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誇孩子不能只會說你真棒

誇孩子不能只會說你真棒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誇孩子不能只會說你真棒,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育兒方式不夠周全,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在說明孩子成長的不足,要教會孩子克服這些困難,寶寶的情感認知還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看完誇孩子不能只會說你真棒,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誇孩子不能只會說你真棒1

寶貝第一次學會說話時,你稱讚:“你真棒”;

當寶貝第一次幫你掃地時,你稱讚:“你真棒”;

當寶貝第一次完成一幅手工時,你還是誇“你真棒”

……

“你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裏,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

然而,這種看似對孩子好的誇獎言行,若是不講究策略和天時地利,效果會適得其反。

如何誇孩子,是家長們必須學習的一項功課。

誇孩子不能只會說你真棒

01、強調更具體的表揚,就事論事,越細節越好

“謝謝你幫媽媽收拾碗筷,媽媽很開心”

可能孩子只是游泳時比上一次快了一點點,媽媽就稱讚:

“孩子,你真棒。”

然而這樣只會形成對他人單方面的直接評價,並沒有讓孩子理解,這個結論來自於哪裏?爲什麼會這樣說?

與其讓孩子這樣無所適從,父母不如將對他們的誇獎具體到行爲描述上。

比如:

“寶貝,你現在游泳時手上姿勢更標準了,

而且換氣頻率也更加均勻了,比之前進步了很多,真棒!”

這樣不僅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自己的行爲,也讓孩子有了努力的方向,並且慢慢學會自我評價。

02、強調孩子實際的努力付出,而不是虛有的聰明

“答對了6道題,你很努力”

當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成功都用“你真聰明”的判斷式表揚來定義,那麼只會造成孩子“我太完美”的自負心理,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最後“坐吃老本”。

所以當孩子取得進步時,不要被喜悅衝昏頭腦,而遺忘了整個事件中孩子爲之付出的努力。

有效的表揚不僅能讓孩子自我激勵,更能教會孩子挑戰的意義。

03、強調是雙方合作的結果,教會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

“你和XXX配合的很出彩”

一個人無論多能幹,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和小夥伴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做得還不錯,那一定要抓住機會肯定孩子的合作溝通能力!讓他享受到合作的樂趣。

04、強調生活中的小事,讓孩子養成考慮周全的好習慣

“你記得帶傘,準備的真充分”

外出遊玩時,細心的孩子提前查看了天氣預報並帶了傘,成功防止了成爲“落湯雞”的下場。

可能這只是一次偶然,但這時家長的一句表揚,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重視細節問題,併爲日後孩子養成思慮周全的好習慣提供保障。

誇孩子不能只會說你真棒2

今天就具體和大家說說,怎麼誇是合適的。

01

只誇獎孩子可以改變的品質

我們習慣的誇獎方式之一就是,“寶寶好聰明”。

但這個誇獎的品質不是孩子後天努力可以改變的,一直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誇獎,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孩子怕輸,不敢接受挑戰。

因爲她覺得“我的聰明是天生的,我因爲聰明才被誇獎,那我要做的就是避免挑戰,避免任何會讓我不聰明的事情。”

這是誇獎準則中最關鍵的一條,下次當你吃不準到底自己誇寶寶誇的是否正確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誇寶寶的內容是她自己可以控制可以改變的嗎?

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她“努力、動腦筋了”等這些可以後天改善的品質。

02

使用描述性語句,強調努力的標準

我們還習慣非常籠統地進行誇獎,“畫的真好!”這樣的誇獎,孩子不知道被表揚的地方到底是什麼,從而他們不清楚今後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我喜歡你畫畫時拿筆的姿勢,很標準。”

這樣孩子就知道了“原來是我握筆姿勢得到了表揚,那我下次再畫畫時需要保持這樣的握筆姿勢。”

這個方法也特別適用於你希望孩子改進的地方。

比如小D有段時間總是依賴我幫助她完成拼圖,有一次她自己完成了,我就會特地這麼說,“小D好棒,獨自一個人完成了拼圖,全是自己做到的!”

其實她完成拼圖,我們誇獎的內容可以有很多,比如“動了腦筋”啊、“專心致志”啊等,但我特地挑了這個品質誇她,被誇獎的地方就會成爲她今後繼續努力的動力。

03

不要輕易誇獎太容易完成的事

有的家長三句話不離誇獎,孩子做了一件特別平常的事都會進行誇獎,

哇,寶寶會拍手了太棒了!

寶寶吃飯了,真好!

這樣高頻率的誇獎,其實反倒稀釋了誇獎的激勵性。

用一句大白話說,“孩子也不傻”,他們自己心裏有一杆秤,知道什麼是他們通過努力完成的事情,什麼是輕而易舉完成的事。

當我們誇獎他們輕易完成的事時,他們就會疑惑,“到底是媽媽太傻了都沒發現這件事很簡單呢?還是她覺得我很傻所以無法完成這件事呢?”

久而久之,她就會對你的誇獎免疫,覺得你其實“沒眼光”,不懂欣賞和誇獎。

04

不要過度誇獎孩子本來就喜歡的事

我從小就注意小D的餐桌禮儀,也讓她明白吃飯是個社交行爲。因此她特別喜歡外出和我們的'朋友一起就餐,每次都可以乖乖地坐着和我們一起吃完整餐。

我一開始每次都會誇她,“小D是個大孩子了,可以一直坐着和我們大人一起吃完整頓飯。”

後來小D的認知老師瞭解到了,特地提醒我,雖然一個2歲不到的孩子可以乖乖配合、不吵不鬧和大人一起吃完飯的確是個很好的行爲,需要鼓勵。

但是,需要把握這個度,過於頻繁地進行誇獎,會讓孩子對自己做這個行爲的動機產生疑惑:

“我到底是真的喜歡做這件事本身呢?還是我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才做的呢?”

有的孩子會因此改變對這件事的看法,甚至變得不再喜歡這件事了。

05

避免和他人對比的誇獎

我們還經常會犯的一個誤區就是誇獎時會進行比較,“你比哥哥完成的快,真棒!”

這個看上去的確是個容易激勵孩子的誇獎方式,但其實也是有它的弊端的。

這樣的誇獎讓孩子的關注點變成了“超過別人、贏過別人”而不是掌握這件事這項技能本身。

於是,他們所有的動機都出於爭一個輸贏,也就會出現怕輸、怕失敗、好勝心過強的問題。

回想我們這一代,父母們都是使用“挫折教育”的,對於誇獎真是非常非常吝惜。到了我們孩子這代,大家都會願意誇獎了,說實話,這是時代的進步。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認可、得到誇獎,這是天性,對於孩子更是如此。

但誇獎需要技巧,正確的誇獎方式可以激勵孩子變得更好,不斷自我挑戰;而“亂誇”卻會養成一個怕輸怕困難、容易驕傲的孩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