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這幾年全球災難都是十分的多,而且我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地球十分的危險,需要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的能力,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1

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認爲這種說法是有一點不負責任的思維,當我們面對災難,危險在向我們一步步靠近的時候,我相信身處險境的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恐懼,無助,手足無措的行爲,因爲它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反應意識。反之,假如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多判斷一下週圍事物的危險程度,增加一份自我自我保護的防範意識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

我想會減少很多不該發生的人間悲劇。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發生地震海嘯比較頻繁的國家,常期的自然災難的發生,讓每位國民都深刻認識到自我保護防範意識的重要性,在出門在外的住宿酒店旅社的時候,他們都一般不會在乎酒店的條件如何,而是先觀察一下週圍的消防通道逃生窗口的位置,以免發生不測的時候,迅速脫離險境保全生命。我想這是跟他們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安全意識是分不開的。現在正是初夏之際,也是人們出去旅遊休閒的時節,在公園爬山或休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範蛇蚊蟲之類的侵害,到海灘游泳納涼的時候,要注意水位的深淺,且不可圖一時之快去做一些危險的活動。有時死亡並不可怕,但我們更不能提倡那些無謂的.犧牲,在任何時候都要切記,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纔是我們當前更要做的。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2

今年夏天,緊張而難忘。自6月入汛以來,江西多地遭遇暴雨,長江水位持續上漲,鄱陽湖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最高水位,九江17個縣市區,多地有汛情;環鄱陽湖1008公里土壩圩堤,處處有危險。

汛情就是命令,我們支隊主動加入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安排專人現場辦公,及時掌握汛情災情信息。在汛情最嚴峻的湖口縣、濂溪區、彭澤縣等地,集中全市360名指戰員及車輛、舟艇、裝備,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同時,迅速成立2個臨時黨支部,組建18個黨員突擊隊,設立40處黨員先鋒崗。

7月8日,都昌縣大港鎮發生嚴重內澇,鹽田中學的師生被困。接到警情後,我們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湍急的洪水中用橡皮艇轉運學生,經過40多次來回、5個多小時奮戰,471名師生被成功轉移到安全地點。

在修河三角聯圩潰堤救援中,我們克服了激流暗涌、雜物纏繞等困難,連續戰鬥六天六夜,逐戶搜救、手託背扛,營救疏散羣衆5388人。在鄱湖村,我們先後兩次駕駛舟艇,行駛近3個小時,從房頂上將一對老夫婦和他們家的上百隻鵝救了出來。兩位老人擔心鵝沒有地方安置,我們當即決定全部買下,老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在這場與洪水的戰鬥中,我們九江消防救援支隊全體指戰員不畏生死、全力以赴,始終戰鬥在最危險的地方,戰鬥在人民羣衆最需要的地方,營救疏散人民羣衆1.3萬餘人,奪取了“零遺漏、零傷亡、零事故”的救援勝利。

一直以來,我都在認真思考:如何在每次災情來臨時順利高效地完成救援任務?多年“實戰”使我深切感受到,如果羣衆在遇到洪水險情時能保持冷靜,耐心聽取救援隊伍的勸導和指引,積極配合救援人員工作,就能大幅提高救援工作實效。

對標國家“全災種、大應急”的要求,我們會面對更多複雜的情況。作爲與人民羣衆貼得最近、聯繫最緊的隊伍,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隨時挺身而出,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這是我們消防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我們不變的承諾與誓言。

讓地震紀念館成爲防災減災教育的常設課堂

講述人:“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主任 馮正碧

地震紀念館是留存災難記憶、傳承抗震精神、開展防災減災教育活動的重要基地。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就是爲了銘記那場地震災難、開展科普研究和防災減災教育而建的。2013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五週年前夕,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截至目前累計接待社會公衆1407.37萬人次,接待國內外研究、政務團體近5000批次。

紀念館由室內陳展和室外遺址兩部分組成。後者包括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沙壩斷層地震遺址、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遺蹟。其中,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是全世界唯一一處整體原址原貌保護,規模最宏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是開展地震災難研究和防災減災教育不可複製的資源。室內陳展主體建築爲同濟大學設計的“裂縫”,寓意爲“將災難時刻閃電般定格在大地之間,留給後人永恆的記憶”。陳展主題“山川永紀”真實記錄了汶川特大地震災難、抗震救災以及災後重建的歷程,分爲曠世巨災、破壞慘重,萬衆一心、抗震救災,科學重建、創造奇蹟,偉大精神、時代豐碑四個部分。

作爲國家防災減災教育基地,紀念館肩負着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歷史使命。近年來,我們不斷探索防災減災教育新途徑新方法,讓紀念館“活”起來、社會教育“火”起來,把紀念館打造成社會公衆開展防災減災教育的常設課堂。比如,我們挖掘了地震、火災、洪災、交通事故等各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用短視頻的方式,向公衆講解遇到危險時如何自救互救,提升網友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受到網友喜愛。今年2月,紀念館推出“雲遊博物館·宅家看展覽聽展覽”,通過喜馬拉雅、抖音、微視、快手等平臺,將重點文物故事、地震故事等通過音頻、短視頻、圖片二維碼進行展現,讓更多承載着抗震精神的救災故事入耳入眼、入腦入心。

教育一個人、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講述人:四川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勇

201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十週年之際,四川大學獲准建立了全國首個以開展青少年災害防禦知識教育爲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培訓基地。

基地成立以來,依託四川大學多學科優勢以及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平臺優勢,開發了涵蓋大中小學生的防災減災教育課程體系,着力補齊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中存在的短板。

今年7月4日,我校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生姚同學,在搭乘地鐵回家時,應用基地“實驗室安全與環境保護”課程所學知識和技能,冷靜應對突發事件,成功救助一名遇困乘客。事後,姚同學回憶:“這次應對有序,多虧了去年擔任課程助教的經歷。”

我們還積極同其他國家和地區分享基地建設經驗,爲國際減災防災合作注入力量。2018年5月12日,在基地成立的學術論壇上,尼泊爾前教育部長甘加·拉爾·圖拉達爾受邀與會,分享了尼泊爾防災減災救災教育的現狀與思考。在這之前,我校教師田兵偉每年赴尼泊爾參加防災減災教育活動,積極傳播防災減災知識和中國災後重建經驗。即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種交流也未曾中斷。2017年他還獲得了時任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親自頒發的“地震災後重建促進中尼友好獎”。

目前,基地正在籌建網站系統,打造全國防災減災教育的展示、教學互動與資源共享平臺。我們期待,教育更多青年、帶動更多家庭,讓防災減災意識和應對災難危機的能力被更多人掌握,讓廣大青年承擔起應對人類重大災難危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家庭備災,時刻準備纔能有備無患

講述人:防災科技學院副教授 楊月巧

2008年,我來到防災科技學院,開始了應急管理教學與科學研究。每天繞着各種“災”打轉,思考油然而生:面對小概率災害事件,家庭該如何備災?

事實上,從“全災種”角度來看,備災,是備全災種之“災”,而不僅僅是自然災害。從“大應急”的角度來看,備災也並不僅是在家裏準備一些應急物資,還包括災害發生前開展的風險調查與評估、機制建設、預案制定、應急演練、物資儲備、裝備和通信保障、教育培訓、社會動員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家庭是受災害影響的主要羣體,一個家庭的備災能力影響其遇到災害時的受損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個城市的基本減災能力。

在日本,爲了保證安全,多數傢俱都被做了固定,一旦發生地震,可有效預防櫃子等傢俱倒下對人造成傷害。被稱爲“非常用持出袋”的急救包是日本政府呼籲的家中必備物品。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有各種類型的應急包,但調查顯示,不少家庭對其不以爲意,覺得包裏唯一有用的就是創可貼。

面對種類繁多的災害,我們該準備什麼?2014年,北京市民政局會同北京師範大學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提出了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導每個居民家庭儲備一些必要的應急物資,時刻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家庭備災不可掉以輕心,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用品的應急功能。比如,主動查找家裏的安全隱患。固定較重的傢俱、爲櫥櫃門安裝插銷,防止地震時櫥櫃裏的物品掉落;加強應急演練,掌握逃生技巧和各類應急設備的使用方法,提高家庭緊急避險、自救互救和應變的能力。最爲重要的是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讓家人們明白風險管理和安全的重要性,做到有備無患。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 第2張

讓更多人聽得懂、記得住、關鍵時刻用得上

講述人: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2018級研究生 馬明月

10年前,我剛上高中,甘肅舟曲發生了特大泥石流災害。對那場災難的深刻記憶讓我明白,自然災害其實離我們很近。大學期間,我選擇了大氣科學專業,隨着專業學習的深入,曾經縈繞在腦海中的問題逐漸得到了解答:伴隨着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和經驗的積累,人們可以採取措施儘可能地規避自然災害;而同樣重要的,是民衆應具備一定的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只有兩者很好結合,才能把自然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一認識,主要來自這幾年暑假我參加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活動。起初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爲社會做點事,沒想到一干就是五年。

活動初期,我發現人們對防災減災相關內容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於是,我們不斷推陳出新,變換活動形式,增強趣味性和體驗感。4年前在蘭州開展活動時,我們增設了“小朋友專場”,以畫氣象元素相關漫畫、氣象基礎知識問答等形式,吸引了很多孩子和家長。近幾年,除了播放科普短片、講解氣象知識、遊戲互動問答等形式外,我們還藉助VR、AR等現代科技手段,讓羣衆“真實”感受自然災害現象,提升羣衆應對氣象災害的防災減災能力。

從2007年開始舉辦的“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願者中國行”活動,至今累計組織了20000餘名志願者奔赴各地開展科普宣傳工作。這五年,我收穫很多,而傳播了讓人聽得懂、記得住、關鍵時刻用得上的防災減災知識,是我最大的幸福。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3

全球氣溫升高,冰川不斷融化,無數的動物無家可歸。動物生長的世界同樣是我們人類生活的世界,今天是它們無家可歸,明天呢,後天呢?一切災難不都是一蹴而就突然爆發的,一切災難的爆發都來自於人類的漠視與無知。只有用災難才能重擊我們的靈魂——讓它有一絲的覺醒,有一絲的領悟。

去回看我們過去所創造的世界,去關注動物和其它生命,去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去開始明白沒有什麼比生命健康快樂地活着更有價值。往下的生命我們才知道如何去修正自己的行爲。

盲目地往前發展而不顧我們周遭生活的環境,忘記了我們生活在四季的規律之中。我們便是逐漸把自己推向了一個深深的漩渦之中,最終走向滅亡。

// 2019——2021 //

新冠一直未曾遠離

如何全方面提升自己面對全球災難 第3張

一切從2019年12月爆發出來的新冠疫情說起。

疫情消息一出,舉國震動!

2020年1月23日,武 漢宣佈封城!

全國人民的思緒和感受一下子被拉回03年非典時期。2020年的春節變得格外的冷清,冷清之外還有一些慘烈。

很多人在這場疫情中倒下了,倒下之後再也沒有起來。

在國際輿論的冷嘲熱諷中,中國發起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疫戰爭。

上千萬人居家隔離,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在一個月內建設16家方艙醫院,設立定點醫院255家,隔離病房22.5萬間,救治病牀11.7萬張...

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開始實施最嚴格的防控措施,14億國民自動服從國家號召居家隔離,幾千萬人被有效組織起來在抗擊疫情一線衝鋒陷陣——迅速完成社區隔離、疑似患者篩查、供應鏈組織等工作。

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然而全球的疫情發展卻滑向了未知的軌道,而且愈演愈烈。

隨後,意大利封城、中東淪陷、韓國淪陷、日本淪陷...

2020年3月12日,英國首相公佈了英國的防疫政策:“羣體免疫”策略。隨後更多的國家選擇了躺平...

2020年3月下旬,美國成爲疫情中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