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

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寶寶在小的時候都是很好動的,也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所以面對很多東西都會有很多問題,那麼作爲家長就要積極引導孩子,下面小編分享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一起來看下吧。

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

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1

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一個菠蘿,年幼的寶寶被這個從未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麼?”這位母親可能會有兩種方式對待孩子。

一種方式是:母親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是菠蘿,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圓的,你可以滾動它。你聞一聞,它是不是很香啊?現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切好後用鹽水泡一泡,吃起來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種方式是:母親告訴孩子“這是菠蘿。”好奇的孩子一定會對這個菠蘿採取行動,比如他可能摸了一下菠蘿,趕緊又把手縮了回來,並且對着媽媽喊:“媽媽,這個菠蘿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媽媽迴應說:“是的,孩子,菠蘿會刺手,不要緊的。”孩子又抓起菠蘿的`葉子想把它拎起來,可是菠蘿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媽媽,這個菠蘿很重,我拎不動它。”“是的,菠蘿很重。”孩子可能又嘗試着滾動菠蘿,結果它真的滾動了。孩子高興極了:“媽媽,我把菠蘿滾動了。”媽媽也很高興:“你真能幹!”“媽媽,我聞到一股香香的氣味,菠蘿是不是可以吃的?“對,孩子,菠蘿是一種水果,是可以吃的。”“怎樣吃呀?”“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後用鹽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這兩種方式有什麼區別?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方式使孩子很快就學會了有關菠蘿的一些常識,但是由媽媽直接告訴孩子的,不是孩子自己發現的。將來媽媽又會帶回來一件新的東西,孩子也可能會像這次那樣等着媽媽告訴他關於這個東西的知識

第二種方式最終也讓孩子瞭解了有關菠蘿的常識,但都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發現的,孩子不僅懂得了菠蘿的特性,他還學到了認識菠蘿的方法,你可以摸它,可以拎它,滾動它,聞它,切開它,嘗它……兩種方法的結果很不一樣: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學到了知識,可是他是被動接受的;第二種方式孩子也學到了知識,速度比較慢,但是孩子同時學到認識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孩子體會到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大部分父母可能都在不自覺中採用了第一種方式對待孩子,這其實是剝奪了孩子主動學習的機會。所以,我們給父母下面這些建議,幫助孩子建立主動學習的習慣:

不要按照成人的意願把孩子的時間安排滿,要多留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給他多提幾個建議讓他選擇;

鼓勵孩子主動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準”;在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干擾他,更不要在身邊不斷提醒他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在孩子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不要急於幫助他,可以給他提些建議;不要急於把結果告訴孩子,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自己去發現;不要代替孩子做檢查作業、收拾書包的工作,也不要養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課的習慣,要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2

如何正確滿足孩子的探索欲

一、錯誤成因

孩子愛破壞除了好奇心強以外,還有其他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1)覺得好玩。如,將家中的掛曆撕下來疊飛機;踩壞奶奶菜園中的菜苗;用刀、筆在牆上、桌上亂刻亂畫;把娃娃身上漂亮的裙子給脫了等。

(2)經驗不足。3歲寶寶已經有了幫忙的想法,但由於經驗不足,往往幫了倒忙。比如吃飯前幫媽媽拿碗筷,結果不小心把碗摔在地上。孩子本意是想幫父母,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經驗不足或能力有限,結果就成了父母眼中的破壞大王。

(3)模仿的結果。3歲孩子正是喜歡模仿的年紀,此時,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做什麼,如,家裏的收音機壞了,他某一次看到爸爸拆開了,於是爸爸不在時,他會模仿他將收音機拆開,但由於能力有限,卻裝不上了。

二、解決方案

發現孩子愛拆東西,很多父母會打罵孩子,其實不如設法引導孩子:

(1)當父母看到孩子拆玩具時,可蹲下來與孩子一起拆,拆完後,告訴孩子機器中有哪些零件,爲何會動。之後,再教孩子把拆開的玩具恢復原樣。這樣做就能在“破壞”——探究——復原的過程中,滿足孩子的探索欲。

(2)父母在給孩子買玩具時,可買那些拼插、組合玩具,因爲這種玩具比較容易拆裝,既能滿足孩子的探索欲,能讓孩子體會創造的快樂,又能培養其動手能力。

(3)教給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如,明確告訴孩子,電器、藥品不能亂摸亂嘗。這樣既能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又能幫助孩子樹立安全意識。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