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

來源:時尚冬    閱讀: 5.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基於我國目前人口生育問題,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不僅是普通民衆的心聲,也成爲今年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的中心問題之一。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1

醫保大門敞開,輔助生殖賽道大有可爲

逐步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9月1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佈《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581號建議的答覆》,對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不孕不育症’輔助治療納入國家醫保提高人口增長的建議”作出答覆。

該答覆函指出,醫保部門已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支付範圍。同時,在診療項目方面,將指導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

據《中國婦女報》報道,目前,不孕不育症及輔助生殖技術,不屬於疾病治療的範疇,我國沒有明文規定對此實施補助需要自費治療。但已有部分省份探索性地對特殊羣體,如‘失獨家庭’等接受ART助孕予以適當補貼。

近年來,人口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隨着“三孩”政策的出臺,生育問題必將被擺在國家發展的重要位置。

受環境、工作、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人類不孕不育的比例在逐年升高。據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2020年底發佈的解說視頻顯示,預計未來三年,中國的不孕率將從16.9%上升到18.2%。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是指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試管嬰兒)及其各種衍生技術,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

自1978年世界首例試管嬰兒誕生以來,輔助生殖技術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在一些發達國家,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子代,已佔年度總出生人數的1%以上。

輔助生殖競爭者

輔助生殖行業的參與者, 主要包括上游供應輔助生殖的生物醫藥、檢查技術/試劑、器械耗材的醫療企業,以及下游開展輔助生殖的醫療機構。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 全國經批准開展人類生殖輔助技術的醫療機構共536家, 准入技術主要包括夫精人工授精技術、供精人工授精技術、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等,經批准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27家。

而在醫療器械方面,隨着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相關醫療器械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ART相關醫療器械產品主要包括:與配子、合子、胚胎接觸的培養液、保存液、冷凍液等液體類產品,相關手術器械如取卵針、顯微注射針、胚胎移植導管、培養皿等器具耗材類產品,及顯微注射顯微鏡、胚胎培養箱、負壓泵等專用設備等。

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分類目錄》輔助生殖器械一級分類下的11項器械中,2項屬於Ⅲ類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在體外對受精卵進行輔助孵化的顯微手術激光系統,以及用於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在體外準備、培養、轉移、儲存的體外輔助生殖用液,其餘均爲Ⅱ類醫療器械。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 第2張

(圖片截取:國家藥監局)

2020年2月,貝康基因的PGT-A試劑盒(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獲得國家藥監局Ⅲ類醫療器械認證,是首個也是唯一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的`三代試管嬰兒基因檢測試劑盒。公司2021年上半年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共從銷售PGT-A試劑盒獲得收入人民幣14百萬元,毛利率71%,銷量同比增長168%。

我國的輔助生殖技術起步相對較晚,相關技術領域中還有許多尚待突破之處。但國產輔助生殖器械正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向前邁進。

2021年1月,成都艾偉孚自主研發的輔助生殖培養用油獲國家藥監局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爲國內首個獲批的輔助生殖培養用油,韋拓生物自主研發的玻璃化冷凍液獲國家藥監局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爲國內首個獲批的玻璃化冷凍液。

行業龍頭錦欣生殖2021上半年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公司六個月收益約爲人民幣8.59億元,同比增長40.4%。;六個月純利約爲人民幣1.62億元,同比增長31.7%。集團收益主要來自輔助生殖服務、管理服務、流動手術中心設施服務以及輔助醫療服務,涵蓋中國成都、深圳及武漢等城市,以及美國的業務,2021年上半年,中國及美國業務營運所貢獻的收益分別較2020年同期增加42.2%及35.6%。

隨着“三孩”政策的落地,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問題的不斷改善,生育需求和“不孕不育”問題之間的矛盾,還有賴於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完善,對輔助生殖產業的監管也要同步跟進。

輔助生殖賽道的選手們,能否劈波逐浪、不斷前行,事關生育大事,不容小覷。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2

地方政府已開始探索提高不孕不育患者保障水平

針對輔助生殖費用無法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一事,2020年,國家醫保局在答覆相關提案時曾表示,我國目前尚不具備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條件。考慮到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特別是城鄉居民醫保的籌資水平較低,2019年人均籌資僅800元左右,而輔助生殖費用高達數萬元,現階段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需立足於爲羣衆提供基本疾病治療保障,着力滿足羣衆基本醫療需求。

儘管出於國家醫保支付能力的考量,當前醫保基金不予報銷輔助生殖的費用,但是地方政府在保障不孕不育患者生育健康上已經先邁出了一步。浙江、陝西等通過設置公益基金等方式,對“失獨家庭”等特殊羣體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服務予以適當補貼。鎮江市自2020年10月起,將“試管嬰兒”部分項目納入市職工醫療保險往年賬戶拓展使用健康維護項目範圍,年度支付最高限額爲每人7700元。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 第3張

三胎政策放開帶來積極信號,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或成爲現實

基於我國新生兒出生率屢創新低、不孕不育率連年增長的現實,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不僅是普通民衆的心聲,也成爲今年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的中心問題之一。

今年2月,民盟中央在擬向全國政協提交的46件提案中便指出,“可以把生殖健康服務中的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或將基本的輔助生育費用納入生育保險範疇,或通過財政補貼降低試管嬰兒費用。”今年3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婦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莉也提交了一份關於“不孕不育症及輔助生殖技術”診療納入國家醫保,提高人口增長的建議。

“不少患者來自農村或者中小城市,到大城市、省城治療不孕不育症的醫療費用、交通費用、食宿費用等,給本來已經揹負着沉重心理壓力的患者又帶來經濟負擔。”高莉代表指出。

9月15號,在國家開放三胎,人口生育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大背景下,事情迎來了重大轉機。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發佈的《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581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公佈了國家醫保局經商銀保監會答覆全國人大代表高莉提出的“關於‘不孕不育症’輔助治療納入國家醫保提高人口增長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國家醫保局在《答覆》中指出,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爲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醫保部門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支付範圍,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藥保障水平。同時,在診療項目方面,將指導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國家醫保局的最新答覆,無疑是給了低收入不孕不育家庭新的希望,但醫保局在答覆中也表示了,這需要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基於平衡醫保收支水平的需要,如何更快更穩地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仍然需要相關部門去摸索。在這方面,發達國家的經驗或許能夠提供一定的參考。

丹麥相關政策規定,40歲以下需做試管嬰兒技術的女性,將由政府承擔所有費用。俄羅斯早在2012年便將試管嬰兒項目納入國民醫保範圍。匈牙利爲了鼓勵生孩子,不僅免費向民衆提供試管嬰兒服務,還取消了國家資助的人工受孕治療的數量限制。日本則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規定,對於43歲以下、收入低於730萬日元的已婚不孕不育患者,最多可接受6次輔助生殖治療資助。

輔助生殖項目將逐步納入醫保 第4張

在我國生育政策大調整、輔助生殖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已經釋放出進一步擴大醫保支付範圍的信號。相信不久後,相關部門就能夠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疇,爲不孕不育家庭“減負”,在幫助不孕不育家庭實現生育夢想的同時,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