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袁隆平院士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1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身在現場的袁隆平院士的學生告訴南都記者,大家都是十分悲痛,不時聽見哭泣的聲音。”南都此前報道,今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

正在現場的內蒙古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辦公室主任、袁隆平院士的學生田鵬告訴南都記者,今日出席儀式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羅錫文、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以及袁老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計劃是三百人,實際來看遠遠不止,基本都是袁老生前的親戚、朋友和相關合作單位。”

南都記者注意到,袁老大兒子袁定安懷抱父親遺像,小兒子袁定陽手捧骨灰盒緩緩步入儀式現場。“大家都是十分悲痛,不時聽見哭泣的聲音。”田鵬說。

隆平水稻博物館黨組書記孫中華一早也趕到了現場。他向南都記者介紹,今日儀式將在上午12時結束,包括請靈儀式、追思儀式、送靈儀式和安放儀式。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袁老追思禮,展開對袁老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

南都此前報道,今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

當時有消息稱袁老靈骨將安葬於江西九江袁家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告訴記者,“還沒有落實,家屬想葬在長沙。”

袁老離去後,悼念鮮花裝滿32輛卡車,論文手稿被公佈,生前遺物被捐出,各界對他的追思和緬懷從未停步。

袁老生前有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今,小兒子袁定陽和衆多學生繼承遺志,在祖國大地上培育“耐熱超級稻”“耐鹽鹼水稻”,頻頻傳來測產捷訊,雜交水稻事業有望圓“夢”。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2

11月15日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

在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

同日9點38分,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

【家人:他走得很安詳,是笑着走的】

袁隆平院士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九派新聞記者聯繫袁隆平的一位祕書,其稱今年早些時候袁老在三亞摔過一跤,後轉到長沙治療。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袁隆平離世前,家人在病牀前不斷唱着袁老喜歡聽的歌,家人唱《我的祖國》時,他血壓和心率一度回升。

家人說,“他走得很安詳,是笑着走的”。

5月24日上午10時,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袁隆平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着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 第2張

【翻譯憶袁隆平:在食堂貼“浪費糧食可恥”】

據九派新聞此前報道,11年前起,翁瑤就給袁隆平做過英語翻譯,想起和袁先生共事的那段時光,不由得悲從中來。

翁瑤記得,在隆平高科工作的時候,因爲食堂的飯菜很好吃,所以他們都會多打點,想多吃點,但往往會吃不完,就只能倒掉。

有一次,她看到袁隆平在食堂的垃圾桶上貼了一張紙,她走過去一看,紙條上面寫着六個字:浪費糧食可恥。是袁隆平親自寫的。

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像袁隆平等經歷過餓肚子的老一輩,他們對食物的感情和他們年輕人是很不相同的。

翁瑤記得,前年她還在超市遇見過袁隆平,那個時候他正在看稻米的價錢。

她想起來在網上看到別人說,袁隆平很喜歡去超市看水稻的價錢,看到價錢比較低,他就會很高興。

想起在超市遇到袁隆平的這一幕,翁瑤再一次感受到了這位老人和水稻之間的牽絆。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3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

同日9時38分,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並分享近期科研成果進展。

網友紛紛留言,悼念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 第3張

袁隆平精神學習交流會上,科學家們深情追憶與先生的過往

作爲袁隆平的學生和助手,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鄧華鳳研究員追憶了恩師的崇高風範和治學精神。他說,袁隆平從1960年7月發現一株天然雜交水稻開始雜交水稻探索,到2021年5月仙逝,從事雜交水稻研究整整60餘年,其人生歷程就是一部雜交水稻發展史。

雜交水稻大概分爲三個階段,即“三系法”“兩系法”和超級雜交水稻,俗稱雜交水稻的三大戰役。他有幸跟隨袁隆平參與了第二和第三大戰役,從恩師身上學到很多,例如愛黨愛國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務實精神、協作精神等等,真是受益匪淺。其中,恩師的創新精神對他影響最深,也引領着他從一位雜交水稻小兵成長爲雜交水稻干將,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

水稻分子遺傳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院士,在年輕時就認識袁隆平先生,並接受過他很多幫助。他說,袁先生一生爲稻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而奮鬥,不僅爲在中國土地上踐行着消除飢餓的誓言,更爲世界糧食供給播撒智慧。而袁先生對農業研究後輩的諄諄教誨,讓許多人終身受益。爲此,錢院士講了個小故事:4年前,袁先生問他最近在幹什麼,自己笑着說很累、幹不動了。袁先生問他多大年齡,他說55歲,袁先生說:“人到55,猶如出山虎!”聽罷備受鼓舞的錢院士,當即請袁先生把這句話寫在了紙上。至今,這張紙條仍放在他的書房裏。

袁隆平靈骨今日安葬於長沙 第4張

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鬍培鬆院士,一邊回憶和描述劣年着5月24日那天,大人們帶着孩子,老百姓自發地參加袁先生遺體告別儀式的場景,一邊感嘆在中國已經很難見到這麼一種現象了。袁先生爲什麼值得我們報前將這麼去懷念和尊敬?胡院士說,因爲袁先生是科學家精神最好的踐行者,值得好好學習。特別是他能夠突破傳統理論的'束縛,頂住壓力發明雜交水稻,並且做到生命不息、創新不止,這對於年輕的一代科研人員來說成參批意義非常重大。

87歲高齡的戴景瑞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玉米育種專家,由於工作原因且有共同語言,他曾與袁隆平交往了50多年。在戴院士看來,袁隆平的貢獻有四點:一是無私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袁先生把他發現的雄性不育的材料分發給全國的水稻育種很多單位,組成全國大協作的攻關團隊;二是不懈奮鬥、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袁先生不但在產量上不斷攻克難關,而且在雜交稻的品質上也不斷有所改進;三是讓雜交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爲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四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袁先生躬身實踐,以田野爲家、以水稻爲伴,終生爲水稻事業的發展作貢獻。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