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今年5月22日,這位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與世長辭,享年91歲。袁隆平同志是當代科學家的典範,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1

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舉行。同日9點38分,將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禾下乘涼夢,一夢逐一生”,一起送別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

袁爺爺一定是帶着他的夢去天堂了!那裏稻穗比人還高,袁老坐在禾下扇着小扇,依然有一隻小花貓陪着袁老,端午節還未到,卻饞嘴的吃起了糉子,稻香飄來,有聽不完的蛙聲蟲鳴。定是個美麗的地方。

我們是一代從未體驗過飢餓的人,上學的時候他活在我們的課本中,活在作文素材裏,懵懂中不知他的偉大。長大後,他活在新聞裏,新聞裏的他還在稻田裏,漸漸的瞭解他是一位胸懷天下的偉人。今天以後,他會繼續活在我們心裏,感恩

每一個吃飽的日子,謝謝您,想念您。

2004袁隆平感動中國頒獎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 第2張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在人民大會堂接過了“共和國勳章”獎章。作爲雜交水稻體系的開創者,袁隆平爲我國糧食安全、農業技術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被人親切地稱作“雜交水稻之父”,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英雄。然而在獲得榮譽後,袁隆平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他仍保持着幾十年前進入大衆視線時的樣子,乾瘦、黝黑、生活儉樸,年過九十,卻依然堅持每天下田。爲國家排憂解難,爲事業全力以赴,似乎已成了他的要務和本能。帶着對糧食事業的無限熱愛與惦念,袁老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稻束獻禮,夾道相送,人們自發地悼念、緬懷這位時代偉人。斯人已去,爲不負前輩,我們當懷着敬意,在新時代將他的意志傳承,將他的熱誠與宏願發揚、踐行。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研究水稻百折不撓,造福百姓甘爲人梯。”他奉獻一生,願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在另一個美麗的世界沒有煩惱,平凡而又偉大地繼續生活。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2

“袁隆平同志是當代科學家的典範,是我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面旗幟,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11月1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共同舉辦的袁隆平精神學習交流會在京舉行,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院士號召農業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擔負起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

交流會上,包括5位院士在內的我國農業科技界數十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追憶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學生、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鄧華鳳深情回顧了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歷程。他表示,“我有幸跟隨袁隆平老師,從恩師身上學到很多,例如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務實精神、協作精神、愛黨愛國精神等等,使我受益終身。其中,恩師的創新精神對我影響最深,也使我從一位雜交水稻小兵成長爲雜交水稻干將,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是袁隆平創新精神的有力註腳。”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 第3張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表示,袁隆平創建的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居於世界領先水平,“併爲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錢前還分享了一則他和袁隆平先生的故事。“記得4年前,袁先生問我最近在幹什麼,我說很累,幹不動。袁先生問我多大年齡,我說我55歲,袁先生說‘人到五十五,猶如出山虎’。我當場就請袁先生把這句話寫在了紙上。至今,這張紙條仍放在我的書房裏。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鬍培鬆介紹,“兩系法”現在已經佔了雜交水稻的一半以上,可是當初卻是被專家否定掉的。袁隆平能夠突破傳統理論的束縛,“確實是科學家精神最好的踐行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用幾段往事再現了自己和袁隆平相處的記憶,他介紹,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後,並沒有把技術封閉起來,而是向全世界推廣。“他胸懷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把國家的重大需求作爲科學家的首要任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認爲袁隆平先生爲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並表示要學習袁隆平先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懈奮鬥、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躬身實踐,以田野爲家、以水稻爲伴,終生爲水稻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3

袁老走了,

雜交水稻事業仍在向前

今年5月22日,這位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與世長辭,享年91歲。但他牽掛的雜交水稻事業仍在賡 續向前,捷訊頻傳。

9月28日,四川省米易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三優2號” 實現了第三代雜交水稻作爲中稻種植的超高產收成,平均畝產爲1085.99公斤。

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縣,第三代雜交稻“三優1號”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36.1公斤,加上7月份此地測產的早稻平均畝產667.8公斤,得到了一個讓人驚喜的新紀錄——雙季稻週年畝產1603.9公斤。

袁隆平院士今日下葬於長沙 第4張

10月17日,湖南衡南縣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示範基地,圖爲工作人員和機器在田間勞作。楊華峯 攝

10月26日,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雙季稻測產結果爲1586.86公斤,也實現了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創造了當地雙季稻畝產最高紀錄。

此外,耐鹽鹼水稻在廣東江門淡鹹水地種植,達到畝產501.2公斤/畝;今年還選育出了多個鎘低積累水稻新材料,並進行了大面積示範……

傳奇始於大地,論文寫在大地,更多的豐收將回饋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涼夢”,我們一定會讓它成爲現實。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