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

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孩子的創造力的很強大的,智力的大門需要通過鑰匙來開啓,如果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要急着處罰,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下面跟大家分享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的文章。一起來看下吧。

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

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1

“孩子們都是藝術家。”這是一位美術教育家對兒童畫之美髮出的由衷感嘆,是對無規無矩的兒童畫的質樸原始之美這一真諦的真實表達。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們沒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沒有技法的約束,他們就是畫自己所想,畫自己所見。對他們而言,畫畫沒有目的,而是一種情感的表達,語言的延伸。當他們對世界有了認識的那一刻,他們就開始了繪畫:一些線條、一些不規則的形狀、一些莫名的符號等等。那是他們自己的語言——一種被稱作塗鴉的語言。對小小孩們的塗鴉,我們往往可以接受和認可,即使他們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會認可那時在畫畫,並欣慰與孩子們那些天真的表達。然而,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的這種認可往往發生改變:我們往往開始用對待成人繪畫的眼光去衡量孩子們的“作品”,往往只看畫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準確,而對於畫畫中表達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往往會忽視。其實,畫畫只是一種形式,其目的是訓練孩子們去想象、去表現、去獲得創作的能力,而非錘鍊他們純熟的繪畫技法。

在幼兒園,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自己創作,卻換來家長冷冷的指責。也許一句“你畫的亂七八糟的是什麼東西”就能熄滅孩子指揮的火花,冷卻他們創作的熱情。看看孩子緊張的小臉,我意識到按老師的意願畫畫固然好,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但若孩子能畫出自己的所想所見則更有意義,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得以發揮。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該多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大膽的畫出來,我們不僅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要抓住孩子們創造契機,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把創造空間還給孩子。

把創造空間留給孩子2

創造力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根本的標誌之一,也是智力開發的最高目標。創造力的培養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整個民族和人類,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創造力人人皆有,但創造力的表現卻大有差異。創造力的培養除了部分受遺傳影響,主要取決於後天的'開發。重統一、輕個性,重書本、輕實踐,重分數、輕能力,重知識灌輸、輕主動創新的教育方式,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最大障礙。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的環境因素中除了社會文化和學校教育,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家庭的氛圍、家長的育兒風格與孩子創造精神的樹立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家庭不民主,對孩子控制嚴格,孩子的思維就會表現出呆滯、刻板、創造力低下的狀態;如果父母主張地位平等,允許孩子自由表現,鼓勵孩子大膽表達,支持孩子動手實踐,孩子的創造力就比較高。目前,由於父母受強調統一和服從的文化傳統的束縛,以及忽視個性的教育體制和方法的制約,對孩子的創造性發展十分不利。家長在家庭的範疇中保持孩子個性的舒展和思維的流暢,就顯得格外重要。

家長在給予孩子充分自由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大膽創新之外,還應提供適當的啓發和引導。家長可以做到的是:

1、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產生對事物運動的機理進行深入探究的動機。在“爲什麼”的驅使下,孩子渴求知識的補充,主動地學習和鑽研,這樣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孩子容易接受新事物,發現新問題,從而促進新一輪的學習和提問。孩子能提出問題,是創新的第一步。因此,家長在幼兒用一連串的“爲什麼”纏住你不放的時候,不要粗暴地打斷孩子:“煩死了,一邊玩去!”或敷衍孩子的刨根問底:“等你長大就知道了。”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別嘲笑孩子的問題愚不可及。其實兒童獨特的邏輯對成年人的創造性思維是有極大的啓發意義的。家長不妨享受和充分利用這樣的時刻,一來和孩子交流,從童真中獲得樂趣,另一方面學習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家長回答孩子問題時,需注意孩子的年齡和他的認知水平,用他能理解的方式給他答案。並不一定每個問題都馬上給出答案,有些問題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查詢,你可以提供一些渠道,比如書籍、網站或某位熟識的專家。讓孩子體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的喜悅,同時也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孩子的好奇心也可能驅使他們做出許多冒險的、愚蠢的或破壞性的事情,在你開口批評孩子之前先肯定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告訴他錯在哪裏,再找一個合適的途徑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切忌一棒子打死,因孩子調皮限制孩子的行動。鼓勵孩子樂於探究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與自控並不矛盾,家長要善於把事情一分爲二,把握好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平衡。

2、鼓勵孩子觀察

孩子善於觀察才能具備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發現問題,能透過事物表面認清其內在含義、特性,從而進行變換和創造。讓孩子多看、多聽、多觸摸、多感受,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帶孩子多出去走走,無論街市、曠野、山巒、湖海,開拓孩子的視野,領略事物的多樣性。多問孩子一些問題,啓發孩子深入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質。

3、任孩子隨意想像

孩子的腦子裏原沒有任何固定模式,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接受了規則和範例,漸漸學會按常規辦事。他們在幼兒時期表現出的無拘無束的想像是十分珍貴的,因爲它們很快會被習慣和定式所替代。要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家長就不要有意無意加速這一過程。

孩子在紙上塗了黑黑的一塊,說是房子,家長評價:“什麼呀,這哪像房子,明明是個黑墨團o"孩子用藍筆畫了個太陽,媽媽說:“錯了,太陽應該是紅的o"孩子把浴巾披在身上做蝴蝶,奶奶叫:“哎呀,你把浴巾拖在地上弄髒了。”家長從自己的角度,按自己的思維考慮問題,是無法理解和欣賞孩子的想像的,創意得不到賞識,自然會減少。所以家長在評價孩子的“傑作”之前先問問孩子,他的作品是什麼,爲什麼這樣做。當孩子告訴你黑墨團是夜裏看見的房子,藍太陽是躲在海里的太陽,你還會說他是錯誤的嗎?對孩子的繪畫、手工等藝術作品,不應要求一定要像,要一筆一畫工工整整,而是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怎麼想的就怎麼畫。畫出新意來,就更值得誇獎。表揚孩子的創意時,也不要誇大其辭,只需要客觀地描述出它的特點,對此表示接受和肯定,還可以鼓勵孩子再換別的花樣。

3歲的小鷗畫了幾根不同的線條,媽媽問:“你畫的是什麼?”小鷗說:“是樹。”“哦,是幾棵樹啊。有高有矮,有粗有細。不錯。”媽媽一邊欣賞一邊說,“那樹葉呢?怎麼沒看見?”“是秋天,樹葉掉了。”“我知道了,那我們給這幅畫取個名叫‘秋天的樹’好嗎?”“好。”媽媽在畫的旁邊寫上“秋天的樹”,還簽上小鷗的名字。小鷗非常得意,揮着筆說:“我再畫一張春天的樹。”

藝術創作是孩子展示想像力的最佳途徑,講故事也可以啓發孩子的想像力。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結尾,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所以講完一個故事後,家長可以多問一些這樣的問題:“如果……那麼結果會是……”“還有別的辦法嗎?”“還有別的用途嗎?”這樣的提問可以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鍛鍊其思維的流暢性,即短時間內表達出的設想的數量;鍛鍊其思維的變通性,即從多方位、多角度思考的靈活程度以及思維的獨創性,即結果的新奇程度。

4、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類型的活動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能夠幫助孩子接受豐富的環境刺激,促進孩子與自然的接觸,增加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鍛鍊適應環境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在孩子與外部環境頻繁、積極的互動中,孩子的聯想、發散等創造思維的發展得到加強。通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孩子更有可能發現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潛力。家長也能更準確地瞭解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能做到什麼。課外活動往往生動有趣,對孩子很有吸引力。孩子心甘情願參與的活動會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於激發孩子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慾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參與活動的能力對孩子的性格塑造也極有好處。

5、重視人格培養

一個人的人格因素與創造力水平密切相關。心理學家吉爾福特等人對富有創造性的個體人格特徵做了深入研究,發現創造力水平高的人不僅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強烈的好奇心、知識面廣、善於觀察、富於想像、喜好抽象思維等智力方面的特點,還具有高度自覺、獨立、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質出衆等性格特質。因此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需要重視創造性人格的培養。

家長除了啓發孩子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提供機會讓他們增長見識之外,還需要注意磨練孩子堅忍不拔的性格。讓孩子吃點苦,經歷一些挫折,以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在現代社會,具備合作精神尤爲重要。家長不要一味強調競爭,更需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加強孩子的合作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避免孩子形成自私、褊狹、嫉妒、個人主義等不良個性品質。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