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情感 >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1

摘要:情感教育是中職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爲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文章就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提出了三點策略,即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情感。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情感資源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態度及信念,是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體現。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很多學生表現出情感冷漠,自私自利,不關心他們,爲人處世能力差,情感道德嚴重缺失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的未來發展[1]。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佔據重要位置。但目前,中職語文教學重認知、輕情感的現象十分普遍,教師在教學中過於強調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情感方面的關懷和教育,學生人文精神嚴重缺失,這種問題的出現給中職語文教學敲響了警鐘。

一、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資源

中職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佳作名篇,儘管這些優秀的作品風格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包含對家國、生活、親情、好友及壯麗河山的情感抒發。作爲語文教師,要善於發掘這些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語文教學成效。例如,語文教材中有散文《我不是一個好兒子》,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記載了母親的點點滴滴和一言一行,把一個勤勞、簡樸、慈祥、關愛兒子的母親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讀起來感人至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喚起學生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還有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同樣是寫自己的母親,重點突出了母親那偉大、內隱又不求任何回報的母愛,也正是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感染下,作者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寫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因此,只要教師善於發現,就可以從教材中找到衆多的情感教育素材。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

情感作爲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的內心體驗,因而,在中職語文情感教育過程中,中職生自身的情感體驗極爲重要[2]。但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採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聽,學生缺乏體驗感,致使情感教育缺失有效的載體。針對中職學生,語文教師可以聯繫一些蘊含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開展一些活動,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等與情感有着密切關係的節日,舉辦一些講故事、誦讀優秀詩文、小演講、演課本劇、續編故事等之類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其從中獲取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又譬如,在母親節,教師可以先介紹母親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然後以“我的母親”爲主題,舉辦一場小演講比賽,讓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演講當中,然後讓學生根據主題與他人進行親情方面情感交流,由此,既強化了學生口頭表達和口語交際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親情有進一步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情感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語文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誦讀,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腦海中會不由自主地浮現與作品相關的意境和畫面,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進入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思想啓迪,有所感悟[3]。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詞,作品前幾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使用疊字的修辭手法,將作者的`愁苦淒涼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後面陸續寫了梧桐、黃花、細雨、過雁等,將愁緒進行層層疊加,讀來讓人感慨不已,使學生爲作者生不逢時和人生際遇產生深深的同情。這樣的一部作品,如果教師逐字逐句的翻譯講解,將大大削弱文章的情感。而如果讓學生進行反覆的、有感情的誦讀,可以幫助學生體會作者亡國之恨和淪落之苦,同時也對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倍加珍惜。總之,情感教學是中職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藉助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情感素質的發展是實施情感教學的目的。當然,情感教育能否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有效實施,還需要語文教師具有較高的情感修養,以及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情感教學的實效,幫助中職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福亞.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1):84.

[2]吳小麗,何君.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xx,2(11):85.

[3]陳丁勝.試論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通訊,20xx(33):43-45.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2

1 情感教育的含義

對於情感教育的含義,許多研究者並沒有完整地對此加以分析,對其分析比較全面的有:石中英、王衛東著的《情感教育》一書和陳鬱新的《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一文。他們認爲: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通過在教育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和學生的情感能力,促使學生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在《寓情感教育與語文教學中》中,李增蘭認爲:培養學生的情感主要是指培養學生具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而語文教育的教學目的就包括在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熱愛語文的感情,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除了以上較具體的表述外,很多的研究主要是從情感教育的作用反面進行闡述,他們普遍認爲: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紐帶,具有塑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能直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利於掌握、鞏固所學知識技能。

2語文課堂上實施情感教學的方法和措施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以關鍵字“情感教育”和“實施”進行搜索,經過仔細的綜合歸納,發現大多數學者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進行,即教師自身修養和素質方面,從對教材的處理方面,課堂氣氛(情境)的創設方面。

2.1從教師自身修養和素質方面。許多研究者認爲,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感,自己內心必須是豐富的情感大世界,只有豐富了自己,纔有情感可傳,才能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拓展知識的同時,教師還得提高情商,以傳達豐富的感情。另外,情景的創設能力對於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一個老師所必須有的。而在牛蘭真的《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陳鬱新的《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認爲:爲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情感薰陶,教師還必須爲學生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還要求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要給學生以親切感和信任感。同時,教師自己還得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熱烈高漲的情緒,絕不把個人不健康的情緒帶進課堂,以免影響學生。謝珍珍和殷功榮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中指出: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如轉變教學觀、情緒觀和評價觀這三個觀念,他們認爲,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複雜性,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課堂外,他們都應該以“飽滿的情緒,樂觀的心態去感染學生”。

除此之外,部分研究還主張教師應該有清楚的認識和豐富的知識以及教學的前瞻性,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對不利於教學相長的上課盡心改革。

2.2在對教材的處理方面。人的內心體驗是複雜的,解讀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也應是相對複雜的。如果在學生解讀的時候,教師總是統一的說法,並人爲地強化這樣的說法,會改變情感教育的本意,使情感教育程序化。因此,要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自然而然的情感教育,教師一定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入的認識。

2.3在課堂氣氛(情境)的創設方面。從課堂氣氛(情境)的創設方面進行情感教育和薰陶的研究相對比較多,許多研究認爲,創設情感氛圍,讓學生接受心靈的體驗;以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產生對藝術感的認識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張怡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淺論》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用教師有表情的朗讀和自己的形象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思想感情的共鳴。另外,她還指出一個平等的交流平臺對學生情感培養的重要性。她認爲“商量商量是情感交流的起點”。因此,教師必須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氣氛,給學生的思想鬆綁,讓學生帶着機智去感悟課本,感悟生活。

就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而言,教師無論是用什麼方法創設情境或進行教學,只要方法得當,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的情感,就是一次成功的教學。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情感教育是在認知教育中,以人爲本、關注人的生命成長的教育,它是培養人文思想的最佳方式。“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句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情感教育不能教條化,只喊口號呼籲幾句了事,這樣空洞的說教反而會使學生反感厭惡。情感教育需要在我們日常教育中長期地以情動人,春風化雨般一點一滴浸潤學生的心靈。因此,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以最大的熱情投身到教育事業當中,努力地改進教育工作的不足,用更充分的文學情感性來教育感染薰陶學生,健全他們的人格,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3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優勢。縱觀現行的中學語文教材,確係文質兼美,形神俱佳,貯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這裏有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忠、對事業的追求、對信念的摯着;這裏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誼;這裏有拍案而起的激憤、天地動容的悲壯、催人淚下的悽切、細雨霏霏的柔婉;這裏有開懷的笑、嚎啕的哭、會心的喜悅、無名的煩愁爲語文教師進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中學其他學科所難以企及的。

那麼,如何進行呢?我的體會是:入畫導之入境;入情動之以情;入理寓情於理。

一、入畫導之入境

就是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藝術境界。好的作品都有優美的藝術境界。王國維說:景非獨爲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人間詞話》),境界就是作者描繪的,包含深意的藝術形象,它是形象思維的產物,不僅詩、詞中有境界,小說、散文、戲劇中也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

當我們隨着作者的文筆領略《沁園春·長沙》裏的湘江秋色;《海燕》中海燕在烏雲壓着的大海上搏風擊浪的雄姿;《荔枝蜜》中碧海似的荔枝樹,滿野嗡嗡嚶嚶、忙着採蜜的蜜蜂;《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靜之夜出現的流水一般的月光,綽約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果樹園》中喧噪的鳥雀、亂闖的甲蟲、濃密的樹葉、累累碩果、閃光的露珠、金色的彩霞、翻身農民爽朗的笑聲這樣的境界在我們的心中能不產生審美情感?

當我們欣賞《長江三峽》中長江三峽各具特色的美麗畫面時,能不爲作者抒發的催人奮發的寬闊胸懷而動情嗎?看到《竇娥冤》中竇娥蒙冤受屈被綁赴刑場與婆婆訣別的悲壯畫面,聽到她那怨天恨地的呼號,誰不灑一掬同情之淚?讀着《屈原》中的雷電頌,其間那無比高昂的戰鬥激情、火一般的語言、雷霆萬鈞的磅礴氣勢,誰又不爲之心動?玩味杜甫在安史之亂中寫的《春望》,只要深入作品的境界,誰不爲詩人那種愛國、傷時、憂民、思家的真摯情感而震動心扉?且不說這些,即使吟誦像《一月的哀思》那樣令人悲痛的詩篇,我們也能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對敬愛的周總理寄以深切的悼念,從江水沉凝,青山肅立,萬木俯首,星月不移的肅穆悲壯的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必然能產生豁人耳目的.美感,從而自然受到情感的薰染。

二、入情動之以情

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動學生的心靈。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經、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劉勰《文心雕龍》)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滲透着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法國文學家狄德羅說過: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可能打動人心。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愛讀或流傳不衰,不僅因其語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滲透着作者熾熱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入情,是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

如教材展示了《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王貴與李香香》的夫妻情、《藤野先生》的師生情、《一面》的戰友情;歌頌了《滿江紅》中嶽飛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報國之情,《過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國之情,《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效國之情,《與妻書》中林覺民的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爲天下人謀永福的殉國之情;《革命烈士詩三首》中李大釗、惲代英等革命先烈的爲謀求祖國的自由和解放的愛國之情;表達了《雷雨》(第二幕第三場》)中作者對周樸園的虛僞、兇狠、隨機應變的醜惡靈魂的厭惡之情,《記念劉和珍君》中作者對反動派屠殺革命青年的無比憤慨之情,《皇帝的新裝》中作者對皇帝的腐朽愚蠢、虛僞自私的諷刺之情,《紀念白求恩》中作者對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同志的讚揚和崇敬之情,《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中作者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謳歌之情,《兩棵奇樹》中作者對捨己爲人受人敬,勞動人民創財富的讚美之情,《出師表》中諸葛亮對蜀漢政權的赤誠忠貞之情,對先主劉備的懷念景仰之情,對賢臣的愛慕渴求之情,對小人的鄙視厭惡之情,等等。可以說,課文、教材提供的是豐富飽滿、疊彩紛呈的情感海洋。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把教材中表達的情感潛移默化地傳給學生,使其獲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時,讓其沁人心脾,彷彿靈魂已被引進美妙無比的天國似的,從而不知不覺地受到薰染陶冶。

三、入理寓情於理

就是要用作品中蘊含的哲理啓發學生,感染學生。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說理。

以理取勝,就違背了形象思維的規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即事以寓情。(劉大kuí@①《論文偶記》)作品中的理,是蘊含在形象之中,凝聚於畫意、詩情之中的。小中見大,言近旨遠,通過活生生的畫面、具體的事物,說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題。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入理,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徑。

如何其芳在《生活是多麼廣闊》中對熱氣騰騰的色彩斑斕的生活畫面的描繪,其實是爲了揭示生活是多麼廣闊、生活又多麼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的偉大真理;葉聖陶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對那位一闊臉就變、最終倒臺的石像的刻畫,旨在說明在社會生活中那種高高在上、脫離羣衆的英雄由於脫離羣衆,最終必然要倒臺的道理;柳宗元在《黔之驢》中通過對愚蠢的驢的諷刺,其實是表達對不學無術的權勢者的蔑視;鄭振鐸在《貓》中對貓(活潑的貓、頑皮的貓、憂鬱的貓)的自省,其實是表達一種待人接物的道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文中闡述的哲理,是題旨所在,但它是通過寫景抒情表達出來的。作者變替樓作記爲由樓發,論,把畫意、詩情凝聚於哲理之中,以小見大,以洞庭一湖擴展到天下國家,從狹隘感情提高到先憂後樂,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在作者的說理中,有真誠的勸慰,有親切的召喚,有熱情的期待,一從胸臆流出,處處撥人心絃,引人深思,耐人尋味。作者放懷天下的襟懷,像洞庭湖那樣,開闊明朗;而先憂後樂的情感,又像洞庭湖水那樣,激盪翻騰,從而給人以哲理的啓迪。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把學生帶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認識到情寓於理中,從而產生對客觀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審美態度或審美評價,象喜亦喜,象憂亦憂,在心理上產生感受,在情感上產生移情和共鳴,使性情得到陶冶,靈魂得到淨化,從而摒棄消極、頹廢的情感,吸收健康、積極的情感,獲得哲理美的享受。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審美情感、鑄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純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情感的語言,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讓學生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讓學生讀書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樂之。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4

摘要: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情懷的科目,在中職語文的日常實際教學中,教師若能靈活運用情感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情感內涵,並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感的結合教育,不僅能夠強化其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同時還能在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其語文綜合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能夠更快地走上正確的人生髮展道路。本文就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予以詳細分析。

關鍵詞:中職語文;情感教育;課堂教學

前言: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情懷的科目,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師在就該科目對學生進行教授時的“催化劑”,同時也是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所想所感的“強心針”.在中職語文的日常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文教授時若能靈活運用情感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情感內涵,並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感的結合教育,不僅能夠強化其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同時還能在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其語文綜合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能夠更快地走上正確的人生髮展道路。本文就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予以詳細分析,現作如下相關報道。

一、情感教育含義與作用

(一)情感教育含義

教育界將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利於學生學習的同時,可恰到好處地拿捏住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關係,以將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極致,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培養的豐富性和內涵性,並使學生在情感交流互動中最大程度地激發其探索欲和求知慾的新型教學方法稱爲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能以辯證客觀的心態面對所有事物,並進一步昇華對人生的感悟,能夠更好地實現其自我完善發展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1]從綜合的`角度來看,情感教育實際上既是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認識並積累生字詞、掌握一系列寫作或表達知識技能只是該門課程最基礎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學會並掌握如何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纔是進行該門課程教學更深層次的教育意義和教育目的。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強化對課文各方面的理解,同時還能夠通過該方法提高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覺悟。

當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由於學生對古詩詞的各方面(詞句用法、表達方式等、)均不太熟悉,因此大多數學生都會覺得古詩文尤其是長篇大論的文言文比現代文更難以理解。但通過情感教育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以古詩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爲突破點,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題,進而逐步對課文進行“蠶食”,最終達到掌握全文的學習目的。學生通過對各類課文中或喜或悲,或憤怒批判等多種情感的體驗和感受,能夠進一步明瞭學生對生活各方面的認識,並在語文教師的恰當指導下學會如何正確處理和調節這些情緒,使情感的正面作用得以最大化地發揮。

二、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互動

較之傳統模式中的教學方法,不斷增進和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是情感教育最明顯的優勢。學生本身就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主動且耐心地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交流,多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循循善誘,給予學生更多的包容和鼓勵,[2]從各方面瞭解和關心學生,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和情感後,也同樣會在情感上作出相應的迴應。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信任,就能夠使學生將老師當作人生中的良師益友,以在形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並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教師教育責任感,提高其教學水平。

(二)指引學生領會情感內涵

不管是普通中學語文還是中職語文,在該門科目的考試中,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考點。這就充分體現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表達文章主旨與作者思想知識技能的重要性。因此,這便爲各從事語文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職語文教師指出了一條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這一塊知識技能的明路--引導學生領會文章情感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予以適當的指導和點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拋磚引玉”的積極作用,當然,這就要求教師應將點撥、引導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能像直接說出答案這樣點撥過度,不給學生一絲一毫的思考空間,亦不能光提出問題卻不作任何的提點,造成非常尷尬的教學場面。

(三)理論與實際情感的結合

放眼古今,理論教育和應試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界的着重點。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忽視,造成了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的不良局面。隨着時代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各階層對實用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再只是注重理論知識豐富的人才,而是更傾向於吸收實際操作能力卓越的人才。而各中職學校一直以來都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爲教育注重點,力求達到使其所培育出的人才更符合社會各崗位需求的教育目的。是以各中職院校應更爲注重對語文這一學科教學的實用性[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語文這一學科知識的靈活性和使用性非常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文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比如說中職語文教師要求學生以“母愛”爲主題寫一篇作文,而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充分利用上述第二點中的《遊子吟》這一課文,除了讓學生通過情景演練等方式深化對詩文中心思想以及詩人情懷的理解,還應讓學生聯繫自身的生活實際,發現生活中的母愛:“同學們,既然咱們學了這篇關於母愛的古詩,也從詩人簡樸的語言中深刻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幾分鐘回想一下你們的媽媽帶給你們的母愛,然後給大家分享。”實際上,當學生思考完後,內心對自身所受到的母愛是有非常多的感觸和領悟的,甚至情感細膩且感觸頗深的同學在向大家分享其從自己母親身上所感受到的母愛時,通常會因情到深處而流淚,同時還會在情感上感染其他學生。這就非常有效地促進了理論與實際情感的結合,同時也使得學生所作的文章更具真情實感,能夠打動人心,並使其作文的質量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感有機結合,既能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亦能鍛鍊其運用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一舉兩得。

結語:

總之,情感教育不僅是順應教育發展和語文教學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更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極佳途徑之一。考慮到職業型人才是各中職院校的重點培育方向,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善於利用情感教育來幫助學生不斷促進其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琳. 情感滲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xx.

[2]劉田田. 中職工科類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初探[D].山東師範大學,20xx.

[3]胡偉. 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方法與應用[D].東北師範大學,20xx.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5

摘要:所謂情感教育是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激發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高職教育要想培養出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情感教育必不可少,而語文學科本身就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情感教育優勢,所以是情感育人的最佳陣地。

關鍵詞:情感教育;高職院校;語文教學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或現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高職院校的情感教育是指素質教育背景下,改變傳統的壓制或說服式教育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情感,使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感覺到情緒的愉悅和自我價值認同,從而實現個體情感的自我調控,促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徵。在國內,對情感教育理論和模式的探索與研究仍屬起步階段,“情感教育”概念的提出是針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唯理智教育”。“唯理智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過分注重學習成績與技能,漠視和阻礙學生的情感發展和健康穩定人格的培養,師生之間也缺乏正常、和諧的情感交流。大家都認爲情感教育就是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最佳狀態,要在教學過程中看重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認知自我價值,建立起積極的自我評價,產生積極的“自我接納”。同時,盡力去挖掘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塑造自己、歷練自己,發展個體的興趣品質;注重因材施教,教育模式多樣化,看到每一個學生獨一無二的價值,不遵循固定的程式,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高職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徵是人文性,其宗旨在於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即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薰陶和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和諧統一。比如,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既有小說的生動形象、詩歌的曼妙意境,也有散文的巧妙構思、議論文的精闢說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飽含情感地引領學生去解讀與體悟,乾巴巴的說教是達不到好的效果的。所謂“文學即人學”,高職語文教學中蘊含着豐富的情感因素,使得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高職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操、利他精神、同情心等豐富情感的基地,經過情感滲透,使學生與文章的主人公或者是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形成樂觀向上的情感體驗,順利完成語文教學活動,並將在語文課堂上的理解和對語文課文的感悟帶入到生活當中去,習慣用積極健康的態度去看生活。高職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愛、美及善的情感教育,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豐富,體驗過後的情感更加多彩,讓他們懂得愛的含義,延伸愛的範圍,用自己的能力去爭取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時,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從而更好的去就業。語文教學可以說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基地,我們語文教師要挖掘一切資源,創造更多的.機會去教育教學,從而提高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效果。

三、當前高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現狀

隨着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和實用功利主義的盛行,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也呈現出新的問題。比如,爲了畢業可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或者獲得高薪,很多高職院校的課堂把技能掌握、考試過關率放在了首要位置,一切朝分數看齊,學生在壓力之下,兩耳不聞窗外事,年輕人該有的朝氣蓬勃、想象力、創造力都遭到了無情的扼殺,他們專業技能嫺熟、考試分數較高,卻遠離自然,不懂人際交往,沒有興趣愛好,生活卻變得枯燥、單調、無味,漸漸失去了對生活的好奇心,在課堂上自然也很難靜心去品讀作品、鑑賞傳統文化之美。可以說,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爲高智商、低情商的“機器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爲個人施展才幹、大顯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臺,但同時也讓高職學生感受到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和無情,所以他們中的很多人呈現出重實惠、重利益的思想,這是對高職情感教育進行了猛烈的衝擊。比如,當前校園裏有一句流行語“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就靈”。短短十幾個字折射出了校園作弊這一現象背後大學生複雜的投機心理。有的學生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做事情只要結果,不擇手段,放棄了原則和底線;還有人缺乏艱苦奮鬥的精神,缺少遠大的人生目標,丟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現象的出現都給情感教育帶來了困難。

四、高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實踐探索

1.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師在講授文學作品時,不能照本宣科,從理論上灌輸,這樣學生會感覺枯燥,產生逆反心理,收效甚微,但是如果教師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及寫作背景,列舉古今相關的典型事例,引領學生走進情感世界,去體悟和感化,他們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做人做事的道理,樹立起該有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可結合學生身邊及自身的感人事例,使學生通過具體事例感受到親情的重要和友情的珍貴。教師要用發展的、與時俱進的眼光去關注高職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針對高職學生身心及思想行爲特點,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的生活觀、愛情觀、挫折觀,培養起學生樂觀、豁達、不怕挫折的精神。

2.善於創設教學情境,觸發情感共鳴。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往往對情感的產生起到綜合作用,所以高職語文課堂要培養學生健康、和諧的情感,必須創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將音畫、視頻等元素綜合利用,可以起到渲染意境、營造氛圍的作用,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喚醒學生的美感,學生會不自覺地沉浸於作品中,與人物一起體驗喜怒哀樂。如學習《春江花月夜》這篇課文時,通過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學生聆聽深情的朗誦,同時欣賞美妙的畫面,感受到幽深的意境,完全沉浸在春江花月夜幽美深遠的詩情畫意中,這種方式對他們欣賞詩歌、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大有裨益。

3.教師以情育情,以積極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引領學生。所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一個優秀的語文教育者要擁有教學熱情,通過在課堂上展現個人良好的人格魅力來教育和感化學生。德國教育家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真正對學生有深厚感情的教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真摯飽滿的情感會使學生回味無窮,久而久之,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每一個教師都應努力成爲情感豐富並善於表達情感的藝術大師。

4.鼓勵學生表達自我,用語言標明感受。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情感教育離不開準確、生動、流暢的語言表達,所以語文教師首先自己要精練技能,深刻理解作品,在課堂上用生動流暢、飽含深情的語言進行表達,這樣能讓學生如坐春風,收到悅耳入心的效果。其次,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還要鼓勵、引領學生去積極表達,教會他們闡述自己的見解與觀點,傳達內心的聲音。在聽取學生髮言時,要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不斷給學生以鼓勵和情感支持,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潛力,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發揮到最佳。總而言之,情感是獲取知識的土壤和動力,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有着深遠的意義,非常值得嘗試和探索。希望高職院校教師能切實將情感教育落實到語文教學工作之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真正培養出有技能、高情商、懂生活的高素質身心健康人才。

參考文獻:

[1]盧家嵋.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與運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朱小蔓.情感是人類精神生命中的主體力量[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

[3]魚霞.基礎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劉曉偉.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6

一、情感教育的影響

1.目前初中語文教育現狀。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灌輸式和被動式的教學,在課堂上,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教師不給學生留自主思考的機會,因此,學生容易厭倦上課,思維落後。在課堂上,教師很少有耐心去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只是在成績不理想的時候進行一味的責難。

2.初中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的聯繫。新課標語文教學要求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開放性思維。因此,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要擯棄傳統落後的教學模式,應用先進的情感教學,增加教學活力,爲語文課堂增添色彩,加強師生交流,不斷增進師生情感,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文學世界裏感受真善美。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的路徑

1.依託教材,滲透情感。每一本教材都是人類智慧的一個寶庫,一部好的教材,自然也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可以用豐富的情感吸引學生,讓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中外精粹文學,這些文學也飽含着作者的情感,是情感的.結晶。比如初中課本里有一篇文章《背影》,這篇文章的精粹之處在於生動地描寫了父親的形象,細膩、赤裸裸地表達了父愛,字裏行間都流露着真切的情感,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看到的不單單是枯燥的文字符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讀完這篇課文後進行感想交流,要求學生想想自己身邊的親人,有的學生在進行回憶時,會因爲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而感動落淚。這就是文章對學生情感影響的作用,直達學生心靈,不斷地改造學生。

2.課堂導入,以情激情。課堂導入是整堂課的重要引子。因此,在進行課堂導入的設計時要注重以可以引起感情共鳴的故事來牽引學生。如本堂課的內容以友情和親情爲主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感人的故事作爲課堂的開場白:“兩父子在沙漠裏迷路了,又餓又累,正在此時,有個聲音告訴他們:前面的樹上有兩顆不一樣大小的梨,吃了大的那個就可以活下去,小的只能支撐一小會,最終還是會死去,當他們找到梨子後,卻都不願意吃那顆大的,結果兩人都暈倒了。到了第二天兒子醒來時,發現爸爸不見了,而樹上只有一顆很小的梨子,兒子很生氣也很難過,就這樣被爸爸拋棄了,於是把剩下的梨吃了後繼續趕路,最後在路上發現了倒在地上已經死去的爸爸,手裏拿着一隻更小的梨。”親情是多麼的偉大啊,可以超越生死。在給學生講完這個感人的故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以下與這個故事相關的文章,讓學生學習文章中的高尚品德。這樣的趣味導入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着情感學習文章,從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3.多種形式,靈活施教。教師要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投入情感,而傳統落後的教學方式則只能讓學生討厭語文課。首先要進行趣味教學。枯燥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反感、煩躁的學習心理,由於學生的年齡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樣,因此,教材的設計也要有所差異。比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時只是一味地採用一問一答的模式,學生很快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參觀校園的景色,然後再採用課本上景色的描繪方式來介紹學校的風景,學生自然會感受到春意盎然、夏蟬長吟、秋蟲鳴啾等美妙的自然風景。這樣一來,學生就不難體會作者的情感了。

4.創設意境,加強情感。語文教學模式不能太過單一,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在課堂上要適時地爲學生創設情境,儘量活躍氣氛。教師可以採用音樂、表演、朗誦等方式,結合多媒體教學,不斷地加強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滲透,利用各種資源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比如,在教學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時,首先可以給學生播放國難影視作品,讓學生體會那種祖國被侵略、人民被迫害的情境,或者在進行詩歌講解時配上音樂,在進行詩歌朗讀的時候語調輕緩激昂,讓學生全面感受到作者艾青的愛國主義情懷,那種迫切希望民族得到解放的心情。

三、結論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謀生的技術,更是一門改造人的藝術。情感教育開啓了現代化教學的大門。只要教師鑽研教學,進行教育模式的創新,將情感很好地滲透於教學中,教學質量一定會大幅度提高,學生會更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7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情感缺失問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教學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新課程標準中,將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爲了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滿足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改革要求

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情感教育作爲語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且要合理的利用情感教育,將其與常規的教育手段結合起來,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充分地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下,更加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更重視對學 生情感、心理 方 面 的 培養。傳統的教育過程只重視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因此不利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合理的應用情感教育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情感教育的開展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幫助青少年正確的瞭解、認識社會,降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

二、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實現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

1.尋找讀者與作者情感的契合點

情感的出現並不是偶然,其往往都具備一定的必然性,通常情況下人情感的出現都有着一定的情景。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爲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相關的文化,感受文學的美感,進一步體會到文學中蘊含的情感,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創建一種更加貼合的教學情境,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到教學情境中,更加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情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夠打動讀者,是因爲這篇文章蘊含着豐富的情感,能夠觸動人們內容最 深 處 的 情感。優秀的文學作品不一定要有優美華麗的辭藻,但是其通常都蘊含着十分真摯的情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指着就是這些優秀的語文作品。在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相關的情感,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找到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幫助學生根據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情感內容,全面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2.以情感來激發情感進而調動課堂的積極性

語文是情感最直接的體現,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也大都是都有着十分 豐富的人 文精 神。由 此 可 見,要 想 學 好 語文,必須要深入的體會文章作品的情感內容,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文學意境,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以及掌握,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相關的語文學科知識。爲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中的情感,教師應當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課堂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加全面充分的瞭解相關的文學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情感內容。例如,在學習 《琵琶行》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資料來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因素,然後通過播發一些有代表性的琵琶曲,來爲文章的學習創建良好的情景氛圍:月下彈琴的畫面很美,皎潔的明月,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彈琴的高超演技,敘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後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的可憐身世。這樣一來,每個學生讀到這裏時都會凝思回神,泛起情感的波瀾。

3.構建平等的師生關係

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學習不同於其他的學科,其更多的是學習相關的文章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以及閱讀寫作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往往也更加的融洽。傳統的教育模式過於的呆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到位,導致了學生無法深入的瞭解文章的情感內容,所有的學習過程都只能夠依靠自己的思考與探索,在腦內創建出相關的情景。這樣的教學過於緩慢,也不利於學生的實際學習。對此,在新課標下進行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因當努力創建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保持一個平地的地位進行交流,這樣能夠有效的在師生之間建立穩定的交流關係,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三、結語

語文學科是一門情感十分豐富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爲課堂的引導者,一定要加強對情感教育的應用,合理的引入情感教育來豐富語文課堂,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瞭解相關的語文知識以及情感因素,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及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赫彩雲.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社會科學,2016,(03):146.

[2]陽亞玲.新課標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J].課程教育研究,2015

[3]許明濤.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方略探索 [J].吉林教育,2017,(22):145.

[4]趙七玲.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情感教育的課堂實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

[5]王少 評.論 高 中 語 文 教 學 中 的 情 感 教 育 [J].考試周刊,2016,(37):39.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8

中職生缺乏責任感,自制力差,對學習不感興趣。教師的簡單說教不起作用,甚至適得其反。教育學生怎樣做人,顯得尤爲重要。新課程指出:“語文教學要注意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相互滲透,融爲一體。從而,語文教學承擔着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這個基本任務。”可見,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恰好有利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那麼,如何利用語文來感染、薰陶學生,引導他們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從而實現教育的目的呢?

一、營造雙向交流的課堂氛圍,激發情感認知,構建正確觀念

著名的教育家葉瀾教授曾提出新教育基礎理論核心思想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師成爲充滿智慧的事業”。這就說明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我們的學生纔有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我們的教學,表達他們真實的思想情感。師生交流的主要平臺是課堂,若要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更好地對症下藥,我們就必須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在課堂的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將學生帶入教學的情境中。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應注重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努力搭建溝通的橋樑,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信任我們。我們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及不同體裁,可以選擇講故事、聽音樂、看視頻等手段,營造氛圍,做到“以境育情”。記得,我在教《木屐》這篇課文時,我就從自己的父親說起,他的出身、經歷,特別是他被病痛折磨的最後幾年。雖然我沒有用華麗的語言講訴,但當時的課堂特別的`安靜,學生們都靜靜地注視着我,認真地傾聽。隨後,他們談起了自己的父母,撥動他們的心絃,敞開了他們的心扉,也讓我們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瞭解他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我想我們的學生應該會明白,老師是用自己最真實的體會告訴他們要學會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而不要把擁有的“愛”隨意的揮霍,等到失去才後悔,讓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在“看似無意”卻“有意”的將思想情感教育溶於語文課堂,“潤物”於“無聲處”。

二、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深化情感認知,形成獨特體驗

著名作家謝冕曾說:“讀書人是幸福人。”確實,讀書人除了擁有一個現實世界外,還擁有更爲廣闊浩瀚的精神世界。同樣,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很多專家學者從古今中外許多優秀作品中精挑細選的,內容廣泛豐富。它既有知識的廣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努力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和思想品質,讓他們體驗到語文課的幸福。我們的語文教材,提供了許多的教學資料,可以說是教學活動的“基石”,所以我們應當要活用教材,要讓教材爲教師服務,爲學生服務。運用教材中蘊含着豐富的思想教育的素材,讓學生品味作品字裏行間的韻味,培養他們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例如,在教學《哦,香雪》這篇課文,我讓學生敘述故事發生的背景、情節,也讓學生體會主人公香雪在那樣艱苦條件下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改變落後追求幸福的強烈願望。接着,再回顧我們今天的學習環境,把我們同學的學習態度與之對比,這樣不僅激發他們的幸福感,同時讓他們明白只有掌握知識的人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總之,在教學中,要因課制宜,因勢利導,要挖掘出作品中人性的光輝,使我們的學生受到薰陶,形成體驗,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聯繫實際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昇華情感認知,鑄就璀璨人生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孩子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並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孩子在心靈上體驗到情感美,進而感悟到人生的真善美。而我們中國有很多的節日,而且都很有教育意義,正好可以藉此引導我們的學生。比如,植樹節、端午節、母親節、父親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等,當這些節日到來之時,就可以告訴學生這些節日的由來,讓他們明白其中的深意,傳播正能量,當然有些也可以讓學生付諸行動。比如,母親節要求學生爲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體會親情的可貴;植樹節帶他們去種植樹苗,體會自然的美好;清明節帶他們去瞻仰烈士墓,體會生活的幸福等等。這樣引導學生聯繫實際體驗到人生的精彩,昇華自己的情感認知,樹立自己對未來的信心,讓自己健康茁壯成長。所以,語文課堂也是學生的德育陣地,可以潛移默化的薰陶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總之,在中職語文課堂上,我們可以努力營造雙向交流的課堂氛圍,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薰陶學生,並聯系實際,昇華情感認知,以情動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讓語文教學成爲一列開往春天的地鐵,載着他們茁壯成長。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9

摘要: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語文教師應作爲情感教育的設計師、牽引者,通過多種方法,科學引導學生讀出情感信息,努力創建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新課堂。

關鍵詞:情感教育;語文教學;體現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人類文明的凝聚、內化與昇華,是衡量個體與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應是教學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材中,文質兼備的文學作品佔據相當的篇幅。這裏有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忠、對事業的追求、對信念的執著;這裏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誼;這裏有拍案而起的激憤、催人淚下的悽切、細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動容的悲慘;這裏有開懷的笑、嚎啕的哭、會心的悅、無名的愁……怎樣才能幫助學生髮掘出作品的這些內蘊,讓真、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呢?筆者認爲首先語文教師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遷移者,教師應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爲一體,使教師、學生、作品三者情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而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注意抓好以下幾方面的環節。

一、要創設情感氛圍。

法國啓蒙思想家的得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處在“我要學”的狀態下愉悅地學習。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的表達。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帶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以情感作爲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扣擊心靈。那充滿感情的語調、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語言、動作,會創設一種學習情境,會激活學生思維,會讓學生產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着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鄉》一課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我們都深愛自己的故鄉,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寫故鄉、思故鄉。讚美故鄉風土人情的有之……抒發對故鄉離情別緒的有之……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激動和欣喜的有之……魯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們來跟隨《故鄉》中的“我”的足跡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這樣就激起學生帶着情感去體會“我”回故鄉的喜樂悲愁了。

二、要讀出情感信息。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說法。也就是說情感教育應寓於朗讀訓練中。朗讀是以聲音傳達視覺信息的活動過程,而聲音本身也是一種情感、一種形象。加裏寧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一切細微的事情。”試想教師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那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傳神的動作,能不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情感,能不產生銷魂攝魄的效果嗎?文章的多種風格,就決定了多種風格的朗讀。朗讀的語調、聲音或高亢或沉緩;或激越或悲傷。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恰到好處的聲量、充沛濃郁的氛圍j籠罩心頭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畫面,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更快的闖進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靈裏,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比如《沁園春雪》上闋要讀的豪情萬丈、下闋要讀的居高臨下、最後三句要讀的意氣軒昂才能體現作者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而《周總理,你在哪裏》以沉緩的聲音(只在倒數第二段語勢稍高揚)、深切的語調來朗讀才能體味人民對總理的無限深情。同樣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態、帶着懇切無比的語氣朗讀才能體會得到《出師表》中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良苦……要使學生在讀時讀得真、悟的深,語文教師在課前還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廣採博覽,深刻透徹的瞭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並把這一信息傳達給學生。

三、要出情人理。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深刻闡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發時要順勢引人課文深層次的學習中。將知識內化爲學生自主思維的動力,提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此時教學的重點落到學生對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讓學生如何介入並創新思辨的層面上。教師或以解詞析句爲手段,或以剖析結構爲依據,或以時空範圍爲線索……都要披文人情,出情人理。抓住情感與情理的聯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豐富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從深刻領會作品創造的藝術意境,完成由情人理,尋文悟道的思維遷移。從而激起一種熱烈的積極的審美願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比如設計《茶花賦》教學時,“醉了”就是傳神之筆,爲了講透這個“醉”,就可用“前呼後擁”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異鄉的思念之情,卻因“畫不成”而總難釋懷,而回國的機會讓他久藏心頭的情感一下噴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樣感到甜美、欣喜、興奮和陶醉。在這種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學生自然能體會作者的深情。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中表現出來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來領悟起深刻的哲理。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例如教完《故鄉》一文後,針對作者文後抒情,我佈置一道題目:中年以後的“水生”和“宏兒”,讓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的“情”,反襯封建社會的“惡”,起到了“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讓學生在愉悅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只要我們科學地引導與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創設較好的情感氛圍,通過多種方法與渠道讓學生要讀出情感信息,披文人情人理。相信情真意切裏定能舞出一片新天地,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新課堂。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10

語文作爲一門涉及廣泛的系統的學科,是其它學科學習的基礎。語文的學習對於我們認知語文這門學科和認知世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世界觀,提高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學科,也是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審美的重要學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如何來進行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擁有豐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情感教育概述

(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發生積極變化,產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質的過程。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1)激發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提高學習興趣,作爲一種具有創造性和活力的新型教學方法,情感教育法充分地利用了小學生的情感意識,發掘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抒發自身的情感,對小學生進行了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更豐富的情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語文學習。

(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情感教學能夠讓學生擁有更豐富的情感,更柔軟的內心,更高的審美。情感教育的展開,讓學生獲得了新的成長,新的進步,新的突破,讓學生在接受情感教育後,學會愛與被愛,學會正確的處理情感,學會正確的溝通交流,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3)營造語文環境,提高學習效率

與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應試式教育不同,情感教育的引入不僅是對教學模式的轉變,也是對教學環境的改變。它讓教學脫離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流程式教學,讓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反映,而不是隻關注教學目標的完成。讓教學更加人性化,創造出更好的語文環境,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進行語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實施策略

(一)讓教師充分認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的認知還比較薄弱,因此對於教師的很多行爲都會在潛意識裏進行模仿,正是因爲如此,教師在日常的工作時,需要時刻規範自身的言行,在爲人處世上給學生做好示範。只有教師充分的認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纔會在日常的教學中將關愛藝術融入進來,真正的做到關愛學生,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內心世界,感知學生的情緒變化。教師自身所具備的思想道德品質,個人修養與情感表現都對學生有着深遠的影響。所以,要想做好這份工作,第一步就是從自身出發,進行自身的素質建設,進行自身綜合到的品質的建設,然後才能在教學中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利用影視資源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

合理的進行影視資源的利用,利用影視資源進行資料和內容的收集整理,將一些與情感教育相關的內容進行引入,更大程度的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擴展補充,讓學生在這種更直觀的表現形式下感知任務感情的變化,感知到情感的力量。在學生對純文字的學習方法已經喪失興趣時,讓影視資源出現在課堂教學當中,利用豐富的影視內容和資源,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知道意識的導向性對於人的行爲是具有非常大的影響的,只有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後,學生纔會想要去學習,認真去學習,增加溝通交流的慾望,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和諧。影視資源與語文課程的結合發展,是對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的極大提高,能夠讓其作爲情感教育的載體,以此爲基礎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在另一方面,影視資源的應用也讓師生之間能夠增加更多的互動,更多的交流,讓師生在新的教學環境中能夠更好的實現互動,能夠以這種直觀的形式來感受人物情感的變化,進行學生情感的啓發。

(三)從教材出發,將情感教育與教學內容互相滲透

作爲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教材貫穿了整個語文教學,在課堂內容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就是最爲直接的方法。那麼,爲了將情感教育進行滲透,我們需要從教材出發,將教學內容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再處理,將情感教育觀念融入到教材中,通過日常的常規教學,將這些理念慢慢的輸送給學生。情感教育是具有非常深的內涵的,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將所有的概念進行一次性灌輸,需要將情感教育所要表現的文學審美,傳統精神,以及思想節操等慢慢的、長期的進行灌輸,讓這種影響植入到潛意識中,真正的將情感教育落到實處。比如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有意識的加入情感教育的環節,從而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不自覺的被帶入到情感教育的學習中,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情感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情感教育並善加運用,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和文本的情感因素得以發掘並服務於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之中,勢必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推動的作用,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同時,也能夠鍛鍊小學生的思想情操,能夠讓學生得到成長,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由於認知侷限,筆者對於相關問題看法還較爲淺顯,還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來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討論。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11

一、切實踐行“學生爲主體”的理念,營造融洽的情感氛圍

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推行,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努力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切實踐行“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必須杜絕傳統的“告訴”型模式,必須重視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探究,使其學會感悟。初中階段的學生,表現慾望都比較強,如果教師能加以正確引導,讓他們在課內與課外盡情表現,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勢必能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比如,教學《我有一個夢想》一課,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和我一起,利用網絡和圖書資料查找關於本文作者的資料和故事,做好記錄。待到上課時,我以“談談你的夢想”爲話題,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夢想,與此同時讓學生交流他們課前蒐集整理的資料,說說作者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這樣的課堂,不但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利於融洽的情感氛圍的構建。

二、對教材進行情感處理,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既然我們倡導以情施教,重視情感教育,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傳播思想和觀點,還要以積極的情感,突出語文教學的魅力。而要順利開展情感教育,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處理。並在教學過程中,帶着飽滿的情感去講解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學生們不僅僅是接受和認知信息,同時也受到相應的情感影響,進而達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指導學生開展品讀感悟,以教師的內心情感感染學生

首先,教師應該正確指導學生開展品讀和感悟。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豐富的情感體現,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地品讀課文,引導其學會揣摩作者的心境,從而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指導學生的品讀,激活學生的思緒,讓學生在讀中學會感悟,在讀中昇華其情感。爲此,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讀,大聲讀”,同時,我也加強語音語調、動作、神情等方面的指導示範。比如,在教學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時,我先播放了一段示範朗讀的錄音,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節奏、語音、語調、語速等,逐漸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優美意境,進而引導學生享受文言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以教師的內心情感感染學生。爲此,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值得信任;同時,教師應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用自己熱烈高漲的情緒影響學生。另一方面,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的激情作用,通過自身的健康、真實的情感,結合蘊含在課文中的高尚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師生與課文三者共鳴,這樣的教學勢必更具魅力!

四、鼓勵學生表達,抒發他們的情感

正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當情感涌動、澎湃時,就需藉助語言、文字、行爲等表達出來。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將情感言語化、實踐化,也就是要教學生將其內在的情感體驗表達出來,轉換爲有聲的語言。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在學生理解文章掌握主旨之後,開展交流評述。我在課堂上就經常與學生開展誦讀、獨白、對談以及論辯等活動。比如,教學《斑羚飛渡》一課,在學生初步把握文章主旨之後,我要求學生對文中的老年斑羚、小斑羚、鐮刀頭羊等的心理展開想象,然後各自發表見解。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踊躍發言,表達出了他們對斑羚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團隊協作精神的敬佩,說明這種可歌可泣的犧牲精神已深深感染了學生。通過師生之間、同學間的交流、補充、印證和豐富,學生內心積極的情感得以記憶、鞏固和深化,有力地促進了情感教育。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作爲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開展情感教育,重視學生靈魂的塑造和情感的純化,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從而切實提高初中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12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對於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涉及到學生、教師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當中的主要因素與學生、教師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聯繫。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情感因素包括對教學內容以及語文教師所產生的一系列情感反應,在課程實踐中獲得心靈、情感體驗,學習初中語文知識的興趣。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質,表達與體驗教材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對初中學生流露的情感與態度。從教材方面來看,情感因素包括課文當中隱含的情感基調,人物形象表達的情感,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2.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具體情境,以營造情感教育氛圍

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所收錄的課文均融入了作者的豐富情感,語段之間句句關情。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爲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保證教師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學生情感能夠實現有效融合。首先,教師應熟讀作品,瞭解作品寫作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刻情感,並同時對作品情感進行領悟,以便可以將作者的情感傳達給學生。例如,在教授初中課文《孔乙己》時,語文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孔乙己本應該叫什麼”從而創設出懸念情境,當產生懸念時,學生就會更積極地閱讀小說,並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對作品情感進行點撥,讓學生帶着情感因素鑑賞作品,從而順利實施情感教育。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爲學生創設情境,從而更好地激發情感。應用多媒體真實再現教材中的精彩內容,讓學生的視覺感官得到刺激,沉浸於教師所創設的課堂情境,從而充分感受作品傳達的情感信息,並深受啓發。如此一來,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就會變得生動有趣。

2.2深入剖析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

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認真備課,在備課時深入挖掘以及鑽研課文中所包含的情感,並深刻領悟文章中的客觀思想因素。唐代的白居易認爲感動人心的前提是喚起情感共鳴,而在現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鑑古人的思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課文當中的情感進行點化,並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繫起來,找出情感的共鳴點,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使自身情感體驗得以增強。初中語文教材中選擇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種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懷、愛國情懷以及生命的讚歌。例如在教授課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時,可以對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進行挖掘;而在教授《棗核》以及《最後一課》等課文時,則可以對愛國情懷進行培養,以便可以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時》,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親情,教育學生學會珍惜親情,並學會關懷他人以及愛惜自己。總而言之,對課文中的情感進行剖析、挖掘,對於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義,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引起重視。

2.3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說”“、寫”練習,以培養豐富情感

新課改下的“說”主要指在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培養,使語言表達變得規範得體。說話是表達內心情感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並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以便讓學生通過“說”來表達自身情感。例如,可以在課堂上抽出五分鐘讓學生進行演講,演講的主題則讓學生自行選擇,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即可;如果學生沒有理出演講思路,則可以提供選題範圍,並指導學生選題。

三、小結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將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具體情境,進行“說”、“寫”練習以及深入剖析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情感等,並多進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瞭解學生的個性化特徵,以便能夠提升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水平。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13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習的過程有助於學生髮展智力、開闊視野和提高文化素養。由此可見,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語文課當作只是進行語文教與學的課,它同時還擔負着思想教育和心理髮展的任務。因此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潛力,培養能力,從而使學生以極大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在語文教學中,作爲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感到有“情”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係,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係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着學生的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於開口說語文。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初學語文時都興趣盎然,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知識容量的增多、學習難度的加大,興趣的保持程度則會因人而異,出現差異,有的學生甚至會完全喪失興趣。針對這一自然現象,我們不能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而應該多關心鼓勵,多給予實際行動上的幫助,從衆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漸,更要亡羊補牢。

著名作家冰心講過:“我只覺得‘師’和‘生’應當是互相尊重、相親相愛的朋友。”要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就應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係,和學生交朋友。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主要以交際爲主,如果學生不敢或者不願開口講,哪怕考試的分數再高,我想這個老師也不能稱之爲成功的老師。爲了能使學生敢於開口、願意開口,教師應對他們有親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學生在一起談心交流,參加學生的課外活動。

二、優化心理狀態,使學生感到有“功”

所謂心理狀態是指一個人在認知、情感、意志基礎上所產生的相對穩定而又尚未形成品質特徵的一種特殊的情緒狀態和行爲方式。“求成功”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點一滴的進步,也會使小學生感到愉快,是學生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學生學業取得進步時,教師對學生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光榮,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習成功的動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對問題回答得好的學生說“你真棒”、“好樣的”等,有時還可藉助同學們的掌聲進行鼓勵,對於回答得不好的學生說“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行”等。學生聽到這些肯定和讚揚的聲音,就會洋溢在歡樂之中,他們的大腦皮層就會處於興奮、活躍的狀態,學習興趣也就會有效地激發出來。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老師不能加以批評,特別是對學習上不是很好的學生更不能如此,因爲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那些學生對學習更不感興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我們應該給學生們更多的鼓勵,對他們在學習上的錯誤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課上用淺顯的語言和他們交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產生成就感,這樣纔會有更進一步的學習動力。

三、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有“味”

在教學內容上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教學形式上力求新穎多樣,以滿足學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過集中識詞,讓學生從已感知的語言材料中,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活動,自己發現讀音規律,再將讀音規律運用於單詞的記憶中,使學生感到單詞並不難記,激發學生取得成功的動機,同時也降低了學習難度,從而提高了成功的機率。又如,通過不斷變化教學手段――有時引導學生做遊戲,有時引導學生進行競賽,有時引導學生進行表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大腦處於最佳的活動狀態,充分發揮優勢機體的潛能,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滋味是非常好的。

四、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到有“用”

五、運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法,使學生感到有“禮”

小學的語文特別注重口語交際,因此,它不可能像語文數學那樣,很多地依賴書面考試的分數來評定學生的水平。爲此,教師應在學習評價上力求形式多樣,通過不同層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開學初,我就提出了三種平常語文測試的方法:第一種是觀察學生,平時的朗讀和平時的作業(這是針對品學兼優、口語好並且膽子大的學生提出來的);第二種是教師選定考試的內容,學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給老師看,平時書上的朗讀作爲加分項(這是針對語文水平還可以、膽子較小一點的學生提出來的);第三種是教師選定考試的內容(書上的內容)表演給學生看或者朗讀給學生聽(這是針對大部分學生提出來的)。當然,第一種的分數要高一點,第二種稍微低點,以此類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三種同時進行,教師過一個星期評價一次,選擇最好的一種給學生打分。通過這樣的評價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師對待自己是非常有禮貌的,連考試都可以讓自己選。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