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蒙古族民間拉絃樂器。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1

01、 樂器概述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絃樂器 ,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絃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遊記》載,12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絃琴,可能是其前身。明 清 時期用於宮廷樂隊。由於流傳地區的 不同,它的名稱、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稱作“莫林胡兀爾”,而在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盟、哲裏木盟、昭烏達盟則叫做“潮爾”。還有“胡兀爾”、“胡琴”、“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隊內蒙古外,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02、 文化藝術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03、歷史追溯

馬頭琴,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清史稿》載:"胡琴,刳桐爲質,二絃,龍首,方柄。槽橢而下銳,冒以革,槽外設木如簪頭似扣弦,龍首下爲山口,鑿空納弦,綰以兩軸,左右各一,以木繫馬尾八十一莖扎之"。可知,馬頭琴原來也有龍首。此早在《元史》卷71《禮樂志》有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弦爲馬尾。"據巖畫和有些歷史資料中顯示古代蒙古人開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後蒙上牛皮,拉上兩根馬尾弦,當樂器演奏,稱之爲"勺形胡琴"。目前很多專家認爲這就是馬頭琴的前身。

勺形胡琴當時最長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鳴箱比較小,聲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人把馬頭琴叫"勺形胡琴"。當時琴頭不一定是馬頭,有人頭、骷髏、鱷魚頭、鱉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瑪特爾形似龍,面似猴,象徵一種鎮壓邪魔的神物。

據有關學者考證,馬頭琴一名大約得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紀初,琴首是由龍頭或瑪特爾頭改爲馬頭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琴類,如:皮胡、鍬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當時的'流行樂器。元朝時期隨着宮廷生活的逐漸富裕宮廷內有專門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員,馬頭琴也就慢慢地成爲宮廷音樂的主要內容之一了。

到十八世紀初,馬頭琴的外觀及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隨着馬頭琴琴體的革新,馬頭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涌現出不少民間說唱演奏家。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2

馬頭琴由共鳴箱、琴頭、琴桿、絃軸、琴馬、琴絃和琴弓等部分組成,共鳴箱呈正梯形,也有極個別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紅木或桑木等硬雜木製成,上下兩框板的中央開有裝入琴桿的通孔,左右側板上分別開有出音孔,琴箱正背兩面蒙以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繪民族圖案爲飾,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

琴頭、琴桿多用一整塊色木、花梨木、紅木或松木製作。琴頭呈方柱形,頂端向前彎曲,造型爲雕刻精細的馬頭,既有奔馬的馬頭,也有立馬的馬頭,有的是在琴桿上端直接雕出,也有的是雕好以後粘上去的。

弦槽後開,多有槽蓋,兩側橫置兩個絃軸(左右各一)。絃軸又稱把子,採用黃楊木或琴桿木料製作,軸杆爲圓錐體,軸柄呈圓錐形、八方形、瓜棱形或扁耳形,圓錐形 軸柄外表刻有直條瓣紋,便於擰轉,有的軸頂爲圓球形。琴桿爲半圓形柱狀體,前平後圓,正面爲按弦指板,上端設有山口,下端裝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

皮面中央置木製橋形琴馬。張兩條馬尾弦,兩弦 分別用40根(裏弦)和60根(外弦)左右長馬尾合成,兩端用細絲絃結住,上端纏於絃軸,下端繫於琴底的尾柱上。琴弓用藤條或木料製作弓杆,兩端拴以馬尾爲弓毛。

傳統的馬頭琴,多爲馬頭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故用料和規格尺寸很不一致。通常分爲大、小兩種,分別適用於室外或室內演奏。大者,琴體全長100釐米~120釐米,琴箱長26釐米~30釐米、下寬22釐米~28釐米,宜室外演奏使用;小者,琴體全長70釐米左右,琴箱長20釐米、下寬 18釐米左右,宜室內演奏使用。

馬頭琴是屬於指板類型的拉絃樂器,不設千斤,從山口到琴馬的一段琴絃爲有效弦長。它最突出的特點是,琴箱的面、背兩面都蒙皮膜,這和一般拉絃樂器只正面(筒前口)蒙皮、背面(筒後口)設音窗或呈開口式是不同的。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悠揚、動聽,這在中外拉絃樂器中都是極爲獨特的。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第2張
  

演奏方法

演奏馬頭琴時,通常採取坐姿,將琴箱夾於兩腿中間,琴桿偏向左側。左手虎口稍張開,拇指微扶琴桿,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頂弦、無名指按弦、小指指尖頂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從外弦下面伸進去頂裏弦;在高把位上,由於音位距離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右手執弓時,以虎口夾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無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

運弓中, 弓毛和琴絃要保持直角狀態。馬頭琴的定弦有多種,因較細的琴絃張在裏弦,較粗的弦張在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關係定弦爲a、e,有時也以正四度關係定弦爲A、d,正五度關係定弦爲d、a,用於伴奏時音域僅一個八度。

拉奏方法也與其它拉絃樂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夾在裏、外弦之間,而是在兩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獨特的音色,柔和、渾厚而深沉,拉奏起來,特別洪闊、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風味。

右手弓法有長弓、半弓、短弓、跳弓、連弓、連跳弓、頓弓、打弓、擊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彈音、挑音、顫音、打音、滑音、雙音、撥絃、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許多裝飾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馬頭琴的演奏特點是以指甲從弦側觸弦發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於奏出豐富的泛音,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

研製改革

另外,樂器製作者還研製出了中型馬頭琴和大型馬頭琴,這兩種馬頭琴的演奏方法相當於西洋拉絃樂器當中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這樣一來,馬頭琴“家族”就形成了一個高、中、低音俱全的完整樂器組,充實了中國民族樂隊。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改造和創制的新型馬頭琴在外表裝飾上仍然保持了蒙古民族的特點,在琴身上繪有民族特徵的圖案,風格古色古香,雅緻大方,從外觀上看,不失爲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馬頭琴的琴桿用梨木、紅木製,大者全長124、小者全長70釐米。音箱呈正梯形或倒梯形,也有六方或八方形。框板用硬木製,兩面蒙馬皮、牛皮或羊皮,並繪有圖案。也有背面蒙松木薄板的。兩側開有出音孔。

琴桿上部左右各置一弦軸。弓用藤條作杆拴以馬尾。張兩條馬尾弦。正反四度或五度定弦。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改革製成數種馬頭琴。一種全長100釐米。蟒皮蒙面或木板面,張尼龍弦。反四度定弦d1、a,音域a—a3。另一種全長128釐米,音箱膜板結合,面板中央挖橢圓形洞框,蒙以蟒皮。增置弧面指板,張三條金屬弦。定弦A、d、a。音域A—c2。

現存狀況

在遼闊的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族聚居的省、區,人們喜愛馬頭琴,除作爲獨奏樂器外,常用於說唱(蒙語說書)、民歌和舞蹈伴奏或與四胡等樂器合奏。傳統的馬頭琴音量較小,只適於在蒙古包和室內演奏;經過改革以後,馬頭琴的藝術造型更加完美,音量和音域得到顯著擴大,已完全適於在舞臺或室外演奏,它不僅能夠拉奏,還可撥絃彈奏,已成爲出色的獨奏樂器。

還經常參加民族樂隊演奏,併成爲內蒙古烏蘭牧騎(文藝宣傳隊)的主要樂器,最擅長演奏柔和細膩的抒情曲調,特別適宜演奏悠長遼闊的旋律和爲長調民歌伴奏。

馬頭琴演奏家

蒙古族有許多傑出的馬頭琴演奏家,他們在繼承、發展馬頭琴藝術上做出了寶貴的貢獻,較著名的就有色拉西、巴拉乾和桑都仍等。色拉西是深受蒙古族人民熱愛的藝術大師,是科爾沁草原馬頭琴流派的`傑出代表。

馬頭琴製作師

白蘇古郎出生在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在他的記憶深處,耳旁常常響起的是父親拉着自制的民族樂器,自編自唱自伴奏的歌聲。在父親的薰陶下,從小他就對蒙古音樂藝術情有獨鍾,憑着這份執着的追求,2001年春,18歲的他毅然告別故鄉,獨自一人踏上漂泊他鄉拜師學藝的征途。

古郎爲人善良淳樸,有着草原兒女堅韌、熱情、豪爽的性格,同他結交的朋友很多,他也希望通過宣傳,能夠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技藝,將民族藝術發揚光大。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3

馬頭琴十大名曲

1、鴻雁

《鴻雁》是一首源遠流長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是一首極具民族特色的經典傳唱之作。由於是一首色彩鮮明的草原歌曲,因其本就是描摹遊牧民族的傳統風貌,《鴻雁》的本身就帶有深厚的情感與色彩。再加上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的沁人心脾,《鴻雁》的歌詞旋律一經響起時很難不產生共鳴。

2、嘎達梅林

《嘎達梅林》是中國第一張馬頭琴室內樂重奏專輯,絕妙,揮之不去的纏繞……馬頭琴,對於今天的蒙古族而言,早已超越了樂器的含義。而是如同朋友、伴侶、家人一般,深深浸潤在內蒙古人民的心中。

3、蒙古人

《蒙古人》是騰格爾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騰格爾1990年12月01日發行的專輯《八千里路雲和月》。該曲是電影《黑駿馬》插曲。

4、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創作於1952年,由美麗其格作詞、作曲,胡鬆華演唱。首演於中央音樂學院學生作品演唱演奏會。該曲以內蒙民間曲調爲素材,旋律寬廣舒展,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及地方色彩。

5、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中國20世紀70年代的蒙古族歌曲,由火華作詞、阿拉騰奧勒作曲。1978年由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受到歌唱界的極大關注。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第3張
  

6、永恆的馬頭琴

《永恆的馬頭琴》是賀西格繼《歸來的馬》《白駒》之後,推出的又一部馬頭琴專輯。這部專輯中的`大部分曲目都是賀西格的原創作品,具有更強烈的個性色彩,融入了更多的現代氣息,在馬頭琴曲目創作和表現形式上有了更大的創新。

7、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

《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中,贊詠的是成吉思汗的兩匹寶馬。這是一首古老的蒙古族宮廷歌曲,它的故事來自於大約十三世紀,爲不知名的作者創作的同名長篇敘事詩。

8、烏蘭巴托之夜

《烏蘭巴托之夜》這首歌曲描繪的是烏蘭巴托寧靜的夜晚和美好的愛情,從把酒當歌的豪邁到話語纏綿的柔情,展現出蒙古民族古樸、豁達、自由、熱烈的民族性格,表達了作者心中對烏蘭巴托的無限熱愛。

9、萬馬奔騰

《萬馬奔騰》是人們最爲熟知的馬頭琴演奏曲,這裏有一段創作故事。那是1968年,齊·寶力高去巴林左旗參加那達慕大會,一匹駿馬因奮力奔跑而死去,齊·寶力高有感而發,決定將馬的步伐寫成一首曲子,又將步伐提升了速度,就有了我們今天聽到的馬頭琴佳作《萬馬奔騰》。

10、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風的歌曲,據說其原曲是一支古老的酒歌,一般用於宗教的儀式。新編歌詞以後的《北京的金山上》在中國大地的每個角落唱響,一首短小明快的歌曲竟然有着如此強大而久遠的生命力,讓人不勝感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