標題:“讀《過泰論》”,大惑不解,但很快就明白是白字先生把“秦”字寫成了“泰”字。於是笑着說:“當年秦朝發生災害,大水淹了莊稼(,難怪,難怪!”再看文章,文理不通,錯別字連篇,大倒胃口。蘇東坡不好說什麼,一言不發地把文章還給了白文秀。白文秀心想,好歹也要請他寫幾句,日後也好炫耀一番,於是央求說:“老師,當今天下識才者少,妒才者多,一篇好文章如果沒有名人推麓,就好比是一張廢紙,好歹請老師美言幾句。”東坡一聽,就知道這個白字先生把推“薦”的“薦”混爲“麓”了,不覺好氣又好笑,鄙夷地看了白文秀一眼,揮筆在文稿上寫了九個字:此文有高山滾石之妙!

白文秀見了,喜不自勝,一迭連聲地感謝蘇東坡,可他說出來的卻是“勞罵,勞罵!”,原來這位白字先生又“罵駕”不分了。

拿了東坡的批語,白文秀到處去炫耀,可是別人看了,常常是嘻嘻一笑,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白文秀好生奇怪,拉着別人硬要問個爲什麼。有一個人被纏不過,說:“你在到處炫耀,你知道這批語是什麼意思嗎?”“什麼意思啊?”“想想高山滾石是什麼聲音?”“高山滾石的聲音是撲通,撲通。”“對啦,蘇大學士是在說你的文章‘不通不通’嘛!”白文秀羞得無地自容,滿臉通紅地離開了。

關於漢字故事7

羅馬皇帝派了一位大使,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按禮儀向孔夫子下跪,請求賜予文字。此時孔夫子正在吃飯,口無二用,無法答覆,於是用筷子夾了幾莖豆芽菜放在大使的帽子裏。大使帶回羅馬,就成爲今天流行全世界的羅馬字母。

另外傳說,西方《聖經》裏諾亞方舟的故事,在漢字裏早有反映,說漢字的“船”字,左邊的“舟”就是諾亞方舟,而右邊的“八”與“口”,正是諾亞的一家八口。

關於漢字故事8

1.在一個小縣城,由於發展問題,連老師說的普通話都不標準。有一天上體育課。體育老師喊:“全體豆油注意,把餛飩燉整齊!。”(全體隊友注意,把橫隊對整齊

2.在一個熱鬧的集市上,一個賣魚的喊道:“鮮魚!”這時,一個賣泡泡糖的緊接着喊:

“泡糖! (泡湯)”那個賣魚的聽了,對那個賣糖的人說:“哎,你爲什麼說我的魚泡湯了啊?”他們越吵越兇。就在這時,一個賣豆芽的又喊道:“豆芽! (鬥呀)”一位治安員走了過來問:“還有誰在和他們吵架啊?”正巧一位賣油果的喊道:“油果! (有我)”治安員聽了以後說:“那好,把你們四個一併帶走!”

3. 教練說:“一班殺雞,二班偷蛋,我來給你們做稀飯。” (翻譯:一班射擊,二班投彈,我來給你們做示範。)

4.古時有一位新上任的縣令,讓手下的管家買一根竹竿。由於縣令是外地人,口音與當地不同,管家將竹竿聽成了豬肝,於是到集市上買了豬肝,順便敲詐了兩隻豬耳朵,放在自己兜裏。回來後,縣令大怒,說:“誰叫你買豬肝,你兩隻耳朵哪裏去了?!”管家一聽,嚇壞了,忙從兜裏掏出兩隻豬耳朵獻上,說:“兩隻耳朵在這裏。”

5.有一個外國女孩嫁到中國來,在吃早飯時,對於不會吃油條的她被指點:“你蘸着吃。”

她馬上站起來,又被告訴:“你蘸着吃!”她一頭霧水,委屈地說:“讓我站着吃,我已經站起來了,還要站到哪兒去?”

關於漢字故事9

(一)關於漢字組成的故事

中國的文字傳說最早是倉頡創造的,自從有了文字,人類纔開始真正進入文明時代。倉頡造字開創了我國文字的先河,是中華文明史的源頭。岐山縣城南三華里處倉頡廟中的一通石碑,就記錄了倉頡造字的傳說。

據典籍中的神話傳說,倉頡,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史書記載,倉頡面長四個眼睛,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爲“文祖倉頡”。

遠古時候,人們只會說話,不會寫字,要把事情記錄下來很不方便。傳說有一次,倉頡的母親出外採桑,倉額一人在家編筐。突然,一位同年好友跑來告訴他,山上的一隻猛虎將本村一頭黃牛咬死吃掉了。倉頡十分氣憤,約了夥伴去除害。臨行前,他在西牆上畫了一隻老虎,又畫了一個圓圈,裏面點了一點,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陽落山才能回來。倉頡的母親歸來,見牆上畫了一隻老虎,旁邊還有一口井,誤以爲自己的兒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氣得暈了過去。傍晚,倉頡打獵歸來,見娘臉色蠟黃,氣息奄奄,忙問有何傷心事,娘說明了原委,由於過度驚嚇,不久便去世了。倉頡既後悔又難過。從此,他便騎着驢騾,離開家門,體察各地風土人情,記錄方言土語,立志要造出字來。

那時沒有紙,倉頡便把蒐集到的資料記錄在樹皮和葦葉上。驢騾馱得過重,行到今岐山縣境內倉頡廟村時累死了。倉頡不能繼續前行,便尋了座茅草房住下,從早到晚寫寫畫畫,忙着造字不停。當時,他正琢磨着“出”和“重”兩個字,山上架山本該爲“重”,遠行千里本該爲出門在外的“出”,但由於青蛙的聒噪擾亂了他的思緒,把這兩個字給弄顛倒了。他一氣之下,飽蘸了濃墨,狠勁向旁邊的池塘中甩去。墨點子把青蛙的嘴全都油墨了,青蛙這纔不叫了。至今,這裏的青蛙嘴全是黑的,有詩云:“倉頡造字思緒濃,小蛙咯咯叫不停,神筆輕點墨封嘴,從此閉口永無聲”。據說,倉頡在這兒造的字非常多,民間有詩爲證:“倉頡造字一石粟,孔子讀了七鬥七,剩下二斗無用處,撒到鄰邦贈外夷。”

關於倉頡及倉頡造字,在許多辭書典章中均有論述。《呂氏春秋·君守篇》中述“倉頡作書”。《淮南子》記載:“史皇生而能書”。《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黃帝的記事官員倉頡,看見鳥獸的瓜印蹄遠之跡,知道了從事物的本質及外在表現形態來區別各種不同的事物,這纔開始創造了文字。

(二)關於漢字組成的故事

相傳,上古時期有一條河名爲繁水河(今南樂縣樑村鄉吳村北),依河定居着一個部族,他們靠種植農業和打魚捉蝦繁衍生息。部族首領倉頡,二目重瞳,且是睜目降世,衆人皆稱奇事。

少年時代的倉頡聰明過人,且擅於描摹繪畫。有一天,倉頡與同伴在繁水河旁打鬧玩耍,忽然從河水中游出一巨龜,同伴見狀驚慌而去,獨倉頡於沙地上畫巨龜形狀。這巨龜受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已成靈物。它睜目細看,見倉頡生得虎頭燕頷,日月角起,伏犀貫頂,大耳垂肩,二目重瞳猶似電閃,心中大悅,說道:“天生你大貴之相,必委以重任。今天下有一聖賢之君,以土爲德,名爲黃帝,你將來可投奔於他,定成大器。”說罷,那龜飄然而去。

後來繁水河氾濫,部落之民無法棲身,四散逃亡。倉頡投奔了黃帝。黃帝知其擅長描摹繪畫,而且聰明過人,就封他爲史官,負責結繩記事。倉頡就把大事在繩上打一個大結,小事打個一小結,特別的事情則打一個特別的結,凡事相連就打一個連環之結,甚是細緻。

有一年,蚩尤請出風伯和雨師,縱起狂風暴雨,困住黃帝,搶走了大批的牛羊和人民。黃帝不服,讓倉頡帶上結繩前去評理。那蚩尤爲人狡詐,否認搶走了牛羊和人,倉頡拿出結繩上前理論,蚩尤卻說如果能叫出人的名字和牛羊的顏色,就立即送回。由於結繩記事簡單,無法記得那樣詳細,結果黃帝與倉頡失敗而歸。此後,倉頡決心研究出能詳細記事的辦法。

有一次,倉頡到陽虛山,只見河水濤濤,滾滾東去,忽見一隻大龜揹負一丹書前來,倉頡上前相拜,認出是曾經點化他投奔黃帝的那隻靈龜。倉頡便說,爲創制詳細記事的辦法而苦惱。靈龜就把揹負丹書賜給了倉頡。丹書全用紅色寫成,故稱丹書,文字深奧,凡人不能認讀。得丹書後倉頡廢寢忘食,朝夕研讀,常仰觀天上奎星圓曲之勢,俯視山川脈絡之象,又旁觀鳥獸魚蟲之跡,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繪寫,造出各種不同的形勢。歷經九千九百九十九日,方成文字。成字那夜,狂風呼嘯天下粟雨,神鬼亂號。

後來,黃帝得知文字造成,召見倉頡問道:“聽說你借靈龜神書,方成文字,可否一觀神書?”倉頡把丹書呈上。黃帝觀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寫些什麼,就讓倉頡解說其中的原故。倉頡說:“此乃六體六字之式。一是象形,是用摹擬事物形狀方得一種造字法。如日像一輪紅日,月像一彎新月。二是假借。是用借字表音的辦法造字。三是指事,是用符號標出事物的特徵。四是形聲,是用意符和音符組成新字的一種方法。如:“賞”字,“貝”是意符,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與錢財有關,“尚”是音符,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五是會意,是合字表義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借日月之強光,來表示“明亮”的意思。六是轉註,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通可以互相訓釋的山有之字。如“老”可以訓“考”。天下禮儀歸於文字,文字必歸於六書類。黃帝聽後高興地說:“你將六書更加詳解,佈教天下。民得文字,如眼重明,此乃萬世之功也。”

關於漢字故事10

有關於漢字的故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取名字

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衆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於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複了。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曌:zhà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當空、明亮闊大的意思吧。

 有關於漢字的故事:"竹竿"和"豬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爲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裏該有數吧!”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離開肉鋪後,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於是便將豬耳包好,塞進口袋裏。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裏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裏!”

有關於漢字的故事:“天心取米“帶來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帝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帝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帝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着,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爲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有關於漢字的故事:因爲錯別字鬧出的笑話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唸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pa,是同音詞。但“枇杷”是一種水果,而“琵琶”則是一種絃樂器,意義和寫法完全不同。

有關於漢字的故事:因爲漢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書寫字常把筆畫寫錯。一次造名冊,將“陳”字的“阝”寫在了右邊,被長官打了二十大板。書生從此記住“阝”是應該寫在左邊的,結果不幸又寫錯了“鄭”字,又捱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聶之人託他寫張狀子,文書大驚失色:“我寫了兩個‘耳’字,捱了四十大板,你又弄來三個‘耳’,要我命啊?!”

 有關於漢字的故事:團字和圓字的漢字故事

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

“員”說:“我不認識你啊?”

“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閤家團圓,怎麼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關於漢字故事11

1.有個外國人到中國來,給自己取了箇中國名,叫魏茂。他在中國找工作。他來到一個公司裏,一個人問他:“你姓什麼?”他回答:“我姓魏。”“魏什麼?”“爲什麼?難道我姓魏也要說爲什麼嗎?”

2. 一日與一外國朋友去館子吃水餃

漂亮的服務小姐前來詢問。朋友總是不放過任何練習漢語的機會, 搶着說,“睡覺多少錢? “

小姐大窘,既而十分生氣, 我趕忙解釋,他是問水餃多少錢。

3.有一位黃先生,他兒子叫黃軍,他經常帶兒子乘8路公交車,所以經常有這樣搞笑的鏡頭:黃先生帶着兒子走向車站,看見遠處公交站臺駛進一輛8路車,立刻對身邊的兒子大喊:黃軍,快跑,8路來啦!

4.有個人叫阿爽,一天他死了。 他的家人在家裏放聲大哭:“爽啊!爽啊!” 他們的鄰居看到了後就問他們發生什麼事情了。 他們說:“爽死了,爽死了。”

老李家的門是塑料做的,老李說:“我家的門是塑門。”老張家的門是柳木做的,老張說:“我家的門是木門。”老王家的門是磚頭做的,老王說:“我家的門是磚門。”老劉家的門是鋼做的,老劉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5.師範學院的學生說:我是“師院”的 。鐵道學院的學生說:我是“鐵院”的 。職業學院的.學生說:我是“職院”的 。技術學院的學生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關於漢字故事12

在一叢茂密的綠蔭之下,兩位聰明的學者席地而坐,相互打着手勢,似在熱情地探討着什麼。左首是蒼頡,右邊是沮誦。相傳他倆就是中國古代文字畫的創造者。

蒼頡,是黃帝的史官,也稱作史皇。據說他長有四隻眼睛,能夠洞察世間的纖毫,預知歷史發展的脈絡。他在童年時代就聰敏超羣,喜歡在地上寫寫劃劃,但總感到遺憾,人間尚無文字啊!青年時代,他愛動腦筋,思考各種問題,尤其對人們使用的語言應如何記錄下來非常熱心,他總想有對人們使用的語言應如何記錄下來非常熱心,他總想有一天要造出文字來。他還善於窮究天地星辰的變化,考察山川水流多姿多變的形態構造,鳥獸植物的生長習性,這些,爲他後來創造文字奠定了基礎。

沮誦,也是黃帝的近臣,思想敏捷富有創造精神。長期以來與蒼頡朝夕切磋,研究治國方略,情投意合,結下了深厚友誼。

這個時候,黃帝剛剛打敗蚩尤,開始建設昔日的破碎山河,他讓妻子嫘祖種桑養蠶,紡織各種漂亮的衣裳;讓伶倫截竹作笛,使民間能聽到音樂;還讓巫彭研究醫術,爲百姓治病除疫。黃帝又召開了多國的首領會議,共同商討事情,很類似一種結盟會,後人就說這是“萬國盛會”。他想以文治武功統治神州,並號召子孫們爲富饒的黃土大地奉獻一點力量。可在這一系列的活動和日益擴大的交流中,都靠的是結繩記事,結果造成極大的困難。

面對神州大地的開發需求,蒼頡和沮誦決心製造急需的文字。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仔細研究了前人以繩記事的原理,思考了創造文字的所有條件。他們發現,如馬、車、魚。鳥的形狀,比較簡單直觀,就可按形造字;而世界上許多物質的不同造形,也都可以用一種形象的圖案來表示。當他們看見鳥留下的足跡後,又得到啓發,便照鳥足模擬了一個“爪”字。接着,他們又收集前人的一些記事符號,分門別類,修改剪裁,造出了記事類的最初文字胚胎;他們把動物和一些物體的形狀進行抽象概括,描繪成了象形文字;把河流江海的流勢和波濤的起伏,匯融成水流的文字;把天地之間,日月之變、四季交替的這些自然現象,也都變成了各種天文的形象;又把禽鳥虎豹蟲蛇的各種形態,造成有靜有動、奔騰豪放的形態文字;把表達人們思想活動的一些內容,用抽象的文字來表示,如把山字描寫得三山並立,把水字寫成了橫向流動的水紋。這樣,他們就使我國產生了古老的圖畫文字,使人們能夠用圖畫記載歷史、法律,下達詔書,頒佈政令,統一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

據說,蒼頡的偉大創舉引起了天地鬼神的巨大震驚。天上突然下起粟米雨來,鬼也嚇得夜間啼哭。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爲天怕人們拋棄農耕去追求用錐刀刻寫文字的小利,就先降點備荒的糧米;而鬼向來作惡多端,怕有了文字會被彈劾,而遭受淪入地獄的熬煎之苦。因此,這蒼頡的發明就成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同時,也標誌着人們走向了有文化的古典文明的時代。

整個畫幅帷慢遮掩,紋飾精細,有着鮮明的裝飾效果。畫中的人物手勢傳神,衣紋滑動流暢;景物樹木枝葉繁茂,花蕊碩碩,很自然,也很有韻味。

關於漢字故事13

團字和圓字的漢字故事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

“員”說:“我不認識你啊?”

“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閤家團圓,怎麼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關於漢字故事14

(1) 結繩說

神農氏是七八千年前的傳說人物,相傳他教會人們種田、治病,還讓人們用結繩記事法來治理社會。文字起源於結繩,這種說法早已有之。《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央央。”《莊子勝篋篇》:“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留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據此,上古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用結繩記事,神農氏是用結繩的最後時代。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也說:“神農時結繩爲治而統其事。”關於結繩這種記事方法如何施行,《周易正義》引《虞鄭九家易》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衆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不過,把結繩與漢字的起源聯繫在一起的說法比較晚,晚近學者朱宗萊在《文字學形義篇》中說:“文字之作,肇始於結繩”。這才明確地把結繩作爲漢字的起源。

(2) 八卦說

伏羲在結繩記事的基礎上,“畫八卦造書契”(朱熹《通鑑綱目》)。《史記》中還說“太吳伏羲氏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紋)章,地應以龍馬負圖。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爲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書契以代結之政。書制有六,一日象形;二日假借;三日指事;四日會意;五日轉註;六日諧聲。使天下義理,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這也就是說,文字是由八卦而造出來。 河圖洛書說

《周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黃河魚龍獻“圖”,洛水靈龜獻“書”,這個神話反映了古人的書畫同源觀念。唐蘭先生在《古文字學導論》中明確指出:“文字起源於繪畫,到統一的國家出現後,和語言結合,就產生了可誦讀的真正文字,文字的產生,由於自然的趨勢,而不是一兩個人所能創造的。”

(3)伏羲造字

關於伏羲造字的故事,我們最常見到的是這樣的: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是用結繩記事的。多一隻羊,打一個小結;多一頭牛,打一個大結。結滿十個小結就打一個圈,十個圈就是一百。人們把繩子掛在牆上,一家的賬目就清清楚楚了。可是時間一長,繩子被老鼠咬斷了,家家的賬目全亂了。爲了弄清賬目,人們之間互相爭鬥起來,你打我,我打你,天下大亂。

有個大神叫伏羲,看到人們這樣爭鬥,心裏很着急,他躺在天台山頂想辦法。他看看天,天上有太陽,有月亮,太陽只有一個,就畫了一個小圈表示一。加上月亮是兩個,畫兩個小圈就是二。三個小圈是三,四個小圈是四。可是畫圈太麻煩了,就改畫點,後來又改畫線。這樣,一、二、三……數字就造出來了。可是數字大了,就要畫很多劃,比如,十就要畫十劃,多麻煩呀。伏羲又開動了腦筋。他看看自己的手,有五個手指,四指併攏是一條線,拇指橫生在另一邊,就成了一個“丫”,伏羲就用它來表示五,“丫”一造出,“十”字、“廿”字也造出來了,這就簡單多了。

可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光有數字還不行,還得有其他的字。伏羲又看看天,看看地,按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羊、魚、牛、人等幾百個字。伏羲心裏可高興了。正在伏羲得意的時候,有個小孩來找他,小孩說:“伏羲王,你造的字恰當不恰當?”“你說恰當不恰當?”“我說有很多字都不夠恰當。”“哪些字呢?”“比如‘牛’只有一個角,‘魚’卻有四隻腳,‘羊’字有六隻腳。”伏羲沒有想到,這個小孩比自己還要聰明,連忙問:“你是誰?”小孩回答說:“我叫倉頡。”“啊,倉頡,那你就把我造錯的字改過來吧.“伏羲王,你已經造的那些字,人們都用習慣了,就不必再改了。以後你就不必再造字了,還是由我們人類自己來造吧。”倉頡說。伏羲沒辦法,只好同意讓人自己去造字。人自己造的字,一個一個都很恰當。據說在所有的字中,倉頡造的最多,所以後來人們只說是倉頡造字了...

關於漢字故事15

因爲漢字而被打了板子一文書寫字常把筆畫寫錯。一次造名冊,將“陳”字的“阝”寫在了右邊,被長官打了二十大板。書生從此記住“阝”是應該寫在左邊的,結果不幸又寫錯了“鄭”字,又捱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聶之人託他寫張狀子,文書大驚失色:“我寫了兩個‘耳’字,捱了四十大板,你又弄來三個‘耳’,要我命啊?!”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