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什麼是幼兒期

什麼是幼兒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幼兒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要學會給孩子減負,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下面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幼兒期。

什麼是幼兒期1

  一般將1~3歲定義爲幼兒期

在幼兒期,個體的生理不斷地發展變化,身高、體重在增長,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逐漸接近於成人,肌肉、骨骼越來越結實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結構和功能不斷成熟和發展。幼兒大腦重量在繼續增加,3歲時爲1011克,到6、7歲時能達到1280克。這時皮層細胞的纖維繼續增長,分枝增多,並不斷地髓鞘化;皮層細胞之間的聯繫增多,分析綜合活動日益完善,皮層各葉相繼成熟,皮層抑制功能迅速發展。這些,爲幼兒的心理髮展提供了條件。 幼兒頭顱的發育與其它部位相比,處於領先地位。

1--3歲內頭圍全年增長2釐米;以後直到15歲,僅增4--5釐米,達到成人的頭圍。出生時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小1--2釐米;1歲左右小兒的胸圍趕上頭圍;1歲後只12歲胸圍超過頭圍。牙齒的發育可以反映骨骼的發育情況。1歲時嬰兒應出6--8顆乳牙;2歲半時20顆乳牙應全部出齊。顱囟的變化反映了顱骨發育情況。一般1歲半的幼兒顱囟都應閉合。

什麼是幼兒期

體格生長速度減慢仍穩定增長:體重穩定在每年增長2kg左右,身高穩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嬰兒時期旺盛的食慾相對略爲下降。從會走、會跳、會跑開始,接觸外界環境相對增多。神經心裏發展迅速:語言、記憶及思維想象力、精細運動等發展增快,對外界環境產生好奇心,好模仿,趨向智能發展過渡。隨着年齡的增長與周圍交往增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情感多樣化,易產生同情感、榮譽感、信任感,正確引導下,可逐步區別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

筆者希望廣大的女性朋友們要了解的就是這方面的相關知識,一旦出現身體的不適就要馬上進行治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什麼是幼兒期2

一、 幼兒期依戀的表現

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寶寶處於依戀關係明確期。在此階段,寶寶對特殊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由於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他們可以去主動接近親近的人和主動探索環境,同時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從此點出發,去探索周圍世界。當有安全需要時,又返回看護人身邊,然後再進一步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離開照看者時感到不安,對陌生人的採取謹慎與迴避的態度,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反抗、緊張、恐懼。

兩歲以後,寶寶的依戀則表現爲目的協調的夥伴關係。寶寶能較好地理解父母的願望、情感和觀點等,同時能調節自己的行爲。比如他能夠忍耐父母遲遲不給予注意,也能夠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離,他相信父母會回到他身邊。

什麼是幼兒期 第2張

二、依戀的類型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通過對寶寶的依戀行爲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寶寶的依戀行爲可以分爲三種類型:

(1)A型(迴避型):約佔20%,這個類型的寶寶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裏獲得安慰。當分離後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採取迴避態度。

(2)B型(安全型):約佔70%,當最初和母親在一起時,這個類型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玩,無煩燥不安表現。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並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寶寶很容易被安慰。

(3)C型(反抗型):約佔10%,這個類型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後,他們感到強烈的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不同的依戀類型影響着寶寶在其它方面的行爲。例如:B型寶寶傾向於和父母有良好關係,他們常遵守規則,也願意學習新的東西,這類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C型寶寶則經常用焦慮和反抗來對待父母的幫助,母親剛剛回來時,他可能會用盡所有時間在同母親生氣和親呢之間交替,而不是同母親玩。A型寶寶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爲他們的被動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

什麼是幼兒期3

幼兒期道德的發展

l歲寶寶還沒有道德的判斷,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麼道德行爲。寶寶的道德行爲和道德判斷是在掌握語言以後逐步產生的。當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爲的時候,成人就有愉快的表情並且用“好”、“乖”這些詞給予獎勵;當寶寶做出不良的行爲的時候,成人就有不愉快的表情,並且用“不好”、“不乖”這些詞給給予批評。

在這樣的過程中,寶寶逐漸養成一定的道德習慣,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場合,寶寶就能不加遲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爲來。而對於不合道德要求的行爲,則會採取一種否定的態度。

幼兒的道德判斷是在與成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的。凡是

什麼是幼兒期 第3張

成人表示讚許並說“好”、“乖”的行爲,寶寶便認爲是好的行爲;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責並說“不好”、“不乖”的行爲,寶寶便認爲是壞的行爲。因此“好”、“不好”是寶寶最初的道德判斷中的兩大類別。3歲的寶寶已經能把人分爲兩類:好人和壞人,例如說,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壞蛋。

但寶寶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爲還是比較簡單的,不能對他們提過高的要求。寶寶還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則,成人只能用簡單明瞭而具體的事例來使寶寶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寶寶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爲也是不穩定的,經常需要成人加以鼓勵和督促。比如,當寶寶看見別的孩子折花的時候,他會說:“媽媽說的,拆花就是不乖。”但是也可能過了一會兒,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來。

總之,在幼兒期要用合乎寶寶年齡特徵的方法來培養寶寶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良好的道德行爲,同時也不要要求太嚴,期望過高。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