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各個民族的風俗

各個民族的風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各個民族的風俗,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是有56個民族的,不一樣的民族是有着不一樣的特色的,小編今天爲大家整理好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各個民族的風俗1

1、朝鮮族老人節等。

2、彝族火把節、密枝節、賽衣節等。

3、阿昌族燒白柴、潑水節等。

4、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等。

5、東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6、侗族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7、布朗族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各個民族的風俗

8、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等。

各個民族的風俗2

俄羅斯族:相識的人每天第一次見面要問好;向陌生人問事,要先問好再問事,問過事以後要表示感謝;見到吃飯的人,要說“祝您胃口好”;見人出遠門,要說“一路平安”;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要帶頭貼,以示尊重;客人來訪必熱情接待,有用麪包和食鹽迎接客人的傳統。

各個民族的風俗 第2張

鄂溫克族:青年人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路與長輩須下馬請安;對老弱孤寡者尤爲關心,照顧。對客人或不相識的過路人,都以禮相待。在牧區,對客人敬奶茶和手扒肉是普通的`禮節。在獵區,獵民則以奶茶和鹿的胸脯肉爲上品招待客人。團結互助,路不拾遺,是鄂溫克人的傳統美德。

德昂族:把尊重、愛護與贍養老人視爲美德,每當年節,年輕人都要把家裏最豐美的飯菜送一份給村裏的高壽老人,以示敬意。過潑水節時,幼輩還要給長輩舉行洗手洗腳禮;吃飯時,請老人坐上座,給老人送東西須雙手捧給,見面時要互相問好,並敬奉煙茶;客人來訪,比熱情接待;誰家有困難,親友鄰居都要前往幫助。

保安族:保安族的禮儀同周圍的回、東鄉、撒拉族很相近,見面都要互致“色倆目”,年輕人見到長輩還要鞠躬。保安族注重鄰里友善,視和睦團結爲民族生存的根本,祖祖輩輩同周圍的漢、回、撒拉等民族相親相愛,和睦友好。

裕固族:熱情好客,當家裏來客時,先用奶茶招待,即在碗裏放上炒麪,酥油奶渣、奶酪皮,然後沏上煮好的奶茶,喝完茶,便以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對貴客,主人還要給客人擡羊背子作爲帶走的禮物。

塔塔爾族:親友相見要握手問候,婦女見面多握雙手;走路讓長者走在前面,談話由長者先談,吃飯時,也要先把飯送給長者;對遠道投宿的客人,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款待;如親友鄰居有困難,大家都會予以援助,直到困難解決。

各個民族的風俗3

1 、阿昌族: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白族:分佈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各個民族的風俗 第3張

3 、保安族:分佈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爲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佈在雲南,人口8.2萬餘,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佈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誌,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佈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佈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着“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麪包

15、鄂溫克族:分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佈在臺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佈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糰,地戲

18、哈尼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佈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繡

20、漢 族:分佈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佈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爲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佈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1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分佈在新疆和黑龍江,人口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4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佈在海南省,人口111萬餘人,以農業爲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佈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5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佈在西藏,人口0.2萬餘人,主要從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

31、滿 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約98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分佈在廣西,人口7.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飼養菜牛和編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語言。——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分佈在西藏,人口約0.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碗。有自己的語言。

34、蒙古族:分佈在內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萬餘人,以畜牧業爲主,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 族:分佈在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刺繡、桃花織、錦蠟染和銀飾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分佈在廣西,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語言。

37、納西族:分佈在雲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巴舞,臘染

38、怒 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織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佈在雲南、四川,人口2.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 族:分佈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產,有自己的語言。——羌寨

41、撒拉族:分佈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8.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藝也發達,有自己的語言。

42、畲 族:分佈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除種水稻外,還普遍種植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自己的語言。

43、水 族、分佈在貴州、廣西等地,人口3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語言。

44、塔吉克族:分佈在新疆,人口3.3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45、塔塔爾族:分佈在新疆,人口0.4萬餘人,以經營商業爲主,兼營手工業和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46、土族:分佈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臺會

47、土家族:分佈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萬餘人,土家織綿以其“色彩斑斕,做工精巧”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擺手堂

48、佤 族:分佈在雲南,人口35萬餘人,從事農業,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中獲獎,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甩髮舞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