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袁隆平院士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1

11月15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骨灰安放儀式在湖南省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句袁隆平院士生前說過的話,被鐫刻在墓碑上。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在長沙安葬。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15日9時,人們在陵園追思廳舉行了追思活動。袁隆平院士的遺像擺放在大廳正前方,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同事、學生以及好友一起深情回顧了他的一生。大廳裏播放着樂曲《我和我的祖國》,四面的電子牆上顯示着多個二維碼,在場的很多人拿出手機,通過“掃描點燈”的方式,寄託對這位爲世界和中國糧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的老人的哀思。

隨後,人們手拿鮮花,眼裏噙着淚水緩緩前行,恭送袁隆平院士骨灰。從追思廳到墓地的路兩邊,“一稻濟世,萬家糧足;國士無雙,袁老千古”“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爲己任,奉獻祖國和人民”等一條條綠底白字的橫幅,在陽光下隨着微風飄展。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句袁隆平院士生前說過的話,被鐫刻在墓碑上。墓碑後面的松柏蒼勁挺拔,兩邊擺滿了鮮花,袁隆平院士的遺像擺放在墓碑前方。

11時,骨灰安放儀式正式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爲自己的老朋友主持安放儀式。袁隆平院士的三個兒子站在最前排,他們將手放在父親的骨灰盒上靜靜默哀,在禮賓人員引導下將父親的骨灰安放進墓穴。隨後,袁隆平院士的家人一一上前爲老人墓地添土,參加儀式的人向袁隆平院士墓碑行三鞠躬禮。

袁隆平院士於2021年5月22日13時7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他始終牽掛、奉獻一生的雜交水稻事業仍在繼續。今年9月28日,在四川省米易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三優2號”實現畝產1085.99公斤。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縣,由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以1603.9公斤再次刷新紀錄。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2

【家人:他走得很安詳,是笑着走的】

袁隆平院士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九派新聞記者聯繫袁隆平的一位祕書,其稱今年早些時候袁老在三亞摔過一跤,後轉到長沙治療。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袁隆平離世前,家人在病牀前不斷唱着袁老喜歡聽的歌,家人唱《我的'祖國》時,他血壓和心率一度回升。

家人說,“他走得很安詳,是笑着走的”。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第2張

5月24日上午10時,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袁隆平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着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翻譯憶袁隆平:在食堂貼“浪費糧食可恥”】

據九派新聞此前報道,11年前起,翁瑤就給袁隆平做過英語翻譯,想起和袁先生共事的那段時光,不由得悲從中來。

翁瑤記得,在隆平高科工作的時候,因爲食堂的飯菜很好吃,所以他們都會多打點,想多吃點,但往往會吃不完,就只能倒掉。

有一次,她看到袁隆平在食堂的垃圾桶上貼了一張紙,她走過去一看,紙條上面寫着六個字:浪費糧食可恥。是袁隆平親自寫的。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第3張

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像袁隆平等經歷過餓肚子的老一輩,他們對食物的感情和他們年輕人是很不相同的。

翁瑤記得,前年她還在超市遇見過袁隆平,那個時候他正在看稻米的價錢。

她想起來在網上看到別人說,袁隆平很喜歡去超市看水稻的價錢,看到價錢比較低,他就會很高興。

想起在超市遇到袁隆平的這一幕,翁瑤再一次感受到了這位老人和水稻之間的牽絆。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3

袁隆平生前喜歡用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國》,陵園特意安排專業人員現場演奏。得知這一消息,洋梵絃樂團29歲的廖靜主動報名。現場,她和同伴在墓地用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國》送別袁老。“想要用自己的方式送袁爺爺最後一程。我們一直都很喜歡、尊敬袁爺爺,他非常親切,爲國家做了很多貢獻。”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的廖靜說。

袁隆平於1 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 種優勢的科學家。他衝破了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從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這位自稱“90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生都在爲其廣爲人知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不懈奮鬥。袁隆平的學生、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方誌輝告訴記者,在非洲,特別是馬達加斯加發展雜交水稻,傾注了袁老很大的心血。“我們始終銘記老師‘電腦上種不出水稻’的教誨,繼續踐行他‘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的夢想,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上更多人民。”方誌輝說,袁老走後,他和團隊成員將繼承老師遺志,加大雜交水稻種子在馬達加斯加的本土化生產,建設好雜交水稻走向非洲的橋頭堡。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第4張

民衆向袁隆平院士墓地鞠躬。 楊華峯 攝

袁隆平院士靈骨安放儀式現場,記者注意到,袁老遺像背後的巨石上,鐫刻着袁老的名言:“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如水稻般金燦燦的墓蓋上,放着一碗稻穀、一碗米飯,這是一位名叫胡雙輝的安江鎮農民企業家送來的。“稻穀和大米是袁老的最愛,我用農民的方式送別他。”胡雙輝說。

袁老雖走了,但他牽掛的雜交水稻事業仍在向前。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全年畝產達到1530.76公斤,耐鹽鹼雜交稻示範也取得階段性進展。雜交水稻現已在印度、美國、巴西等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恭讀祭文時所說:“這位熱愛人民、樸實無華、淡泊名利的科學家,這位爲人低調寬厚、亦師亦友的長者,這位任則必勤、執着追夢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永遠的離開了,但他彷彿又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將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4

11月15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

袁隆平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 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今年5月22日,這位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人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中新社記者在儀式現場看到,洋梵絃樂團用小提琴重複演奏着袁老生前愛拉的曲子《我和我的祖國》。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的小提琴手廖靜,得知自己所在樂隊要來陵園送別袁老,她自薦前來,與名譽校長袁隆平院士作最後告別。

《我和我的祖國》在袁老安葬儀式上循環播放 第5張

洋梵絃樂團小提琴手 廖靜

我們就覺得非常的榮幸能夠送袁爺爺最後一程。我覺得他非常的親切,而且爲我們國家都做了非常非常多的貢獻,我特別尊敬他。

當天,還有不少來自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生自發組織來到唐人萬壽園陵墓送別他們的袁校長。該校大三學生袁雅文告訴記者,袁老不僅是他們的袁校長,也是他們的袁爺爺。

袁雅文說,2019年,她在入學開學典禮上有幸近距離見過袁爺爺,當時他給大家寄語了8個字:知識、靈感、汗水、機遇。作爲自己的超級偶像,袁爺爺的種子精神一直影響、支持着她在科研道路上前進。

湖南農業大學大三學生 袁雅文

在我們心中袁爺爺一直是一個特別親切、和藹可親(的人),但是對於科研一直都是一絲不苟、非常嚴謹。每一位農大學子也都是被袁爺爺的種子精神所影響的,所以每一次在遇到了什麼困難,也會想着當時袁爺爺他的雜交水稻精神,雜交水稻研發了這麼多次,他都沒有放棄,那我們更加也肯定不能放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