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大家都是喜歡看一些奇特的民間手藝,而且不同地方也都會有不一樣的民間手藝在傳承,以下了解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1

尋訪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棉被製作技藝,彈棉花了解一下

棉被作爲中國最古老,最傳統的產品一直沿用到今天,可想而知,棉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特別是追求低碳環保,天然綠色,健康產品的今天,棉被更是人們的上上之選,而在機械化生產棉被的今天,手工棉被顯的更加珍貴,手工棉被(褥)子既是用優質棉絮經人工整理加工而成的被子。彈棉花留下的印記,無疑是溫暖的、久遠的。

雖然隨着現代科技地發展,半機械化、機械化漸漸取代了純手工勞動,手工彈綿花也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有些感情並不會輕易消退。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雪紛飛,伯樂操琴,問是何調,人人知音。”讀到這樣的詩句,人們很難和棉花匠相聯繫在一起。然而,這確實是棉花匠的真實寫照。彈棉花是一種老手藝了,行頭比較簡單,一彎彈弓、一張磨盤、一個彈花棒槌和一根牽紗篾。“彈棉花嘞——”一陣悠揚的叫喚聲傳遍了大街小巷。

從事該行業的手藝人已經屈指可數。能夠秉持純手工藝併發揚光大的,更是鳳毛麟角。城市中更是已經見不到這樣的傳統手藝了,只有較爲偏僻點的地方纔能見到一兩個這樣的老藝人。

雖然這樣的老手藝已經不多見,但是很多老人都對彈棉花有着很清晰的記憶,甚至有些老人更是那個年代彈棉花的一把好手。那時彈棉花對孩子而言也有特殊的魔力,隨着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好像變魔術一般。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2張

身處異鄉的遊子,每每過年回到家鄉,最想念的還是家鄉的小吃和父母做的飯菜,還有媽媽早已準備好的溫暖的棉被,那是所有的被子裏最溫暖的棉被。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3張

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習俗,被子在婚姻當中象徵着一輩子的意思,所以當新婚夫妻一起蓋一個被子時,有被叫做合歡被。意思就是一輩子幸福美滿,所以這些都代表着父母對新人的美滿。也是寄託着祝福,因此不管自己的女兒用得上用不上,都是會縫被子的。我們中國人都是講究着好事成雙,所以一般陪嫁的被子很多都是雙數的。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4張

男娶女嫁,誰家不彈上幾牀嶄新的棉被呀。被子譽爲“一輩子”,討個好彩頭,可不能馬虎。往往東家都會盡其所能,把棉花匠伺候得滿心歡喜。棉花匠也上心,把那棒槌掄得格外的有勁,棉花彈得雪白蓬鬆。

棉花匠基本都是一個人,但到了放線蒙被的時候,東家纔會派一人給師傅做對手,在一頭幫忙放線扯線。結婚的棉被,一般都會在上面用紅線拼個“囍”字,有的棉花匠手巧,還能用紅線拼成鴛鴦戲水、喜鵲登枝之類吉祥喜慶的圖案來,備受東家的喜歡。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5張

去了棉籽的棉花堆積在木板上,棉花匠便在腰間繫上一根綁帶,後背固定一根竹竿。把那隻笨重的大木弓一頭系在腰間,一頭吊在竹竿上,大木弓上有一根竹筷一般的牛筋長弦。

那隻木製的棒槌也是特製的,前面是一個圓頭,圓頭上有凹槽,彈棉花時,以右手拿木棰敲擊弓上牛筋,再隨手一拉動,牛筋就彈了起來,如此反覆的點擊,隨着“嘭嘭嘭”的聲響,木板上的棉花紛紛被彈鬆,棉絮紛飛,幾個時辰,已是一堆蓬鬆的棉花了,就像天上的雲朵一般。棉花彈好後,歸整鋪平,接着就是放線了。

把棉線穿在一根細小的竹竿上,線盤固定好後,二人對面而立。棉花匠抓住一頭棉線後,就把竹竿伸向對面,對面的人接過棉線,比劃好長短,順勢把棉線扯斷,動作有條不紊,行雲流水。如此經緯交叉,縱橫交錯,就把棉絮固定好了。之後,用木製磨盤,在上面使勁來回碾壓,使之服帖,厚薄均勻。最後,用竹子編成的竹匾再磨平整,這樣,一牀棉被就彈好了。

翻出你家的手工棉被,你也一定能夠找到很多的回憶。我不禁感嘆手工藝人的不易和匠人精神。在此,致敬手工藝人!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2

張岱筆下的泥人:中國傳統的民間手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蘇無錫惠山泥人的歷史

江蘇無錫惠山泥人簡稱惠山彩塑或惠山泥塑。當年的泥塑藝人,大多數都是看祠堂的人,由於靠看祠堂維持不了生計,閒暇時就靠做泥人貼補家用,那時的惠山泥塑不僅僅是手工藝品,還是一種民俗風情的重要載體,有着美好的生活期盼。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6張

關於民間泥塑的記載最早見於《古今圖書集成》,第二十二卷元旦部,其中記武進縣元旦風俗:

“買泥人,鬼臉子、搏土做人物形,工且肖,唯樑溪虞山人多造之。鬼臉子即昔人云面具也,二者兒童爭購笑午”。

這段文字記載說明從明代開始無錫(樑溪)就成爲民間泥塑的產地,臉譜、面具品種繁多,“工且肖”說明當時工藝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據此計算,惠山彩塑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了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7張

明代紹興人,文學家張岱,號陶庵,在他的《陶庵夢憶》卷七愚公谷條記載:

“無錫去縣北五里爲銘山(錫、山),進橋店在左岸,店精雅,賣泉酒、水壇、花缸、宜興罐、風爐、盆盅、泥人等貨。”

說明當時受明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當時的泥人已經成爲商品進入市場銷售。現在我們的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惠山大阿福

惠山泥人中,人們最熟悉,也最受老百姓喜愛的就是惠山大阿福,關於大阿福有一個這樣的神話傳說: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帶野獸橫行,危害兒童。有個叫“沙孩兒”的小孩,勇鬥猛獸,爲民除害。爲了紀念“沙孩兒”,人們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兒”形象。經過歷代藝人不斷地加工創造,這個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藝術形象,便在人們心中活了下來。因爲大阿福最早是作爲神供在惠山寺內,因爲它有避邪的作用。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8張

大阿福是清代中期製作的,大阿福是一男一女二神的形象,大阿福的泥塑語言通過民間手工藝人的.塑造表現得淋漓盡致。民間藝人對大阿福的塑造,從傳統的神話故事開始構思,無論是在造型還是用色上都頗爲講究。在造型上,民間藝人把他們塑造成壯健的男女娃娃形象,懷裏抱着百獸之王——獅子,表示驅邪迎福之意。它盤膝而坐,頭上梳着髮髻,滿面笑容,懷抱青獅,身上畫着青地紅花,很富情趣。

大阿福頭戴牡丹花寓意富貴;身穿五福衣寓意納福(五福包括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胸前配長命鎖寓意長壽;懷抱青毛獅寓意辟邪;足穿粉底靴寓意登第。造型上講究概括豐滿,完整健康。一個滿”字,可稱是惠山泥人造型的基本特徵。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9張

惠山泥人在色彩上講究一個“爆”字,就是強烈跳動的意思,大膽使用大紅、正綠、金黃、雲青等原色用爲底色,對比強烈醒目,風格獨特,鄉土氣極濃。由此大阿福成爲江西惠山泥塑的典型代表。

民間泥塑的傳承

民間泥塑在其發展過程中歷經磨難,披荊斬棘而又充滿了時代特色。民間手藝人們的用自己的勤勞和無上的智慧,創造出了具有中華魂的民間藝術瑰寶。

a民間泥塑在一代又一代的民間藝術大師的神奇創作中,讓泥捏彩塑賦予了時代鮮活的生命,形成了屬於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氣息。它們都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在民間藝人的手中,一代代地傳承下來。不僅聞名於國內,而且享譽世界各地。在民間藝人們的手中默默地傳承這項技藝,使得古老的手藝延續至今。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10張

民間泥塑有着自己的物理生命,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人爲的破壞,實物可能會越來越稀少,再加上民間泥塑的傳統只在少數民間藝人那兒得到延續,所以要加強對民間彩塑的保護,對民間手藝的傳承這將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只有我們更多人關注中國民間傳統手藝,纔不會讓像惠山泥人這樣有趣又巧妙的民間手藝失傳。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3

端午節是哪一年被列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端午節距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節日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蒿、喝雄黃酒、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等。

端午節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人們通過祭龍,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佈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爲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

3、端午食糉

端午食糉,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11張

4、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着系在上面的長線,趁着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爲“放殃”。

5、洗草藥水

草藥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端午日洗草藥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6、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爲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係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

7、打午時水

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古人把端午當天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爲大吉水。

8、浸龍舟水

端午前後的強降水,人們稱之爲龍舟水、端陽水、發龍水、龍降水等,認爲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9、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

10、貼午時符

舊時廣東一些地方有貼“午時符”的習俗。午飯後,家家貼“午時符”。符條上面用硃砂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等字樣,然後掛在門上塗上硃砂用來避邪。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