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萊州,屬於煙臺。煙臺的轄區很有特色,像章魚,觸角很長。西南的萊州,伸進濰坊。東南的海陽,觸到青島,以下分享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1

在我們萊州一帶,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有懸掛影譜祭拜祖宗的風俗,同時傳承下來過年拜年的習俗。

大年三十晚上,自古有“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說法。傳統習俗,時鐘響過午夜12點後,就是新的一年了,老人會把沉睡中的孩子們叫起牀來,開始下餃子“抓元寶”了。這個時候,整個村子裏就熱鬧起來,到處響起噼裏啪啦的鞭炮聲。

三十晚上的餃子叫“元寶”,吃餃子叫抓“元寶”。餃子出鍋後,開吃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給祖宗上香,換添新酒,在衆多的祭品中再供上三碗餃子。然後,一家之主跪下磕頭,代表全家先拜祖宗,隨後父母親磕頭給祖父母拜年,我們依次磕頭給爺爺奶奶拜年,給父親母親拜年。磕頭後,老人們都會分給我們紅包,就是壓歲錢。

三十晚上的餃子與平日不同的是要用白菜做餡(諧音“百財”)。除此,還有栗子(利子)、年糕(高升)、紅糖(甜蜜)。更讓孩子們垂涎欲滴的是,一部分餃子裏包進了鋼鏰,故名元寶。餃子出鍋後,大家都會敞開肚皮吃,爭先恐後地看誰抓的元寶多。

吃完餃子,大人們開始爲我們拿出早上出門拜年要穿的新衣服了。

天剛放亮,老人會提前把門敞開,準備好香菸、瓜子、花生、糖果之類,迎接早早來拜年的客人。

正月初一這天,從早上開始,人們會陸陸續續地走在大街上,三五成隊,七八成羣,甚至還有幾十個人組成的隊伍,相約在一起,走家串戶地拜年。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
  

正月初一中午是相聚的好時光。來自四面八方的同事、同學、戰友、平日關係不錯的兄弟哥們兒歡聚一堂。客人能來家裏坐坐,老人們都很高興,覺得很有面子,臉上有光。

正月初二拜姑姑,這也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習俗。爲什麼會把拜姑姑放在大年初二這一天?在衆多的親戚中,姑姑顯得特別重要。究其原因,可能與“嫁出的閨女不踏孃家塵(陳)”這一風俗有關。

按照習俗,在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要用去殼的高粱穗子鋪在天井和明間的地上,故名撒塵(陳)。所以在撒陳之前,嫁出的閨女就不能再待在孃家了。閨女一年回不了幾次孃家,不知道在婆家過得好不好。初一不走親戚,初二一定要讓自己的.子孫去看望一下,回來報個平安。

正月初三是閨女回孃家的日子。這一天,我們會早早地起牀,先把撒的塵(陳)起了,用掃帚把院子裏裏外外通通打掃一遍。有一個說法,從三十晚上開始不能動掃帚。初三大掃除,把燃放鞭炮的紙屑菸灰裏裏外外掃乾淨,這樣做也是爲了迎接出門的閨女回孃家。

每年初三回家時,外甥們先給姥姥拜年,然後要給老舅拜。在我們老家有“老舅爲大”的說法。

初三之後,三天的祭拜祖宗就過去了。上午起塵(陳)之後,下午焚香燒紙,把祖宗送走,供桌撤去,影譜請下來,收藏好,拜年也就結束了。

但年仍然在延續,正月裏大家結伴去看走街串巷的農家樂、打鞦韆、玩轉盤、打撲克……所以流傳下來“耍正月,鬧二月,稀裏糊塗過三月”的順口溜。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2

春節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尤其是春節,在國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漂泊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故鄉與家人團聚,無論是哪個朝代,無論誰做皇帝,血緣的凝聚力和傳統美德,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

5000年的傳統文化經久不衰,毛主席說得好“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周邊國家以及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都很重視春節,到了這天,年味濃濃,到處都是歡樂的氣氛。

在我們這個地區,正月初一早上起牀後,人們換上新衣服,開始拜年。先在家給長輩們磕頭,長輩會給孩子們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女人們開始煮餃子,男人則領着孩子們在街門外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寓意“開門大吉”。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寓意“滿堂紅”。早上吃完餃子,開始先給街坊鄰居和一家子的長輩們拜年。然後再拉遠鄉給親戚朋友們拜年,人們成羣結隊,來來往往,熱鬧非凡。

過去進入新正後,古人有根據天氣陰晴來佔歲的習俗,自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則興旺。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 第2張
  

另有俗傳正月初一爲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因而又叫聚財日。

初一下午我們這裏的農村還有“看媳婦”的習俗,尤其是年輕的女人們會成羣結隊去才結婚的人家看媳婦,一個是看新媳婦長得俊不俊,再是看新媳婦的嫁妝。所以新媳婦在這天,都會將孃家陪送的新被褥、新傢俱等物品擺放在明處有的將新被褥從炕頭羅到“虛棚”,說明媳婦家富有。新媳婦本人也會精心打扮,準備好瓜子、糖果、茶水和香菸等物品,迎接大家來觀賞。

正月初二是接財神的日子,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祀財神活動,晨起鳴放鞭炮,俗稱“敬財神”,然後再去拜姑姑。

正月初三這天要送神、撤供,將家“影”收藏到影匣裏,叫“圓年”。然後按風俗習慣,結婚的男人會攜帶全家去拜丈人。過去北方的老百姓沒有自行車,更沒有轎車,交通工具多是“11號”(當時的年輕人戲稱用兩條腿走路),再是利用小毛驢

一般媳婦騎驢,男人趕驢。所以產生了各種形式的民間文藝作品,如:“跑小黑驢”、扮燈倌和跑旱船等。“跑小黑驢”是女演員腰間套着個紙紮的黑毛驢,象徵騎在驢背上,男演員化裝成丑角,在後面趕驢,描寫才結婚的男女青年在探親路上共同戰勝爬山涉水的困難和調情打逗的情節,是歷史時代的縮影。

從正月初四日至十三日是探親訪友和玩耍的時間,平日裏大家都忙,也只有這幾天,比較自由,親朋好友相互約會在一起吃飯聊天,有的則熱衷於下棋、打樸克和玩麻將等。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3

1、煙臺剪紙

煙臺剪紙由來已久。據史書記載,清代每逢年節,家家“以剪紙帖燈花,以彩紙掛門楣”。20世紀初,煙臺摳花樣(當地人對剪紙的俗稱)已較盛行。1930年,由美國傳教士爾文發起,招聘中國女基督教徒在現芝罘區的毓璜頂辦起煙臺第一個剪紙研究會。

煙臺民間剪紙題材豐富,種類繁多,分有炕牆花、天棚花、麪缸紙鬥花、門花、燈花、窗花、帽花、衣花、鞋花、兜兜花等幾十種。剪紙的稿樣世代流傳,其中有的取材於年畫、插圖、國畫、木刻等等。

隨着剪紙藝術的不斷創新,逐漸形成鮮明的地方風格。蓬萊、長島一帶的民間剪紙,採用大片虛實對比的表現手法,造型美觀,秀麗多姿,線條流暢,所剪人物感情充沛,花鳥魚蟲生機勃勃。

萊州一帶的民間剪紙線條纖細,結構完整,以小巧玲瓏見長,多是剪貼在民間的`百格窗內。棲霞民間剪紙和勞動人民的生活緊密相連,在不同生活習慣的影響下,逐漸形成東西各異的剪紙風格,縣以東以線條纖細、精巧玲瓏見長;

縣以西則以構圖奔放、線條粗獷著稱。剪紙作品除單一體裁單幅作品外,內容複雜的則成套成系列、剪成多幅一套,如十二生肖、金陵十二釵、梅蘭竹菊、四季花卉等,當今更有一些現代題材的剪紙,選材多緊密聯繫社會現實生活,大膽創新、不拘一格。

煙臺剪紙以其構圖精美和技法嫺熟贏得諸多榮譽。逢萊市民間藝人馬希元的作品《牧》、《龍年》分別獲得1989年“中國剪紙大賽”二等獎和“全國職工美術作品獎”一等獎

萊州市民間藝人李德經創作的《中國古代十大科學家》獎1989年全國美展三等獎,煙臺市芝罘區民間藝人朱曼華的作品《貓捉老鼠》獲“建國50年全國剪紙展覽”金獎。1998年12月中央電視臺《萬家燈火》欄目專題介紹了招遠市民間藝人李瑞欣的剪紙藝術。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 第3張
  

2、海陽大秧歌

海陽大秧歌是海陽市獨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大秧歌具有陣勢龐大、內容豐富、佈陣巧妙、變幻多樣、民情濃郁、雅俗共賞的地方特色,以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於世。

海陽大秧歌表演形式分爲大場子和小場子兩種。大場子是羣舞,主要表現歡樂和激昂的情緒;小場子是獨舞、雙人舞和多人舞,質樸優美,耍逗有致,情趣盎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由於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的不同,海陽大秧歌又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大架秧歌動作粗獷豪放、人物個性突出,以鑼鼓伴之;小架秧歌動作樸素自然,強調錶演整體感,以鑼鼓管絃伴之。

20世紀50年代以後,海陽大秧歌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學者的重視和支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賦予了新的活力,曾多次被中央、省、市電視臺、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錄像。

總政歌舞團、解放軍藝術學院創作的獲獎舞蹈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苦菜花》等都充分表現了鮮明的海陽大秧歌的藝術特色。1983年,北京舞蹈學院舞蹈系把海陽大秧歌正式列爲中國漢族民間舞蹈必修教材。

1994年,海陽大秧歌應邀參加第四屆“中國瀋陽國際民間(秧歌)舞蹈節”,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質樸豪放的風格和精湛的技藝,在數十個國內外強隊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大賽最高獎——金玫瑰獎。

1995年參加金華“全國民間舞蹈展演”獲優秀獎(最高獎)。1999年海陽大秧歌首次進入北京“國際旅遊文化節”。2002年參加威海“中國廣場舞蹈新秧歌大賽”獲大獎。1997年海陽市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